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án

笔顺

丿 丿 丿 𠄌
整体安排紧凑。“彳”两撇平行,上短下长,竖画端正。“钅”横画平行、均匀,竖提端正“亍”上横短,下横长,竖钩端正。

同音字

读音为xián的字 读音为xian的字

基础解释

1.马嚼子。 2.用嘴含:燕子~泥。 3.怀在心里:~恨。 4.接受:~命。 5.职务和级别的名号:职~。军~。大使~。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衔-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衔-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衔-辞源3

同:

衔-中草药辞典

【读音】xián
【繁体】銜
衔<动>
口含[holdinthemouth]
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燕子衔泥;衔环相报(衔环);衔刀(口中叼刀);衔土(口含泥土);衔口垫背(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钱)
怀藏[harbor;cherish]
衔之次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衔恩(感恩);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心怀忧伤);衔哀(心怀哀痛)
奉接,接受[accept]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醒世恒言》
又如:衔命(奉行命令)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connect]
且把粮车首尾衔,权做寨栅。――《水浒全传》
包含,
衔xián
⒈马嚼子:勒紧~。
⒉用嘴含,包含,含有:结草~环。~花。~远山。
⒊藏在心中,怀恨:~悲。~恨。
⒋奉,接受:~命。
⒌相接:~接。
⒍职位,职称:职~。头~。官~。军~。大使~。

衔-漢語大字典


“銜”的简化字。

衔-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衔-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衔-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衔¹(銜、啣、衘)xián
①书名马嚼子。(图见86页“镳和衔”)
②动用嘴含:燕子~泥|他~着一个大烟斗丨比喻用法日已~山。
③存在心里:~恨|~冤。
④书接受;奉:~命。
⑤相连接:~接。

衔-汉语大词典

衔xian
ㄒ〡ㄢˊ
同“衔”。
1.马嚼子。放在马口中,用以制驭马。参见“衔尾”。
2.口含。
●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三章:“宋占魁从口袋里取出一盒雪茄,捡了一支衔到嘴里。”
参见“衔枚”。
3.怀;存在心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丐仙》:“高知前命不行,呼仆痛笞之,立命持酒炙饵丐者。仆衔之,夜分,纵火焚耳舍,乃故呼号。”
参见“衔恨”。
4.领受;肩负。
●刘大白《春底消息》诗:“她已经启程了,我是衔着先传消息的使命的。”
衔(2)xian
ㄒ〡ㄢˊ
〔《广韵》户监切,平衔,匣。〕
亦作“嗛”。
1.马嚼子。青铜或铁制,放在马口内,用以勒马,控制它的行止。
●《庄子·马蹄》:“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
●成玄英疏:“诡衔,乃吐出其勒。”
●陆德明释文:“衔,口中勒也。”
●《楚辞·刘向〈九叹·离世〉》:“断镳衔以驰骛兮,暮去次而敢止。”
王逸注:“衔,饰口铁也。”
●唐韩愈《进王用碑文状》:“其王用男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白玉腰带一条,臣并未敢受领。”
●宋孙光宪《风流子》词:“金络玉衔嘶马,系向绿杨荫下。”
2.引申为控制、限制。参见“衔勒”、“衔羁”。
3.含在嘴里;用嘴咬着。
●《墨子·非攻下》:“赤乌衔珪,降周之岐社。”
●南朝宋鲍照《三日》诗:“凫鶵掇苦荠,黄鸟衔樱梅。”
●宋苏轼《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渡吴王岘。”
●《水浒传》第一○六回:“水底下钻出十数人来,都是口衔着一把蓼叶刀。”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4.指喝、饮。参见“衔酒”。
5.引申为玩味。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6.心中怀着。
●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学赋》:“吞悲欣于得失,衔哀乐于春秋。”参见“衔恤”、“衔悲”。
7.感念。
●宋苏轼《谢观音晴文》:“某等共衔不报之恩,愿颂难名之德。”参见“衔知”、“衔恩”。
8.包含;笼罩。
●唐韩愈《南山》诗:“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参见“衔泪”。
9.夹杂;嵌,镶嵌。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既而大役工徒,所出者皆衔石矿。”
●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虎邱塔下有画兰石碣衔壁间。”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二章:“阿潮吃过半碗鸡蛋炒饭后,就独自坐在一块衔在树根中间的石头上纳闷。”
10.犹藏。
●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
●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公衔疏袖中入白堂官。”
11.衔接;相连。
●《楚辞·天问》:“鸱龟曳衔,鲧何听焉?”游国恩纂义引周拱辰曰:“鲧睹鸱龟曳尾相衔,因而筑为长堤高城,参差绵亘,亦如鸱龟之曳尾相衔者然。”
●唐刘禹锡《管城新驿记》:“门衔周道,墙荫行桑。”
●茹志鹃《收获时节》:“船头衔着船尾,缓缓的摇着橹在水里行着。”
12.遵奉;领受。
●《礼记·檀弓上》:“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
●《管子·形势解》:“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
●《公羊传·僖公八年》“先王命也”
汉何休注:“衔王命,会诸侯。”
●宋林逋《寄解州学士》诗:“馆职久衔疏旧地,郡符重剖枉名公。”
13.怀恨。
●《汉书·酷吏传·义纵》:“上怒曰:‘纵以我为不行此道乎?’衔之。”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
●明何景明《中州人物志》:“瑾闻而衔之,景明乃谢病归。”
●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篇第六章:“《西南报》主张正义,攻提督徐印川,印川衔之。”
14.官阶,官衔。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稹﹞官至司封郎中怀州刺史,与人书札,唯称陇西李稹而不衔。”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先朝郎官兼脩日历者,衔上但称兼著作,无郎字。”
●《花月痕》第四八回:“韩彝着予太子少傅衔,实授建威将军。”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同时得到满清提督衔的共四位,其中有一沈洪富,便是我祖父。”
衔(3)(无)

