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拼音
hé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丨 𠃍 一“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
同音字
读音为hé的字 读音为he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和和-汉语大词典和和象声词。
●《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中邑洪恩禅师》:“朗州中邑洪恩禅师,每见僧来,拍口作和和声。仰山谢戒,师亦拍口作和和声。”
同:龢
和-中華語文大辭典和1ㄏㄜˊhé1.和順;平和。[例]~風|天氣晴~|心平氣~|~顏悅色。2.協調;和睦。[例]調~|~諧|兄弟不~|~衷共濟。3.平息爭端或戰爭,歸於平和。[例]~談|講~|~解|媾~。4.(下棋或球賽等)不分勝負。[例]~棋|~局|這盤棋~了。5.連帶。[例]~衣而睡|~盤托出。6.加法運算後所得的總數。[例]總~|四加五的~是九。7.指日本或和日本相關的。[例]漢~字典|~服|~式。8.連詞。連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跟」、「同」等(▲口語連詞義音ㄏㄢˋ hàn,音ㄏㄜˊ hé限於文言中使用)。[例]八千里路雲~月。9.姓。和2ㄏㄜˋhè1.聲音相應;跟著唱。[例]唱~|附~|曲高~寡。2.依照他人的詩詞的題材、格律和韻腳作詩詞。[例]~詩|奉~一首。和3ㄏㄨㄛˋhuò1.調和;混合。[例]攪~|攙~|~稀泥|以水~之。2.量詞。用於計算漂洗或藥劑煎煮的次數。[例]床單洗了兩~|三~藥。和4ㄏㄨㄛˋhuòㄏㄨㄛˊhuó在粉狀物或可溶解塊狀物中,加汁攪拌成糊狀或漿狀。[例]~麵∣~泥。和5ㄏㄢˋhànㄏㄜˊhé1.連詞。連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並列關係或選擇關係,相當於「跟」、「同」、「與」。[例]風~雨|李白~杜甫都是唐代大詩人|炒飯~炒麵,中午要吃哪一道呢?2.介詞。引進共同、相關或比較的對象等,相當於「跟」、「同」。[例]有事要~同事商量|他~這事沒任何關係|他~朋友講他自己的遭遇|他的勤奮~你不相上下。和6˙ㄏㄨㄛhuo形容某種使人感到舒適的狀態。[例]暖~|熱~|軟~。和7ㄏㄨˊhú打麻將時,按規則逐步完成搭配而贏牌。[例]~牌|這把牌我~了。
和-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863.【和】
一[音樂]調和,和諧。尚書舜典:“聲依永,律和聲。”老子二章:“音聲相和。”
這個意義又寫作“龢”。國語周語下:“飲食可饗,龢同可觀。”
引申爲和睦,不爭。論語季氏:“和無寡。”荀子樂論:“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二在一起(後起義)。白居易長恨歌:“回看血淚相和流。”李煜搗練子詞:“數聲和月到簾櫳。”
又用作副詞,表示連。秦觀阮郎歸詞:“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現代連詞“和”由此發展而來。
三讀hè,動詞。[聲音]相應。特指和著唱,幫腔。詩經鄭風籜兮:“倡予和女。”論語述而:“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又指與樂器相和。蘇軾前赤壁賦:“倚歌而和之。”宋玉對楚王問:“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引申爲和詩(後起義)。白居易寄劉禹錫詩:“詩成遣誰和?還是寄蘇州!”
