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ān

笔顺

𠃍
左窄右宽。“扌”横短,竖钩端正。“旦”上宽下窄,横画平行均匀;底横稍长,高于左竖钩。

同音字

读音为dān的字 读音为dan的字

基础解释

1.用肩膀挑。2.承当,负责。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2. 同本义

    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说文》。字亦作“擔”。

    担,负也。——《字林》

    担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一》

    又如: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担戴(肩挑头顶)

  3. 背负 [carry on one's back]。

    如:担簦(背着伞)

  4. 承当,承担

    吾担悲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分担(担负一部分);担承(承担);担扶(担当;扶助);担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担干系(担干纪。负责任)

  5. 另见 dàn

〈名〉

  1.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负担荷以丈尺兮。——《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又如:挑担;担仗(行李担子。亦作“担脚”,“担杖”);担头(货担两头;一挑东西);货郎担

  2. 轿子 。

    如:担舆(肩舆)

  3. 肩负的责任 。

    如:重担(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

〈量〉

  1.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a unit of weight (=50 kilograms)]

    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李颀《别梁鍠》

  2. 用于计成挑的东西 。

    如:一担柴;两担米

  3. 另见 dān

1. 担 [dàn]2. 担 [dān]

担 [dàn]

〈名〉

  1.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负担荷以丈尺兮。——《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又如:挑担;担仗(行李担子。亦作“担脚”,“担杖”);担头(货担两头;一挑东西);货郎担

  2. 轿子 。

    如:担舆(肩舆)

  3. 肩负的责任 。

    如:重担(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

〈量〉

  1.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a unit of weight (=50 kilograms)]

    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李颀《别梁鍠》

  2. 用于计成挑的东西 。

    如:一担柴;两担米

  3. 另见 dān

担 [dān]

〈动〉

  1.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2. 同本义

    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说文》。字亦作“擔”。

    担,负也。——《字林》

    担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一》

    又如: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担戴(肩挑头顶)

  3. 背负 [carry on one's back]。

    如:担簦(背着伞)

  4. 承当,承担

    吾担悲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分担(担负一部分);担承(承担);担扶(担当;扶助);担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担干系(担干纪。负责任)

  5. 另见 dàn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担-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担-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担
★【唐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𠀤音亶。與笡同。【玉篇】拂也。【博雅】擊也。
★又【集韻】丘傑切,音朅。與揭通。舉也。【楚辭·遠遊】意恣睢以担撟。【朱子註】担撟,軒舉也。(擔)【唐韻】【集韻】【韻會】都甘切【正韻】都藍切,𠀤膽平聲。與儋同。背曰負,肩曰擔。【釋名】擔,任也,任力所勝也。【易·繫辭負且乗疏】負者,擔負於物也。【戰國策】蘇秦嬴縢履蹻,負書擔囊。
◎又左擔,地名。【任豫益州記】隂平縣北有左擔道,於成都爲西,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又武擔,山名。在成都西北。【蜀志·先主傳註】蜀王妻物故,發卒擔土於成都郭中葬,高七丈,號曰武擔也。
★又去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謂所負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註】丁暫反。
★又【集韻】時豔切,音贍。假也。【禮·喪服四制】杖者,何也,爵也。或曰擔主。【儀禮·喪服】無爵而杖者何,擔主也。【註】假之以杖,尊其爲主也。
★又以贍切,音豔。義同。

