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o

笔顺

丿 丿
“扌”横画稍短,竖钩端正。“兆”撇与竖弯钩间距适中,点画左右对称,位置安放恰当。

同音字

读音为tiāo的字 读音为tiao的字

基础解释

1.担。2.选择。3.挑剔。4.扁担和它两端挂着的东西。5.量词。用于成挑的东西。

详细解释

〈动〉

  1. (本义的挑读 tiǎo,挖取)

  2.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3. 引申为承担;担当 。

  4.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5.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6.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7. 通“佻”。窃取

    却至挑天。——《国语》

  8. 挖取

    时挑野菜和根煮。——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9. 抬举

    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这一席酒,我们效六老爷的劳。——《儒林外史》

〈量〉

  1. 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2. 如:一挑水;一挑柴火

〈形〉

  1. 修长貌。多指身材

    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红楼梦》

  2. 通“佻”。轻佻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抉,其服不挑。——《荀子·强国》

  3. 另见 tiǎo

〈动〉

  1.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 同本义

    挑,挠也。——《说文》

    挠挑无极。——《庄子·太宗师》

    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史记·司马相如传》

    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

    媒而挑之。——《列子·杨朱》

    又如:挑三豁四(搬弄是非);挑头子(挑起事端;借端生事);挑眼(嫌弃;挑刺);挑茶斡刺(寻事生非);挑缀(挑拨);挑拨弄火(挑逗;拨弄火舌);挑引(挑逗,逗引);挑泛(挑逗);挑招(挑逗勾引);挑狎(调戏);挑情(挑动情爱);挑发(挑动诱发);挑谑(逗引,调笑)

  3. 挖取 。

  4. 如:挑野菜;挑耳;挑治(挑挖治病);挑挖(挖掘);挑补(挖补);挑动(开挖);挑浚(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挑剜(抠挖);挑菜(挖菜)

  5.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

  6. 如:把帘子挑起来;挑拨(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

  7. 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

  8. 如:挑火;挑刺;挑灯;挑破水泡

  9. 显露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韩非子》

  10. 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

  1.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2. 另见 tiā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挑-中華語文大辭典

挑1ㄊ丨ㄠtiāo1.選取;揀。[例]~選|~食。2.過度指謫細微的差錯。[例]~毛病。3.以肩擔物。[例]~水|~柴。4.擔子。[例]~子|挑著~兒沿街叫賣。5.★量詞。用於計算成挑兒的東西。也作「挑兒」。[例]成~的薪柴|賣了一~橘子。挑2ㄊ丨ㄠˇtiǎo1.引動;支起。[例]~眉|~起窗簾。2.用細長或尖形的器具撥動。[例]~火|~刺|~燈。3.煽動;逗弄。[例]~戰|~逗|~釁|~撥是非。4.刺繡針法。用針挑起經線或緯線,將針上的線從下穿過。[例]~花|~錦字。5.彈奏樂器的指法。手指向外反撥稱為「挑」。[例]輕~慢剔,樂聲悠揚。6.漢字筆畫之一,由左下向右上斜出,筆形為ˊ。也作「提」。挑3ㄊ丨ㄠtiāoㄊ丨ㄠˇtiǎo擔負;擔任。[例]~大梁。

挑-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913.【挑】
一讀tiāo,撓,撥動。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無極:指宇宙。)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挑盡未成眠。”
又特指彈奏樂器的一種指法(後起義)。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現代雙音詞“挑撥”,“挑剔”,“挑選”,都由撥動的意義發展而來。
引申爲以尖狀物挖取。杜荀鶴山中寡婦詩:“時挑野菜和根煮。”劉時中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剝榆樹餮,挑野菜嘗。”
二讀tiǎo,刺激對方以引起戰鬥。史記項羽本紀:“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司馬遷報任安書:“橫挑強胡。”
三讀tiǎo,引誘,打動[別人的心]。戰國策秦策一:“楚人有兩妻者,人挑其長者,詈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以琴心挑之。”
四讀tiǎo,用棍棒的一端插著或掛著(晚起義)。睢景臣高祖還鄉套曲:“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
五讀tiāo。擔著(晚起義)。桃花扇餘韻:“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抬頭秣陵重到。”(秣陵:地名,今南京。)

