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iān

笔顺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niān的字 读音为nian的字

基础解释

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来。注:拈,旧又读niǎn,同“撚”“捻”,义为“用手指搓”。《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撚”处理为“拈”的异体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义为“用手指夹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夹取)与“撚”(niǎn,用手指搓)音义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不再将“撚”作为“拈”的异体字。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手,占声。本义:用指取物)

  2. 同本义

    拈,揶也。——《说文》

    拈,持也。——《广雅》

    女何蚩而三招子。——《列子·汤问》。注:“拈,指取物也。”

    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三国演义》

  3. 如:拈毫(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拈团儿(拈阄);拈撮(用指头取物);拈周试晬(抓周。小儿周岁从罗列的多种物品中拈取,旧俗以为可预测未来的性情志趣);拈酒(唐代口语。拿起酒杯吃酒)

  4. 摆弄 。

    如:拈弄(摆弄);拈掇(摆弄;提及);拈花弄月(玩赏花月);拈花弄柳(比喻玩弄女性);拈花惹草(比喻挑逗异性;淫乱)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拈-中華語文大辭典

拈1ㄋ丨ㄢˊniánㄋ丨ㄢniān1.用手指捏取。[例]~花弄月|信手~來。2.姓。拈2ㄋ丨ㄢˇniǎnㄋ丨ㄢniān用手指搓揉或轉動。通「捻」。[例]~線|把煤油燈~亮些。

拈-辞源3

同:

拈-中華大字典

1、拈讀音:奴兼切,音鮎,鹽韻。職琰切,音颭,琰韻。釋文:
❶箱也。見《說文》。《桂注》:玉篇。~。指取也。列子湯問篇。汝何蚩而三招予。注云。招、一本作~。指取物也。
❷黏也。兩指翕之。黏著不放也。見《釋名釋姿容》。
❸持也。見《廣雅釋詁》。
2、撚讀音:乃殄切,音涊,銑韻。釋文:
❶執也。一曰。厹也。見《說文》。《段注》:執者捕罪人也。引申爲凡持取之偁。廣韻曰。~者、以手~物也。
 〔按厹卽蹂。王注。此爲生民毛傳作注也。舂揄簸蹂。四事相連。蹂不得別爲一事。旣簸之矣。猶有著米之穅。以手著箕搓之、謂之蹂。故許君以~說之〕。
❸揉蹈也。《淮南兵略》:前後不相~。
❹從也。《周書大武》:後動~之。
❺續也。見《廣雅釋詁》。《疏證》:方言。~、未。續也。眾經音義引而釋之云。~、謂兩指索之相接續也。
❻緊也。見《一切經音義》引《聲類》。
 〔按顏注急就篇云。索總。謂切~之令緊者也〕。
❼指法也。〔白居易詩〕:輕攏慢~抹復挑。
❽~枝。香草也。《楚辭惜賢》:采~枝於中州。

拈-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拈
★【唐韻】【集韻】【韻會】𠀤奴兼切,音鮎。【說文】𢬴也。【廣韻】指取物也。【杜甫詩】舍西柔桑葉可拈。
★又【集韻】職琰切,音颭。【正韻】尼占切,音黏。義𠀤同。

拈-漢語大字典


《説文》:“拈,ࢬԤٟ。从手,占聲。”段玉裁注:“《篇》、《韻》皆云‘指取也’。”
(一)niān 《廣韻》奴兼切,平添泥。談部。
(1)用手指夹、捏取物。《説文·手部》:“拈,ࢬԤٟ。”《釋名·釋姿容》:“拈,黏也,兩指翕之,黏著不放也。”《廣韻·添韻》:“拈,指取物也。”唐杜甫《題壁上韋偃畫馬歌》:“戲拈秃筆掃驊騮,歘見騏驎出東壁。”明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婢》:“我謹隨侍,娘行拈針挑繡。”《水滸全傳》第四十八回:“(花榮)便拈弓搭箭,縱馬向前,望着影中只一箭,不端不正,恰好把那碗紅燈射將下來。”
(2)持,拿。《廣雅·釋詁三》:“拈,持也。”宋張紹文《沁園春·為叔父雲溪主人壽》:“卸却朝衣,笑拈拄杖,日在花陰竹徑間。”明徐渭《雌木蘭替父從軍》第一齣:“這刀呵,這多時不拈,俺則道不便。”又拿得起,与“会”、“能”义近。元佚名《小尉遲》第一折:“如今這孩兒學成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
(二)niǎn
搓揉;搓捻。《水滸全傳》第七十三回:“拈指間散了殘肉。”《文明小史》第五十六回:“方制台看了,只是拈髯微笑。”
(三)diān
掂,用手估量轻重。《景德傳燈録》卷十二:“黄蘖豎起钁頭云,只這箇天下人拈掇不起,還有人拈掇得起麽?”明佚名《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晝夜思量心内想,也不索拈斤播兩顯耀我這英雄猛將。”

