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
拼音
zhī笔顺
一 丨 ㇇ ㇏上横长短适中,竖画正直,撇捺舒展。撇捺交叉点正对竖画,撇捺收笔大致齐平。
同音字
读音为zhī的字 读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1.撑:~帐篷。把苇帘子~起来。他用两手~着头正在想什么。 2.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着。~着耳朵听。 3.支持:~援。~应。体力不~。乐不可~。疼得实在~不住。 4.调度;指使:~配。~使。把人~走。 5.付出或领取(款项):~出。~取。~了一笔钱。 6.姓。 7.分支;支派:~流。~队。~线。~店。 8.a)用于队伍等:一~军队。一~文化队伍。b)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新的乐曲。c)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用单位质量(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1磅重的纱线长度中有几个840码,就叫几支(纱)。纱线越细,支数越大。d)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枪。三~钢笔。一~蜡烛。 9.地支。见〖干支〗。详细解释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枝条。后作“枝”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分支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
如:支店;支军,支兵(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
支流
分一支为南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啻小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支川
祖宗支系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又如:支胄(支流、宗族的派系分支);支胤(后代子孙);支析(指分家);支别(分支;歧出)
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地支的简称
通“肢”
而畅于四支。——《易·坤》
尽其四支动。——《管子·小匡》
四支不勤。——《淮南子·原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姓
支撑
诎有右臂支船。——魏学洢 《核舟记》
又如:支当(承当);支给着(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支仗(支撑维持);支拽(支撑,维持);支措(支撑筹办)
支持;支援;支助 。
如:支陪(陪伴);支边;支农;支任(支持得住)
支付;领取 。
如:支用(支付使用);支帖(支付的凭证)
支开,支派
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儿女英雄传》
又如:支分(支使;分派);支末(支派之末);支拆(分摊支付)
处理;应付 。
如:支蒙(安放;支棱);支理(处理;处置)
分,分散
支离分赴。——王逸《鲁灵光殿赋》。注:“分散也。”
又如:支破(支付);支放(发放);支动(支出;动用)
〈方〉∶支吾搪塞
我远路而来,却净支我。——《小五义》
又如:支饰(支吾掩饰);支对(支吾答对);支调(支吾搪塞)
抗拒 。
如:支吾(抵拒,抵触);支拄(抵触,抵制)
用于计杆状物品。
如:一支笔;一支枪
用于计队伍等。
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
用于计歌曲、乐曲等。
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
如:25支光的灯泡
〈名〉
〈动〉
〈量〉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支支-汉语大词典支支1.象声词。现多写作“吱吱”。
