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𠃍 丿 𠃋
“扌”横画稍短,竖钩端正。“屋”头部稍小,撇画舒展。横画平行,大致均匀,底横要长。整体紧凑。

同音字

读音为wò的字 读音为wo的字

基础解释

1.用手攥(zuàn)住:~手。 2.掌管:大权在~。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2. 同本义

    握,搤持也。——《说文》

    握,持也。——《广韵》

    长尺有握。——《仪礼·乡射礼》

    私握臣手。——《楚辞·九章·怀少》

    怀瑾握瑜。——《楚辞·九章·怀沙》

    手握刀。——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握君(如意的别称);握篆(手握官印);握算(执算筹以计数。亦指谋划);握镜(执持明镜);握节(持守符节。不辱君命);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3. 屈指成拳

    终日握而手不掜。——《庄子·庚桑楚》

    又如:握固(屈指成拳);握拳透爪(形容愤怒到极点)

  4. 掌握

    握踣家五十室。——《管子·戒》

    谨执其柄而固握之。——《韩非子·主道》

    又如:握枢(掌握中枢之权);握机(掌握天下的权柄);握雾拿云(驾驭云雾);握柄(掌权);握要(掌握要领);握守(把手)

  5. 控制

    握乱以治天下。——皮日休《原化》

  6. 用同“捂( wǔ”)。遮盖

    [黛玉] 说着,便两手握起脸来。——《红楼梦》

〈量〉

  1. 一把的容量

    贻我握椒。——《诗·陈风》

  2. 一拳的长度

    宗朝之牛角握。——《礼记·王制》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握-中華語文大辭典

握ㄨㄛˋwò1.用手拿著或抓緊。[例]~住|~緊|~手言歡。2.比喻掌控。[例]把~時間|大權在~|勝利在~。

握-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握手912ㄨㄛˋwò動①用手掌執持或抓緊。如:「握筆」、「握住」、「緊握雙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庾法暢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②掌管、控制。如:「掌握」、「把握」。《文選.揚雄.解嘲》:「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化〉:「率邪以禦眾,握亂以治天下。」名量詞。計算一手抓滿的數量的單位。相當於「把」。如:「一握沙子」。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遊雁宕山日記》:「寺後覓方竹數握,細如枝。」

握-中華大字典

1、握讀音:乙角切,音渥,覺韻。釋文:
❶搤持也。見《說文》。《段注》:按下文搤。一曰~也。
 〔按桂注。本書持、~也。廣雅~、持也。陸佃云。持、五指也。在外爲持。在內爲~〕。
❷四寸也。《穀梁昭八年傳》:流旁~。
❸謂中央也。《儀禮鄕射禮》:上~焉。
❹謂長不出膚。《禮記王制》:宗廟之牛角~。
❺長不出把者。《國語楚語》:烝嘗不過把~。
❻具也。見《爾雅釋言》。《義疏》:詩夏屋箋。屋、具也。正義云。釋言文又通作~。
❼數也。見《禮記投壺算長尺二寸注》。
❽所以牽就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在變動爲~。
❾捲手曰~。《莊子庚桑楚》:終日~而手不掜。
❿~遞。廢疾之一。《管子入國》:跛躄偏枯~遞。
 〔注〕:兩手相拱著而不申者、謂之~遞。
⓫~齱。小節也。《史記酈生陸賈傳》:其將皆~齱。
⓬~齪。局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豈特委瑣~齪。
⓭通幄。《周禮巾車》:翟車貝面組緫有~。
 〔注〕:有~則無蓋。如今軿車是也。
 〔疏〕:今旣有幄。故知無蓋矣。漢法、軿車無蓋。《釋文》:~、劉音屋。馬作~。烏學反。沈云。劉音非。
2、握讀音:烏谷切,音屋,屋韻。釋文:小貌。易、若號一~。鄭氏讀。見《集韻》。《易萃爻辭》。
3、握讀音:於候切,音漚,宥韻。釋文:喪束手者。《儀禮士喪禮》:~手用玄纁。
 〔疏〕:名此衣爲~。以其在手。
 〔按釋名釋喪制。~。以物著尸手中使~之也〕。
4、䌂讀音:於龌切,漚去聲,宥韻。釋文:握或字。《集韻》:握。喪束手者。或从糸。
5、鲝釋文:古握字。見《集韻》。

