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左窄右宽。“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犮”横画宜短,竖撇靠左,捺画舒展,收笔比撇画略低,点画位置恰当。

同音字

读音为bá的字 读音为ba的字

基础解释

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草。~剑。~刺。~了一颗牙。~了祸根。 2.吸出(毒气等):~毒。~火。~罐子。 3.挑选(多指人才):选~。 4.向高提:~嗓子。 5.超出;高出:海~。出类~萃。 6.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连~敌军三个据点。 7.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 8.姓。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手,犮( 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拔剑切而啖之。

  4.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5. 选拔;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6. 突出;超出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7. 突起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8. 脱身;脱离,摆脱 。

    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9. 攻取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0. 移动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1.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

    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2. 吸出 [毒气等] 。

    如:拔火罐;拔毒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拔-中華語文大辭典

拔拔ㄅㄚˊbá1.抽出;往外拉出。[例]~草|~旗|~刺。2.除去。[例]~去眼中釘。3.吸取。[例]~罐|~毒。4.挑選。[例]提~|選~。5.超出;特出。[例]海~|出類~萃。6.動搖。[例]牢不可~|堅毅不~。7.奪取。[例]連~三座城池。8.〈口〉拉高。[例]~嗓子。9.★〈口〉把東西浸泡在涼水裡使變涼。[例]把汽水(瓶)放在涼水裡~一~。10.姓。

拔-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拔 bá
① 动拔起;抽出。《垓下之战》:“力~山兮气盖世。”《鸿门宴》:“项庄~剑起舞。” ② 动选拔;提拔。《出师表》:“是以先帝简~,以遗陛下。”《陈情表》:“过蒙~擢,宠命优渥。” ③ 动突出;超出。《梦游天姥吟留别》:“势~五岳掩赤城。” ④ 动攻下;攻取。《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石城。”

拔 -古漢語常用詞典


①拔起;抽出。《垓下之戰》:“力~山兮氣蓋世。”《鴻門宴》:“項莊~劍起舞。”②選拔;提拔。《出師表》:“是以先帝簡~,以遺陛下。”《陳情表》:“過蒙~擢,寵命優渥。”③突出;超出。《夢遊天姥吟留別》:“勢~五嶽掩赤城。”④攻下;攻取。《廉頗藺相如列傳》:“其後秦伐趙,~石城。”
【拔萃】1.指才能突出。《三國志•蜀書•蔣琬傳》:“琬出類~,處群僚之右。”2.指唐代破格考核授予官職制度.《新唐書•選舉志下》:“選未滿而試文三篇,謂之宏辭,試判三條,謂之~,中者即授官。”
【拔茅】指引薦推舉。
【拔薤】比喻鏟除豪強暴族。蘇軾《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已觀賢守政,摘蔬聊慰故人心。”
【拔尤】選拔超眾的人才.

拔-诗词曲语辞辞典

拔回,回转。
▶杜甫《江涨》诗:“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五《不必定人印经音义》,“拔身,蒲末反,回也。”
▶敦煌《捉季布传文》记汉高祖被季布骂,因而却走,云:“拔马挥鞭而便走,阵似山崩遍野尘。”又见“跋”。

拔-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拔 bá
❶拔起來,拔出來。
《三國志·吴書·吴主傳》:
秋八月朔,大風……松柏斯~。(朔:夏曆每月初一。斯:乃,就。)
《史記·秦始皇本紀》:
~劍自殺。
引提拔。
李白《與韓荊州書》:
山濤作冀州,甄(zhēn)~三十餘人。(山濤:人名。作冀州:當冀州的長官。甄:審察。)
❷突出,超出。
《孟子·公孫丑上》:
出於其類,~乎其萃。
今有成語「出類拔萃」。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詩:
(天姥山)勢~五嶽掩赤城。(五嶽:我國五座大山。赤城:山名。)
❸攻取。
《史記·魏公子列傳》:
~二十城。
❹動摇,變動。
《周易·乾》:
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成語有「堅韌不拔」。
❺[拔扈]通「跋扈」。蠻横霸道。
張衡《西京賦》:
睢盱(suī xū)~~。(睢盱:張目仰視。)
辨拔,擢。見466頁「擢」字。