●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摺:“我每日诵经到晚,肚里常是饿的支支叫哩。”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晚间果然烧起一炉火来,把罐子顿上,那火支支的响了一阵,取罐倾了出来,竟是一锭细丝纹银。”
2.形容词后缀。
●《老残游记》第二十回:“老残倾出来看看,有点像乳香的样子,颜色黑黯;闻了闻,像似臭支支的。”
[同]抵
顶
支撑
撑
[反]收
支ㄓzhī1.旁出;從主體分出的部分。[例]~流│分~│旁~。2.分散;殘缺。[例]~離破碎。3.撐持;承受。[例]~持│~撐│獨木難~│體力不~。4.架起。[例]~起天線│把蚊帳~起來。5.花費;付出。[例]收~│~出│開~│透~。6.領取;拿取。[例]預~薪水│寅~卯糧。7.調派;使人離開。[例]~使│~配│幫我~開他。8.指地支。[例]干~│十二~。9.★(向外)伸出;(向上)豎起。[例]~起耳朵聽。10.★援助;支援。[例]~前│~農。11.量詞:(1)用於計算隊伍。[例]一~軍隊│一~球隊。(2)用於計算歌曲、樂曲。[例]兩~曲。(3)用於計算燈光亮度。[例]五十~光。(4)用於計算紗線粗細程度。[例]六十~紗。(5)★用於計算桿狀物。▲即「枝」。[例]一~花│三~毛筆。12.姓。13.二一四部首之一。
支-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885.【支】
一枝。詩經衛風芄蘭:“芄蘭之支。”(芄蘭:草名。)
又大雅文王:“本支百世。”(本:樹幹。)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枝”。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揚雄解嘲:“枝葉扶疏。”(漢書作“支”)
引申爲肢。易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孟子離婁下:“惰其四支。”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肢”。孟子盡心下:“四肢之於安佚也。”
又爲分支。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分曹逐捕諸灌氏支屬。”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參之荀孟以暢其支。”現代漢語有“支流”、“支店”等。
二支撐,支持。左傳定西元年:“天之所支,不可壞也。”
引申爲頂得住。戰國策燕策一:“夫一齊之強,而燕猶不能支也。”成語有“樂不可支”。
注意:在古代漢語中,“支”字沒有支付,支使的意義。
支支04ㄓzhī名①草木的枝條。通「枝」。《詩經.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漢書.卷四九.鼂錯傳》:「屮木蒙蘢,支葉茂接。」②旁系、分出的派別。如:「旁支」、「分支」。③手腳。通「肢」。《易經.坤卦.文言曰》:「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④地支的簡稱。《史記.卷二六.曆書》「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句下司馬貞索隱引《爾雅.釋天》:「歲陰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⑤量詞:⑴計算隊伍的單位。如:「一支強有力的軍隊。」⑵計算歌曲、樂曲的單位。如:「兩支歌曲」。⑶計算綿紗細度的單位。支數愈多,紗質愈細。如:「八十支紗」。⑷計算燈光強度的單位。如:「四十支光」。⑥姓。如唐代有支叔才。⑦二一四部首之一。動①撐持、維持。《國語.越語下》:「皆知其資財之不足以支長久也。」《水滸傳.第九九回》:「我這威勝萬山環列,糧草足支二年。」②承受、受得住。如:「體力不支」、「樂不可支」。③付款。如:「收支」、「開支」。④領取。如:「預支」、「先支了一個月的薪水。」⑤調度、分配、遣走。如:「支配」、「把他支走了。」形別出的、由總體分出來的。如:「支店」、「支行」。
支-中華大字典1、支讀音:章移切,音卮,支韻。釋文:
❶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見《說文》。《桂注》:疑作去枝之竹。
❷庶也。取~條之義。《禮記曲禮》:~子不祭。
❸分也。《荀子富國》:其候徼~繚。
〔注〕:~分繚繞。〔今族系言~派。亦分之意〕。
❹持也。《左定元年傳》:天之所壞。不可~也。〔今具言~持〕。
❺載也。《淮南齊俗》:金之性沈。託之於舟上則浮。勢有所~也。
〔按~之言攱閣也。爾雅。~。載也。廣雅。攱、閣。載也。義同〕。
❻拄也。《國語周語》:天之所~。不可壞也。
