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ín

笔顺

丿 丿 丿
上部分横画均匀、平行,撇捺开张。“禾”大小适中。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qín的字 读音为qin的字

基础解释

1.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 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2. 秦,部落名 。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

  3. 古国名 。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4. 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 韩亡 魏。

    秦王色挠。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5. 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乐府诗选》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6. 古地区名 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

    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7. 陕西省的简称 。

    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8. 通“螓”。蝉的一种。螓首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秦秦-汉语大词典

秦秦犹蓁蓁。积聚的样子。

秦-中華語文大辭典

秦秦ㄑ丨ㄣˊqín1.古國名。周朝諸侯國,後為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部。2.朝代名(221B.C.—206B.C.)。秦王嬴政所建,後為項羽所滅。建都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3.陝西的別稱。[例]~腔︱~川。4.姓。

秦-汉语大词典

秦qin
ㄑ〡ㄣˊ
〔《广韵》匠邻切,平真,从。〕
1.古部落名。
●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非子做部落首领时,居于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善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作为附庸。
●《说文·禾部》:“秦,伯益之后所封国。”
段玉裁注:“郑《诗谱》曰:‘秦者,陇西谷名。于《禹贡》近雍州鸟鼠之山。尧时有伯翳者,实皋陶之子。佐禹治水。水土既平,舜命作虞官,掌上下草木鸟兽,赐姓曰嬴。历夏商兴衰,亦世有人焉。周孝王使其末孙非子养马于汧渭之间。孝王封非子为附庸,邑之于秦谷。至曾孙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国人美之。秦之变风始作。’按伯益、伯翳实人一,皋陶之子也。”
2.周朝国名。
●嬴姓,周孝王封伯翳之后非子为附庸,与以秦邑。
●秦襄公始立国,至秦孝公,日益富强,为战国七雄之一。
●春秋时奄有今陕西省地,故习称陕西为秦。
●《论语·微子》:“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
●《庄子·寓言》:“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
3.朝代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原,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前206年,为汉所灭。传二世,共十五年。
●《文献通考·帝系·帝号历年》:“秦始皇,伯翳之后,庄襄王之子,母吕不韦姬,姓嬴氏,名政。以周亡后九年甲寅,嗣立为秦王。立二十七年庚辰,尽灭六国,称始皇帝,后十二年辛卯崩。二世皇帝名胡亥,始皇帝少子,以壬辰嗣立。三年甲午,为赵高所弑。立二世兄子婴。乙未,汉高祖入秦,子婴降,秦亡。右秦二世,共十五年,首庚辰,尽甲午。”
4.东晋十六国时期国名。
(1) 公元352年氐族贵族苻健称帝,国号秦,建都长安,史称前秦。
(2) 公元386年,羌族贵族姚苌称帝,亦国号秦,建都长安,史称后秦。
(3) 公元385年鲜卑贵族乞伏国仁称大单于,其弟干归称河南王,又改称秦王,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北),史称西秦。
5.古邑名。即秦城、秦亭。在今甘肃张家川东。
●秦祖先非子封于此,是秦的最早都邑。
6.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汉书·西域传下》:“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
7.香草名。一说为木名。
●《文选·宋玉〈风赋〉》:“猎蕙草,离秦衡。”
李善注:“秦,香草也……又云:秦,木名也。”
8.陕西省的简称。
●春秋时,秦国土奄有今陕西省地,故名。

秦 -中国文化史辞典

朝代名。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年)至二十六年(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等六國,建立統一的秦王朝,自稱始皇帝,建都鹹陽(今陝西鹹陽市東)。疆域東、南到海,西到今甘肅,西南至雲南、廣西,北到今內蒙古,東迤至遼東。確立以皇帝為中心的封建官僚體制,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修築長城和馳道等,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但統治期間租役繁重,濫用民力,修阿房宮,築驪山墓,求不死之藥,嚴刑酷法,連年用兵,以及焚書坑儒等,都起著破壞社會生產、阻礙社會進步的作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北還,七月死於沙丘宮。去世不久,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爆發了以陳勝、吳廣為首的第一次全國性農民大起義。前206年為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所滅。共曆2世,統治15年。