拔-中華大字典

1、拔讀音:蒲八切,辦入聲,黠韻。釋文:
❶擢也。見《說文》。《桂注》:小爾雅。~根曰擢。方言。擢。~也。自關而西。或曰~。或曰擢。〔世云錄用人材曰~擢。卽此義之引伸〕。
❷引也。《文選左思賦》:~距投石之部。
❸出也。《淮南俶眞》:疾風㪍木而不能~毛髮。
❹取也。《國策秦策》:~燕酸棗。
❺得也。《國策秦策》:~宜陽。
❻移也。《易乾》:確乎其不可~。
❼私也。《老子》:善建者不~。《釋文》引《顧注》:~、私也。
❽離也。絕也。《史記孝武紀》:乃悉持龍髯。龍髯~。
❾盡也。見《爾雅釋詁》。《義疏》:陳根悉~。故爲盡。
❿輔也。見《廣雅釋詁》。〔朱駿聲云。假借爲弻〕。
⓫挺也。《南史江總傳》:爾神釆英~。〔韻會曷韻引增韻。抽也。黠韻引增韻。挺也。舊注所引反之。今正〕。
⓬~貢。淸時十二年一舉之科目。世稱~萃科。蓋取~乎其萃之義。後以爲中學畢業學位之一種。
2、拔讀音:蒲撥切,音跋,曷韻。釋文:
❶回也。《雲笈七籖》:巑峰迴~。
❷疾也。《禮記少儀》:毋~來。
❸猝也。《後漢寇恂傳》:邯鄲~起。
❹抽也。擢也。〔白居易詩〕:直從萌芽~。
❺攻而舉之也。見《增韻》。
❻除也。《史記淮陰侯傳》:~趙幟。立漢赤幟。
❼括也。矢末也。《詩駟鐵》:舍~則獲。
 〔按廣雅釋器。~。箭也。疏證謂卽矢末之誤〕。
❽傾側也。《史記樂書》:奮疾而不~也。
❾~摋。分散也。《文選王褒賦》:或~榝以奮棄。
❿~刺。彎弓貌。《文選張衡賦》:彎威弧之~刺兮。
⓫地名。《春秋定三年》:盟于~。〔左傳作郯。注。郯、卽~也。據此。當在今山東郯城縣北〕。
⓬~舍。謂毀服也。《左僖十五年傳》:晉大夫反首~舍從之。《釋文》:反首、亂頭髮下垂也。~、草。舍、止。壞形毀服。
⓭通跋。拓~。複姓。《廣韻》:虜複姓。有拓跋氏。跋、亦作~。或說。自云拓天而生。~地而長。遂以氏焉。
3、拔讀音:蒲蓋切,音旆,泰韻。釋文:木生柯葉貌。《詩緜》:柞棫~矣。
4、拔讀音:北末切,音撥,曷韻。釋文:把也。《莊子達生》:開之操~篲以待門庭。《釋文》:蒲末反。李云。把也。
5、拔讀音:蒲昧切,音佩,隊韻。釋文:
❶枝葉生也。《詩皇矣》:柞棫斯~。《釋文》:~、蒲貝反。
❷拂取也。見《集韻》。
6、拔讀音:房越切,音伐,月韻。釋文:草名。《爾雅釋草》:~。蘢葛。
 〔注〕: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7、拔讀音:筆別切,音䇷,屑韻。釋文:
❶晉俗謂平地除養臭曰~。見《集韻》。
❷移也。《張華文》:不營不~。