❼堪也。《國語越語》:皆知其資材不足以~長久也。〔今言樂不可~。悲不可~。皆本此義〕。
❽拒也。《國策西周策》:魏不能~。
❾胡也。即戟旁曲枝。《後漢呂布傳》:舉弓射戟。正中小~。
❿計也。《後漢竇憲傳》:士有懷琬琰以就煨塵者。亦何可~哉。
〔注〕:亦何可計。言其多也。
⓫出也。《宋史食貨志》:曰收~。
〔按謂收入~出也。近世尙沿其名詞〕。
⓬給予也。《宋史兵志》:邊兵每歲寒食、端午、冬至。有特~。
⓭久也、《孫子地形》: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
〔注〕:久也。俱不便久相持也。
⓮舉也。《中說事君》:大厦將顚。非一木所~也。
⓯劵也。《魏書盧仝傳》:一~付勳人。一~付行臺。
⓰脈節之順者也。《史記扁鵲倉公傳》:夫以陽入陰~蘭藏者生。
〔注〕:素問云。~者順節。蘭者橫節。
⓱十二~。辰名。《史記天官書注》:歲陰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是也。
〔又〕:地也。《皇極經世》:干、~、配天地之用也。
⓲~離。分散也。《文選王延壽賦》:~離分赴。
〔又〕:傴者也。《莊子德充符》:閹曲~離無脤。
〔又〕:山名。《山海經中山經》:~離之山。淯水出焉。〔在今河南嵩縣〕。
⓳辟~。猶華言獨也。辟~佛。卽獨覺之意。見《釋典》。
⓴鮮~。絹也。見《廣雅釋器》。
〔按漢書地理志顏注。縞。鮮~也〕。
㉑荔~。果名。《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圖入荔字。又作離~〕。
㉒橪~。香草。《楚辭惜賢》:采橪~于中洲。
㉓焉~。山名。《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山。
〔注〕:焉~山、一名删丹山。山在甘肅删丹縣東南五十里。
〔按删丹縣今改爲山丹縣。焉~又作燕~〕。
㉔黃~。木名。實可染黃。見《正字通》。
㉕博~。湖名。《明一統志》:廣陵郡有博~湖。與射陽湖通。
〔按當爲今高郵寶應間三十六湖之一〕。
㉖燕~。劒也。見《廣雅釋器》。
〔又〕:婦人面脂也。一作焉~。見《古今注》。
㉗瓊~。玉也。見《廣雅釋器》。
㉘令~。地名。在遼西。《國語齊語》:刜令~。〔在今直隸遷安縣西〕。
㉙條~。月~。均古國名。條~。卽今波斯。月~。即月氐。大月~。今阿富汗。小月~。今新疆吐魯番縣。
㉚~那。外人稱中國也。《宋史天竺國傳》:伏維~那皇帝。〔今日本稱我猶云~那。英文China。
㉛莫離~。猶中國兵部尙書稱中書令也。《唐書高麗傳》:高麗蓋蘇文自爲莫離~。
㉜達摩~。樂府舞曲名。唐溫庭筠集有達摩~曲。
㉓通栀。《漢書司馬相如傳》:鮮~黃礫。
〔注〕:師古曰。鮮~。即今~子樹。
〔按文選李注引張揖曰。皆香草也〕。
㉞通肢。《易坤文言》:美在其中。而暢於四~。
〔疏〕:四~、猶人手足。
㉟通枝。《詩芄蘭》:芄蘭之~。
㊱人名。春秋時有戎子賜~。漢世西域人多以~名者。如漢書西域傳有車師左將尸泥~。輔國侯狐蘭~。後漢班超傳有焉耆左將北犍~。
㊲姓也。《唐書孝友傳》:有~叔才。
〔按莊子~離益非姓。晉~遁乃譯音。亦非姓〕。
2、支讀音:支義切,音寘,寘韻。釋文:拏也。《方言》:謰謱。挐也。南楚或謂之~。
3、礉釋文:古支字。見《說文支部》。
4、搘讀音:旨而切,音支,支韻。釋文:~捂也。《唐書南詔傳》:初鳳迦異築柘東城。諸葛亮石刻故在。文曰。碑卽仆。爲漢奴。夷畏誓。常以石~捂。
5、鉮釋文:古支字。見《說文》。
6、垭釋文:古支字。見《集韻》。
【读音】zhī
【繁体】支
支<名>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branchlessbamboo]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枝条。后作“枝”[branch]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分支[branch;offshoot]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支zhī
⒈撑持:~持。~撑。~柱。~架。~帐篷。独木难~。
⒉从总体分出的部分:~店。~流。分~。铁路~线。
⒊援助:~援。~助。
⒋供给,领取或付出:~应。~给。~取。~付。
⒌借故使人离开:你去把他们~走。
⒍量词:两~军队。四~钢笔。三~纱的棉线。
⒎[支使]差遣使唤。
⒏[支配]
①调度安排。
②对人或事物起主导和控制的作用。
⒐[支票]向银行提取存款的票据。
⒑[支解]也作"枝解"。〈古〉分解肢体的酷刑。借指分裂、宰割某个整体。
⒒[支离]
①残缺不全:~离破碎。
②散乱:言语~离。
⒓[支吾]用含混的话塘塞、应付:~吾其词。你~~吾吾干什么?