秦-中国历史辞典

①古部落名。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非子做部落首领时,居于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善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作为附庸。传到秦仲,周宣王命为大夫。秦仲被犬戎杀死,其长子庄公又把犬戎打败。②古国名。开国君主是秦庄公子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周分封为诸侯。襄公子文公击退犬戎,占有岐山以西地。春秋时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占有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端。秦穆公曾攻灭十二国,称霸西戎。战国初期因经济落后,又常发生内乱,国力衰弱,被魏攻占河西(北洛水和黄河间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惠王时夺回河西,攻灭巴蜀,夺取楚的汉中。秦昭王时不断夺得魏、韩、赵、楚等国地。公元前221 年秦王政(即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秦-中国历史辞典

朝代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原,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建都咸阳。并进一步统一了东南、西南地区。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迤至辽东。曾推行许多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但赋役繁重,刑政苛暴,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前209 年(秦二世元年)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前206 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共历二世,统治十五年。

秦-中華大字典

1、秦讀音:慈鄰切,音螓,眞韻。釋文:
❶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禾名。見《說文》。《段注》:~者。隴西谷名。於禹貢近雍州鳥鼠之山。堯時有伯翳者。佐禹治水。水土旣平。舜命作虞官。賜姓曰嬴。周孝王封非子爲附庸。邑之於~谷。至曾孫~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國人美之。~之變風始作。按伯翳伯益實一人。臯陶之子也。今甘肅~州淸水縣有故~城。漢地理志之隴西~亭~谷也。
❷朝代名。始皇幷六國。有天下。定都咸陽。國號~。時當民國紀元前二千一百三十二年。歷三主。凡十五年而亡。
 〔又〕:東晉時。苻健據長安。亦定國號曰~。傳至苻堅。國滅。姚萇代興。仍其國號。史稱後~。爲晉所滅。
 〔又〕:乞伏乾歸在東晉時。亦自稱~王。是爲西~。後爲夏所滅。
2、閞釋文:古秦字。見《韻會》。
3、貒釋文:秦籒文。見《說文》。
4、鶌釋文:秦本字。見《字彙補引羅泌國名記》。
5、茠釋文:古秦字。見《字彙補》。

秦-中草药辞典

【读音】qín
【繁体】秦
秦〈名〉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秦,部落名[Qintribe]。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甘肃秦州清水县。”
古国名[Qinstate]。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theQinDynasty]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韩亡魏。
秦王色挠。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汉时西域诸
秦qín
⒈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在今陕西和甘肃一带。
⒉朝代名。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第一代君主是嬴政(秦始皇)。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⒊陕西省的简称。

秦-漢語大字典


⁵秦
《説文》:“秦,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ॠܯ܌籀文秦从秝。”徐鍇繫傳:“舂禾為秦,會意字也。”
qín 《廣韻》匠鄰切,平真從。真部。
(1)古国名。秦的祖先伯益(或作柏益、伯翳),佐禹治水。舜命作虞官,赐姓嬴氏。周孝王时,封其后非子为附庸,与以秦邑。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春秋时,奄有今陕西省地,故习称陕西为秦。《説文·禾部》:“秦,伯益之後所封國。”《史記·秦本紀》:“(周孝王)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
(2)朝代名。我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政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中国,于公元前221年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至秦二世时,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所灭。历二世,十五年。
(3)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漢書·西域傳》:“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若馬’。”顔師古注:“謂中國人為秦人,習故言也。”《樂府詩選·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為形與影,今為胡與秦。”
(4)春秋时鲁地名。在今河南省范县。《春秋·莊公三十一年》:“秋築臺于秦。”杜預注:“東平范縣西北有秦亭。”《漢書·五行志中》“是歲,一年而三築臺”唐顔師古注:“是年春築臺于郎,夏築臺于薛,秋築臺於秦。秦、郎、薛,皆魯地。”
(5)东晋时十六国之一。1.公元350年,氐族贵族苻洪称三秦王。公元352年,子苻健称帝,建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公元394年为后秦所灭。2.淝水之战后,羌族贵族姚萇于公元386年称帝,国号秦,建都长安,史称后秦。公元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6)禾名。《説文·禾部》:“秦,禾名。”
(7)香草名。一说木名。《文選·宋玉〈風賦〉》:“獵蕙草,離秦衡。”李善注:“秦,香草也。又云,秦,木名也。”唐李賀《牡丹種曲》:“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䭾金斸春草。”
(8)通“螓”。《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而毛美奉髮”南朝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奉,又作秦。”司馬貞索隱:“秦謂螓首,言髮如蠐螬。”
(9)姓。《通志·氏族略二》:“秦氏,嬴姓。少皞之後也,以臯陶為始祖……自子嬰降漢,秦之子孫以國為氏焉。”又大秦(即罗马帝国)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姓。