拔-中華大字典

1、拔讀音:蒲八切,辦入聲,黠韻。釋文:
❶擢也。見《說文》。《桂注》:小爾雅。~根曰擢。方言。擢。~也。自關而西。或曰~。或曰擢。〔世云錄用人材曰~擢。卽此義之引伸〕。
❷引也。《文選左思賦》:~距投石之部。
❸出也。《淮南俶眞》:疾風㪍木而不能~毛髮。
❹取也。《國策秦策》:~燕酸棗。
❺得也。《國策秦策》:~宜陽。
❻移也。《易乾》:確乎其不可~。
❼私也。《老子》:善建者不~。《釋文》引《顧注》:~、私也。
❽離也。絕也。《史記孝武紀》:乃悉持龍髯。龍髯~。
❾盡也。見《爾雅釋詁》。《義疏》:陳根悉~。故爲盡。
❿輔也。見《廣雅釋詁》。〔朱駿聲云。假借爲弻〕。
⓫挺也。《南史江總傳》:爾神釆英~。〔韻會曷韻引增韻。抽也。黠韻引增韻。挺也。舊注所引反之。今正〕。
⓬~貢。淸時十二年一舉之科目。世稱~萃科。蓋取~乎其萃之義。後以爲中學畢業學位之一種。
2、拔讀音:蒲撥切,音跋,曷韻。釋文:
❶回也。《雲笈七籖》:巑峰迴~。
❷疾也。《禮記少儀》:毋~來。
❸猝也。《後漢寇恂傳》:邯鄲~起。
❹抽也。擢也。〔白居易詩〕:直從萌芽~。
❺攻而舉之也。見《增韻》。
❻除也。《史記淮陰侯傳》:~趙幟。立漢赤幟。
❼括也。矢末也。《詩駟鐵》:舍~則獲。
 〔按廣雅釋器。~。箭也。疏證謂卽矢末之誤〕。
❽傾側也。《史記樂書》:奮疾而不~也。
❾~摋。分散也。《文選王褒賦》:或~榝以奮棄。
❿~刺。彎弓貌。《文選張衡賦》:彎威弧之~刺兮。
⓫地名。《春秋定三年》:盟于~。〔左傳作郯。注。郯、卽~也。據此。當在今山東郯城縣北〕。
⓬~舍。謂毀服也。《左僖十五年傳》:晉大夫反首~舍從之。《釋文》:反首、亂頭髮下垂也。~、草。舍、止。壞形毀服。
⓭通跋。拓~。複姓。《廣韻》:虜複姓。有拓跋氏。跋、亦作~。或說。自云拓天而生。~地而長。遂以氏焉。
3、拔讀音:蒲蓋切,音旆,泰韻。釋文:木生柯葉貌。《詩緜》:柞棫~矣。
4、拔讀音:北末切,音撥,曷韻。釋文:把也。《莊子達生》:開之操~篲以待門庭。《釋文》:蒲末反。李云。把也。
5、拔讀音:蒲昧切,音佩,隊韻。釋文:
❶枝葉生也。《詩皇矣》:柞棫斯~。《釋文》:~、蒲貝反。
❷拂取也。見《集韻》。
6、拔讀音:房越切,音伐,月韻。釋文:草名。《爾雅釋草》:~。蘢葛。
 〔注〕: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7、拔讀音:筆別切,音䇷,屑韻。釋文:
❶晉俗謂平地除舠臭曰~。見《集韻》。
❷移也。《張華文》:不營不~。
8、叐釋文:犮譌字。見《正字通》。
9、恘釋文:同拔。見《韻會》。
10、杮讀音:芳廢切,音肺,隊韻。無未切,音費,未韻。釋文:
❶本作鋩。《說文》:鋩。削木札朴也。《通訓定聲》:三蒼。~、札也。今江南謂斫削木片爲~。關中謂之札。或曰~札。與从匀之柹果字迥別。晉書。王濬造船。木~蔽江而下。此字本訓木皮之削成片者。札牘亦曰薄木片。故謂~爲札。
❷通肺。《漢書田蚡傳》:蚡以肺附爲相。
 〔注〕:一說。肺、斫木札也。喩其輕薄、附著大材也。
11、杮讀音:普藍切,音沛,泰韻。釋文:木盛皃。見《集韻》。
12、杮讀音:蒲蓋切,音斾,泰韻。釋文:拔或字。《集韻》:木生柯葉貌詩。柞棫拔矣。或作~。