⒔〈古〉同"枝"、"肢":~叶。四~。
支
【卯集下】【支字部】 支
〔古文〕𠦙𢺶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巵。【說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註】徐鍇曰:竹葉下垂也。【增韻】俗作攴,非。
◎又【韻會】庶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傳】支,支子也。【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註】支子,庶昆弟也。
◎又【廣韻】持也。【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又【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爲飮歌,名之日支。【註】支,拄也。
◎又【廣韻】度也。【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
◎又【韻府】支,券也。【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註】今時人謂析產符契爲分支帳。
◎又【大戴禮】燕支地計衆,不與齊均也。【註】支,猶計也。
◎又【玉篇】支離自異。【類篇】一曰分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支離分赴。【註】支離,分散也。
◎又【玉篇】載充也。
◎又【韻會】十二支,辰名。【史記·天官書註】爾雅釋天云: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歲隂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又【後漢·王符傳】明帝時,以反支日,不受章奏。【註】凡反支日,用月朔爲正,十二支終戌亥,反還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爲反支也。見隂陽書。
◎又國名。【書·禹貢】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卽敘。【註】馬云:析支在河關西。【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註】應劭曰:黃支在日南之南
◎又【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
◎又山名。【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支山。【註】焉支山,在丹州。
◎又荔支,果名。【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支。
◎又姓。【莊子·列禦𡨥】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後趙錄】司空支雄。
◎又與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疏】四支,猶人手足。
◎又與枝通。【詩·衞風】芄蘭之支。【前漢·揚雄傳】支葉扶疎。
◎又與梔通。【前漢·司馬相如傳】鮮支黃礫。【註】鮮支,卽今梔子樹也。
★又【集韻】翹移切,音衹。令支,縣名。【齊語】刜令支。【註】今爲縣在遼西。
★又【集韻】支義切,音寘。【揚子·方言】南楚謂謰謱爲支註。考證:〔【左傳】天之所支,不可壞也。〕 謹照原文改爲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支¹ zhī
①动撑:~帐篷|把苇帘子~起来|他用两手~着头正在想什么。
②动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着|~着耳朵听。
③动支持:~援|~应|体力不~|乐不可~|疼得实在~不住。
④动调度;指使:~配|~使|把人~走。
⑤动付出或领取(款项):~出|~取|~了一笔钱。
⑥(Zhī)名姓。
支
《説文》:“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ٯ܌古文支。”林义光《文源》:“即枝之古文,别生條也。”
(一)zhī 《廣韻》章移切,平支章。支部。
(1)去竹的枝。《説文·支部》:“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桂馥義證:“疑作去枝之竹也。”
(2)枝条。后作“枝”。《詩·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觽。”《漢書·鼂錯傳》:“屮木蒙蘢,支葉茂接。”
(3)四肢。后作“肢”。《正字通·支部》:“支,與肢通。人四體也。”《易·坤》:“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孔穎達疏:“四支,猶人手足,比于四方物務也。”《淮南子·人間》:“商鞅支解,李斯車裂。”宋張載《東銘》:“發於聲,見乎四支。”
(4)分支;支派。1.宗族支系。《詩·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毛傳:“本,本宗也。支,支子也。”《禮記·曲禮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孔穎達疏:“支子,庶子也。”2.支脉。《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蓋崇山西北之支,分為雙臂。”3.支流。明魏大中《濬濠工竣疏》:“則其脈未疏也,濠之支亦達也。”4.支队。《北史·南安王楨傳附中山王英》:“斬其支將四十二人。”
