拼音

zhì

笔顺

丿 丿 𠃍 丿
上撇短平,竖撇不宜写斜,横画要长,下部框形端正,宽窄适中,撇画居框的正中。

同音字

读音为zhì的字 读音为zhi的字

基础解释

1.事物的根本特性:本~。变~。 2.哲学范畴。指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3.质料,构成事物的材料:铁~。流~。 4.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优~钢。按~论价。保~保量。 5.朴实:~朴。 6.询问;责问:~疑。~问。 7.抵押;抵押品:~押。人~。 8.古又同“贽”。 9.古又同“锧”。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贝,斦( zhì)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2. 同本义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3. 通“诘”( jié)。问;诘问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4. 双方对质,验证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5. 评断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名〉

  1. 抵押品;人质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2. 盟约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3.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并质共剂。——《后汉书》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4. 箭靶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5. 素质;本质;禀性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6. 物质;事物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7. 形体

    骈门裸质。——《南齐书》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8. 质地、底子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9. 通“锧”。砧板 。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0. 通“贽”。信物;见面礼[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对象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形〉

  1. 朴实、朴素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2. 信实;诚信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质-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质 zhì
① 名人质;抵押品。《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兵乃出。” ② 动作人质;作抵押品。《触龙说赵太后》:“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③ 名质地;底子。《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而白章。” ④ 形质朴;朴实。《论语·雍也》:“~胜文则野,文胜~则史。” ⑤ 名资质;禀性。《送东阳马生序》:“非天~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⑥ 名刑具;刀斧底下的垫座。又写作“锧”。《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请罪。” ⑦ 名通“贽”。初见面时送的礼物。《屈原列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事楚。”⑧ 名箭靶。《荀子·劝学》:“是故~的张而弓矢至焉。” ⑨ 动对质。《礼记·曲礼》:“虽~君之前,臣不讳也。” ⑩ 动质询。《送东阳马生序》:“余侍立左右,援疑~理,俯身倾耳以请。” ⑪ 副正。《后序》:“~明避哨竹林中。” ⑫ 名盟约。《左传·哀公二十年》:“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

质-辞源3

同:

质-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字部】 質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𠀤音桎。【易·繫辭】原始要終,以爲質也。【註】質,體也。
◎又【詩·小雅】民之質矣。【傳】質,成也。【朱傳】實也
◎又【大雅】虞芮質厥成。【傳】質,成也。成,平也。【疏】三字義同,故以質爲成,以成爲平。【朱傳】質,正。成,平也。
◎又【詩·小雅】發彼有的。【傳】的,質也。【疏】十尺曰侯,四尺曰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鵠及正、質,皆在侯中也。
◎又【周禮·地官·質人】大市曰質,小市曰劑。【註】質劑者,爲之券藏之也。
◎又【儀禮·士冠禮】質明行事。【註】質,正也。【禮·月令】黑黃蒼赤,莫不質良。【註】所染者當得眞采正善也
◎又【聘義】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註】質謂正自相當。
◎又【禮·曲禮】質君之前。【註】質猶對也,
◎又【廣雅】質,地也。【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註】質,猶性也。
◎又【公羊傳·定八年】弓繡質。【註】質,拊也。
◎又【史記·范睢傳】不足以當椹質。【註】質,剉刃也。
◎又【前漢·張釋之傳】具以質言。【註】質,誠也。
◎又【廣雅】問也,定也。
◎又【小爾雅】質,信也。
◎又【玉篇】主也,樸也。【禮·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註】質,猶本也。禮爲之文飾也。
◎又姓。【前漢·貨殖傳】質氏以洒削而鼎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利切,音致。【說文】以物相贅。【左傳·隱三年】故周鄭交質。
★又【集韻】脂利切。贄,亦作質。【左傳·昭三年】將奉質幣,以無失時。【晉語】臣委質于翟之鼓。【孟子】不傳質爲臣。考證:〔【詩·小雅】發彼有的。【傳】的,質也。【疏】十尺爲𠋫,四尺爲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鵠及正質,皆在𠋫中也。〕 謹照原文兩爲字𠀤改曰。兩𠋫字𠀤改侯。"

