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拼音
sōu笔顺
一 亅 ㇀ 丿 丨 一 𠃍 一 一 丨 ㇇ ㇏左窄右宽。“扌”横画宜短,竖画端正。“叟”框形上宽下窄,中间两横断开、平齐,竖画直正,居中,下部撇捺交叉点对准上竖。
同音字
读音为sōu的字 读音为sou的字基础解释
1.寻找:~集。~罗。~求。 2.搜查:~身。~腰。~捕。什么也没~着。详细解释
聚集 。
如:搜斥(广为积聚)
搜索;搜查
搜,求也。秦晋之间曰搜,就室曰搜。——《方言二》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秋水》
又如:搜弊(搜查弊端,弄清欺诈行为);搜猜(搜查,搜寻);搜筒(搜检,搜查);搜看(搜索检查,搜查);搜阅(搜查,查看);搜山煮海(严密搜查各个角落);搜伏(搜索隐伏之敌);搜刷(搜索)
从事搜劫和掠夺 。
如:遍搜她的书桌,拼命地寻找书写的材料
寻求
时太子詹事周捨撰《礼疑义》,自 汉魏至于 齐梁,并加搜采。——《梁书·孔休源传》
又如:搜剔(搜寻,寻找);搜遗(寻找、检查遗漏之处);搜须捉虱(竭力搜寻);搜刷(搜捕,清查);搜才(寻求贤才);搜句(寻求佳句);搜抉(搜求选择);搜吟(寻觅诗句);搜拔(寻求选拔);搜奇;搜采
检查,检点
不肯搜自己狂为,只待要觅别人破绽。——《西厢记》
选择
王安丰选女婿,从挽郎搜其胜者。——《世说新语》
挖,掏
着这逼绰刀子搜开这墙阿,磕掉我靠倒这墙。——《珠砂担》
打猎
春振旅以搜。——《汉书》
消除,清除。通“埽”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搜搜-汉语大词典搜搜(I)1.清冷貌。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强人不管他说……左手捽住张协头稍,右手扯住一把光霍霍冷搜搜鼠尾样刀。”
2.象声词。形容迅疾之声。
●《西游记》第六一回:“胡乱嚷,苦相求,三般兵刃响搜搜。”
搜搜(II)动貌。
●《庄子·寓言》:“搜搜也,奚稍问也?”陆德明释文:“搜,本又作叟……又音萧。向云:动貌。”
●成玄英疏:“叟叟,无心运动之貌。”
搜搜ㄙㄡsōu1.尋找。[例]~尋|~羅。2.仔細檢查;搜索。[例]~身|~捕|從身上~出一把手槍。
搜-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蒐
搜-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搜 ()sōu
❶選擇,尋找。
揚雄《甘泉賦》:
~逑索偶。
左思《吴都賦》:
~瓌(guī)奇。(瓌奇:指珍奇的東西。)
❷搜索,搜查。
曹植《七啟》:
~林索險。(險:崎嶇險要的地方。)
《莊子·秋水》:
~於國中。
同:蒐
搜-中華大字典1、搜讀音:疎鳩切,音蒐,尤韻。釋文:同冸。《詩泮水》:束矢其~。
2、搜讀音:先彫切,音蕭,蕭韻。蘇遭切,音騷,豪韻。蘇后切,音叟,有韻。釋文:~~。動貌。《莊子寓言》:~也。奚稍問也。
3、搜讀音:山巧切,音稍,巧韻。釋文:~攪。亂也。〔韓愈詩〕:炎風日~攪。
4、搜讀音:先奏切,音漱,宥韻。釋文:人名。《莊子讓王》:王子~援綏登車。