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拈㈠手58ㄋㄧㄢˊnián動①用手指夾取、捏取。如:「拈龜」、「拈香」、「拈花微笑」。唐.杜甫〈絕句漫興〉詩九首之七:「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紅樓夢.第四〇回》:「裡面盛著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遞與平兒。」②耍弄、習弄。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自家陳豹,年長一十八歲,膂力過人,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拈㈡手58ㄋㄧㄢˇniǎn動用手指搓揉。通「捻」。如:「拈線」、「拈燈心」。《紅樓夢.第一〇五回》:「賈政在外,心驚肉跳,拈鬚搓手的等候旨意。」拈㈢手58ㄉㄧㄢdiān動將物品放置手中,估量輕重。通「掂」。如:「他拈了拈小石塊,隨手打了個水漂兒。」《孤本元明雜劇.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晝夜思量心內想,也不索拈斤播兩顯耀我這英雄猛將。」

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拈niān
动用两三个手指头夹取(东西);捏:~阄儿|~弓搭箭|从罐子里~出一块糖丨比喻用法~轻怕重。

拈-中草药辞典

【读音】niān
【繁体】拈
拈〈动〉
(形声。从手,占声。本义:用指取物)
同本义[pickupwiththethumbandoneortwofingers]
拈,揶也。――《说文》
拈,持也。――《广雅》
女何蚩而三招子。――《列子·汤问》。注:“拈,指取物也。”
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三国演义》
如:拈毫(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拈团儿(拈阄);拈撮(用指头取物);拈周试晬(抓周。小儿周岁从罗列的多种物品中拈取,旧俗以为可预测未来的性情志趣);拈酒(唐代口语。拿起酒杯吃酒)
摆弄[fiddlewith]。如:拈弄(摆弄);拈掇(摆弄;提及);拈花弄月(玩赏花月);拈花弄柳(比喻玩弄女性);拈
拈niān用手指搓捏或取物:~须。~笔。~阄(抓阄儿)。不要~轻怕重。
────────────────—
拈niǎn1.捻,用手指搓转。
────────────────—
拈diān1.掂,用手估量轻重。参见"拈掇"﹑"拈斤播两"。2.算计。

拈-辞源3

【拈】8画 5106·01.niān  ㄋㄧㄢ  奴兼切,平,添韻,泥。談部。㊀用手指取物。説文:“拈,ࢬԤٟ。”唐 杜甫 杜工部詩史補遺一 漫興九絶之八:“舍西柔桑葉可拈,江邊細麥復纖纖。”㊁持,拿。全宋詞 張紹文 沁園春 爲叔父雲溪主人壽:“卸却朝衣,笑拈拄杖,日在花陰竹徑間。”2.niǎn  ㄋㄧㄢˇ   捻,搓揉。敦煌曲子詞集中 天仙子:“淚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紅絲應百萬。”3.diān  ㄉㄧㄢ   用手估量輕重。見“拈₃敠”。