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质²(質)zhì
询问;责问:~疑|~问。

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质-中草药辞典

【读音】zhì
【繁体】質
质<动>
(形声。从贝,斦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mortgage;pawn]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通“诘”(楪??))。问;诘问[question]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
质(質)zhì
⒈本体,本性:物~。本~。性~。实~。流~。木~。〈引〉质地,底子:黑~而白章(章:花纹)。
⒉朴实:~朴。
⒊抵押,抵押品:典~。人~。
⒋问,责问:~疑。~问。
⒌评判,核对:而欲~天之有无。对~。
⒍[质子]原子核内带有正电的粒子。
⒎[质量]
①物理学上指物体所含物质的量。常用单位为克、公斤等。
②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产品~量。教学~量。

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质¹(質)zhì
①名性质;本质:实~|变~|量的变化能引起~的变化。
②名质量➋:~量并重(质量和数量并重)|保~保量。
③物质:流~|铁~的器具。
④朴素;单纯:~朴。

质-汉语大词典

质zhi
ㄓˋ
〔《广韵》之日切,入质,章。〕
〔《广韵》陟利切,去至,知。〕
1.以财物抵押或留人质担保。
●《左传·僖公十五年》:“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
●晋干宝《搜神记》卷八:“边屯守将皆质其妻子,名曰‘保质’。”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不半里,过一村,以衣质梯,复肩至岩中,缘拭数字,尽录无遗。”
●叶圣陶《穷愁》:“吾家初非毫无长物,徒以我夫死后,阿松犹稚,故货质且尽。”
2.留作抵押或保证的人或物。
●《左传·隐公三年》:“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南史·褚裕之传》:“﹝褚炫﹞病无以市药,以冠剑为质。”
●清昭梿《啸亭杂录·廓尔喀之降》:“廓尔喀头人遂劫藏中头目玛尔沁以为质。”
3.质地;物质。
●唐刘禹锡《砥石赋》:“有客自东,遗我越砥,圭形石质,苍色腻理。”
●《元史·祭祀志三》:“命国师僧荐佛事于大庙七昼夜,始造木质金表牌位十有六。”
4.形体;外貌。
●三国魏曹植《愍民赋》:“岂良时之难俟,痛予质之日亏。”
●唐谷神子《博异志·许汉阳》:“每花中有美人长尺余,婉丽之姿,掣曳之服,各称其质。”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见其人,质清秀,复览其文卷,深器重之。”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七月·中元》:“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各具一质。”
5.底子。
●《仪礼·乡射礼》:“凡侯,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
郑玄注:“白质、赤质,皆谓采其地。”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驺虞承献,素质仁形。”
李善注引《广雅》:“质,地也。”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6.主,主体。
●《管子·君臣下》:“天道人情,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
●尹知章注;“质,主也。能通于天道人情者,可以为主;其不能通,但宠贵之者,可以为从,谓臣也。”
●《庄子·庚桑楚》:“果有名实,因此己为质。”
郭象注:“质,主也。”
7.性质;本质。
●《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史记·乐书》:“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
●张守节正义:“质,本也。”
●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二:“要紧的不是名词,而是实质。”
8.素质;禀性。
●《国语·晋语七》:“有直质而无流心,非义不变,非上不举。”
●汉刘向《列女传·齐女傅母》:“子之质聪达于事,当为人表式。”
●唐杜甫《行次昭陵》诗:“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明方孝孺《送王文冏序》:“乃诏丞相御史大夫,择弟子员质美而能文者,得三十有五人。”
9.质量。
●艾青《光的赞歌》:“激光,刺穿优质钢板。”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六章:“近年来各地陆续举行过假冒劣质商品展览。”
10.朴实;淳朴。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神道见素,遗华反质。”
李善注:“华谓采章,质谓淳朴也。”
●明方孝孺《宁野轩铭》:“皇始尚质,贵乎自然。”
●朱自清《诗言志辨·诗言志》:“近人苏舆《义证》曰:‘诗言志,志不可伪,故曰质。’质就是自然。”
11.犹少,简略。
●《礼记·缁衣》:“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
郑玄注:“质,犹少也。”
●孔颖达疏:“虽多闻前事,当简质而守之。”
12.诚信;真实。
●《国语·楚语下》:“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
韦昭注:“质,诚也。”