挑-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挑 tiǎo
❶撥,撥動。
白居易《琵琶行》:
輕攏慢捻抹復~。
辛棄疾《破陣子·爲陳同父賦壯語以寄》詞:
醉裏~燈看劍。
又用條狀的或用尖的東西挑出來。
杜荀鶴《山中寡婦》詩:
時~野菜和根煮。
❷挑逗,引誘。
《史記·項羽本紀》:
乃披甲持戟~戰。(甲:盔甲。戟:一種兵器。)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以琴心~之。
❸用竿子把東西懸挂起來(後起意義)。
陸游《自題傳神》詩:
檐~雙草屨(jù)。(房檐上挂着一雙草鞋。)
❹tiāo(佻)。擔,挑(後起意義)。
戚繼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練伍法》:
用鐵尖扁擔,便於肩~。
❺tiāo(佻)。通「佻」。輕佻,不莊重。
《荀子·彊國》:
其服不~。(服:衣服。)

挑-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挑㈠手69ㄊㄧㄠtiāo動①揀選。如:「挑選」、「挑剔」、「挑毛病」。《紅樓夢.第一〇二回》:「挑了個風清日暖的日子,帶了好幾個家人,手內持著器械到園踹看動靜。」②用肩擔物。如:「挑柴」、「肩挑」、「挑水」。《水滸傳.第二回》:「鎖上前後門,挑了擔兒,跟在馬後。」挑㈡手69ㄊㄧㄠˇtiǎo動①引動、舉起。如:「挑眉立目」。《紅樓夢.第八一回》:「探春把竿子一挑,往地下一撩,卻是活迸的。」②用長形或尖形器具撥動。如:「挑火」、「挑刺」、「挑燈夜讀」。唐.白居易〈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③一種刺繡針法。用針挑起經線或緯線,將線從下穿過。如:「挑花」。《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曰:『十四娘近在閨中作什麼生?』女低應曰:『閒來只挑繡。』」④一種彈奏指法。手指反手回撥稱為「挑」。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⑤搬弄、煽動。如:「挑撥」、「挑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垂餌虎口,橫挑彊胡,仰億萬之師。」⑥引誘、逗弄。通「誂」。如:「挑逗」、「挑弄」。《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士人注視麗者,屢以游詞相挑。」名一種書寫筆法。運筆向下,稍作停頓;向上提筆稍挫,扭鋒順勢挑出而收筆。