(5)分;分散。如:支离破碎。《集韻·支韻》:“支,分也。”《荀子·富國》:“其候徼支繚,其竟關之政盡察,是亂國已。”楊倞注:“支繚,支分繚繞,言委曲巡警也。”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捷獵鱗集,支離分赴。”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西山上·碧雲寺》:“目營營,不捨廊;足滑滑,不支階。”
(6)排遣。明湯顯祖《牲丹亭·診祟》:“自噤窄的春心怎的支?”又支遣。老舍《黑白李》:“把王五支走,我自己琢磨开了。”
(7)付出;供给。如:收支;支出。《漢書·趙充國傳》:“今大司農所轉穀至者,足支萬人一歲食。”《宋史·兵志八》:“每歲寒食、端午、冬至,有特支,特支有大小差。”又支取;领取。如:支钱。《紅樓夢》第五十五回:“你且别支銀子。”
(8)支持;维持。如:力不能支。《玉篇·支部》:“支,持也。”《廣韻·支韻》:“支,支持也。”《國語·越語下》:“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資財之不足以支長久也。”韋昭注:“支,猶堪也。”《戰國策·楚策一》:“(楚)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水滸全傳》第九十九回:“我這威勝(州),萬山環列,糧草足支二年。”又支援。如:支前;支边。
(9)拒,抵抗。《戰國策·西周策》:“秦去周,必復攻魏,魏不能支。”高誘注:“支,猶拒。”《史記·周本紀》:“(養由基)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司馬貞索隱引《列女傳》曰:“左手如拒,右手如附枝;右手發之,左手不知。此射之道也。”《清平山堂話本·老馮唐直諫漢文帝》:“北逐匈奴,南支韓、魏。”
(10)支撑。《爾雅·釋言》:“支,載也。”北周庾信《小園賦》:“坐帳無鶴,支牀有龜。”《文中子中説·事君》:“大厦將顛,非一木所支也。”杨沫《青春之歌》第四章:“道静看见几个渔人正在帐篷外面支着锅子做饭。”
⑪度量;计算。《廣韻·支韻》:“支,支度也。”《大戴禮記·保傅》:“燕支地計衆,不與齊均也。”盧辯注:“支,猶計也。”《後漢書·竇融傳》:“以此言之,士有懷琬琰以就煨塵者,亦何可支哉!”李賢注:“支,計也。亦何可計,言其多也。”
⑫支吾;搪塞。明佚名《贈書記·輕烟辨男》:“我待不説明白,這事兒怎支?”《紅樓夢》第一百零四回:“賈芸無言可支。”
⑬人体脉络的顺节部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張守節正義引《素問》曰:“支者順節,蘭者横節,陰支蘭膽藏也。”
⑭地支的简称。古时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纪年、纪月、纪日,十干与十二支相配成六十组,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东汉前用干支纪日,后兼用纪年纪月。十二地支又用以纪十二时辰,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两个小时。又用以命天体十二宫。详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干》。《史記·曆書》“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唐司馬貞索隱引《爾雅·釋天》云:“歲陰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清顧炎武《日知録》卷六:“秦、漢以下,始多用支。”
⑮古代军事术语。指地形对彼我双方出兵均不利。《孫子·地形》:“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李筌注:“支者,兩俱不利,如挂之形,故各分其勢。”
⑯量词。1.用于计杆状物品。如:一支笔;一支枪。2.用于计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3.用于计歌曲、乐曲等。如:一支歌;两支乐曲。4.用于计棉纱的细度。纤维越细,支数越多。公制每公斤棉纱的长度有几个1000米就叫几支(纱)。英制每磅棉纱的长度有几个840米就叫几支(纱)。5.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如:40支烛光;25支光的灯泡。6.古代用于计证券等。相当于“半”。《魏書·盧同傳》:“斬三賊及被傷成階已上,亦具書於券。各盡一行,當行豎裂……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
⑰栀子。后作“栀”。《正字通·支部》:“支,黄子,木名。一名鮮支,實可染黄,即今支子。”《漢書·司馬相如傳上》:“鮮支黄礫。”顔師古注:“鮮支,即今支子樹也。”唐韓愈《山石》:“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⑱姓。《廣韻·支韻》:“支,姓。何氏《姓苑》云,琅邪人。”《通志·氏族略二》:“支氏,石趙司空《支雄傳》云:‘其先月支胡人也。’實西域之國。晋有高僧支遁,字道林,天竺人。後趙有司空支雄。唐有武寧節度使支祥。”