担-中華大字典

1、担讀音:黨旱切,音亶,旱韻。〔俗用作擔字。非〕。釋文:
❶拂也。見《玉篇》。
❷擊也。見《廣雅釋詁》。《疏證》:說文。笪、笞也。笪、與~同。集韻引廣雅作笪。
2、担讀音:丘傑切,音朅,屑韻。釋文:~撟。軒舉也。《楚辭遠遊》:意恣睢以~撟。
3、揭讀音:去例切,音愒,霽韻。居謁切,音訐,月韻。巨列切,音傑,屑韻。釋文:
❶高舉也。見《說文》。《桂注》:廣雅。~、舉也。漢書陳項列傳。~竿爲旗。西京賦。豫章珍館。~焉中峙。
❷褰衣涉水也。《詩匏有苦葉》:淺則~。
 〔按爾雅釋水云。繇膝已下曰~〕。
❸~車。芳草。一名䒗輿。《離騷》:畦留夷與~車兮。
4、揭讀音:其謁切,音竭,月韻。巨列切,音傑,屑韻。釋文:
❶舉也。《莊子胠篋》:則負匱~篋擔囊而趨。
❷擔也。《莊子山木》:昭昭乎如~日月而行。
❸持也。《後漢馮衍傳》:~節奉使。
❹負也。《後漢馮衍傳》:~節垂組。自相署立。
❺立舉也。《文選賈誼論》:~竿爲旗。
❻表也。《文選郭璞賦》:峨嵋爲泉陽之~。
❼低昂貌也。《後漢張衡傳》:修劍~以低昻。
❽~~。欲拔也。《淮南兵略》:擠其~~。
❾~孽。高貌。《文選王廷壽賦》:飛陛~孽。
❿姓也。元~奚斯。
5、揭讀音:居謁切,音訐,月韻。蹇列切,音訐,屑韻。釋文:
❶舉也。《淮南齊俗》:爲行者相~以高。
❷見根貌。《詩蕩》:顚沛之~。〔釋文紀竭反。韻會褰列切〕。
❸蹶貌。見《詩蕩箋》。
❹~~。長貌。《詩碩人》:葭菼~~。〔釋文徐居謁反。韻會褰列切〕。
 〔又〕:高貌。《楚辭遠遊》:貌~~以巍巍。
6、揭讀音:其謁切,音竭,語訐切,音钀,月韻。釋文:長貌。《詩碩人釋文》:~~、其謁反。徐、居謁反。長也。〔集韻引入語訐切。韻會同〕。
7、揭讀音:居謁切,音訐,月韻。去例切,音愒,霽韻。釋文:蹶貌。又根見貌。《詩蕩釋文》:~、紀竭反。根見貌。〔詩經傳說彙纂。居謁、去例、二音〕。
8、揭讀音:蹇列切,音訐,屑韻。釋文:
❶~起也。《詩大東》:西柄之~。
❷猶反也。《國策韓策》:脣~者齒必寒。
 〔按莊子胠篋篇作脣竭〕。
❸張貼也。《明史劉大夏傳》:~飛語宮門。
❹~帖。猶密奏也。《明史劉大夏傳》:~帖滋弊。不可爲後世法。
❺滬商習稱總結帳曰~。如云~欠。
9、揭讀音:丘傑切,音朅,屑韻。釋文:
❶舉也。或作担、拮。見《集韻》。
❷~驕。志意肆也。《文選潘岳賦》:眄箱籠以~驕。
 〔注〕:楚辭。~驕、字作拮矯。~、居桀切。善曰。楚辭曰。意恣睢以拮矯。王逸曰。縱心肆志。所意願高也。
 〔按楚辭洪興祖本作担撟。補注云。担、釋文音丘列切。舉也。集韻。~、担、拮、音訓同。蓋本此〕。
❸疾也。《漢書王吉傳》:匪車~兮。〔毛詩作偈。此引韓詩。~、偈、同〕。
❹~~。疾驅貌。《漢書王吉傳》:是非古之車也。~~者。
10、揭讀音:丑例切,音跇,霽韻。釋文:褰衣渡水也。見《集韻》。
11、揭讀音:其例切,音偈,霽韻。釋文:~陽。縣名。在南越。見《集韻》。〔卽今廣東~陽縣〕。
12、揭讀音:其謁切,音竭,月韻。釋文:~陽。複姓。《漢書功臣表》:安道侯~陽定。
13、揭讀音:丘言切,音㨜,元韻。釋文:同攑。舉也。見《集韻》。
14、揭讀音:何葛切,音曷,曷韻。釋文:壅也。見《集韻》。
15、擔讀音:都甘切,音儋,覃韻。釋文:
❶荷也。《楚辭哀時命》:負~荷以丈尺兮。
 〔注〕:背曰負。荷曰~。
 〔按齊語韋昭注云。背曰負。肩曰~〕。
❷任也。任力所勝也。見《釋名釋姿容》。
 〔按太平御覽引作力所勝任也〕。
❸負也。《爾雅釋天注》:今荆楚人呼牽牛星爲~鼓。《釋文》:~。字林、負也。
❹舉也。《管子七發》:~竿而欲定其末。
❺左~道。地名。《任豫益州記》:陰平縣北有左~道。於成都爲西。自北來者。~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按陰平今爲綿陽。左~道當在四川綿陽縣境〕。
❻武~。山名。《蜀志先主紀》:卽皇帝位於成都武~之南。〔在今四川成都城內西北隅〕。
16、擔讀音:都濫切,音甔,勘韻。釋文:所負也。《左莊二十二年傳》:弛于負~。
17、擔讀音:時豔切,音贍,以贍切,音豔,豔韻。釋文:假也。《儀禮喪服傳》:無爵而杖者何。~主也。
 〔注〕:無爵者假之以杖。尊其爲主也。
18、笪讀音:當割切,音妲,曷韻。釋文:
❶笞也。見《說文》。《段注》:~者可以撻人之物。
❷粗竹席也。見《資暇錄》。
❸牽船索也。見《齊東野語》。
❹覆舟簟也。見《集韻》。
19、笪讀音:黨旱切,音亶,旱韻。釋文:
❶擊也。見《廣雅釋詁》。
 〔按今本廣雅作担。集韻引廣雅作~。疏證。~、與担同〕。
❷姓也。見《集韻》。
20、笪讀音:得案切,音旦,翰韻。釋文:
❶筥也。見《集韻》。
❷答也。見《集韻》。
❸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者。江東呼爲~。見《集韻》。
21、笪讀音:他達切,音闥,曷韻。釋文:
❶畫晦也。《南部新書》:盧文進出獵。忽天暗星見。士人謂之~。
❷烏~。山名。在浙江諸曁縣。見《明一統志》。