1、搜讀音:疎鳩切,音蒐,尤韻。釋文:同礔。《詩泮水》:束矢其~。
2、搜讀音:先彫切,音蕭,蕭韻。蘇遭切,音騷,豪韻。蘇后切,音叟,有韻。釋文:~~。動貌。《莊子寓言》:~也。奚稍問也。
3、搜讀音:山巧切,音稍,巧韻。釋文:~攪。亂也。〔韓愈詩〕:炎風日~攪。
4、搜讀音:先奏切,音漱,宥韻。釋文:人名。《莊子讓王》:王子~援綏登車。
5、叟讀音:蘇后切,音藪,有韻。先侯切,音搜,尤韻。釋文:
❶本作叜。《說文》:叜。老也。《說詳叜字》。
❷父也。《孟子梁惠王》:王曰~。
〔注〕:孟子去齊。老而之魏。王尊禮之曰父。
〔疏〕:劉熙曰。~。長老之稱。依皓首之言。
❸老者稱也。老。縮也。人及物老皆縮小於舊也。見《釋名釋親屬》。
❹或作纭。《方言》:纭、艾、長老也。東齊魯衞之間。凡尊老謂之纭。或謂之艾。周晉秦謂之公。或謂之翁。南楚謂之父。或謂之父老。
6、叟讀音:疎鳩切,音礔,尤韻。釋文:
❶~~。淅米聲。《詩生民》:釋之~~。《傳》:釋、淅米也。~~、聲也。《釋文》:~~、濤米聲也。字又作溲。
❷蜀夷別名。漢代謂蜀爲~。《後漢董卓傳》:呂布軍有~兵內反。
❸通搜。西戎國名。《漢書地理志》:織皮、昆崘、析支、渠~。西戎卽敍。〔書禹貢作織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卽敍〕。
❹通溞。《爾雅釋訓》:溞溞。淅也。
〔疏〕:洮米聲。溞、~、音異義同。
7、叟讀音:先彫切,音蕭,蕭韻。蘇遭切,音騷,豪韻。釋文:通搜。~~。動貌。《莊子寓言》: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釋文》:搜本又作~。同口素反。又素刀反。又音蕭。
8、尟釋文:古礔字。見《集韻》。
9、渷釋文:古搜字。見《玉篇》。
10、礔讀音:疏鳩切,音蒐,尤韻。釋文:
❶眾意也。詩曰。束矢其~。一曰求也。見《說文》。《段注》:其意爲眾。其言爲~也。魯頌泮水曰。束矢其~。傳曰。五十矢爲束。~、眾意也。此古義也。與考工記注之藪略同。鄭司農云。藪讀爲蜂藪之藪。後鄭云。蜂藪者眾輻之所趨也。駇下云。入家~也。
〔按方言。~。求也。秦晉之間曰~〕。
❷索也。《莊子秋水》:~于國中。
❸具也。見《小爾雅廣詁》。
❹眾也。見《廣雅釋詁》。
❺擇也。《文選揚雄賦》:迺~逑索偶。
❻數也。見《玉篇》。
❼聚也。見《玉篇》。
❽勁疾也。見《玉篇》。
〔按詩泮水箋。束矢~然。言勁疾也〕。
❾閱也。見《玉篇》。
〔按~、通作蒐。爾雅、春獵爲蒐。漢書刑法志作~。左傳杜注。蒐、閱也。昭二十九年注。文公~被廬〕。
❿矢行聲。《詩泮水疏》:~爲矢行之聲。
⓫索捕姦人曰~。《漢書武帝紀》:大~上林。
⓬窮討文義曰~。〔韓愈文〕:獨旁~而遠紹。
⓭渠~。縣名。《漢書武帝紀》:北發渠~。《地理志》:朔方郡渠~縣。
〔按渠~之~今作搜。地在今鄂爾多斯右翼後旗黃河東岸之東。或云在陜西境〕。
11、礔讀音:先侯切,漱平聲,尤韻。釋文:求也。莊子、~於國中。李軌說。見《集韻》。
12、磞釋文:同搜。見《篇海》。
13、蒐讀音:疎鳩切,音搜,尤韻。釋文:
❶茅~。茹藘。人血所生。可以染絳。从艸鬼。見《說文》。《通訓定聲》:詩東門之墠陸疏。一名地血。齊人謂之茜。徐州謂之牛蔓。
〔按人血所生。字所以從鬼〕。
❷春獵也。《周禮大司馬》:遂以~田。
〔注〕:春田爲~。
〔疏〕:~、搜也。春時、鳥獸字乳。搜擇取不孕任者。