(二)zhì 《集韻》支義切,去寘章。
〔支註〕絮语不清。《方言》卷十:“謰謱,拏也。南楚曰謰謱,或謂之支註。”
(三)qí 《集韻》翹移切,平支羣。支部。
〔令支〕1.春秋时山戎属国。其地约在今河北省滦县、迁安市间。公元前664年为齐桓公所灭。《國語·齊語》:“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2.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河北省迁安市西。《集韻·支韻》:“令支,縣名,在遼西。”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ī
1、[分支]fēn zhī
从一个系统或主体中分出来的部分:~机构。
2、[支支吾吾]zhī zhī wú wú
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亦作“支支梧梧”。
3、[一支]yī zhī
1.犹一条。常指河流或山脉的支派。 2.各种学派、流派或宗族的支派,亦名一支。 3.一肢。支,肢。
4、[支出]zhī chū
1.付出去;支付。 2.支付的款项:尽量控制非生产性的~。
5、[支流]zhī liú
1.流入干流的河流。与“干流”相对。 2.喻指事物发展中非本质的、次要的方面。它不代表事物发展的趋势,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与“主流”相对。
6、[支吾]zhī wu
zhī wu的又音。义同“支吾zhī wu”。
7、[乐不可支]lè bù kě zhī
形容快乐到了极点。《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支:支撑。
8、[收支]shōu zhī
收入和支出:~平衡。
9、[支持]zhī chí
1.勉强维持;支撑:累得~不住了。 2.给以鼓励或赞助:互相~。~合理化建议。
10、[支付]zhī fù
付出(款项):~现金。
11、[支撑]zhī chēng
zhī chēng的又音。义同“支撑zhī chēng”。
12、[支队]zhī duì
1.军队中相当于团或师的一级组织,如独立支队、游击支队等。 2.作战时的临时编组,如先遣支队。
13、[支部]zhī bù
1.某些党派、团体的基层组织。 2.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14、[开支]kāi zhī
1.付出(钱):不应当用的钱,坚决不~。 2.开支的费用:节省~。 3.发工资:每月五号~。
15、[支行]zhī háng
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一级支行——二级支行(分理处或储蓄所)。
16、[支配]zhī pèi
1.安排:合理~时间。~劳动力。不听~。 2.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思想~行动。
17、[支柱]zhī zhù
1.起支撑作用的柱子。 2.比喻中坚力量:~行业。国家的~。
18、[支援]zhī yuán
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灾区。互相~。
19、[支架]zhī jià
1.支持物体用的架子。 2.支撑;架起:~屋梁。~锅灶。 3.招架;抵挡:寡不敌众,~不住。
20、[透支]tòu zhī
1.存户经银行同意在一定时间和限额之内提取超过存款金额的款项。 2.开支超过收入。 3.预先支取(工资):~一部分工资给孩子看病。 4.比喻精神、体力过度消耗,超过所能承受的程度:体力严重~。
21、[枪支]qiāng zhī
枪(总称):~弹药。
22、[地支]dì zhī
也叫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旧式记时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时、丑时等。参见〔干支〕
23、[支点]zhī diǎn
1.杠杆上起支撑作用,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指事物的中心或关键:战略~。
24、[支书]zhī shū
支部书记,是党团支部的主要负责人。
25、[支线]zhī xiàn
交通线、电线等的分支线路。与“干线”相对。
26、[支票]zhī piào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出票人应开立支票存款账户,存入足够支付的款项并预留印鉴。分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前者规定有效期,后者不得提取现金。
27、[干支]gān zhī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中国古代分 别拿天干和地支序列中的奇数和奇数、偶数和偶数相配,共组成甲子、乙丑等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 、日、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最初用于纪日,后多用于纪年。现在农历纪年仍用干支。
28、[总支]zǒng zhī
总的支部委员会、党团组织的一级机构。
29、[支取]zhī qǔ