拈-汉语大词典

拈(I)niān
ㄋ〡ㄢ
〔《广韵》奴兼切,平添,泥。〕
1.用两三个手指头夹、捏取物。
●唐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麒麟出东壁。”
●宋刘过《贺新郎·春思》词:“佳人无意拈针线,绕朱阁,六曲徘徊,为他留恋。”
●元贯云石《凭阑人·题情》曲:“红叶传情着意拈,书遍相思若未忺。”
●张天翼《蜜蜂·仇恨》:“伤口里还有几条蛆,瘦子帮着他用手拈去。”
2.泛指夹;取。
●克非《春潮急》四:“李克见她长得很瘦,两只眼又怕看亮似的,老是躲在灯后,默默扒饭,连菜也难得拈一筷子。”如:信手拈来。
3.拿;持;提。
●宋刘克庄《念奴娇·菊》词:“餐饮落英并坠露,重把《离骚》拈起。”
●《花月痕》第四五回:“里面有个妇人,黄瘦的脸儿,手拈盏灯,将碧桃扶下。”
●王闿运《莫姬哀词》:“爨余理曲,汲罢拈裙。”
4.习弄,摆弄。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摺:“你怪我依旧拈音乐,则许你交错劝觥筹?”
●元朱凯《黄鹤楼》第一摺:“某乃鲁肃是也。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
5.黏。
●《释名·释姿容》:“拈,黏也,两指翕之,黏着不放也。”
●《四游记·华光来千田国显灵》:“被华光念动咒语,将二鬼双手都拈在那枪柄上,拿不下来,叫苦连天。”一本作“粘”。
拈(II)ni?n
ㄋ〡ㄢˇ
捻,用手指搓转。
●《敦煌曲子词·天仙子》:“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红楼梦》第一○五回:“贾政在外,心惊肉跳,拈须搓手的等候。”
●张天翼《包氏父子》:“包国维瞧了一下,用手指拈拈,忽然使劲地往下一摔:‘这是浆糊!’”
拈(III)diān
ㄉ〡ㄢ
1.掂,用手估量轻重。参见“拈掇”、“拈斤播两”。
2.算计。
●明徐渭《渔阳三弄》:“狠规模描不出丹青的画,狡机关我也拈不尽仓猝里骂。”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iān

1、[拈花]niān huā

1.见“拈花一笑”。 2.绣花。

2、[拈香]niān xiāng

信神佛的人到寺庙里烧香。

3、[拈敠]niān duō

见“拈掇”。

4、[拈连]niān lián

拈连(niānlián),是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5、[拈竿]niān gān

即黏竿。粘鸟的捕鸟竿。

6、[拈搭]niān dā

用手搓转,摆弄。

7、[拈度]niān dù

表示纱线加拈程度的指标之一。以单位长度纱线上的拈回数表示(两端间加一回转为一个“拈回”)。不同类型的纱线所取的单位长度不同,如每米拈回数、每10厘米拈回数等。拈度不同时,纱线的物理性质(如强力、光泽、弹性、伸长和柔软性等)就存在差异,并影响织物的厚度、强度、耐磨性等。

8、[拈毫]niān háo

见“拈毫弄管”。

9、[拈掇]niān duō

1.亦作“拈敪”。提;提及。 2.摆弄。 3.亦作“拈敪”。用手估量轻重;斟酌。

10、[拈折]niān shé

掂折,折断。

11、[拈相]niān xiāng

照看。

12、[拈破]niān pò

点破,指明。

13、[拈撮]niān cuō

用指头取物。

14、[拈阄]niān jiū

用几张小纸片暗写上字或记号,作成纸团,由有关的人各取其一,以决定权利或义务该属于谁。也叫抓阄儿。

15、[拈酒]niān jiǔ

唐 代口语。拿起酒杯吃酒。

16、[拈筹]niān chóu

抽签。

17、[拈弄]niān nòng

1.摆弄。 2.引惹,招惹。

18、[拈指]niān zhǐ

犹弹指。形容时间短暂。

19、[拈韵]niān yùn

1.随意取用某一韵做诗,与“限韵”相对。 2.指韵律。

20、[白拈贼]bái niān zéi

徒手盗物而不留形迹者。禅宗借以指打消学人妄想执着于无形中的高僧。

21、[拈团儿]niān tuán ér

拈阄。

22、[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

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拈(niān):用手指拿东西。

23、[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

24、[拈弓搭箭]niān gōng dā jiàn

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

25、[拈周试晬]niān zhōu shì zuì

旧时习俗。小儿周岁时,罗列很多物件,让其拈取,以为可以试测其将来的性情志趣。俗称抓周。

26、[拈酸吃醋]niān suān chī cù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

27、[拈斤播两]niān jīn bō liǎng

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28、[拈题分韵]niān tí fēn yùn

旧时文人集会作诗的一种方式。拈题是各人自认或拈阄定题目。分韵是在限定的韵部中自认或拈定诗韵。

29、[拈断髭须]niān duàn zī xū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30、[拈华摘艳]niān huá zhāi yàn

指雕琢淫词艳句。同“拈花摘艳”。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