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
拼音
suì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一 丨 𠃍 一 一 丨 一 丶 丶 ㇂ 丶 丶“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惠”上部疏密均匀,竖画端正,居中。下部卧钩稍平,弯圆自然,长短适中。
同音字
读音为suì的字 读音为sui的字基础解释
1.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叫做穗:麦~儿。谷~儿。 2.用丝线、布条或纸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黄~红罩的宫灯。 3.广东广州的别称。 4.姓。详细解释
(会意。从禾,惠声。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部分。亦泛指穗状花实)
同本义
赪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曲水诗序》。注;“共穗,嘉禾了。”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诗·王风·黍离》
彼有滞穗。——《诗·小雅·甫田》
又如:穗肥(禾谷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可使幼穗有充足养分,穗大粒多,增加产量);麦穗
穗状之物 。
如:穗带(如穗状的带子);穗缰(带穗的缰绳);穗头(穗状物)
烛花或灯花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韩偓《懒卸头》
中国广州市的别称 。古代传说中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至此,故称其为“穗”
通“繐”。细而疏的麻布 。古时多用作丧服 。
如:穗帷(灵帐。同繐帐);穗屦(细疏布所制,丧事时穿的鞋子);穗布(细而稀疏的麻布)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穗-中華語文大辭典穗穗ㄙㄨㄟˋsuì1.稻麥等禾本植物,莖的頂端聚生成串的小花或果實。[例]麥~|稻~。2.用布條、絲線、紙條等紮成的穗狀裝飾品。[例]帽~|燈籠~。∥也作「穗子」。3.廣州的別稱。4.★姓。
穗-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穗(➋繐)suì
名
①(~儿)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叫作穗:麦~儿|谷~儿。
②(~儿)用丝线、布条或纸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黄~红罩的宫灯。
③(Suì)广东广州的别称。
④(Suì)姓。
穗sui
ㄙㄨㄟˋ
〔《广韵》徐醉切,去至,邪。〕
1.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部分。
●《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晏子春秋·谏下六》:“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
●《韩非子·难二》:“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嘉谷六穗,我穑曷蓄。”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州岁大熟,麦一茎数穗。”
2.泛指穗状花实。
●魏巍《前进吧,祖国》:“炮火里,栗子树朴素的花穗,又落遍了朝鲜。”
3.穗状之物。
●宋林逋《送式遵师谒金陵王相国》诗之三:“天竺孱颜暂掩扉,讲香浮穗上行衣。”
●金章宗《命翰林待制朱澜侍夜饮诗》:“坐久香成穗,夜深灯欲花。”
4.穗子。丝、绒等扎成的穗状饰物。
●《红楼梦》第三回:“﹝宝玉﹞束着五彩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一:“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
5.灯花。
●《花月痕》第五回:“﹝痴珠﹞将帐子揭开一看,见斜月上窗,残灯半穗,黯然四壁,寂无人声,便又睡下。”
●刘元第《梦中》诗:“五色花旗犹照眼,一灯红穗正垂头。”
6.量词。用于穗状之物。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凉州西县百姓妻产一子,四手四足,一身分两面,项上发一穗长至足。”
●宋孙光宪《虞美人》词:“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屯子里,家家户户的窗户跟前,房檐底下,挂着……一穗一穗煮熟了留到冬天吃的嫩苞米干子。”
7.广州市的简称。
●唐乃祥《刘琼的夙愿实现了》:“广州解放后,刘琼应邀随电影界赴穗观光团来到广州。”
穗(2)sui
ㄙㄨㄟˋ
〔《广韵》相锐切,去祭,心。〕
〔《广韵》胡桂切,去霁,匣。〕
1.细而稀疏的麻布。古代多用作丧服。
2.用同“穗”。用丝、线或其他条缕结扎成穗状下垂的装饰物。
●《水浒传》第三一回:“却留得他一个铁界箍、一身衣服、一领皂布直裰、一条短穗绦。”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墙角倒悬那张七弦琴,琴上的套子不知拿去作了什么,橙黄的穗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