〔又〕:秋獵也。《公羊桓四年傳》:秋曰~。
〔注〕:~、簡擇也。簡擇幼稚。取其大者。
❸聚也。見《爾雅釋詁》。
❹隱也。《左文十八年傳》:服讒~慝。
❺簡車徒也。《公羊桓六年傳注》:比年簡徒謂之~。三年簡車謂之大閱。五年大簡車徒謂之大~。
❻閱數也。《左襄二十四年傳》:~軍實。
❼通搜。《穆天子傳》:巨~之人。〔朱駿聲云。卽禹貢之渠搜〕。
14、蒐釋文:所救切,音瘦,宥韻。
15、蒐讀音:戶賄切,音瘣,賄韻。釋文:藱省字。《集韻》:藱。艸名。懷羊也。或省。
16、蓃讀音:疏鳩切,音搜,尤韻。雙雛切,音毺,虞韻。釋文:~莍。椒子聚生成房皃。見《類篇》。
17、蓃讀音:蘇后切,音叟,有韻。釋文:藪或字。見《集韻》。
18、䮟讀音:疏鳩切,音搜,尤韻。蘇后切,音叟,有韻。釋文:
❶毄~。蕃中大馬。見《集韻》。
❷駷或字。《說文》:駷。搖馬銜走。或作~。
19、騪讀音:疎鳩切,音搜,尤韻。釋文:
❶蕃中大馬。見《廣韻》。
〔按卽䮟。䮟、~、古今字〕。
❷索也。《漢書百官表》:~粟都尉。
〔注〕:如搜狩之搜。搜、索也。
搜
《説文》:“ࢯѯ܌衆意也。一曰求也。从手,叜聲。”吴玉搢引經考:“《魯頌·泮水》隷變作搜。”
(一)sōu 《廣韻》所鳩切,平尤生。幽部。
(1)聚;集。《玉篇·手部》:“搜,聚也。”晋郭璞《山海經圖讚·巫咸》:“羣有十巫,巫咸所統,經技是搜,術藝是綜,采藥靈山,隨時登降。”
(2)求;寻求。《廣韻·尤韻》:“搜,求也。”《文心雕龍·章句》:“搜句忌於顛倒,裁章貴於順序。”唐韓愈《進學解》:“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陈去病《辑陆沉丛书初集竟题首》:“如今挥泪搜遗迹,野史零星土一抔。”
(3)搜索;搜查。如:搜捕;搜身。《廣韻·尤韻》:“搜,索也。”《顔氏家訓·音辭》引《通俗文》曰:“入室求曰搜。”《莊子·秋水》:“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陸德明釋文:“搜,索也。”三國魏曹植《七啟》:“搜林索險,探薄窮阻。”清陳鶴《明紀·神宗紀》:“加以官吏法嚴,兵番搜苦,少年婦女亦令解衣。”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我一进门,他们便搜我身上的皮夹。”
(4)检查;检点。《小爾雅·廣詁》:“搜,具也。”《玉篇·手部》:“搜,閲也,數也。”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不肯搜自己狂為,只待要覓别人破綻。”吴晓龄注:“搜,檢查。”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山東八·王星華含烟小記》:“余以為莫若搜田,蓋田寬則縮賦,賦分則徭輕,相為低昂者也。”
(5)选择。《文選·揚雄〈甘泉賦〉》:“迺搜逑索偶,皋、伊之徒,冠倫魁能。”李善注引韋昭曰:“搜,擇也。”《世説新語·紕漏》:“王安豐選女壻,從挽郎搜其勝者。”
(6)掏;挖。元佚名《硃砂擔》第二折:“着這逼綽刀子搜開這牆阿,磕綽我靠倒這牆。”《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你擱着吧,那非離了拿钁頭,把根子搜出來行得嗎?”