担-漢語大字典


(一)dǎn 《廣韻》多旱切,上旱端。
(1)拂;揩拭。后作“撣”。《玉篇·手部》:“担,拂也。”清翟灝《通俗編·雜字》:“担,吕忱《字林》:‘抌,拂也。’《禮·内則》:‘桃曰膽之。’注云:桃多毛,拭治去毛,令青滑如膽也。並可與‘担’字通用。”
(2)同“笪”。1.击,打。《廣雅·釋詁三》:“担,擊也。”王念孫疏證:“《説文》:‘笪,笞也。’笪與担同。”2.姓。《集韻·緩韻》:“笪,姓。或从手。”
(二)jiē 《集韻》丘傑切,入薛溪。月部。
同“揭”。举。《集韻·ীܩ߻》:“揭,舉也。或作担。”《楚辭·遠遊》:“欲度世以忘歸兮,意恣睢以担撟。”朱熹注:“担,担撟,軒舉也。”
(三)dān(又读dàn)
同“擔”。清翟灝《通俗編·雜字》:“担,按:俗以此通擔負之擔。”按:今为“擔”的简化字。

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担(擔)dàn
①名担子:重~|货郎~|提篮挑~。
②量重量单位,100斤等于1担。
③量用于成担的东西:一~水|两~柴。另见252页dān;256页dǎn。

担-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担手58異「擔」的異體字。

担-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担-中草药辞典

【读音】dānɡ
【繁体】擔
担<动>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同本义[carryonashoulderpole]
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说文》。字亦作“擔”。
担,负也。――《字林》
担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一》
又如: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担戴(肩挑头顶)
背负[carryonone'sback]。如:担簦(背着伞)
承当,承担[takeupon]
吾担悲也。――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分担(担负一部分);担承(承担);担扶(担当;扶助);担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担干系(担干纪。负责任)
担<名>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担dān
①用肩挑:~水。
②承当;负责:~任。又见dàn。
【担搁】见【耽搁】。
────────────────—
担dàn
①担子,用扁担挑的一挑东西。比喻担负的任务:货郎~、肩负重~。
②市担。重50千克。
③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一~粮。又见dān。
────────────────—
担dǎn1.击。2.拂。
────────────────—
担jiē1.举。
────────────────—
担shàn1.假借。