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秦Qín
①周朝国名,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②名朝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秦始皇嬴政所建,建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东)。
③名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④名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ín

1、[秦岭]qín lǐng

横亘于陕西省中部偏南。东西走向。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地理上南北方分界线的一部分。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米。

2、[秦腔]qín qiāng

也叫陕西梆子、西安梆子。戏曲剧种。流行于西北地区。明代以后,在陕西、甘肃一带民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发展而成。是梆子腔系统中历史比较悠久的剧种。音调激越高亢。

3、[秦晋之好]qín jìn zhī hǎo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4、[秦始皇]qín shǐ huáng

(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秦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镇压儒生以古非今的活动;颁布法令,按亩征税;统一法律、货币、车轨、度量衡和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击匈奴,定百越,戍五岭。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进步作用。

5、[先秦]xiān qín

指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史。~诸子(指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6、[三秦]sān qín

秦亡,项羽三分关中,以今陕西中部咸阳以西和甘肃东部地区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以咸阳以东至黄河之地封司马欣为塞王,以今陕西北部地区封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

7、[大秦]dà qín

中国古代对罗马帝 国的称呼。也指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部地中海沿岸和美索不达米亚诸地区。汉、晋时大秦国曾两次派 使节来中国。

8、[秦皇]qín huáng

指 秦始皇。

9、[秦川]qín chuān

古地区名。泛指今 陕西、甘肃 的 秦岭 以北平原地带。因 春秋、战国 时地属 秦国 而得名。

10、[秦俑]qín yǒng

秦始皇 陵园的地下文物。1974年,发现于 陕西 骊山 脚下 秦始皇 陵园外的地下建筑中。共发现四个俑坑,总面积2538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八百余个,木质战车十八辆,陶马一百多匹,青铜兵器、车马器九千余件。这批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 秦 代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战车上一般有甲士三人,配弓箭、短剑和盾甲步卒。配长柄的戈、矛、戟、钺弓弩等。骑兵执剑或弓箭,马背辅鞯。武士俑身高1.78-1.87米,头梳各种发髻,身披形制不一的铠甲。陶俑、陶马如同真人、真马,排列有序、造型生动、比例适当,细部刻划尤为精致,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也称 秦 兵马俑。

11、[秦城]qín chéng

指 秦 长城。

12、[后秦]hòu qín

十六国之一。为羌族 姚萇 所建,史称 后秦(公元384年-417年)。《晋书·地理志上》:“既而 姚萇 灭 苻 氏,是为 后秦。”

