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ān

笔顺

丿

同音字

读音为dān的字 读音为dan的字

基础解释

1.迟延;延误:~搁︱~误。 2.沉溺;喜好过度:~乐︱~酒。

详细解释

〈形〉

  1. (形声。从耳,冘( yín)声。本义:耳朵大而且下垂) 同本义

    夸父耽耳。——《淮南子·地形》。 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如:耽毵(毛长下垂纷披的样子)

〈动〉

  1. 沉溺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卫风·氓》

    士之耽兮。——《诗·卫风·氓》。传:“乐也。”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礼记》

    惟耽乐之从。——《书·无逸》

    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且耽田家乐。——李白《赠闾丘处士》

    又如:耽着(迷恋);耽思深思,潜心研究探讨;耽乐(沈迷于享乐)

  2. 承受;担负

    我要及时就死,又耽不起吞金服毒的。——《红楼梦》

    又如:耽险(担风险;危险);耽待(耽带。照顾,帮助;宽容;原谅;担当,承受;等候)

  3. 嗜;喜好

    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元· 睢景臣《高祖还乡》

    又如:耽好(特别爱好);耽志(专心致志);耽尚(爱好,尊崇);耽研(专心研究);耽意(专心)

  4. 停留;延迟 。

    如:耽搁;耽误;耽迟(耽误;迟延)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耽耽-汉语大词典

耽耽1.眈眈。威严注视貌。亦形容贪婪地注视。
●《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宋苏轼《见长芦天禅师》诗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一本作“眈眈”。
●清黄宗羲《机山钱公神道碑铭》:“逆党恨甚,割臂而盟,耽耽思以奇计中之。”
●清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数十年来,西洋诸国竞知中国幅员辽阔,又有不争远土之名,一遇界务,鲜不为耽耽之视。”
2.深邃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大夏耽耽,九户开辟。”
薛综注:“耽耽,深邃之貌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玄荫耽耽,清流亹亹。”
李善注:“耽耽,树阴重貌。”
●宋王禹偁《归云洞》诗:“碧洞何耽耽,呀然倚山根。”
●清恽敬《吴城万寿宫碑铭》:“广场千寻,连翰重墙,中周四隅,耽耽翼翼。”

耽耽-辞源3

【耽耽】㊀威嚴注視貌。同“眈眈”。漢書一〇〇下 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宋 蘇軾 分類東坡詩二 東湖:“借汝腹中過,胡爲目耽耽?”㊁深邃貌。文選 漢 張平子(衡)西京賦:“大廈耽耽,九户開闢。”三國 吳 薛綜 注:“耽耽,深邃之貌也。”宋 蘇軾 蘇文忠詩合注七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金山樓觀何耽耽,撞鐘擊鼓聞 淮南。”

耽-中華語文大辭典

耽耽ㄉㄢdān1.沉溺;迷戀。[例]~於幻想∣~於物質享受∣~美色。2.拖延(時間)。[例]~擱∣~誤。

耽-中華大字典

1、耽讀音:都含切,音酖,覃韻。釋文:
❶耳大鱌也。見《說文》。《段注》:淮南地形訓。夸父~耳在其北。高注。~耳。耳垂在肩上。
❷耳溺聽也。見《六書故》。
 〔按正字通云。~與眈別。耳垂之~从耳。眈樂之眈从目。俗混爲一。六書故。目部闕眈。耳部。~、耳溺聽也。~好者皆曰~。引易作~~。正韻眈注。視近志遠。引易虎視眈眈。~訓耳大而垂。又樂也。引書今日~樂。舊本耳部~注。耳大而垂。又過樂謂之~。引詩無與士~。皆以~混眈。竝非。耳無畱聲。聲過則已。安所用其溺。溺聽訓~。義難通〕。
2、驒釋文:古耽字。見《字彙補》。
3、逕釋文:同耽。見《五音篇海》。
4、聃釋文:俗耼字。見《正字通》。
5、琢釋文:同躭。見《篇韻》。
6、躭釋文:耽俗字。見《玉篇》。

耽-诗词曲语辞辞典

耽动词,受、承受。非通常之沉溺义。
▶王和卿小令《一半儿•题情》:“书来和泪怕开缄,又不归来空再三,这样病儿谁惯耽?”意犹言谁惯禁受。
▶《全元散曲》无名氏《醉花阴》套《怨恨》:“偏咱偏咱,憔悴症候或腌,满怀愁端的为谁耽?”
▶《乐府群珠》卷一无名氏《快活三带过朝天子•题情》:“镇日耽寂寞,恹煎成病怎奈何?”
▶《介子推》剧三:“行路途劫劫巴巴,耽凄楚消消洒洒。”义并同。

