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拼音
háng笔顺
一 丨 丿 丶 丶 一 丿 ㇈左窄右宽。“木”横画稍短,竖画正直。“亢”点画居中,竖撇不宜太长,横折弯钩圆转自然,钩底宜平,钩尖朝上。
同音字
读音为háng的字 读音为hang的字基础解释
1.指浙江杭州:~纺(杭州出产的一种纺绸)。 2.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木,亢( kāng)声。( Káng)本义:抵御)
方舟并济或以船渡
杭,渡也。——《说文》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卫风·河广》
魂中道而无杭。——《楚辞·九章·惜诵》
又如:杭筏(渡水的筏子);杭绝(乘船渡过)
航行
惩往途而省究兮,吾庶以慎吾杭。——明· 何景明《进舟赋》
方舟;船
杭,方舟也。——《说文》
盖周跃鱼陨杭。——《史记·司马相如传》
又如:杭绝(乘船渡过)
浙江省杭州市的简称 。
如:杭纱(杭州产的细纱布);杭紬(杭州产的粗绸);杭越(杭州和越州的并称)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杭杭-汉语大词典杭杭高耸貌。
●唐沈亚之《文祝延二阕》诗之一:“闽山之杭杭兮水堋堋,吞荒抱大兮香叠层。”
杭ㄏㄤˊhánɡ1.指杭州。[例]~菊沖泡茶|上有天堂,下有蘇~。2.姓。
杭-中草药辞典【读音】hánɡ
【繁体】斻
杭<动>
(形声。从木,亢声。本义:抵御)
方舟并济或以船渡[ferry]
杭,渡也。――《说文》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卫风·河广》
魂中道而无杭。――《楚辞·九章·惜诵》
又如:杭筏(渡水的筏子);杭绝(乘船渡过)
航行[navigate]
惩往途而省究兮,吾庶以慎吾杭。――明·何景明《进舟赋》
杭〈名〉
方舟;船[ferryboat]
杭,方舟也。――《说文》
盖周跃鱼陨杭。――《史记·司马相如传》
又如:杭绝(乘船渡过)
浙江省杭州市的简称[Hangzhou]。如:杭纱(杭州产的细纱布);杭紬(杭州产的粗绸);杭越(杭州和越州的并称)
杭háng杭州市,在浙江省。
────────────────—
杭kàng1.御。2.昂起。3.高。参见"杭杭"。
────────────────—
杭kāng1.见"杭庄"。
【杭】8画 4091·71.háng ㄏㄤˊ 胡郎切,平,唐韻,匣。陽部。㊀渡,渡過。詩 衛風 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也指渡船。楚辭 屈原 九章 惜誦:“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杭。”㊁ 杭州 杭縣(治所卽今 浙江 杭州市)皆省稱 杭。㊂姓。漢有 杭徐。見 明 萬姓統譜五二。2.kāng ㄎㄤ 見“杭₂莊”。
杭-中華大字典1、杭讀音:寒剛切,音航,陽韻。釋文:
❶渡也。《詩河廣》:一葦~之。
❷州名。春秋爲越國之西境。漢屬會蔗郡。隋置~州。元改爲~州路。明爲~州府。淸因之。今爲浙江~縣治。於淸光緖二十一年。依一千八百九十五年中日馬關條約。開爲商埠。
❸天~。天漢也。《太玄劇》:蔽於天~。
❹~愛山。在外蒙古。其脈西接阿爾泰山。東走爲肯特山。
❺辊或字。《集韻》:辊。方舟也。或作航。作~。
❻姓也。《姓苑》:漢有長沙太守~徐。
2、杭讀音:居郞切,音剛,陽韻。釋文:葬器也。《韻會》:禮記禮器注引士喪禮。器曰~木。葬者~木在上。茵在下。
3、抗讀音:口浪切,音伉,漾韻。釋文:
❶扞也。見《說文》。《段注》:旣夕禮注曰。~、禦也。左傳曰。以亢其讎。注云。亢、猶當也。亢、爲~之叚借字。
❷舉也。《禮記喪大記》:~衾而浴。
❸抵也。《列子黃帝》:而以道與世~。
❹敵也。《史記貨殖傳》:無不分庭與之~禮。
❺振也。《嵇康文》:高自矯~。
❻藏也。《周禮服不氏》:賓客之事則~皮。
〔按通俗編云。今猶謂藏物曰~〕。
❼懸也。《方言》:佻、~。縣也。趙魏之閒曰佻。自山之東西曰~。
❽拒也。《荀子臣道》:有能~君之命。
❾對也。《史記酈生陸賈傳》:與天子~衡。
❿蔽也。《晉書王濬傳》:夏口武昌。無相支~。
⓫張也。《考工記梓人》:故~而射女。
⓬高也。《後漢董卓傳》:卓又~言曰。
⓭極也。《文選馬融賦》:藎滯~絕。
⓮進也。《後漢班彪傳論》:不激詭。不抑~。
⓯救也。《國語晉語》:未報楚惠而~宋。
⓰渡也。見《廣雅釋詁》。《疏證》:釋名。鹿兔之道曰亢。行不由正。亢陌山谷草野而過也。
⓱葬具也。《荀子禮論》:~折其䫉。
〔注〕:~、所以禦土。折、所以承~。
〔按此卽儀禮旣夕~木之~。訓禦者釋其義。此言其用〕。
⓲逆天虐民曰~。見《周書諡法》。
⓳姓也。見《正字通》。
⓴反~力。力學家謂物之抵力、曰反~力。