拔-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拔手58ㄅㄚˊbá動①拉出、抽出。如:「拔草」、「拔旗」、「拔劍」。《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②吸取。如:「拔毒」、「拔出膿來」。③除去。如:「拔禍根」、「拔去眼中釘,肉中刺」。④選出。如:「提拔」、「選拔」。《漢書.卷七五.李尋傳》:「閉絕私路,拔進英雋。」⑤特出。《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瀟灑出塵之想。」⑥拉高。如:「拔起嗓門尖叫。」⑦動搖、改變。如:「堅忍不拔」、「牢不可拔」。《易經.乾卦.文言》:「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⑧攻取、占領。如:「連拔五城」。《孫子.謀攻》:「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⑨矯治。如:「用藥膏將扭傷的脖子拔直。」名括,箭的尾端。《詩經.秦風.駟驖》:「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漢.毛亨.傳:「拔,矢末也。」副急速。《禮記.少禮》:「毋拔來,毋報往。」漢.鄭玄.注:「拔、赴皆疾也。」

拔-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拔
★【唐韻】【集韻】【韻會】𠀤蒲八切,辦入聲。【說文】擢也。【增韻】抽也。【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
◎又【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又【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又【增韻】攻而舉之也。【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撥切,音跋。回也。
◎又【增韻】疾也。【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前漢·𨻰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
◎又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又括也。矢末也。【詩·秦風】舍拔則獲。【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又除也。【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疏】拔,除去之也。
◎又與茇通。【前漢·禮樂志】拔蘭堂。【註】拔,舍止也。
★又【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又【集韻】【韻會】𠀤蒲蓋切,音旆。【詩·大雅】柞棫拔矣。【疏】拔然生柯葉也。
★又【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佩。【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又拂取也。
★又【唐韻】【集韻】𠀤房越切,音伐,草名。【爾雅·釋草】拔蘢葛。【註】似葛,蔓赤,葉多。
★又【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𡊅曰拔。
◎又【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拔-中草药辞典

【读音】bá
【繁体】拔
拔<动>
(形声。从手,犮(蹢??)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pullout;pullup]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拔剑切而啖之。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选拔;提拔[promote]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
拔bā
①拉出;抽出:~草。
②吸出:~火罐。
③选择:选~干部。
④向高提:~苗助长。
⑤超出;高出:海~。
【拔刀相助】看到别人遇有危险而仗义援救。形容见义勇为。又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拔高】
①提高。
②有意抬高人物或作品等的地位。
【拔河】一种体育活动。比赛时在地上划两线为河界,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执绳的一端,以把对方拉过河界为胜。
【拔节期】禾谷类作物生长过程中,茎的节间向上迅速伸长的时期。一般以全田50%以上植株的第一茎节露出地面1.5-2.5厘米作标志。此时植株生长快,需要大量水分、养料。
【拔苗助长】比喻只求速成,结果适得其反。又作揠(yà)苗助长。
【拔山扛(gāng)鼎(dǐng)】能把山举起来,把鼎扛起来。形容力大气壮。鼎:古代多用青铜制成的炊器。多为圆形,三足两耳。
【拔擢(zhuó)】提拔;选拔。
────────────────—
拔bá1.抽出;拽出。2.选取;提拔。3.超出;突起。4.攻取;攻伐。5.移易;动摇。6.脱离,摆脱。7.拯救;解救。8.辅助;扶持;扶植。9.回转;调转。10.拨开。11.裂开。参见"拔缝"。12.丢弃。参见"拔城"。13.分散。参见"拔摋"。14.舍止。15.吸出。16.尽。17.疾速;突然。参见"拔来报往"﹑"拔起"。18.箭的末端。19.通"跋"。践踏。20.通"跋"。见"拔扈"。21.通"跋"。见"拔涉"。22.通"茇"。参见"拔舍"。
────────────────—
拔bèi1.枝叶茂盛貌。
────────────────—
拔fá1.草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拔河]bá hé