【穗】17画 2593·3 suì ㄙㄨㄟˋ 徐醉切,去,至韻,邪。質部。㊀穀類結實的頂端部分。詩 王風 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穗。”傳:“穗,秀也。”古文作“ढ़ɢ\u001D。㊁植物之穗狀花實。全唐詩三〇七 謝良輔 孟冬:“江南孟冬天,荻穗軟如綿。”本草綱目三一 果三 檳榔:“其擢穗似黍,其綴實似穀。”也指絲線綴成的穗狀物。紅樓夢三:“(寶玉)束着五彩攢花結長穗宮縧。”㊂燈花,燭花。全唐詩六八三 韓偓 懶卸頭:“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宋 范成大 石湖集十七 晚步宣華舊苑詩:“歸來更了程書債,目眚昏花燭穗垂。”㊃ 廣州别稱 穗垣,或省作 穗。見“五羊城”。
穗-中華大字典1、穗讀音:徐醉切,音遂,寘韻。釋文:
❶钿俗字。見《說文》。
〔按王筠以爲钿之或體〕。
❷秀也。《詩黍離》:彼稷之~。
❸果羸也。《呂覽審時》:疏機而~大。
❹共~。嘉禾也。見《文選顏延年詩序注》。
❺同穟。《書禹貢傳》:謂禾~。《釋文》:~、本作穟。
2、钿讀音:徐醉切,音穗,寘韻。釋文:禾成秀、人所收者也。見《說文》。《段注》:~與秀、古互訓。如月令注。黍秀舒散。卽謂黍~也。人所收。故从爪。
3、穟讀音:徐醉切,音遂,寘韻。釋文:禾钿之皃。詩曰。禾穎~~。見《說文》。
〔按毛傳曰。~~、苗好美也〕。
穗禾1217ㄙㄨㄟˋsuì名①植物莖端成串聚生的小花或果實。如:「稻穗」。《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穗。」唐.白居易〈新樂府.杜陵叟〉:「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②燭花、燈花。唐.韓偓〈懶卸頭〉詩:「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宋.范成大〈晚步宣華舊苑〉詩:「歸來更了程書債,目眚昏花燭穗垂。」③用絲線或布條等結紮而成的穗狀裝飾物。如:「帽穗」。④廣州市的別稱。
穗-漢語大字典穗
《説文》:“ढ़ɯ܌禾成秀也,人所以收。从禾、爪。穗,ढ़ɦȖ从禾,惠聲。”徐鍇繫傳:“穗,俗從禾,惠聲。”
suì 《廣韻》徐醉切,去至邪。脂部。
(1)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部分。本作“ढ़ɢ\u001D。《説文·禾部》:“ढ़ɯ܌禾成秀也,人所以收。穗,ढ़ɦȖ从禾,惠聲。”《詩·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穗。”毛傳:“穗,秀也。”唐白居易《杜陵叟》:“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高粱穗子变成了深红。”也泛指其他植物的穗状花实。唐謝良輔《孟冬》:“江南孟冬天,荻穗軟如綿。”唐張祜《經舊遊》:“斜日照溪雲影斷,水葓花穗倒空潭。”魏巍《前进吧,祖国!》:“炮火声里,栗子树朴素的花穗,又落遍了朝鲜。”
(2)灯花;烛花。唐韓偓《懶卸頭》:“時復見殘燈,和烟墜金穗。”宋范成大《晚步宣華舊苑》:“歸來更了程書債,目眚昏花燭穗垂。”又泛指状似禾秀者。五代李煜《更漏子》:“香作穗,蠟成淚,還是兩人心意。”宋秦觀《次韻參寥見别》:“爐香冉冉紆寒穗,篝火熒熒擢夜芒。”
(3)用丝线、布条或纸条等结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如:穗子;穗儿。宋王珪《宫詞》:“紗縵薄垂金麥繐,簾鈎纖挂玉葱縧。”《紅樓夢》第三回:“束着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宫縧。”朱自清《温州的踪迹》:“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水曳于轻风中。”
(4)量词。唐温庭筠《谿上行》:“雨温蓼花千穗紅。”宋蘇軾《佛日山榮長老方丈五絶》之二:“千株玉槊攙雲立,一穗珠旒落鏡寒。”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一穗一穗煮熟了留到冬天吃的嫩苞米干子。”
(5)广州市的简称。广州别称穗垣,故简称穗。朱德《祝广东工农业大跃进》:“穗市今年过春节,丰衣足食人人悦。”
(6)姓。
【读音】suì
【繁体】穗
穗<名>
(会意。从禾,惠声。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部分。亦泛指穗状花实)
同本义[theearofgrain;spike]
赪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曲水诗序》。注;“共穗,嘉禾了。”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诗·王风·黍离》
彼有滞穗。――《诗·小雅·甫田》
又如:穗肥(禾谷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可使幼穗有充足养分,穗大粒多,增加产量);麦穗
穗状之物[tassel]。如:穗带(如穗状的带子);穗缰(带穗的缰绳);穗头(穗状物)
烛花或灯花[snuff]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韩偓《懒卸头》
中国广州市的别称[another
穗suì
⒈稻、麦等谷类聚生在一起的花或果实:谷~。麦~。玉米~儿。
⒉用纸条、布条或丝线等扎成的装饰品:灯~儿。旗~子。
⒊广州市的简称。
穗
【午集下】【禾字部】 穗
〔古文〕𦼯