挑-中華大字典

1、挑讀音:他彫切,音祧,蕭韻。釋文:
❶撓也。一曰摷也。國語曰。卻至~天。見《說文》。《段注》:~者、謂撥動之。左傳云~戰、是也。摷者、拘擊也。小徐摷下有爭。周語單襄公語。韋本作佻天。注云。佻、偸也。今按佻天之功以爲己力。與左傳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語意正同。然則許意爲一曰摷爭作證。
❷引撥也。〔白居易詩〕:輕攏慢撚抹復~。
❸剌剔也。《異苑》:陶侃左手有文。達中指上橫節便止。侃以鍼~令徹。
❹招呼也。見《列子楊朱釋文》引《蒼頡》。
❺抉也。見《一切經音義》引《聲類》。
❻穿也。見《廣雅釋詁》。《疏證》:說文。呿。突也。突與穿同義。
 〔按呿與~字通〕。
❼器名。挹汁之匙也。《儀禮有司徹》:二手執~匕枋以挹湆。
❽杖荷也。〔陸游詩〕:擔~雙草屨。
❾取也。凡揀選人物。亦謂之~。見《增韻》。〔舊制、舉人大~。亦此義〕。
❿調也。《國策秦策》:楚人有兩妻者。人~其長者。
⓫~筋敎。卽猶太敎也。今河南有此敎徒。因其食牛羊等肉去筋。故謂之~筋敎。
⓬通佻。偸薄也。《荀子强國》:其服不~。
2、挑讀音:田聊切,音迢,蕭韻。釋文:
❶撓~。宛轉也。《莊子大宗師》:撓~無極。
❷攪也。見《集韻》。
❸撥也。詩曰。蠶月~桑。枝落之。釆其葉。本亦作條。見《玉篇》。
3、挑讀音:他刀切,音饕,豪韻。釋文:
❶輕儇跳躍貌。《詩子衿》:~兮達兮。
❷~達。相見貌。一曰往來貌。見《集韻》。《義本毛傳》。
❸抒物之器。或作抌。見《集韻》。
4、挑讀音:徒了切,音窕,篠韻。釋文:
❶疾也。見《廣雅釋詁》。《疏證》:方言作佻。云儇、佻。病也。郭璞注云。謂輕疾也。史記荆燕世家。遂跳驅至長安。跳驅、謂疾驅也。
❷~戰也。《史記項羽紀》:願與漢王~戰决雌雄。
❸弄也。相呼誘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故相如以琴心~之。〔今云目~。亦此意〕。
5、挑讀音:徒弔切,音調,嘯韻。釋文:
❶搖也。見《集韻》。
❷振也。見《韻會》。
❸顫也。見《增韻》。
6、掉讀音:徒弔切,調去聲,嘯韻。釋文:
❶搖也。春秋傳曰。尾大不~。見《說文》。《段注》:左傳昭十一年文。~者、搖之過也。搖者、~之不及也。許渾言之。
❷調弄也。《漢書蒯通傳》:伏軾~三寸舌。
❸震動也。《因話錄》:楊巨源年老。頭數~。
❹正也。《左宣十二年傳》:御下兩馬。~鞅而還。
❺~磬。相絞訐也。《禮記內則注》:雖有勤勞。不敢~磬。
❻換也。世俗謂換曰~。
❼猶了也。如云辦~賣~。
7、掉讀音:徒了切,音窕,篠韻。釋文:
❶搖動也。見《集韻》。
❷顫也。見《增韻》。
8、掉讀音:女敎切,音鬧,效韻。釋文:聲甄動也。《周禮典同注》:甄、猶~也。鐘微薄則聲~。
9、掉讀音:尼角切,音搦,覺韻。釋文:
❶動也。見《集韻》。
❷持也。見《集韻》。
10、㨄讀音:直紹切,音趙,徒了切,音窕,篠韻。釋文:刺也。詩其鎛斯~。見《集韻》。〔今本作趙〕。
11、㨄讀音:田聊切,音迢,蕭韻。釋文:同挑。撓挑。宛轉也。一曰攪也。見《集韻》。
12、峵釋文:同挑。見《龍龕手鑑》。

挑-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挑
★【唐韻】吐彫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𠀤音祧。【說文】撓也。一曰摷也。
◎又器名。【儀禮·有司徹】二手執挑𠤎枋,以挹湆,注于疏七。【註】挑謂之歃,讀如或舂或抭之抭字。或作挑者,秦人語也。【釋文】湯堯反,又他羔反。
◎又與佻通。偸薄也。【荀子·彊國篇】其服不挑。
◎又【增韻】杖荷也。俗謂肩荷曰挑。
◎又取也。今揀選人物亦謂之挑。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徒了切,音窕。引也,撥也。【博雅】疾也。一曰弄也。【史記·項羽紀】願與漢王挑戰,决雌雄。【註】擿嬈敵求戰,古謂之致師。【前漢·司馬相如傳】卓王孫有女文君,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註】寄心於琴聲,以挑動之也。 亦與誂通。誘也,戲也。
★又【正韻】土了切,祧上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𠀤徒弔切,與掉同。振也搖也。
★又【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𠀤音叨。【詩·鄭風】挑兮達兮。【毛傳】往來相見貌。【朱傳】挑,輕儇跳躍之貌。
◎又抒物之器。或作抭。
★又【集韻】田聊切,音條。撓挑也。一曰攪也。【莊子·大宗師】登天游霧,撓挑無極。【註】宛轉循環貌。 或作㨄。