耽-汉语大词典

耽dān
ㄉㄢ
〔《广韵》丁含切,平覃,端。〕
〔《广韵》都感切,上感,端。〕
1.耳大下垂。
●《淮南子·地形训》:“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高诱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2.玩乐;沉湎。
●《诗·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毛传:“耽,乐也。”
●汉枚乘《七发》:“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我耽逸乐,乘危走险,自取颠困,马何罪焉?”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因此君臣耽山水之乐,忘社稷之忧。”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她只耽于一些幻想的美梦里。”
参见“耽乐”。
3.爱好;专心于。
●汉刘向《说苑·复恩》:“耽我以道,说我以仁。”
●《后汉书·李固传》:“岂与此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
●晋陶潜《劝农》诗:“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清龚自珍《释言》诗之一:“略耽掌故非劻济,敢侈心期在简编。”
4.停留;迟延。
●萧干《栗子》:“你走你的路吧,不要在这里,这不是你耽的地方!”
●徐迟《精神分析》:“这个地方耽得我自己也快发疯了。”参见“耽搁”、“耽误”。
5.担负;承当。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摺:“俺只得忍耻耽羞求放免。”
●《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你们替我耽罪,我今为你们递一钟酒。”
●《红楼梦》第一一二回:“如今有了事,上下都耽不是,谁救得你。”
●束为《好人田木瓜》:“他还是小心谨慎地每天夜里去照料一下仓库,这几天,他正耽着干系哩!”
6.用同“眈”。参见“耽耽”。

耽-漢語大字典


《説文》:“耽,耳大垂也。从耳,冘聲。《詩》曰:‘士之耽兮。’”
dān 《廣韻》丁含切,平覃端。又都感切。侵部。
(1)耳垂在肩上。《説文·耳部》:“耽,耳大垂也。”《淮南子·墬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高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摩訶僧祇經》卷四:“方口耽耳。”
(2)承受;担负。徐灝《説文解字注箋·耳部》:“耽,耳垂在肩上。當以擔荷為義。”明高明《琵琶記·五娘吃糠》:“你耽飢事公姑,你耽飢怎生度?”《水滸全傳》第六十一回:“耽驚受怕,去虎穴龍潭裏做買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八回:“我可不耽這個干系。”
(3)快乐。《玉篇·耳部》:“耽,樂也。”《詩·衛風·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毛傳:“耽,樂也。”《禮記·中庸》:“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鄭玄注:“耽,亦樂也。”
(4)嗜;喜好。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耽,嗜也。”《後漢書·朱暉傳附朱穆》:“及壯耽學,鋭意講誦。”《三國志·蜀志·譙周傳》:“既長,耽古篤學。”《南史·江革傳》:“時大寒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
(5)沉溺;迷恋。《書·無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孔傳:“過樂謂之耽。”《韓非子·十過》:“耽於女樂。”《晋書·胡奮傳》:“泰始末,武帝怠政事而耽於色。”
(6)玩味;深研。《三國志·吴志·士燮傳》:“耽玩《春秋》,為之注解。”晋陸雲《與平原書》:“兄前表甚有深情遠旨,可耽味,高文也。”《晋書·杜預傳》:“既立功之後,從容無事,乃耽思經籍。”
(7)滞留;延搁。如:耽搁;耽一会儿。《金史·五行志》:“童謡云:‘青山轉,轉青山,耽誤盡,少年人。’”明梁辰魚《駐雲飛·邀請》:“耽在何處久停驂?”《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一回:“其時我母親已耽了兩個月的身孕。”

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耽¹(躭)dān
延误;迟延:~搁|~误。

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耽² dān
书沉溺;入迷:~玩|~于幻想。

耽-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耽 dān
❶耳朵大而且下垂。
《淮南子·地形》:
夸父~耳,在其北方。
❷沈溺,愛好而沈浸其中。
《韓非子·十過》:
~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
李白《贈閭丘處士》詩:
且~田家樂。
這個意義又寫作「躭」。
引耽誤。
《金史·五行志》:
~誤盡,少年人。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ān