13、[西秦]xī qín

1.指 秦国。以其地处西方,故称。《文选·张衡<西京赋>》:“是时也,并为彊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 岂不诡哉!”吕延济 注:“言六国皆为 秦 并而居之,岂不异哉!”三国 魏 曹植《七启》之七:“故 田光 伏剑於 北燕,公叔 毕命於 西秦。” 2.指 关中 陕西 一带 秦 之旧地。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脱跡违难,披榛来洎,改策 西秦,报辱北 冀。”清 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长戈指北闕,鼙鼓来 西秦。” 3.晋 时十六国之一。淝水 之战后,陕西 鲜卑族 乞伏国仁 据 枹罕 称大单于;弟 乾归 据 金城,称 秦王,史称“西秦”。在今 甘肃 西南部。431年为 夏 所灭。 4.琴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进《南荆》,发《西秦》,绍《陵阳》,度《巴人》。”吕向 注:“《南荆》、《西秦》、《陵阳》、《巴人》,并曲名。”

14、[秦艽]qín ji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宽而长。根入药,有祛风湿、退虚热等作用。艽(jiāo)。

15、[秦中]qín zhōng

1.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也称关中。 2.指秦二世胡亥。

16、[秦市]qín shì

秦 朝。唐 聂夷中《住京寄同志》诗:“役役大块上,周 朝復 秦 市。”

17、[秦篆]qín zhuàn

即“小篆”

18、[秦皮]qín pí

小叶白蜡树的树皮,中医入药,有解热、镇痛等作用。

19、[秦宫]qín gōng

1.东汉大将军梁冀嬖奴。 2.指秦朝宫殿。

20、[秦椒]qín jiāo

细长的辣椒。

21、[胡秦]hú qín

胡与 秦。犹中外。比喻相距很远。

22、[秦缓]qín huǎn

春秋 时 秦国 良医。《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於 秦。秦伯 使医 缓 为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曩不实言,今魂气已游墟莽,秦缓 何能为力?”

23、[帝秦]dì qín

尊奉 秦王 为帝。战国 时 秦 军围 赵 都 邯郸,魏王 使客将军 辛垣衍 说 赵 奉 秦王 为帝,以解 邯郸 之围。齐 鲁仲连 晓以利害,终使 赵 魏 同息此议。事见《战国策·赵策三》。后以屈奉暴君或异族统治者为“帝秦”。陈去病《有怀刘三纯苦念西狩无畏》诗:“其二有 渐离,生来耻帝 秦。”傅尃《感怀》诗:“枉劳奔走十年身,兴 汉 谁知竟帝 秦。”

24、[秦艳]qín yàn

指 秦 地美女。

25、[秦灰]qín huī

1.指秦朝宫殿为项羽焚烧而成的灰烬。 2.指秦始皇所烧书籍的灰烬。 3.指秦始皇焚书之火。

26、[秦碑]qín bēi

指 秦始皇 所建的石碑。

27、[秦七]qín qī

北宋 词家 秦观 辈行第七,故称。

28、[秦箫]qín xiāo

传说 萧史 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之。后两人俱仙去。见 汉 刘向《列仙传》。

29、[秦隶]qín lì

秦 代隶书。又称佐书。

30、[椎秦]zhuī qín

椎击 秦皇。

31、[秦雍]qín yōng

古 秦 地。指今 陕西 西安 一带。

32、[秦正]qín zhèng

指夏历十月。正,一年的开始。秦 以夏历十月为正月。宋 苏轼《永裕陵十月旦表》:“戒寒墐户,倏及于 秦 正。”

33、[秦家]qín jiā

指 秦 朝。

34、[秦痔]qín zhì

《庄子·列御寇》:“秦王 有病召医,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后因称痔漏病为“秦痔”。

35、[秦裘]qín qiú

指破旧的皮衣。

36、[秦苑]qín yuàn

古秦国宫苑。

37、[越秦]yuè qín

古代 越国 与 秦国 相距邈远,故并称以喻漠不相关的人或事。

38、[卢秦]lú qín

即古代名医 扁鹊。扁鹊 姓 秦 氏。故又名“卢秦”。明 刘基《老病叹》诗:“我身衰朽百病加,年未六十眼已花……琚瓆不能使之少,卢秦 焉能使之加?”参见“卢医”。

39、[秦娘]qín niáng

指歌女。

40、[饭秦]fàn qín

指 百里奚 饭牛于 秦国 之事。后用以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