★【唐韻】【集韻】𠀤徐醉切,音遂。【說文】禾成秀也。本作𥝩。或从惠。【詩·王風】彼稷之穗。【傳】穗,秀也。【書傳】成王時,有三苗貫桑葉而生,同爲一穗,其大盈車,長幾充箱。【後漢·張堪傳】堪拜漁陽太守,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爲政,樂不可支。
◎又【墨池編】炎帝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作穗書,用頒時令。
同:麥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uì
1、[稻穗]dào suì
稻花结实聚成的长条。
2、[谷穗]gǔ suì
谷子的穗子。
3、[花穗]huā suì
花朵的芽穗。
4、[麦穗]mài suì
麦茎顶端的花或果实部分。
5、[穗子]suì zi
穗1:高粱~。锦旗的下边有许多金黄色的~。
6、[抽穗]chōu suì
指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由叶鞘中长出穗。
7、[果穗]guǒ suì
指某些植物(如玉米、高粱)的聚集在一起的果实。
8、[接穗]jiē suì
嫁接植物时用来接在砧木上的枝或芽。见〖砧木〗。
9、[孕穗]yùn suì
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穗在叶鞘内形成而尚未抽出来,叫做孕穗。
10、[穗轴]suì zhóu
一些作物果实中间附生籽粒的轴,如玉米。
11、[吐穗]tǔ suì
抽穗。
12、[穗带]suì dài
如穗状的带子。
13、[禾穗]hé suì
亦作“禾穟”。稻谷的穗子。
14、[灯穗]dēng suì
犹灯花。
15、[六穗]liù suì
一茎生六穗的嘉禾,古人视为一种祥瑞。《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导一茎六穗於庖,牺双觡共柢之兽。”李善 注:“一茎六穗,谓嘉禾之米。”《南齐书·祥瑞志》:“﹝ 永明 ﹞十年六月,海陵 齐昌县 获嘉禾,一茎六穗。”《隋书·音乐志上》:“道我六穗罗八珍,洪鼎自爨匪劳薪。”
16、[合穗]hé suì
合颖。
17、[香穗]xiāng suì
借指焚香的烟凝聚未散之状。
18、[嘉穗]jiā suì
见“嘉穟”。
19、[炉穗]lú suì
犹炉篆。
20、[遗穗]yí suì
1.亦作“遗穟”。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列子·天瑞》:“林类 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张湛 注:“收刈后田中弃穀捃之也。”唐 白居易《观刈麦》诗:“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宋 郑侠《醉翁行赠黎师醇》:“愚闻天道高远不容人测度,无奈人能乐其乐,故有鼓琴重围,行歌遗穟,浩然充塞,不以世俗琐屑累寥廓。”金 元好问《十月四日往关南》诗之二:“野旷无遗穗,林疎有堕樵。”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收获时有遗穗可拾,平时呢?自然只好吃草根或者讨口了。” 2.犹馀粮。清 汤右曾《穀贱行》:“问之市人笑卢胡,家有遗穗无逋租。”
21、[穗选]suì xuǎn
在田间选择合乎条件的穗子,留做种子。
22、[青穗]qīng suì
1.亦作“青穟”。未熟的谷穗。 2.指青色的灯花或烛花。
23、[骈穗]pián suì
指并生的双穗。古人以为祥瑞。
24、[穗条]suì tiáo
用于剪取插穗的枝条。
25、[乳穗]rǔ suì
乳头。
26、[入穗]rù suì
指进入广州。穗:中国广州市的别称,古代传说中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至此,故称其为“穗”。
27、[秉穗]bǐng suì
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
28、[霜穗]shuāng suì
指秋熟的庄稼。
29、[黍穗]shǔ suì
亦作“黍穟”。黍的穗子。唐 贾岛《酬姚合》诗:“黍穗豆苗侵古道,晴原午后早秋时。”金 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元 顾瑛《饯谢子兰分韵》:“只今僦屋在美里,黍穗雨黑波摇空。”
30、[烛穗]zhú suì
结成穗状的烛泪。
31、[穗头]suì tóu
穗状物。
32、[共穗]gòng suì
谓嘉禾,即在一株谷物上共长数穗。古人以为祥瑞。
33、[秀穗]xiù suì
植物从叶鞘中长出穗。
34、[穗肥]suì féi
禾谷类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可使幼穗有充足养分,穗大粒多,增加产量。
35、[烟穗]yān suì
1.亦作“烟穗”。指垂柳的枝叶。 2.犹烟缕。
36、[黑穗病]hēi suì bìng
一种植物病害。禾本科植物小麦、高粱、玉米等都能感染。受害部位产生黑色粉末。也叫黑疸、黑粉病。
37、[禅穗占]chán suì zhàn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38、[拨穗礼]bō suì lǐ
拨穗礼:把头上学士帽的流苏从右边换到左边的动作。
39、[荆介穗]jīng jiè suì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
40、[麦穗两歧]mài suì liǎng qí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