挑-漢語大字典


《説文》:“挑,撓也。从手,兆聲。一曰摷也。《國語》曰:‘郤至挑夭。’”
(一)tiǎo 《廣韻》徒了切,上篠定。又吐彫切。宵部。
(1)挑拨,挑动。如:挑衅;挑是非。《説文·手部》:“挑,撓也。”段玉裁注:“撓者擾也,擾者煩也。挑者,謂撥動之。《左傳》云‘挑戰’是也。”《廣韻·蕭韻》:“挑,挑撥。”《戰國策·中山策》:“以合〔今〕伐之,趙必固守,挑其軍戰,必不肯出。”鮑彪注:“挑,摧撓也,撓敵求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横挑彊胡。”李善注:“臣瓚曰,挑,挑敵求戰也。古謂之致師。”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漢武帝承文、景富溢之餘,首挑匈奴,兵連不解。”
(2)挑逗;引诱。《正字通·手部》:“挑,撥也;誘也。”《列子·楊朱》:“鄉有處子之娥姣者,必賄而招之,媒而挑之。”殷敬順釋文:“《蒼頡篇》云:‘挑,招呼也。’《説文》作誂,相誘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司馬貞索隱引張揖曰:“挑,嬈也。以琴中嬈之。”
(3)显露。《韓非子·説難》:“貴人有過端,而説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如此者身危。”舊注:“挑,謂發揚也。”
(4)抉出,剔除。《廣雅·釋詁三》:“挑,穿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説文》:‘挑,抉也。’以手抉挑出物。”《墨子·非儒》:“其親死,列尸弗斂,登屋窺井,挑鼠穴,探滌器,而求其人焉,以為實在,則戇愚甚矣。”《搜神記》卷十四:“高辛氏,有老婦居於王宫,得耳疾歷時,醫為挑治,出頂蟲,大如繭。”《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寶玉默默的躺在床上,無奈臀上作痛,如針挑刀挖一般。”
(5)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顺手下拨叫抹,反手回拨叫挑。元吴澄《琴言十則》:“ㄥ,挑也,食指向外。”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鏡花緣》第七十三回:“阿妹把泛音會了,其餘八法如擘、托、勾、踢、抹、挑、摘、打之類,初學時倒像頭緒紛紜,及至略略習學,就可領略,更是不足道的。”
(6)取。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一引《埤蒼》:“挑,取也。”《淮南子·人間》:“大人過之則探鷇,嬰兒過之則挑其卵。”明高明《琵琶記·五娘侍奉公病》:“囊無半點挑藥費,良醫怎求!”
(7)挖,掘。《文選·馬融〈長笛賦〉》:“匍匐伐取,挑截本末。”李善注引《聲類》曰:“挑,決也。”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利用門》:“插犂既深,一去復回,即成大溝,挑浚之力,日省數萬。”《明史·河渠志一》:“請因决口改挑一河以接舊道,灌徐、吕。”《鏡花緣》第三十六回:“所有挑河器具,一概不知。”
(8)弄;舞弄。《集韻·筱韻》:“挑,弄也。”《晋書·張昌傳》:“挑刀走㦸,其鋒不可當。”宋蘇轍《郭綸》:“手挑丈八矛,所往如投空。”
(9)扬起。《新唐書·封常清傳》:“臣請馳至東京,悉府庫募驍勇,挑馬箠度河,計日取逆胡首以獻闕下。”《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酒窩兒一動,蛾眉兒一挑。”又悬挂;或用竿子等东西把物体支举起来。《水滸全傳》第四回:“智深離了鐵匠人家,行不到三二十步,見一個酒望子,挑出在屋檐上。”《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大觀園正門上挑着角燈。”
(10)汉字的笔画,由左斜上,形状是“㇀”。《書苑菁華》卷十七引吴融《贈☀光上人草書歌》:“瞬目已留三五行,摘如鈎、挑如撥,斜如撑,迴如斡。”