●《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
●成玄英疏:“质,实也。”
●《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13.盟信,盟誓。
●《左传·哀公二十年》:“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
杜预注:“质,盟信也。”
14.古代贸易契券的一种。
●《周礼·地官·质人》:“大市以质,小市以剂。”
郑玄注:“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后汉书·张衡传》:“万方亿丑,并质共剂。”
李贤注:“质、剂,犹今分支契也。”
参见“质剂”。
15.对质;验证。
●《礼记·曲礼上》:“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
郑玄注:“质,犹对也。”
●《汉书·王陵传》:“面质吕须于平前。”
颜师古注:“质,对也。”
●《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镠》:“吾求其人者,非有所欲也,直欲质吾术尔。”
●清恽敬《与汤编修书》:“敬以闻于皋文者质之秋农,而益知先生之所以自处者。”
16.询问;就正。
●汉扬雄《太玄·数》:“爰质所疑。”
范望注:“质,问也。”
●《汉书·梅福传》:“质之先圣而不缪,施之当世合时务。”
颜师古注:“质,正也。”
●《花月痕》第二回:“韩老爷再来,汝当以我此词质之,休要忘了。”
●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刺的是谁,不问也罢,但可见讽刺也还不是‘梦呓’,质之黄脸干儿们,不知以为何如?”
17.评量;评断。
●《周礼·夏官·马质》:“马质掌质马。”
●贾公彦疏:“质,平也,主平马力及毛色与贾直之等。”
●《礼记·王制》:“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
郑玄注:“质,平也,平其计要。”
●孔颖达疏:“谓奏上文簿听天子平量之。”
●清戴名世《唐允隆传》:“里中有争讼,必质允隆,片言立断,无不心折者去。”
18.相当,对等。
●《礼记·聘义》:“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
郑玄注:“质,谓正自相当。”
19.对手;对象。
●《庄子·徐无鬼》:“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三国魏嵇康《卜疑集》:“郢人既没,谁为吾质。”
●唐李白《古风》之三五:“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
20.四寸的箭靶。泛指箭靶。
●《周礼·天官·司裘》“皆设其鹄”
汉郑玄注:“方十尺曰侯,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
●《后汉书·马融传》:“流矢雨坠,各指所质。”
●明徐光启《器胜策》:“能射鸟二三百步,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
21.泛指目标。
●《韩非子·存韩》:“均如贵臣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
22.弓弣,弓把。
●《公羊传·定公八年》:“宝者何?璋判白,弓绣质,龟青纯。”
何休注:“质,拊也。”
23.星名。
●《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
●裴骃集解引晋灼曰:“舆鬼五星,其中白者为质。”
●《新唐书·天文志三》:“麟德二年三月戊午,荧惑犯东井;四月壬寅,入舆鬼,犯质星。”
24.称,衡量。
●《九章算术·方程》:“术曰如方程,交易质之,各重八两。”
25.马来语sělat的音译。海峡。
●《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又五日行至海硖,蕃人谓之质。”
26.古代数学称立方。
●《九章算术·少广》“开立方除之,即圆径”
晋刘徽注:“张衡算又谓立方为质,立圆为浑。”
27.质学。即化学。
●严复《原强》:“力质分,于天地会其全。”
参见“质学”。
28.“礩”的古字。柱础。
●《墨子·备穴》:“两柱同质。”
●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质,礩古字如此。”
●《韩非子·十过》:“公宫令舍之堂,皆以炼铜为柱质。”
洪诚等注:“质,础,柱子下面的垫基石。”
29.古代刑具。后作“锧”。铡刀的垫座。
●《战国策·秦策一》:“白刃在前,斧质在后。”
●宋司马光《辞修起居注第三状》:“如是则虽伏质横分,不足以补塞无状。”
30.谓垫置于锧上。
●《战国策·赵策三》:“夫吴干将之剑……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
鲍彪注:“质,以石为锧。”
31.椹,木砧。
32.通“贽”。古代相见时所送的礼物。
●《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王皇后》:“孝宣王皇后,朕之姑,深念奉质共脩之义,恩结于心。”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
参见“质币”。
33.姓。
●《汉书·货殖传》:“质氏以洒削而鼎食。”

质-漢語大字典


质同“質”。《宋元以來俗字譜》:“質”,《目連記》作“质”。按:今为“質”的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物质]wù zhì

1.哲学范畴。指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又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和社会中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2.特指金钱、生活资料等:~生活。