担-汉语大词典

担(I)dān
ㄉㄢ
〔《广韵》都甘切,平谈,端。〕
1.肩挑。
●《国语·齐语》:“负、任、担、荷,服牛、轺马,以周四方。”
●三国魏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议论之间,只见许多人牵羊担酒,持花捧币,尽是些地方邻里亲戚。”
●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他将给他们担烧好的水。”
参见“担荷”。
2.背负;负载。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鬼便先担定伯数里。”
●宋王安石《同王浚贤良赋龟》诗:“舣船秦淮担送我,云此一可当十朋。”
●王西彦《夜宴》五:“校长金其骏先生是个高个子,背微微驼起,仿佛担不起头部的重量。”
3.承当。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有本钱的人,不肯担这样干系,干这样没要紧的事。”
●《红楼梦》第一○九回:“早知担了虚名,也就打个正经主意了。”
●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我在这里所担的事情太繁。”
4.举,戴。
●《管子·七法》:“担竿而欲定其末。”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皂绦拦腰系,罗巾脑后担。”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却说邵氏取床头解手刀一把,欲要自刎,担手不起。”
5.方言。拿。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丫头自不来担,难道要老娘送进房去不成?”
●《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以后夫妻之情,看不过,只得又是一五一十担将出来,无过是买柴籴米之类。”
6.用同“耽”。参见“担误”、“担搁”。
7.用同“呆”。
担(II)dan
ㄉㄢˋ
〔《广韵》都滥切,去阚,端。〕
1.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洪深《申屠氏》楔子:“农夫背着袋,袋内有钱,挑着担,担内有未曾卖完的菜。”
2.扁担。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记马僧》:“则夜间已将所肩铁担屈而圆之,束二马首于内,不可开。二盗气夺,故遁去。”
3.容器名。引申为一石或一百斤之量。
●《后汉书·宣秉传》:“自无担石之储。”
李贤注引《汉书音义》:“齐人名小甖为担,今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
4.用以计成挑的东西。
●《南史·陈伯之传》:“君稻幸多,取一担何苦。”
●宋吴坰《五总志》:“公笑而却之曰:‘纵得一担,能值几何?’”
5.轿子。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轿释名》:“古者名轿……亦谓之担。”参见“担子”、“担舆”。
担(III)shan
ㄕㄢˋ
〔《集韵》时艳切,去艳,禅。〕
假借。
●《仪礼·丧服》:“无爵而杖者何?担主也。”
郑玄注:“担,犹假也。无爵者假之以杖,尊其为主也。”

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担 dān
① 动肩挑;肩扛。《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负书~橐。”(橐) ② 动承担;担负。《陈州粜米》:“卖弄你那官清法正行,多要些也不到的~罪名。”《与妻书》:“故宁请汝先死,吾~悲也。” dàn
① 名担子。《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卖油翁》:“有卖油翁释~而立。” ② 量担。一挑物品为一担。《智取生辰纲》:“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 ③ 量一百斤为一担。《陈州粜》:“也非成~偷将去,只在斛里打鸡窝。”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ān

1、[担保]dān bǎo

1.表示负责,保 证不出问题或一定办到。 2.债权人为保障其债权实现,要求债务人保证债务履行的一种法律制度。分对 人担保和对物担保。法定的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2、[担惊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