(7)象声词。形容疾速的声音。《詩·魯頌·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鄭玄箋:“束矢搜然,言勁疾也。”孔穎達疏:“搜為矢行之聲。”朱熹注:“搜,矢疾聲也。”《西遊記》第六十一回:“胡亂嚷,苦相求,三般兵刃響搜搜。”
(8)通“獀”。打猎。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搜,叚借為獀。”《漢書·刑法志》:“春振旅以搜。”顔師古注:“搜,搜擇不任孕者。”
(9)通“埽(sǎo)”。清除;消除。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搜,叚借為埽。”《禮記·郊特牲》“帝牛必在滌三月,稷牛唯具”漢鄭玄注:“滌牢中所搜除處也。”孔穎達疏:“搜謂搜埽清除。”
(二)xiāo 《集韻》先彫切,平蕭心。幽部。
〔搜搜〕也作“叟叟”。动貌。《集韻·蕭韻》:“搜,搜搜,動皃。通作叟。”《莊子·寓言》:“搜搜也,奚稍問也!”陸德明釋文:“搜,本又作叟。”成玄英疏:“叟叟,無心運動之貌也。”《宋書·樂志三》引《楚詞鈔·陌上桑·今有人》:“風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憂。”按:《楚辭·山鬼》作“風颯颯兮木蕭蕭”。
(三)sòu 《集韻》先奏切,去候心。幽部。
人名用字。《集韻·ࠊѩ》:“搜,闕,人名。”《莊子·讓王》:“越人三世弑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陸德明釋文:“搜,李云:王子名,《淮南子》作翳。”
(四)shǎo 《集韻》山巧切,上巧生。
〔搜攪〕也作“攪搜”。扰乱。《集韻·巧韻》:“搜,攪搜,亂也。”唐韓愈《岳陽樓别竇司直》:“炎風日搜攪,幽怪多☀長。”
搜
【卯集中】【手字部】 搜
★【集韻】疎鳩切,音蒐。與𢯱同。
★又先侯切,潄平聲。義𠀤詳𢯱字註。
★又【集韻】先彫切,音蕭。搜搜,動貌。亦省作叟。
★又蘇曹切,音騷
★又蘇后切,音叟。義𠀤同。
★又先奏切,音潄。人名。【莊子·讓王篇】王子搜援綏登車。
★又【集韻】【韻會】𠀤山巧切,音稍。攪搜,亂也。【韓愈詩】炎風日搜攪。【註】搜上聲。
搜(无)搜(I)sōu
ㄙㄡ
〔《广韵》所鸠切,平尤,生。〕
亦作“騪”。
1.搜索;搜查。
●《庄子·秋水》:“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汉书·武帝纪》:“冬十一月,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城门索,十一日乃解。”
●《水浒传》第四二回:“说的是,再仔细搜一搜看。”
●张天翼《蜜蜂·仇恨》:“‘他们准抢得有银子钱。’‘搜他!’”
2.寻求;找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王安丰选女婿,从挽郎搜其胜者。”
●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张天翼《温柔制造者》:“不错,他得安慰她。他得想出散步的地方来,他得搜出一大堆话来说。”
3.聚集。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巫咸》:“群有十巫,巫咸所统,经枝是搜,术艺是综。”
4.清除,消除。
●《礼记·郊特牲》“帝牛必在涤三月”
汉郑玄注:“涤牢中所搜除处也。”
●孔颖达疏:“搜谓搜埽清除。”
5.萧疏貌。参见“搜寥”。
6.清冷貌。
●宋苏辙《买炭》诗:“苦寒搜入骨,丝纩莫能御。”
参见“搜搜”。
7.象声词。
●《诗·鲁颂·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
●孔颖达疏:“搜为矢行之声。”
●朱熹集传:“矢疾声也。”
8.通“獀”。春天打猎。
●《汉书·刑法志》:“春振旅以搜……冬大阅以狩。”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搜,假借为獀。”
搜(II)sh?o
ㄕㄠˇ
〔《集韵》山巧切,上巧,生。〕
1.扰乱。参见“搜搅”。
2.搅和,拌和。
●唐费冠卿《答萧建》诗:“搜泥如和面,拾橡半添穜。”
搜(III)xiāo
ㄒ〡ㄠ
〔《集韵》先雕切,平萧,心。〕
见“搜搜”。
搜(2)sōu
ㄙㄡ
〔《广韵》所鸠切,平尤,生。〕
1.草名。即茜草。
●《山海经·中山经》:“﹝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搜。”
郭璞注:“茅搜,今之蒨草也。”
2.打猎。特指春猎。
●《左传·定公四年》:“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