一种体育运动,人数相等的两队队员,分别握住长绳两端,向相反方向用力拉绳,把绳上系着标志的一点拉过规定界线为胜。

2、[拔牙]bá yá

拔除有病、无法保留的牙齿。大多数用于龋齿、牙髓病、根尖病、牙周病以及位置不正常的阻生牙。词语来源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词语造句1、美国女演员黛咪-摩尔曾在微博中分享自己给自己拔牙的经历。2、许多研究发现吸烟者在手术后恢复的不是很好,比如整形手术,拔牙,牙周手术。3、我已经了解了拔牙需要的费用,加上所有可能的花费(包括补牙洞——虽然我从来没补过)。4、我感觉到你拔牙了!拔出来了没有?5、你不会去找一个木匠来帮你拔牙,你也不应该去找亲戚或朋友来讨论你的婚姻问题。6、有时候发现志愿者像拔牙一样艰难,但是如果竞争很激烈,航空公司就会倾向于那些没有托运行李的志愿者。7、这个喷火器的真实姓名是苏珊?尼珀,她进行了这番申斥之后,就像拔牙似地用力一拧,把女孩子从她的新朋友那里拉开了。8、熔盐储能器能够储存太阳能并产生蒸汽在没有太阳能产生的时间内来驱动涡轮第一个使用这种技术的发电厂将建造在西拔牙。9、我记得一个老师曾警告我们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我们将只能“给狗拔牙”,他的意思是我们最终会成为一个流浪者或者乞丐。10、这不再像拔牙一样(痛苦)。11、幻痛就是这样一种牙病,在患者拔牙后一个月内

3、[选拔]xuǎn bá

挑选(人才):~赛。~运动员。~基层干部。

4、[出类拔萃]chū lèi bá cuì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指超出一般(多用于形容品德、才能)。出:超越。拔:超出。萃(cuì):草丛生的样子,比喻成群的人或物。