提心吊胆,害怕遭受祸害。

3、[担心]dān xīn

放心不下:~情况有变。一切都顺利,请不要~。

4、[分担]fēn dān

担负一部分:~任务。~责任。

5、[承担]chéng dān

担负;担当:~义务。~责任。

6、[负担]fù dān

1.承当(责任、工作、费用等):差旅费由所属单位~。 2.承受的压力或担当的责任、费用等:思想~。家庭~。减轻~。

7、[担任]dān rèn

担当某种职务或工作:~小组长。~运输工作。

8、[担忧]dān yōu

发愁;忧虑:儿行千里母~。不必~,他不会遇到危险的。

9、[担当]dān dāng

接受并负起责任:~重任。再艰巨的工作,他也勇于~。

10、[担负]dān fù

承当(责任、工作、费用):~重任。施工所需费用由厂方~。

11、[担纲]dān gāng

指在艺术表演或体育比赛中担任主角或主力,泛指在工作中承担重任:这部影片由著名演员~。方案设计由享有盛誉的建筑师~。

12、[担架]dān jià

医院或军队中抬送病人、伤员的用具,用竹、木、金属等做架子,中间绷着帆布或绳子:一副~。

13、[担待]dān dài

1.原谅;谅解:孩子小,不懂事,您多~。 2.担当:~不起。你放心吧!一切有我~。

14、[担承]dān chéng

承担;负担。

15、[公担]gōng dān

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担等于一百公斤。

16、[担舁]dān yú

扛抬。

17、[担羞]dān xiū

含羞,带羞。

18、[担头]dān tóu

货担两头;一挑东西。

19、[尖担]jiān dān

挑柴用的长棍,竹木制成,两端尖,可插入柴束内,故称。

20、[勾担]gōu dān

两端带勾的扁担。

21、[竹担]zhú dān

亦作“竹檐”。竹制的扁担。

22、[担险]dān xiǎn

冒风险。

23、[担受]dān shòu

承担;经受。

24、[担认]dān rèn

承认担当;应承。清 林则徐《批英国领事义律派参逊赴洋示令全缴鸦片禀》:“今为尔计,该领事既有权柄,又在本大臣前屡禀担认万无可卸之责,岂有能令众夷缴烟,而不能令其写单之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他答应购办机器,叫我担认收买煤斤。”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至辛丑八月,得 纪堂 担认军餉。”

25、[盘担]pán dān

内装盘馔的礼盒担子。

26、[担荷]dān hè

1.肩挑背负。《管子·小匡》:“今夫商羣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輅马,以周四方。” 2.引申为担负的重物。汉 严忌《哀时命》:“负担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3.承当。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女子为天生之人,即当同担荷天下之事者也。” 4.承受的压力或担负的责任。明 李贽《复周柳塘书》:“若特地出来,要扶纲常,立人极,继往古,开群蒙,有如许担荷,则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观听,一行之谬,乃后生小子之所效尤,岂易放过乎?”郭沫若《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木刻工作者的担荷和责任是多么地加重了呀!”

27、[担名]dān míng

承当某种名分:他只是担个名儿,并没做什么工作。

28、[担挢]dān jiǎo

高举。

29、[担阁]dān gé

见“担搁”。

30、[兜担]dōu dān

即兜子。

31、[箩担]luó dān

挑有箩筐的担子。

32、[怀担]huái dān

怀孕。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你则那三年乳哺曾无旷,可不胜怀担十月时光。”

33、[担舆]dān yú

肩舆。

34、[担仆]dān pú

挑夫。

35、[担饶]dān ráo

饶恕。

36、[担脚]dān jiǎo

装货物的担子。

37、[驮担]duò dān

驮垛。

38、[车担]chē dān

车载肩挑。宋 陶穀《清异录·鼻选》:“瓜最盛者,无踰 齐 赵,车担列市,道路浓香。”宋 吴自牧《梦粱录·茶肆》:“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

39、[弛担]chí dān

1.放下担子,息肩。 2.指推卸责任。 3.指栖息。

40、[荷担]hè dān

1.用肩负物;挑担。 2.承担生活、工作、责任、事业等。

dàn

1、[重担]zhòng dàn

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千斤~。勇挑~。~在肩。

2、[担子]dàn zi

1.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一副~。 2.比喻担负的责任:我们不怕~重,一定要把事情办好。

3、[挑担]tiāo dàn

挑上担子。

4、[石担]shí dàn

体育锻炼用的器械,在竹杠或木杠两端安着石轮。

5、[担担面]dàn dàn miàn

〈方〉一种加葱、姜、榨菜、麻酱、辣油等调料的面条。因在成都、重庆等地挑担叫卖这种面食而得名。

6、[扁担花]biǎn dàn huā

方言。老虎。

7、[一担挑]yī dàn tiāo

一担有两头,故用以指两种人或物有相连的关系。(1)形容财产不多。

8、[息肩弛担]xī jiān chí dàn

放下肩上挑的担子。形容摆脱职务,卸去责任。

9、[家无担石]jiā wú dàn shí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10、[担夫争道]dàn fū zhēng dào

书法典故。

dǎn

1、[担干系]dǎn gān xì

负责任。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