●《史记·楚世家》:“周武王有盟津之誓,成王有岐阳之搜。”
●唐韩愈《石鼓歌》:“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郭沫若《集外·搜苗的检阅》:“而在受了教练了以后还要举行大规模的田猎,春天的叫着搜,夏天的叫着苗,秋天的叫着狝,冬天的叫着狩。”一说秋猎为搜。
●《公羊传·桓公四年》:“春曰苗,秋曰搜,冬曰狩。”
3.检阅;阅兵。
●《左传·宣公十四年》:“晋侯伐郑,为邲故也。告于诸侯,搜焉而还。”
杜预注:“搜,简阅车马。”
●宋曾巩《陈君墓志铭》:“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古学书多论》:“搜军实,则亲射御,有事,执干戈卫社稷。”
4.聚集。
●《尔雅·释诂上》:“搜……聚也。”
郭璞注:“搜者,以其聚人众也。”
●《新唐书·郭元振传》:“请郭虔瓘使拔汗那搜其铠马以助军,既得复雠,部落更存。”
●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其弟若子,搜诸友人,则残缺失次,无复昔年之旧。”
5.隐蔽。参见“搜慝”。
6.因茅搜可以染绛,故以搜代紫红色。
●清黄遵宪《番客篇》:“地隔衬搜白,水纹铺流黄。”
7.同“搜”。求索。
●《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欲擅一国之利而搜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
●《文选·陆机〈辨亡论〉上》:“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
李善注:“搜与搜,古字通。”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伪画致祸》:“胡宗宪、赵文华以督兵使吴越,各承奉意旨,搜取古玩不遗余力。”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ōu
1、[搜索]sōu suǒ
1.军事上指为查明某一地域、海域、空域的可疑情况而以适当兵力进行的搜查活动。 2.仔细查找(暗中活动的人或隐藏起来的东西)。
2、[搜集]sōu jí
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意见。~革命文物。
3、[搜寻]sōu xún
到处寻找:~证据。~失踪的人。
4、[搜查]sōu chá
1.搜索检查。 2.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和可能隐藏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及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活动。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5、[搜捕]sōu bǔ
搜查与案件有关的地方并逮捕有关的人:~逃犯。
6、[搜肠刮肚]sōu cháng guā dù
形容费尽心思:他~地想办法,也想不出好点子来。
7、[搜身]sōu shēn
搜查身上有无夹带。
8、[搜罗]sōu luó
到处寻找(人或事物)并聚集在一起:~人才。~史料。
9、[搜搜]sōu sōu
1.清冷貌。 2.象声词。形容迅疾之声。 3.动貌。
10、[搜刮]sōu guā
用各种方法掠夺(人民的财物):贪官污吏~民脂民膏。
11、[搜才]sōu cái
寻求贤才。
12、[搜藏]sōu cáng
将一些东西收集并保存起来。
13、[搜求]sōu qiú
搜寻;寻求:~孤本秘籍。
14、[搜检]sōu jiǎn
搜索检查。
15、[搜剿]sōu jiǎo
搜索剿灭:~残敌。
16、[搜购]sōu gòu
暂未释义
17、[搜访]sōu fǎng
寻访;访求。《晋书·山涛传》:“涛 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命当时。”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有詔:‘齐 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徐迟《火中的凤凰·劫馀一》:“﹝ 郑振铎 ﹞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
18、[搜括]sōu kuò
搜刮。
19、[搜噶]sōu gá
日语中“そっか”或“そうか”的音译。是“原来如此”、“这样啊”的意思。
20、[搜剔]sōu tī
1.搜寻。 2.挑剔;检查。 3.搜刮掠夺。