4、抗讀音:居郞切,音岡,寒剛切,音杭,陽韻。釋文:舉也。《詩賓之初筵》:大侯旣~。
〔按今淮南謂以肩舉物曰~〕。
5、航讀音:寒剛切,音斻,陽韻。釋文:
❶船也。《方言》:自關而東、舟或謂之~。
❷併兩小船共濟也。《淮南主術》:大者以爲舟~柱梁。
❸禹~。地名。漢屬會蔗郡。見《字彙補》。〔卽今浙江餘杭縣〕。
❹通杭。渡也。《詩河廣》:一葦杭之。〔今謂渡海爲~海。舟所經行爲~路。義本此〕。
❺辊或字。見《集韻》。
杭
(一)kàng 《〈説文〉徐鉉等音》苦浪切。陽部。
同“抗”。《説文·手部》:“抗,扞也。或从木。”潘亦雋通正:“抗、杭古為一字。”1.御。《禮記·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唐孔穎達疏:“唯椁不周,下有茵,上有杭席故也。”阮元校勘記:“閩監、毛本‘杭’作‘抗’。”2.举。唐陳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審言序》:“杜君乃挾琴起舞,杭首高歌。”3·高。唐沈亞之《文祝延二闕》:“閩山杭杭兮水堋堋,吞荒抱大兮香疊層。”
(二)háng 《廣韻》胡郎切,平唐匣。陽部。
(1)同“斻(航)”。《正字通·木部》:“杭,與斻、航同。”《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太玄·更》:“入水載車,出水載杭。”《水經注·漸江水》:“溪廣二百步,上立杭以相通。”《晋略·明帝紀》:“(温嶠)移前軍屯水北,燒朱雀杭,以摧其鋒。”
(2)渡船。《楚辭·九章·惜誦》:“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杭。”王逸注:“杭,度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絶浮渚而涉流沙。”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杭,船也。”
(3)地名。古杭州、旧杭县、今杭州市皆简称为杭。《玉篇·木部》:“杭,州名。”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浙江方輿紀要序》:“唐乾元初,置浙江西節度使,領昇、潤……杭、湖十州。”
(4)姓。《通志·氏族略五》:“杭氏,宋登科杭開,饒州人。”《正字通·木部》:“杭,姓。漢杭徐。”明《洪武登科録》:“進士杭淮。”
(三)kāng
〔杭莊〕同“康莊”。宽阔平坦的大道。《管子·輕重丁》:“請以令決瓁洛之水,通之杭莊之間。”王念孫雜志:“杭,當為抗,抗古讀若康,抗莊即康莊。”
杭木48ㄏㄤˊháng名①舟、船。通「航」。《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杭。」《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絕浮渚而涉流沙。」②大陸地區杭州的簡稱。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③姓。如漢代有杭徐。動渡水。通「航」。《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杭-汉语大词典杭(I)hang
ㄏㄤˊ
〔《广韵》胡郎切,平唐,匣。〕
1.渡。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毛传:“杭,渡也。”
2.指航行。
●明何景明《进舟赋》:“惩往途而省究兮,吾庶以慎吾杭。”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藤为水马,腹大如囊……短桡冒铁,可战可杭。”
3.渡船。
●《楚辞·九章·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4.指用船只连接成的浮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渐江,《山海经》谓之浙江也。浙江又北迳歙县东,与一小溪合……溪广二百步,上立杭以相通。”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帝王都会一》:“所谓方舟,殆今浮桥是也。盖神禹至此,溪壑萦回,造杭以渡。”
5.方言。忽然。参见“杭好杭歹”。
6.浙江省杭州市的简称。如:苏杭、杭嘉湖。
7.姓。
●汉有杭徐。
杭(II)kang
ㄎㄤˋ
同“抗”。
1.御。
●《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唐孔颖达疏:“唯椁不周,下有茵,上有杭席故也。”
●阮元校勘记:“闽监、毛本杭作‘抗’。”
2.昂起。