握-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握 wò
❶攥(zuàn)在手裏,執持。
屈原《九章·懷沙》:
懷瑾~瑜兮。(瑾、瑜:都是美玉。)
又曲手,握拳。
《莊子·庚桑楚》:
終日~而手不掜(yì)。(掜:彎曲。)
引掌握。
《韓非子·主道》:
謹執其柄而固~之。(柄:國柄,指政權。固:牢固。)
❷量詞。一握即今所謂一把。
《詩經·陳風·東門之枌》:
貽(yí)我~椒。(貽:贈送。)

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握wò

①五指拳曲聚拢或用手指把东西固定在手里:~拳|~笔|~手。
②掌握:~有兵权丨胜利在~。

握-漢語大字典


《説文》:“握,搤持也。从手,屋聲。থƯ܌古文握。”徐灝注箋:“古文上體即手字,下亦屋字。”
(一)wò 《廣韻》於角切,入覺影。屋部。
(1)握持;执持。《説文·手部》:“握,搤持也。”《廣雅·釋詁三》:“握,持也。”《詩·小雅·小宛》:“握粟出卜,自何能穀。”鄭玄箋:“持粟行卜,求其勝負,從何能得生。”《楚辭·九章·抽思》:“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為懷,在手為握。”《世説新語·言語》:“庾法暢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
(2)屈指成拳。《老子》第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握固。”《莊子·庚桑楚》:“終日握而手不掜。”陸德明釋文:“握,李云:捲手曰握。”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
(3)量词。1.一把的容量。《詩·陳風·東門之枌》:“視爾如荍,貽我握椒。”《徐霞客遊記·遊雁宕山日記》:“寺後覓方竹數握。”郭沫若《漂流三部曲·炼狱》:“他步到岬前的岩石下,掬了一握水来尝尝它的滋味。”2.一拳的长度。《儀禮·鄉射禮》:“箭籌八十,長尺有握。”賈公彦疏:“長尺復云有握,則握在一尺之外,則此籌尺四寸矣。”《穀梁傳·昭公八年》:“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范甯注:“流旁握,謂車兩轊頭各去門邊空握,握,四寸也。轚掛則不得入門。”《禮記·王制》:“宗朝之牛角握。”鄭玄注:“握,謂長不出膚。”按:“膚”通“扶”,扶广四寸。详《禮記·投壺》“五扶”、“七扶”、“九扶”鄭玄注。3.一握的粗细、大小。明黄道周《本治論》:“一握之樹,一रݤً稻,而皆有數。”
(4)掌握;控制。《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成法》:“乃能操正以正奇,握一以知多。”漢揚雄《解嘲》:“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唐皮日休《原化》:“率邪以禦衆,握亂以治天下。”清洪秀全《述志詩》:“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
(5)箭的中央部位。《儀禮·鄉射禮》:“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鄭玄注:“握,謂中央也。”
(6)用同“捂(wǔ)”。遮盖;封闭。《紅樓夢》第五十二回:“(黛玉)説着:便兩手握起臉來。”又八十三回:“那裏握的住衆人的嘴?”
(7)通“幄”。《爾雅·釋言》:“握,具也。”陸德明釋文:“握,李本作幄。”《周禮·春官·巾車》:“翟車,貝面組總,有握。”鄭玄注:“有握,則此無蓋矣。”陸德明釋文:“握,干、馬皆作幄。”
(二)òu 《集韻》於候切,去候影。屋部。
(1)〔握手〕古代装敛死者时套在死者手上的一种丧具。《集韻·ࠊѩ߻》:“握,喪束手者。”《儀禮·士喪禮》:“握手,用玄,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著組繫。”賈公彦疏:“名此衣為握,以其在手,故言握手,不謂以手握之為握手。”
(2)古时葬俗的一种。即死者入敛,把某种东西放在死者手中握着。《釋名·釋喪制》:“握,以物著尸手中使握之也。”