⑪一种刺绣的方法,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把针上的线从底下穿过去。如:挑花。
⑫通“佻(tiāo)”。轻佻;轻浮。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挑,叚借為佻。”《廣雅·釋詁一》:“挑,疾也。”王念孫疏證:“《方言》作佻,云‘疾也’。郭璞注云:‘謂輕疾也。’”《字彙·手部》:“挑,輕薄貌。”《荀子·彊國》:“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汙,其服不挑。”楊倞注:“挑,偷也,不為奇異之服。”晋王廙《笙賦》:“直而不倨,曲而不挑。”宋蘇洵《吴道子畫五星贊》:“堂堂五行,道子所摹,歲星居前,不武不挑。”
⑬通“翟(dí)。”《韓非子·外儲説右下》:“延陵卓子乘蒼龍挑文之乘,鈎飾在前,錯錣在後。”俞樾平議:“挑,當讀為翟。下文:‘一日延陵卓子乘蒼龍與翟文之乘’注云:‘馬之有翟之文’是也。挑从兆聲,與翟聲相近,故翟通作挑。”
(二)tiāo 《字彙》他彫切。
(1)用肩担。《字彙·手部》:“挑,杖荷。”宋陸游《自題傳神》:“擔挑雙草履,壁倚一烏籐。”明戚繼光《練兵實紀·練伍法》:“用鐵尖扁擔,便於肩挑。”鲁迅《书信·致何白涛(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六日)》:“《上市》却好,挑担者尤能表现他苦于生活的神情,所以用了这一幅了。”又引申为承当;担当。如:挑头的;挑家过日子。
(2)量词。1.用于成挑儿的东西。如:一挑白菜。《中国歌谣资料·诉苦歌》:“高山高,砍柴烧,一天砍得三五把,三天砍得八九挑。”2.旧时计算耕地面积的单位。一般四挑等于一市亩,有的地方五挑等于一市亩。
(3)拣择;挑选。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人謂簡擇曰挑,本是洮字。唯洮米作本字耳。”《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你不嫌不好,挑兩塊去就是了。”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漆棺材的时候,老太爷却挑那个选这个,非漆上三五十道不可。”
(4)挑剔。《紅樓夢》第二十回:“湘雲道:‘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個好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如今人民军队讲民主,不兴骂人,打人,说的对不对不挑。”
(三)tāo 《廣韻》土刀切,平豪透。宵部。
(1)舀取并注入。《儀禮·有司徹》:“二手執桃〔挑〕匕枋,以挹湆注于疏匕。”鄭玄注:“桃〔挑〕謂之歃,讀如或舂或抭之抭。字或作桃〔挑〕者,秦人語也。此二匕者,皆有淺升,狀如飯槮,桃〔挑〕長枋,可以抒物於器中者。”清張爾岐《儀禮石本誤字》:“‘二手執挑匕枋,以挹湆。’挑誤作桃。”《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一碗水裏,只用挑上一茶匙,就香的了不得呢。”
(2)轻儇跳跃貌。《詩·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朱熹注:“挑,他刁反。輕儇跳躍之貌。”一说“挑达”为联绵词。毛傳:“挑達,往來相見貌。”《集韻·੫թ߻》:“挑達,相見貌。一曰往來貌。”
(四)diào 《集韻》徒弔切,去嘯定。
同“掉”。摇动。《集韻·嘯韻》:“掉,《説文》:‘摇也。’或从兆。”元李致遠《大婦小妻還牢末》第一折:“誰與你挑唇料嘴,别辨個誰是誰非。”
(五)tiáo 《集韻》田聊切,平蕭定。宵部。
(1)〔撓挑〕见“撓(xiāo)”。
(2)搅。《集韻·蕭韻》:“挑,攪也。”
(六)tiao
高长、纤细的样子。常用为形容词的后缀。如:高挑挑的旗杆。《紅樓夢》第二十四回:“容長臉面,細挑身材,却十分俏麗甜浄。”又第三回:“削肩細腰,長挑身材。”