5、[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

见〖揠苗助长〗。

6、[拔起]bá qǐ

1.突然兴起。 2.犹提拔。 3.耸起。

7、[海拔]hǎi bá

从平均海平面起算的高度。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 848.13米。

8、[提拔]tí bá

〈动〉选拔提升。

9、[挺拔]tǐng bá

1.直立而高耸:峰峦~。~的白杨。 2.坚强有力;强劲:笔力~。

10、[自拔]zì bá

主动地从痛苦或罪恶中解脱出来:越陷越深,无法~。

11、[拔尖]bá jiān

1.超出一般,在次序、等级、成就、价值等方面位于最前面的、居领先或优先地位的。 2.超过别人的自我标榜。

12、[拔高]bá gāo

1.提高:~嗓子唱。 2.有意抬高某些人物或作品等的地位:这部作品对主人公过分~,反而失去了真实性。

13、[拔除]bá chú

拔掉;除去:~杂草。~敌军据点。

14、[拔腿]bá tuǐ

1.迈步:他答应了一声,~就跑了。 2.抽身;脱身:他事情太多,拔不开腿。

15、[拔丝]bá sī

烹调方法,把油炸过的山药、苹果之类的食物放在熬滚的糖锅里,吃时用筷子夹起来,糖遇冷就拉成丝状:~山药。

16、[拔节]bá jié

指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茎的各节自下而上依次迅速伸长。

17、[拔剑]bá jiàn

抽出剑来。

18、[开拔]kāi bá

(军队)由驻地或休息处出发:拂晓前,部队~了。

19、[拔毒]bá dú

通常是敷药膏或贴膏药于患部以促进化脓或排脓。

20、[拔脚]bá jiǎo

拔腿。

21、[超拔]chāo bá

1.高出一般;出众:才情~。 2.提升:~擢用。 3.脱离(不良环境);摆脱(坏习惯):恶习一旦养成,则不易~。

22、[拉拔]lā bá

1.提携;照顾。《燕市春光》第一回:“你的乡亲作了大官,你找了去,求他赏碗饭吃。只要他些须拉拔一把儿,还不立刻发大财!” 2.辛勤扶养。骆宾基《父女俩》:“一个女人还不是像依持树木的藤子呀,再丧失周围的尊重,就是一阵小风自己也抵挡不住呀,还拉拔着孩子呢,关于这些,她是清楚的。”

23、[拔都]bá dōu

亦作“拔突”。蒙古语。意为勇士。

24、[峻拔]jùn bá

(山)高而陡:山势~。

25、[峭拔]qiào bá

1.(山)高而陡:山势~。 2.形容文笔雄健:笔锋~刚劲。

26、[拔营]bá yíng

指军队从驻地出发转移:部队在这里住了一宿就~了。

27、[拔步]bá bù

1.拔脚;迈步。 2.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水浒传》

28、[拔擢]bá zhuó

提拔;挑选提升。擢(zhuó)。

29、[劲拔]jìng bá

雄健挺拔:苍松~。

30、[拔取]bá qǔ

选择录用:~人才。

31、[拔锚]bá máo

起锚。

32、[耸拔]sǒng bá

高耸挺拔。

33、[奇拔]qí bá

奇特挺拔:山峰~。

34、[拔钉]bá dīng

比喻清除厌恶或成为障碍的人。参见“拔钉钱”。

35、[拔归]bá guī

脱身归来。

36、[识拔]shí bá

赏识并提拔。《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子 述 嗣”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晋诸公赞》:“初,林 识拔同郡 王经 於民伍之中,卒为名士,世以此称之。”宋 王安石《已除观使乞免使相札子》:“且臣蒙陛下识拔,序之羣臣之右。”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巡抚折藩司之焰》:“昆明 何根云 制军(何桂清)总督 两江,王壮愍公(王有龄)素为所识拔,以一盐大使,不数年间荐擢至 江苏 布政使。”

37、[健拔]jiàn bá

刚健挺拔。

38、[拔还]bá hái

分期抽出部分归还。清 薛福成《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又招商局应缴官本一百七十八万两,已定议分五年拔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如果事情成功,我便要了,也照着分六个月拔还,每月还二百文罢。”

39、[拔缝]bá fèng

木器拼接处裂了缝。

40、[拔度]bá dù

亦作“拔渡”。超度;拯救。

近义词

1、[]lā

1、[]lá

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2.用车载运。3.带领转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5.拖长;使延长。快跟上,不要~开距离!6.拖欠。7.抚养。8.帮助。9.牵累;拉扯。11.排泄。

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手上~了个口子。“剌”。

2、[]zhuài

2、[]zhuāi

2、[]yè

拉。

1.扔;抛。把皮球~得老远。2.胳膊有毛病,活动不灵便。

同“曳”。

3、[]chě

1.拉:拉~。没等他说完~着他就走。~开嗓子喊。 2.撕;撕下:~五尺布。把墙上的旧广告~下来。 3.漫无边际地闲谈:闲~。东拉西~。

反义词

1、[]chā

1.长形或片状的东西放进、挤入、刺进或穿入别的东西里:~秧。双峰~云。~翅难飞。把插销~上。 2.中间加进去或加进中间去:~手。安~。~花地。~一句话。

2、[]zhā

2、[]zā

2、[]zhá

1.刺。2.驻、扎。3.钻:扎猛子。

1.捆,缠束。2.把儿,捆儿。

方言,勉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