衔-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銜
★【廣韻】戸監切【集韻】【韻會】乎監切,𠀤音咸。【說文】馬勒口中。从金从行。銜,行馬者也。【徐曰】馬銜所以制之行也。會意。【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前漢·張敞傳】利其銜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𨻰銜枚之事。【東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盧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
◎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銜命。
◎又官吏階位曰銜。【語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白居易·贈張籍詩】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陸遊詩】頭銜字字敵冰淸。
◎又感也。【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
◎又憾也。【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又人參,一名人銜。【本草】其成有階級,故名。【蘇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
◎又馬銜,海神也。【木華·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註】海童,馬銜,皆神名。馬銜,馬首,一角,龍形。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án

1、[衔接]xián jiē

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属:前后~。

2、[军衔]jūn xián

区别军人身份、等级的称号和标志。一般分为将官(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高级士官、中级士官、初级士官),兵(上等兵、列兵)。

3、[官衔]guān xián

官员的职位名称。

4、[头衔]tóu xián

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5、[领衔]lǐng xián

(在文件上共同署名时)署名在最前面。也泛指领头,负责:~主演。

6、[职衔]zhí xián

1.职位和军衔(如中校团长,团长是职,中校是衔)。 2.官衔。

7、[名衔]míng xián

头衔。

8、[衔铁]xián tiě

某些电器中放在电磁铁两极中间的铁块或铁片。电磁铁的线圈通电时衔铁就被吸引而移动,从而改变所连接的电路。

9、[学衔]xué xián

高等学校根据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所担任的教学工作而授予的称号。一般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等级。

10、[衔恨]xián hèn

心中怀着怨恨或悔恨:~而死。

11、[衔轭]xián è

套在马颈上的马具,其形如“人”字。

12、[衔啼]xián tí

忍住哭泣,含着眼泪。

13、[金衔]jīn xián

金属的马勒口。亦借指马。

14、[尾衔]wěi xián

相随貌。前后相衔接。

15、[蛇衔]shé xián

1.亦作“虵衔”。即蛇含。 2.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宋薛季宣《读邸报》诗:“豺祭如生兽,虵衔欲报珠。”

16、[衔凤]xián fèng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包》:“火离为凤皇,衔书游 文王 之都,故 武王 受凤书之纪。”后用作帝王使者送达诏书的典实。

17、[序衔]xù xián

旧指在公文上依次具列职衔、姓名。

18、[衔负]xián fù

口衔背负。

19、[衔舻]xián lú

船连着船。

20、[衔头]xián tóu

头衔。

21、[人衔]rén xián

人参的别名。

22、[新衔]xīn xián

新授予的官衔。

23、[衔炙]xián zhì

一种烤炙鹅鸭等家禽的方法。

24、[衔箠]xián chuí

1.马嚼子与马鞭。汉 焦赣《易林·艮之夬》:“驥穷盐车,困於衔箠。” 2.马鞭相接。谓车马往来不绝。《新唐书·郑元铸传》:“且 唐 有天下,约可汗为兄弟,使馹衔箠於道。”

25、[心衔]xīn xián

怀恨。

26、[连衔]lián xián

谓二人以上连署官衔。

27、[衔冤]xián yuān

含冤:负屈~。

28、[衔桮]xián bēi

见“衔杯”。

29、[带衔]dài xián

兼带官衔。

30、[衔牌]xián pái

官衔牌。木质朱漆、金字。平时插在门口,出行以及举行婚丧礼仪时,拿着前导,以示荣耀。《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又想在省里做那四副衔牌带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灯笼是姓甚么的,甚么衔牌……一一都説得明明白白。”

31、[衔凄]xián qī

心怀凄怆。

32、[衔辛]xián xīn

心怀辛酸。

33、[衔联]xián lián

衔接,连结。

34、[衔训]xián xùn

承受教诲。

35、[宫衔]gōng xián

清 制不立太子,但有太子傅保之名,专为大臣及有功者加衔,无职掌,也无员额。太子称东宫,故名宫衔。如太师、太傅、太保,皆可冠以“宫”字;少师、少傅、少保,则称为宫师、宫傅、宫保。

36、[衔橛]xián jué

1.亦作“衔橜”。马嚼子。 2.指驰骋游猎。 3.见“衔橜之变”。

37、[麋衔]mí xián

即鹿衔草。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薇衔》。参见“鹿衔草”。

38、[衔指]xián zhǐ

奉旨。

39、[衔玉]xián yù

1.犹衔璧。 2.镶嵌着玉。

40、[衔恤]xián xù

1.含哀;心怀忧伤。《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郑玄 笺:“恤,忧也。”汉 张衡《思玄赋》:“王肆侈於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唐 张说《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小子衔恤,非曰能文。” 2.父母死后守丧。晋 陆机《<兄平原赠>诗序》:“余弱年夙孤,与弟 士龙 衔恤丧庭。”宋 王安石《将至丹阳寄表艮》诗:“三年衔恤空餘息,一日忘形得旧游。”清 冯桂芬《与李方赤太守书》:“丙午夏衔恤归里,见之为之慨然。” 3.蒙受冤屈。清 恽敬《上陈笠轨按察书》:“其有匹夫匹妇之衔恤者,可诉之县。” 4.关怀,顾恤。清 方苞《七思·三姊》诗:“嗟余兄弟常危疾,姊在视兮时衔恤。”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