2、[质朴]zhì pǔ

朴实;不矫饰:为人~忠厚。文字平易~。

3、[质问]zhì wèn

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提出~。

4、[质疑]zhì yí

提出疑问:~问难。

5、[文质彬彬]wén zhì bīn bīn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谐调。

6、[体质]tǐ zhì

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各人的~不同,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不同。

7、[本质]běn zhì

1.本性;固有的品质。 2.哲学范畴。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由事物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并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与“现象”相对。

8、[质量]zhì liàng

1.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和它获得的加速度的比值。有时也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质量是常量,不因高度或纬度变化而改变。 2.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工程~。教学~。这布~好,又好看,又耐穿。

9、[品质]pǐn zhì

1.人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勤劳、勇敢、诚实、谦虚等都是优良的~。 2.物品的质量:中国瓷器~之优良是世界闻名的。

10、[优质]yōu zhì

属性词。质量优良:~皮鞋。~服务。

11、[气质]qì zhì

1.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如容易兴奋、活泼好动、沉默安静等。和通常所说的“脾气”“性情”相近。 2.泛指人的风格、气度:文人~。

12、[素质]sù zhì

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2.事物本来的性质。 3.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军事~。体育~。

13、[材质]cái zhì

1.木材的质地:楠木~细密。 2.材料的质地;质料:各种~的浴缸。大理石~的家具。

14、[性质]xìng zhì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15、[资质]zī zhì

1.人的素质;智力:~高。 2.泛指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所具备的条件、资格、能力等:管理~。设计~。~等级。

16、[实质]shí zhì

本质。

17、[质感]zhì gǎn

指造型艺术中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段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钢铁、竹木、陶瓷、玻璃、呢绒等的软硬、轻重、粗细、糙滑等真实感觉。

18、[地质]dì zhì

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19、[质地]zhì dì

1.某种材料结构的性质:~坚韧。~精美。 2.指人的品质或资质。

20、[水质]shuǐ zhì

水的质量(多就食用水的纯净度而言):保护环境,改善~。

21、[质押]zhì yā

也叫质权。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得到优先受偿的权利。分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可以设定权利质押的有汇票、支票、股票、存款单、提单、仓单等。

22、[特质]tè zhì

特有的性质或品质:在他身上仍然保留着某些农民的淳厚朴实的~。

23、[角质]jiǎo zhì

某些动植物体表的一层有机化合物,由多种结构比较复杂的成分构成,质地坚韧,有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24、[木质]mù zhì

组成乔木或灌木茎和枝在树皮下的大部分坚硬纤维物质。

25、[皮质]pí zhì

1.某些内脏器官的表层组织。 2.大脑皮质的简称。

26、[质检]zhì jiǎn

质量检查。

27、[肉质]ròu zhì

生物学上指松软肥厚像肉一样的物质:仙人掌有~茎。

28、[同质]tóng zhì

谓本质相同。

29、[变质]biàn zhì

人的思想或事物的本质变得与原来不同(多指向坏的方面转变):蜕化~。不吃变了质的食物。

30、[保质]bǎo zhì

保证质量。

31、[杂质]zá zhì

某种物质中所夹杂的不纯的成分。

32、[劣质]liè zhì

属性词。质量低劣:~煤。~烟酒。

33、[画质]huà zhì

画面质量。包括清晰度、锐度、镜头畸变、色散度、解析度、色域范围、色彩纯度(色彩艳度)、色彩平衡等几方面指标,这些都着重考验了制作水平以及画家的画工。

34、[介质]jiè zhì

一种物质存在于另一种物质内部时,后者就是前者的介质;某些波状运动(如声波等)借以传播的物质叫做这些波状运动的介质。旧称媒质。

35、[音质]yīn zhì

1.在房间以及电声系统(如电话、播音等)中声音的品质(即清晰度和逼真度等)。 2.语音学和音乐中指音色。

36、[钙质]gài zhì

含钙元素的。

37、[人质]rén zhì

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后泛指为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项条件而扣留或劫持的对方人员。

38、[潜质]qián zhì

潜在的素质:她是位很有表演天赋和~的新秀。

39、[质变]zhì biàn

也叫突变。哲学范畴。指事物从一种性质向另一种性质的显著变化。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与“量变”相对。

40、[质子]zhì zǐ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一,带正电,所带电量和电子相等,质量为电子的1836倍。各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不同。

近义词

反义词

zhì

1、[]liàng

1、[]liáng

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3.数量。4.估计;衡量。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

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2.估计;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