握-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握
〔古文〕𦥆
★【唐韻】烏角切【集韻】【韻會】【正韻】乙角切,𠀤音渥。【說文】搤持也。陸佃云:持五指也,在外爲持,在內爲握。【詩·小雅】握粟出卜。【儀禮·鄉射禮】箭籌長尺有握。【註】握。本所持處也。【又】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註】握,謂中央也。【禮·王制】宗廟之牛,角握。【前漢·律歷志】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小貌。【易·萃卦】若號一握爲笑,鄭氏讀。【前漢·司馬相如傳】委瑣握𪘏,拘文牽俗。【註】握𪘏,局陿也。
◎又【爾雅·釋言】握,具也。【疏】握持辦具也。【鄭註】握卽屋字。
◎又與幄通。【周禮·春官·巾車】翟車貝面組總,有握。【註】有握,則無蓋矣。如今輧車是也。【釋文】握音屋,又烏學反。
★又於𠋫切,音漚。喪用束手者。或作䌂。

握-中草药辞典

【读音】wò
【繁体】握
握<动>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grasp;grip;hold]
握,搤持也。――《说文》
握,持也。――《广韵》
长尺有握。――《仪礼·乡射礼》
私握臣手。――《楚辞·九章·怀少》
怀瑾握瑜。――《楚辞·九章·怀沙》
手握刀。――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握君(如意的别称);握篆(手握官印);握算(执算筹以计数。亦指谋划);握镜(执持明镜);握节(持守符节。不辱君命);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屈指成拳[fist]
终日握而手不掜。――《庄子·庚桑楚》
又如:握固(屈指成拳);握拳透爪(形容愤怒到
握wò
⒈拿住,抓在手里。〈引〉控制住:~住。~手。~枪。掌~。
⒉量词:一~(一把)黄豆。
────────────────—
握òu1.古时殓衣的一种。

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握 wò
① 动攥在手里;执持。屈原《九章·怀沙》:“怀瑾~瑜兮。” ② 动屈指成拳。《老子·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固。” ③ 动掌握。《韩非子·主道》:“谨执其柄而固~之。” ④ 量一握即今所谓一把。《诗经·陈风·东门之枌》:“贻我~椒。” uò
见 握手。

握 -古漢語常用詞典


①攥在手裏;執持。屈原《九章•懷沙》:“懷瑾~瑜兮。”②屈指成拳。《老子•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固。”③掌握。《韓非子•主道》:“謹執其柄而固~之。”④一握即今所謂一把。《詩經•陳風•東門之枌》:“貽我~椒。”

見“握手”。
【握發】洗發時握住頭發(不洗)。形容勤勞國事,為招引人才而忙碌。
【握要】掌握要領。
【握手】古代死者的斂具,用布做成袋子套在手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握手]wò shǒu

彼此伸手相互握住,是见面或分别时的礼节,也用来表示祝贺或慰问等。

2、[把握]bǎ wò

1.握;拿:司机~着方向盘。 2.抓住(抽象的东西):~时机。透过现象,~本质。 3.成功的可靠性(多用于“有”和“没”后):球赛获胜是有~的。

3、[胜券在握]shèng quàn zài wò

胜券:指胜利的把握。指一定能取得胜利。

4、[掌握]zhǎng wò

1.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运用:~技术。~理论。~原则。~规律。~自己的命运。 2.主持;控制:~会议。~政权。