挑-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挑 tiāo
見本頁。

挑-汉语大词典

挑(I)ti?o
ㄊ〡ㄠˇ
〔《广韵》徒了切,上篠,定。〕
〔《广韵》吐雕切,平萧,透。〕
1.挑动;挑拨。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垂饵虎口,横挑彊胡。”
●李善注引臣瓒曰:“挑,挑敌求战也。”
●《旧唐书·窦建德传》:“及建德结阵于汜水,秦王遣骑挑之。”
●宋叶适《叶岭书房记》:“既挑于石跋嘴,复邀之定山,虏遽解和州围,退屯瓜步。”
●刘春《春大姐》三:“咱玉春的事,生是这些东西给挑坏了。”
2.挖;掘。
●《墨子·非儒下》:“挑鼠穴,探涤器。”
●《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四年》:“况西北二京、临潢诸路,比岁不登,加以民有养马、签军、挑壕之役,财用大困。”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三章:“树底下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穿着小破花袄,在那儿挑野菜。”
●《朱子语类》卷四:“孟子分明是于人身上挑出天之所命者说与人,要见得本原皆善。”
●杨朔《熔炉》:“在解放军这个熔炉里,他先前被埋着的阶级觉悟,一下子挑出来了。”
3.引申指发掘。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四:“陶侃左手有文,直达中指上横节便止……侃以针挑令彻。”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怀中取出一包白色有光的药来,用小指甲挑些些弹在头断处。”
●《红楼梦》第三四回:“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
4.用针、指甲或小勺等挖剔。
●《旧唐书·封常清传》:“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酒窝儿一动,蛾眉儿一挑。”
●林海音《城南旧事·兰姨娘》:“‘他是很有学问的……’我挑着大拇指说。”
5.扬起;举起。
●宋陆游《自题传神》诗:“檐挑双草履,壁倚一乌藤。”
●《水浒传》第二九回:“官道旁边,早望见一座酒肆,望子挑出在檐前。”
●老舍《四世同堂》五九:“没有生意的生意,却还天天挑出幌子去,天天开着门。”
6.悬挂;用竹竿等一端支起。
●南朝梁简文帝《乌夜啼》诗:“鸣弦拨捩发初异,挑琴欲吹众曲殊。”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镜花缘》第七三回:“阿妹把泛音会了,其余八法,如擘、托、勾、踢、抹、挑、摘、打之类……更是不足道的。”
●《老残游记》第十回:“初起不过轻挑漫剔,声响悠柔;一段以后,散泛相错,其声清脆。”
7.弹拨。亦专指弹奏乐器的一种指法,即以指向外反拨。
●唐杜甫《江月》诗:“谁家挑锦字,烛灭翠眉颦。”
●元赵明道《夜行船·寄香罗帕》套曲:“挑成祝寿词,织成蟠桃会。”
8.一种刺绣的方法。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把针上的线从下面穿过去。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安太太只不过挑了两三箸面,挟了一片火腿。”
9.叉取。
●《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王先慎集解:“挑,谓发扬也。”
10.揭露。
●《列子·杨朱》:“乡有处子之娥姣者,必贿而招之,媒而挑之。”
张湛注:“《苍颉篇》云:‘挑,谓招呼也。’《说文》作‘誂’,相诱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唐沈既济《任氏传》:“郑子见之惊悦……将挑而未敢。”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巷中有毛大者,游手无籍,尝挑王氏不得。”
11.挑逗;引诱。
12.独。参见“挑取”。
●晋成公绥《隶书体》:“或轻拂徐振,缓按急挑。”
13.方言。犹照顾。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姐儿们几回就是了。”
●《黑籍冤魂》第十七回:“先生不在乎,挑挑我们穷人吧。”
14.通“翟”。山雉的羽毛。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延陵卓子乘苍龙挑文之乘。”
●俞樾《诸子平议·韩非子》:“挑当读为翟。下文‘一曰:延陵卓子乘苍龙与翟文之乘’注云‘马有翟之文’是也。挑从兆声,与翟声相近,故翟通作挑。”
挑(II)tiāo
ㄊ〡ㄠ
〔《字汇》他雕切〕
“条”的被通假字。
1.挑选。
●《红楼梦》第三五回:“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就是了。”
●陈残云《沙田水秀》:“我好奇地,把里面一些新买的东西挑来细看。”
2.特指大挑。
●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陈太守》:“后卒中式举人,充教习,馆期满,挑知县。”
3.挑剔。
●《红楼梦》第二十回:“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个好的。”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我的姑奶奶,我可不知道么叫个挑礼呀!”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嗯哪,如今人民军队讲民主,不兴骂人,打人,说得对不对不挑。”
4.以肩担物。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擗柴挑水与炮厨,就有蚕儿也会养。”
●《西游记》第二三回:“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
●巴金《家》四十:“街上很清静……有一个进城来挑粪的乡下人。”
5.引申为承当,带领。参见“挑头”。
6.修长貌。多指身材。
●《红楼梦》第二四回:“容长脸儿,长挑身材。”
●老舍《裕兴池里》:“孟康是个细高挑儿,长脖小脑袋。”
7.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清李渔《比目鱼·合卺》:“丢樵担,贺婚姻。分赀无别样,半挑薪。”
●老舍《四世同堂》十四:“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
8.量词。方言。计算耕地面积的单位。一般四挑等于一市亩,也有些地方五挑等于一市亩。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宜宾县天池乡集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计划繁殖耕牛的》:“全社共有土地两千五百多挑。”
9.通“佻”。轻佻。
●《荀子·强国》:“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服不挑。”
●宋苏洵《吴道子画五星赞》:“岁星居前,不武不挑。”
10.通“佻”。窃取。
●《说文·手部》“挑”
●字下引《国语》:“却至挑天。”
段玉裁注:“韦本作‘佻天’。注云:‘佻,偷也。’”
挑(III)tāo
ㄊㄠ
〔《广韵》土刀切,平豪,透。〕
1.见“挑达”。
2.舀取并注入。
●《仪礼·有司彻》“桃匕枋”
汉郑玄注:“字或作桃者,秦人语也……桃长枋,可以杼物于器中者。”
●胡承珙《仪礼古今文疏义》:“注疏本此字仍作桃,非是。”
●《红楼梦》第三四回:“一碗水里,只用挑上一茶匙,就香的了不得呢!”
3.掏。谓拔兵刃以习击刺。
●《说文·手部》:“挑……一曰摷也。”
●桂馥义证:“本书‘摷,拘击也。’‘掏’下云:‘掏者,拔兵刃以习击刺。’《一切经音义》二十五:‘中国言掏,江南言挑。’”
4.引申为舞动兵器。
●宋苏辙《郭纶》诗:“手挑丈八矛,所往如投空。”
参见“挑刀走戟”。
挑(IV)diao
ㄉ〡ㄠˋ
〔《集韵》徒吊切,去啸,定。〕
1.摇动。
●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纺车》:“蚕月必纺绩,丝车方挑掷。”
2.回,转。参见“挑转”。
挑(V)tiao
ㄊ〡ㄠˊ
〔《集韵》田聊切,平萧,定。〕
1.见“挠挑”。
2.见“挑皮”。
挑(VI)tiao
ㄊ〡ㄠˋ
见“挑槽”。