和 hé
❶音樂和諧。
《老子·二章》:
音聲相~。
引和睦,協調。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秦、晋不~久矣。
《荀子·王制》:
百姓~。
❷温和,暖和。
李白《雉朝飛》詩:
春天~,白日暖。
今有熟語「風和日麗」。又和悦。
《戰國策·齊策三》:
齊王~其顔色。
❸攙和。
杜甫《歲晏行》:
今許鉛錫~青銅。
又連帶。
杜荀鶴《山中寡婦》詩:
時挑野菜~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成語有「和盤托出」。
❹連詞。與,和。
岳飛《滿江紅·寫懷》:
八千里路雲~月。
❺介詞。連……都。
秦觀《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
衡陽猶有雁傳書,郴(chēn)陽~雁無。(衡陽、郴陽:地名。)
❻車軾上的鈴。
《荀子·正論》:
~鸞(luán)之聲。(鸞:車鈴。)
❼hè(賀)。跟着唱。
《後漢書·黄瓊傳》:
陽春之曲,~者必寡。(陽春之曲:古代所謂高雅的歌曲。)
引依照别人詩詞的格律或内容寫作詩詞。
白居易《初冬早起寄夢得》詩:
詩成遣誰~,還是寄蘇州。
和犹连也。
▶秦观《阮郎归》词:“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言连传书之雁亦无有也。
▶又《水龙吟》词:“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言连天亦不免当此苦况而消瘦,何况于人也。
▶晏几道《阮郎归》词,“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柳永《倾杯乐》词:“梦难极,和梦也多时间隔。”
▶宋徽宗《燕山亭》词《北行见杏花》:“怎不思量,除梦里有吋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赵长卿《青杏儿》词:“待要作个巫山梦,孤衾展转,无眠到晓,和梦都休。”
▶扬无咎《天下乐》词:“今番为寒忒太切,和天地也来厮鳖。”鳖即闹别纽之别。
▶《阳春白雪》二鲁逸仲《惜余春慢》词:“门外无穷路歧,天若有情,和天须老。”
▶辛弃疾《蝶恋花》词:“杨柳见人离别后,腰肢近日和他瘦杜安世《卜算子》词:“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添憔悴。”
▶《花草粹编》九无名氏《满庭芳》词:“声声肠欲断,和我也点点珠泪成血。”按此为咏孤雁词。
▶扬无咎《步蟾宫》词:“自身作坏匹如闲,更和却旁人带累。”
▶《乐府阳春白雪》前三马东篱小令《寿阳曲》:“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凡此和字,均可以今之口语连字代之也。
【和】8画 2690·01.hé ㄏㄜˊ 户戈切,平,戈韻,匣。歌部。㊀聲音相應。説文:“和,相應也。”引申指樂音相應而諧和。國語 周下:“樂從和。”注:“八音克諧也。”泛指和順,諧和。易 乾:“保合大和。”禮 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㊁指和睦。論語 季氏:“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引申指和平。孫子 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㊂溫和。見“和風”。㊃調和。國語 鄭:“和六律以聰耳。”左傳 昭二十年:“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㊄交易。管子 問:“而市者……而萬人之所和而利也。”唐 宋以來有和買、和糴、和僱等,皆本此義。㊅車鈴。詩 小雅 蓼蕭:“和鸞雝雝。”㊆樂器。1. 周禮 春官 小師:“掌六樂聲音之節與其和。”注:“和,錞于。”2. 爾雅 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㊇軍門。孫子 軍爭:“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衆,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曹操 注謂軍門爲和門,兩軍相對爲交和。杜牧 注曰今謂之疊門,立兩旌旗表之,以敘和出入明次第也。㊈棺材兩頭的木板。呂氏春秋 開春:“欒水齧其墓,見棺之前和。”文選 南朝 宋 謝惠連 祭古冢文序:“中有二棺,正方,兩頭無和。”㊉古代巧匠名。書 顧命:“兗之戈,和之弓。”副詞。連。宋 晏幾道 小山詞 阮郎歸:“夢魂縱有也成虚,那堪和夢無。”姓。見 廣韻。又 北魏 素和氏改 漢姓爲 和氏。見 魏書 官氏志。2.hè ㄏㄜˋ 胡臥切,去,過韻,匣。歌部。應和。易 中孚:“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管子 白心:“人不倡不和。”
和-中華大字典1、和讀音:胡戈切,音禾,歌韻。釋文:
❶相應也。見《說文》。《桂注》:大戴記曾子立事篇。人言不信不~。〔古唱和字。不讀去聲〕。
❷調也。《書舜典》:律~聲。
〔按說文作龢。段玉裁云。經傳多假~爲龢〕。
❸諧也。《國語周語》:樂從~。
❹溫也。《莊子徐無鬼》:抱德煬~。以順天下。
❺協也。《淮南俶眞》:治而不能~下。
❻順也。《左襄三十年傳》:雖其~也。猶相積惡也。
❼平也。《書五子之歌》:關石~鈞。
❽睦也。《國語周語》:言惠必及~。
❾會也。《詩常棣》:~樂且孺。《傳》:九族會曰~。
❿齊也。《呂覽仲夏》:無致~。
⓫適也。《淮南精神》:何足以滑~。
⓬解也。《國策趙策》:故不若亟割地求~。
⓭合也。《禮記郊特牲》:陰陽~而萬物得。
⓮同~也。《素問上古天眞論》:~於陰陽。
⓯~樂也。《孟子公孫丑》:地利不如人~。
⓰心不爭也。《論語子路》:君子~而不同。
⓱交易也。《管子問》:而萬人之所~而利也。
⓲不剛不柔曰~。《周禮大司徒》:知仁聖義忠~。
⓳可否相濟曰~。《詩伐木》:終~且平。
⓴猶許也。《後漢徐登傳》:人不~之。
㉑氣也。《淮南俶眞》:此皆生一父母而閱一~也。
㉒漬也。《禮記內則》:~灰請漱。
㉓鈴也。《詩蓼蕭》:~鸞雝雝。《傳》:在軾曰~。在衡曰鸞。
㉔小笙也。《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
〔注〕:~、十三簧者。
㉕錞于也。《周禮小師》:掌六樂聲音之節。與其~。
㉖軍門曰~。《周禮大司馬》:以旌爲左右~之門。
〔注〕: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
㉗棺題曰~〔呂。覽開春〕:見棺之前~。〔廣雅作鼍〕。
㉘~容。主賓客也。《大戴記衞將軍文子》:至于其爲~容也。
〔注〕:~容、主賓客也。
㉙~尙。佛敎徒中有階位之稱。《魏書釋老志》:號爲大~尙。
㉚~客。常棣別名。《三柳軒雜識》:姚氏殘語以常棣爲俗客。兄弟之義。不可稱俗。今改爲~客。
㉛~南。佛家合掌作禮也。見《翻譯名義》。
㉜~夷。地名。《書禹貢》:~夷底績。〔在今四川淸溪、雅安、越雋、等處〕。〔日本國自號爲大~。字曰~文。衣曰~服〕。
㉝養~。今之靠背也。《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桐廬養~。
㉞共~。有二人以上執行大權之治體也。《史記周本紀》:周公召公二相行政。號曰共~。〔歐洲羅馬。當紀元前三十年以往。譯者亦號之爲共和時代。又英語爲Republic。日本稱爲民主。又譯爲共~。蓋不置世襲君主。限年以選大總統爲一國元首。世界共~國凡二十七。以美利堅法蘭西爲最著。今我國亦爲此種國體〕。
㉟雲~。山名。《周禮大司樂》:雲~之琴瑟。
㊱州名。漢屬九江郡。北齊置~州。淸亦曰~州。卽今安徽~縣。
㊲姓也。漢~武。宋~峴。明~暲。
〔又〕:素~、吐~、昨~、似~。皆複姓。
2、和讀音:胡臥切,禾去聲,箇韻。釋文:
❶聲相應也。《易中孚》:鳴鶴在陰。其子~之。〔~歌、~詩。均此義〕。
❷調合也。《禮記檀弓》:竽笙備而不~。
❸和味也。《禮記禮器》:甘受~。
❹數學上謂用加法求得之總數曰~。句股術中有句股~之稱。
3、咊釋文:和本字。見《說文》。
4、咼讀音:空媧切,音跬,佳韻。釋文:
❶口戾不正也。見《說文》。《段注》:通俗文。斜戾曰~。
❷姓也。南唐~拯。宋~輔。
〔按正字通云。音戈〕。
❸通和。《淮南說山》:~氏之璧。
5、惒釋文:和俗字。見《正字通》。
6、訸讀音:胡戈切,音禾,歌韻。釋文:
❶平也。見《玉篇》。
❷人名。崇~。汝~。見《宋史宗室表》。
❸通龢。見《正字通》。
7、鉌讀音:胡戈切,音和,歌韻。釋文:鈴也。見《玉篇》。〔廣韻云。亦作和〕。
8、龢讀音:胡戈切,音和,歌韻。
〔按經典~和字互用。文選張衡賦注。~與和、音義通。漢書敍傳集注。~、古和字〕。釋文:
❶樂和調也。讀與和同。見《說文》。《王注》:玄應引云。和、音樂和調也。卽此文。周語、王將鑄無射而爲之。大林篇所用~字。多本義。其要言曰。聲應相保曰~。
❷諧也。合也。見《廣韻》。
❸以可去不曰~。《國語周語》:~同可觀。
❹小笙十三管也。見《集韻》。
〔按釋樂作和〕。
❺徒吹。見《集韻》。
〔按釋樂作和〕。
❻鈴也。《文選班固賦》:~鸞玲瓏。
❼~囉。聲迭蕩相雜貌。《文選王褒賦》:行鍖銋以~囉。
❽晉邑名。《國語晉語》:范宣子與~大夫爭田。
〔按此依公序本。明道本作和〕。
❾寳~。鐘也。見《六一題跋古器銘》。
❿~驩。殿名。《文選張衡賦》:於南則前殿靈臺。~驩安福。
⓫人名。晉庾~。
和hú
动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另见526页hé;530页hè;590页huó;595页huò。
和huó
动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泥|~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另见526页hé;530页hè;549页hú;595页h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