21、[讨搜]tǎo sōu
探寻搜集。
22、[搜整]sōu zhěng
搜集整理。
23、[邹搜]zōu sōu
1.形容容貌难看。明 董斯张《吹景集》卷十:“貌不颺曰邹搜。大慧禪师 自讚其像云:‘邹搜敛似天蒸枣。’” 2.犹言过分。《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充军三娘剪发生少主》:“男如 潘岳,女生 越 艳,媒人口一似蜜舌头…… 王嫂、李婆,説得两个太邹搜。”《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这三箇福气邹搜,内中两箇潜龙帝,一箇是诸侯。”
24、[搜裒]sōu póu
聚集。
25、[搜拏]sōu ná
犹搜捕。
26、[搜畋]sōu tián
狩猎。
27、[搜贤]sōu xián
访求贤才。
28、[春搜]chūn sōu
帝王春季的射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杜预 注:“蒐,索,择取不孕者。”唐 杜甫《冬狩行》:“春蒐冬狩侯得用,使君五马一马驄。”清 吴伟业《南苑应制》诗:“熊舘发云旌,春蒐告礼成。”
29、[搅搜]jiǎo sōu
1.象声词。 2.翻覆搜求。
30、[搜山]sōu shān
1.进入山中搜索。 2.谓盗匪在山中寻求抢劫对象。
31、[罗搜]luó sōu
到处搜索。
32、[搜刷]sōu shuā
1.搜索。《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八年忽必烈圣旨》:“这般断了,也恐别人搜刷不尽,却教 张真人 自行差人各处追取上件经文板木,限两个月赴 燕京 聚集烧毁了者。”《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本国人屡有违禁匿海岛,诱引军民,渐至滋蔓。乞许本国自行搜刷。” 2.搜括。
33、[搜择]sōu zé
1.搜求挑选。 2.有选择地狩猎鸟兽。
34、[搜讨]sōu tǎo
1.谓深入研究探讨。《魏书·李琰之传》:“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遇难处,且须虚心搜讨意思。”清 毕沅《王隐<晋书地道记>总序》:“余年来官事之暇,好搜讨地理之书。”鲁迅《书信集·致姚克》:“清 初学者,是纵论 唐 宋,搜讨前 明 的。” 2.蒐討:寻究探讨。《明史·文苑传三·任瀚》:“瀚 少怀用世志,百家二氏之书,罔不蒐讨。”清 钱谦益《送张处士赴辽东参谋序》:“我诚激厉士心,蒐讨军实,用束伍之法,讲火攻车战之制,守必固,战必克。” 3.搜寻;访求。《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遵言》:“於时昏晦,默无所覩,忽失 捷飞 所在。遵言 惊叹,命 志诚 等分头搜讨!”宋 韩琦《答陈舜俞推官惠诗求全瓦古砚》诗:“求者如麻几百年,宜乎今日难搜讨!”明 徐渭《观潮》诗:“何地无恢奇,焉能尽搜讨!”清 顾炎武《赠邬处士继思》诗:“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4.搜索讨伐。《魏书·蠕蠕传》:“车驾次於 兔园水,去 平城 三千七百里,分军搜讨。”《明史·祖宽传》:“象昇 命 宽 与 祖大乐 等入山搜讨。”
35、[搜吟]sōu yín
1.寻觅诗句。 2.指诗句。
36、[搊搜]chōu sōu
1.亦作“搊瘦”。固执,顽固。 2.亦作“搊颼”。勇悍;凶恶。 3.英俊,威武。 4.犹猥琐。
37、[巨搜]jù sōu
古代西戎国名。巨,通“渠”。
38、[搜劫]sōu jié
搜查抢夺。
39、[征搜]zhēng sōu
征召搜寻。
40、[搜閲]sōu yuè
1.搜寻查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入为司空掾属主簿”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太祖 北拒 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牋记,通意於 绍 者……及 绍 破走,太祖 使人搜閲 绍 记室,惟不见 通(李通)书疏,阴知 儼 必为之计,乃曰:‘此必 赵伯然 也。’”《红楼梦》第七四回:“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閲;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2.搜集查阅。清 刘大櫆《<范氏家乘>序》:“文正 守 钱塘,过 姑苏,与族婣高会,悯旧牒沦亡,搜閲家集,续为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