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挑¹ tiāo

①挑选:~心爱的买。
②挑剔:~错儿丨~毛病。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iāo

1、[挑水]tiāo shuǐ

以前家里没有自来水,要到附近的水源取水回家使用,用一根棍子(称扁担)两头各挂一直水桶,水桶内装满水,将扁担放在肩膀上将水挑回家,称作“挑水”。

2、[挑选]tiāo xuǎn

从若干人或事物中找出适合要求的:~人才。~苹果。医疗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严格~的。

3、[出挑]chū tiāo

〈动〉发育、变化、成长。

4、[挑剔]tiāo ti

tiāo tī的又音。义同“挑剔tiāo tī”。

5、[挑食]tiāo shí

指对食物有所选择,有的爱吃,有的不爱吃或不吃。

6、[挑夫]tiāo fū

旧时指以给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

7、[挑刺]tiāo cì

〈方〉故意找错儿。

8、[挑动]tiāo dòng

〈动〉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用肩膀支起来搬动。也比喻担任工作或承担责任。

9、[挑拣]tiāo jiǎn

挑选。

10、[肩挑]jiān tiāo

本为挑担,亦借指工役。

11、[挑担]tiāo dàn

挑上担子。

12、[挑开]tiāo kāi

暂未释义

13、[挑错]tiāo cuò

发现或宣布某种缺陷或该受指责的行为或品质;令人不快地批评。

14、[挑眼]tiāo yǎn

挑剔毛病;指摘缺点(多指礼节方面的)。

15、[挑嘴]tiāo zuǐ

挑食。

16、[挑脚]tiāo jiǎo

旧时指给人挑运货物或行李:~的。

17、[挑激]tiāo jī

挑拨煽动。

18、[背挑]bèi tiāo

“挑”是抖空竹活动中的一种手法。

19、[挑包]tiāo bāo

肩挑包裹。

20、[零挑]líng tiāo

一只一只地挑选。

21、[悬挑]xuán tiāo

1.像悬臂那样建造或伸出。 2.屋顶或上层向外伸悬出下部墙面的部分。

22、[挑引]tiāo yǐn

挑逗,逗引。

23、[挑剜]tiāo wān

抠挖。《元典章·户部六·住罢银钞铜钱使中统钞》:“挑剜祼宝钞以真作伪者,初犯杖一百,徒一年。”《明律·户律四·钞法》:“若有不行用心辨验,收受伪钞及挑剜描輳钞贯在内者,经手之人,杖一百,倍偿所纳钞贯。”