领取(款项):~工资。~存款。
30、[支农]zhī nóng
支援农村,支援农业。 2.特指文革中军队支援农业。
31、[支路]zhī lù
1.由干路分出的小路。 2.供电系统的一部分。 3.网络的一部分,由一个或多个两端元件串联组成。
32、[超支]chāo zhī
1.支出超过规定或计划。 2.领取的款项或实物(经过折价)超过应得金额的部分。
33、[支那]zhī nà
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以及近代日本都曾称中国为支那。
34、[支承]zhī chéng
支持承担。
35、[支座]zhī zuò
直接承受推力或压力的结构部位(例如拱、穹窿、梁或支柱的支座)
36、[预支]yù zhī
预先付出或领取(款项):~一个月的工资。
37、[支护]zhī hù
在采矿作业中,用支架或其他方法(喷射混凝土等)支撑或加固井筒、巷道和采掘场所周围的岩层,以防止坍塌,保证生产安全。词语来源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词语造句1、土体的位移和支护桩的位移满足变形协调条件。2、分析了支护参数和土层分布对安全系数的影响;3、因此在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爆破损伤效应的影响。4、锚杆钻机又直接影响到锚杆支护的速度。5、喷射混凝土支护是广泛应用于地下矿山、隧道工程及建筑工地的一种新技术。6、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的隧道结构形式,其设计方案、开挖支护方法对围岩稳定性至关重要。7、根据含油泥岩蠕变力学参数,推导出横向各向异性非线性蠕变方程,为海下开采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8、同时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参数进行了合理性评价,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意见。9、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出该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土体的应力状态分布变化情况及基坑周边某些点的位移变化情况。10、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一种利用既有工程数据库设计隧道围岩支护系统的“模糊类比”方法。11、通过测试不同状态下的单轨吊车载荷,为巷道支护设计或单轨吊车的悬吊设计提供了可
38、[节支]jié zhī
节约开支:增收~。
39、[支脉]zhī mài
山脉的分支:伏牛山是秦岭的~。
40、[坐支]zuò zhī
指某些企业单位经银行同意从自己业务收入的现金中直接支付的方式。
近义词
zhī
1、[叉]chā
1、[叉]chà
1、[叉]chǎ
1、[叉]chá
1.叉子,一端有两个以上长齿,用以刺取物体的器具。2.用叉子刺取。3.像叉的形状。也指叉形符号。
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落地,是戏曲、杂技、体操、武术等的一种动作。
分开。
堵住;卡住。
反义词
zhī
1、[主]zhǔ
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人。物~。失~(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 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上。 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张。~见。~意。~义。 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自~。~持。~宰。~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次。~要。~力。~将(jiàng)。 6.预示:早霞~雨。 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神~。 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姓。
2、[收]shōu
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拾。~藏。~集。~篷。衣裳~进来了没有? 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回。~复。~税。没~。~归国有。 3.获得(经济利益):~入。~益。~支。 4.收获;收割:~成。秋~。麦~。今年早稻~得多。 5.接;接受;容纳:~报。~留。~容。~礼物。~徒弟。 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不住了。 7.逮捕; 拘禁:~监。 8.结束; 停止(工作):~工。~操。~场。
3、[塌]tā
1.倒下;陷下:墙~了。~方。 2.因缺乏水分植物枝叶卷缩:~秧儿。 3.凹下:~鼻梁。 4.稳定;镇定:~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