1、[耽搁]dān ge

1.停留:因为有些事情没办完,在上海多~了三天。 2.拖延:~时间。事情再忙也不要~治病。 3.耽误:庸医误诊,把病给~了。

2、[耽误]dān wu

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快走吧,别~了看电影。手续烦琐,实在~时间。

3、[耽乐]dān lè

过度享乐;沉溺享乐。

4、[耽玩]dān wán

亦作“耽翫”。专心研习;深切玩赏。

5、[耽溺]dān nì

沉溺。

6、[耽心]dān xīn

同担心。

7、[耽酒]dān jiǔ

谓极好饮酒。

8、[耽微]dān wēi

耽美微小说。

9、[耽延]dān yán

延误;耽搁。

10、[沈耽]shěn dān

亦作“沉耽”。沉溺;陷入。

11、[淫耽]yín dān

犹沉迷;沉溺。

12、[耽研]dān yán

专心研究。

13、[耽道]dān dào

1.谓乐守圣贤之道。 2.指爱好道术。

14、[耽翫]dān wán

见“耽玩”。

15、[耽情]dān qíng

犹专心;潜心。《宋书·律历志中》:“自昔幼年,颇好历数。耽情注意,迄于白首。”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吴祭酒尺牍》:“官京师时,耽情骚雅,不屑奔走权门。”

16、[耽书]dān shū

酷嗜书籍。

17、[耽思]dān sī

专心致志于思索。

18、[耽耽]dān dān

1.眈眈。威严注视貌。亦形容贪婪地注视。《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宋 苏轼《见长芦天禅师》诗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一本作“眈眈”。清 黄宗羲《机山钱公神道碑铭》:“逆党恨甚,割臂而盟,耽耽思以奇计中之。”清 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数十年来,西洋诸国竞知 中国 幅员辽阔,又有不争远土之名,一遇界务,鲜不为耽耽之视。” 2.深邃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大夏耽耽,九户开闢。”薛综 注:“耽耽,深邃之貌也。”《文选·左思<吴都赋>》:“玄荫耽耽,清流亹亹。”李善 注:“耽耽,树阴重貌。”宋 王禹偁《归云洞》诗:“碧洞何耽耽,呀然倚山根。”清 恽敬《吴城万寿宫碑铭》:“广场千寻,连翰重墙,中周四隅,耽耽翼翼。”

19、[耽意]dān yì

专心。

20、[私耽]sī dān

私自迷恋。

21、[耽姿]dān zī

魁伟的姿容。

22、[玩耽]wán dān

潜心玩味。

23、[耽学]dān xué

谓特别好学。

24、[耽味]dān wèi

深切体味。

25、[耽饮]dān yǐn

犹酣饮,痛饮。《收穫》1981年第5期:“更奇妙的是,在其中漂浮着几许幽默,使读者犹如一面耽饮鸩酒,一面甘受死亡的那种凄凉之感。”

26、[深耽]shēn dān

专注,沉溺。清 谭嗣同《仁学》二:“夫君统有何幽邃之义,而可深耽熟玩……至杀其身家,杀其种类,以宛转攀恋于数千年之久,而不思脱其軛耶?”

27、[耽爱]dān ài

词语解释◎ 耽爱 深爱;溺爱耽爱书画

28、[苏耽]sū dān

传说中的仙人。又称“苏仙公”。相传他升飞前留给母亲一个柜子,扣之可得日常所需,后其母开柜视之,从中飞出两只白鹤,柜就不再灵验了。三百年后,有一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楼上,它就是 苏耽。事见 晋 葛洪《神仙传·苏仙公》。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耒水》称他成仙前曾游栖在 黄溪 东山 中,成仙后有人见他乘白马回到山中,因此为他立了祠,并把这座山改名为 马岭山。唐 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诗:“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 衡岳 送 苏耽?”

29、[耽阁]dān gé

见“耽搁”。

30、[耽嗜]dān shì

深切爱好。

31、[耽饶]dān ráo

犹宽恕。

32、[耽盘]dān pán

耽于游乐。

33、[耽读]dān dú

谓极好读书。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耽读翫市,寓目囊箱。”元 吴师道《目疾谢柳道传惠药》诗:“学书信宿习,耽读亦本性。”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一:“有时是自暴自弃的朝堕落的路径上走,有时又只好耽读一些古代文学和小说传奇一类的东西。”

34、[荒耽]huāng dān

亦作“荒躭”。沉溺。

35、[耽尚]dān shàng

爱好,尊崇。

36、[乐耽]lè dān

欢乐。

37、[耽古]dān gǔ

好古。

38、[耽迟]dān chí

耽搁迟延。

39、[暹耽]xiān dān

暹罗 和 耽罗 两国的并称。

40、[耽好]dān hǎo

特别爱好。《后汉书·张衡传》:“衡 善机巧,尤致思於天文、阴阳、歷筭,常耽好《玄经》。”《北史·常爽传》:“耽好经史,爱翫文词。”《北史·魏收传》:“子建 为前军将军,十年不徙,在 洛 闲暇,与吏部尚书 李韶、韶 从弟 延寔 颇为弈棊,时人谓为耽好。”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