24、[挑情]tiāo qíng

挑逗情爱。

25、[横挑]héng tiāo

1.勇敢地挑战。 2.任意挑剔。

26、[长挑]cháng tiāo

形容身材瘦长。

27、[挑泛]tiāo fàn

犹挑逗。

28、[斜挑]xié tiāo

1.谓逐渐倾斜。 2.斜着向上看。

29、[捻挑]niǎn tiāo

弹拨弦乐器的指法。捻,揉弦。挑,反手回拨。

30、[挑皮]tiāo pí

调皮。

31、[挑撮]tiāo cuō

谓撷章摘句。

32、[挑踢]tiāo tī

1.书写的一种笔法。 2.挑选。

33、[挑凌]tiāo líng

骚扰,欺凌。

34、[挑费]tiāo fèi

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

35、[抉挑]jué tiāo

挑动。

36、[挑缺]tiāo quē

挑补缺位。

37、[挑槽]tiāo cáo

跳槽。指嫖客抛弃前好,另结新欢。

38、[挑力]tiāo lì

犹挑担。

39、[挑痧]tiāo shā

民间疗法。以针刺有关穴位,可治中暑。

40、[老挑]lǎo tiāo

方言。连襟。

tiǎo

1、[挑战]tiǎo zhàn

1.激怒敌人出来打仗。 2.刺激对方出来和自己较量。 3.鼓动对方和自己竞赛。

2、[挑拨]tiǎo bō

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离间(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3、[挑灯]tiǎo dēng

1.挑起油灯的灯芯,使灯光更亮。 2.把灯挂在高处:~夜战。

4、[挑拨是非]tiǎo bō shì fēi

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播弄是非,调唆。故意挑起事端,惹是生非。

5、[挑头]tiǎo tóu

领头儿;带头:他~儿向领导提意见。谁出来挑个头,事情就好办了。

6、[挑衅]tiǎo xìn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武装~。

7、[高挑]gāo tiǎo

指身材瘦长。

8、[挑逗]tiǎo dòu

逗引;招惹。

9、[挑出]tiǎo chū

〈动〉用细长的东西拨出。

10、[单挑]dān tiǎo

单独挑战;单独与对手较量:有本事你就~。比赛方式为一对一的~。

11、[挑花]tiǎo huā

手工艺的一种,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服装等上面,作为装饰。

12、[挑唆]tiǎo suō

tiǎo suō的又音。义同“挑唆tiǎo suō”。

13、[挑明]tiǎo míng

说透;揭穿:这事反正她迟早要知道,现在索性~算了。

14、[挑弄]tiǎo nòng

1.挑拨:~是非。 2.戏弄。

15、[挑大梁]tiǎo dà liáng

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在研究室里~的是几位年轻博士。

16、[挑牙料唇]tiǎo yá liào chún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

17、[里挑外撅]lǐ tiǎo wài juē

〈方〉阳奉阴违,搬弄是非。

18、[挑唇料嘴]tiǎo chún liào zuǐ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同“挑牙料唇”。

19、[瘦高挑儿]shòu gāo tiǎo ér

细高个儿。

20、[目挑心招]mù tiǎo xīn zhāo

挑:挑逗;招:指勾引。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近义词

tiāo

1、[]tí

1、[]dī

1、[]dǐ

1.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2.引领。3.说起,举出。4.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5.率领,调遣。6.取出。7.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9.古代鼓名。10.姓。

小心防备。

投掷。

2、[]xuǎn

1.被选中了的(人或物):入~。人~。 2.挑选出来编在一起的作品:文~。诗~。民歌~。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