5、[握拳]wò quán

手指向掌心弯曲成拳头。

6、[握手言欢]wò shǒu yán huān

握手谈笑。形容亲热友好。现多指不和以后又言归于好。

7、[紧握]jǐn wò

紧紧地拿在手里。

8、[在握]zài wò

有把握;在手中:全局在胸,胜利~。

9、[握力]wò lì

手握紧物体的力量。

10、[握奇]wò qí

军阵名。古谓阵数有九,四正四奇为八阵,馀奇为握奇,乃中心奇零者,大将握之,以应赴八阵之急处。

11、[握别]wò bié

握手告别。

12、[朴握]pǔ wò

亦作“朴渥”。兔子跳跃貌。借指兔子。

13、[握镜]wò jìng

1.执持明镜。喻帝王受天命,怀明道。 2.泛指手握镜子。

14、[手握]shǒu wò

一指古人去世下葬时,为保持身体平衡,两只手心里各握有一定的实物;又指手中掌握,谓控制、掌控。

15、[运握]yùn wò

转动在手掌中。

16、[握杆]wò gǎn

传奇球手本·霍根的经典名言是:“不能正确握杆的球手根本不想击球成功。”有3 种基本的握杆方式:重叠式握杆,这是最流行的方式;连锁式握杆法,手指相对较短的球手更愿意选择这种方式;双手式握杆,也叫棒球式握杆法,这是初学者或患有关节炎的球手的理想选择。

17、[握铅]wò qiān

见“握铅抱槧”。

18、[郢握]yǐng wò

《文选·刘琨〈答卢谌诗并书〉》:“和氏 之璧,焉得独曜於 郢 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於 随 掌。”刘良 注:“郢,楚 地。

19、[绾握]wǎn wò

掌握。《旧唐书·高骈传》:“铜盐重务,綰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几於万里。”

20、[握塑]wò sù

双陆,在古代又叫“握塑”、“长行”,另外还有“波罗塞戏”的别名,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活动。

21、[握要]wò yào

掌握要领。

22、[握发]wò fà

见“握髮吐哺”。

23、[握沐]wò mù

见“握沐吐飱”。

24、[握君]wò jūn

如意的别名。

25、[柔握]róu wò

柔美的手,多称女子。

26、[两握]liǎng wò

指双拳。

27、[持握]chí wò

执持。

28、[提握]tí wò

1.执持。 2.执手,携手。

29、[握符]wò fú

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语本 汉 班固《东都赋》:“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萧 曹 扶翼 汉祖,灭 秦 项 以寧乱。

30、[握椒]wò jiāo

《诗·陈风·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貽我握椒。”郑玄 笺:“女乃遗我一握之椒,交情好也。”后以指男女间持赠表示爱情的礼物。

31、[握河]wò hé

《初学记》卷九引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尧 率诸侯羣臣,沉璧於 河,受图书,今《尚书中候握河纪》之篇是也。”后以“握河”指帝王祭祀河神。

32、[盈握]yíng wò

满握。

33、[握节]wò jié

持守符节。谓不辱君命。《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唐 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燃脐 郿坞 败,握节 汉 臣回。”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有 桀 犬,婴此汤罗,衔鬚义愤,终乎握节,各狥所奉,咸有可嘉。”

34、[部握]bù wò

统管,掌握。

35、[握蛇]wò shé

见“握灵蛇之珠”。

36、[握守]wò shǒu

把守。

37、[握中]wò zhōng

手中。

38、[吐握]tǔ wò

吐哺握发。

39、[角握]jiǎo wò

《礼记·王制》:“宗庙之牛,角握。”郑玄 注:“握谓长不出肤。”孔颖达 疏:“《公羊传》曰:‘肤寸而合。’郑 注《投壶礼》云:‘四指曰扶,扶则肤也。’”古人并四指以量牛角长短。后以“角握”指小牛。

40、[握固]wò gù

屈指成拳。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