●唐陈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杜君乃挟琴起舞,杭首高歌。”
3.高。参见“杭杭”。
杭(III)kāng
ㄎㄤ
通“康”。
见“杭庄”。
杭Hánɡ
①指浙江杭州:~纺(杭州出产的一种纺绸)。
②名姓。
杭杭州产的粗绸。
●《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狄希陈收着几尺杭,要与和尚裁制魂幡。”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áng
1、[杭州]háng zhōu
中国东部浙江省濒杭州湾的港市,浙江省省会,中国六大古都之名,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区。
2、[杭纺]háng fǎng
杭州纺绸。
3、[苏杭]sū háng
苏州、杭州 的并称。
4、[杭绸]háng chóu
杭州出产的丝绸。
5、[杭纱]háng shā
杭州 产的细纱布。
6、[杭绢]háng juàn
杭州 产的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有的用生丝织成。
7、[杭椒]háng jiāo
果羊角形,长13厘米左右,横径约1.4厘米,平均单果重10克。青熟果淡绿色,果实微辣,老熟果红色。果面略皱,果顶渐尖,稍弯。它既是美味佳肴的好佐料,又是一种温中散寒、可用于食欲不振等症的食疗佳品。
8、[天杭]tiān háng
银河。
9、[杭杭]háng háng
高耸貌。
10、[杭缎]háng duàn
杭州 产的质地较厚、一面平滑有光泽的丝织品。
11、[舟杭]zhōu háng
同“舟航”。指船只。
12、[萨杭]sà háng
谓用绳拴住。《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那推小车子的先説道:‘这不行啊!我把你老“萨杭”罢。’ 安老爷 不懂这句话,问:‘怎么叫萨杭?’ 戴勤 説:‘拢住点儿,他们就叫萨杭。’”
13、[颉杭]jié háng
见"颉?"。
14、[飞杭]fēi háng
飞快的船。
15、[杭紬]háng chōu
词语解释杭州产的粗绸。
16、[梯杭]tī háng
见“梯航”。
17、[杭本]háng běn
指书籍的 宋 代 杭州 刊本。亦称 浙 本。字体方正,刀法圆润,被后代誉为最佳的善本。宋 朱熹《<韩文考异>序》:“观其自言,为儿童时,得 蜀 本 韩 文於 随州 李 氏,计其岁月当在 天禧 中年,且其书已故弊脱略,则其摹印之日,与 祥符 杭 本盖未知其孰先孰后,而 嘉祐 蜀 本,又其子孙,明矣。”
18、[杭庄]háng zhuāng
康庄。宽阔平坦的大路。杭,通“康”。
19、[杭西]háng xī
古代绢名。
20、[杭越]háng yuè
杭州 和 越州(绍兴)的并称。唐 白居易《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先赠长句》诗:“杭 越 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是何人?”《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鏐》:“﹝ 中和 ﹞四年,僖宗 遣中使 焦居璠 为 杭 越 通和使,詔 昌 及 汉宏 罢兵,皆不奉詔。”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南山胜迹一》:“又即山之左麓,闢犖确为径而上,亭其三山之巔,杭 越 诸峰,江湖 海门,尽在眉睫。”
21、[杭䌷]háng chōu
杭州 产的粗绸。
22、[杭育]háng yō
(叹)重体力劳动(大多集体操作)时呼喊的声音。
23、[杭剧]háng jù
流行于浙江杭州的戏曲剧种。
24、[杭筏]háng fá
渡水的筏子。
25、[杭颍]háng yǐng
杭州 和 颍州 的并称。
26、[杭绝]háng jué
乘船渡过。
27、[榔杭]láng háng
见“榔槺”。
28、[杭嘉湖]háng jiā hú
杭州、嘉兴、湖州(吴兴)一带地区的连称。
29、[杭州话]háng zhōu huà
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浊声母和入声,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30、[村杭子]cūn háng zǐ
詈词。犹言坏家伙,坏蛋。
31、[杭好杭歹]háng hǎo háng dǎi
时好时坏。
32、[一苇渡杭]yī wěi dù háng
用一条芦苇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