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
拼音
kòu笔顺
一 亅 ㇀ 丨 𠃍 一同音字
读音为kòu的字 读音为kou的字基础解释
1.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上。 2.衣纽:衣~。 3.绳结:绳~儿。 4.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把碗~在桌上。 5.相符,符合:~题(符合题义)。 6.强留:~押。 7.从中减除:~除。~发(fā)。 8.敲击:~人心弦。详细解释
(形声。从手,口声。本义:拉住,牵住)
同本义
扣,牵马也。——《说文》
扣马而谏。——《史记·伯夷叔齐传》
梁由靡扣缪公之骖。——《淮南子·泛论》
太子与郭荣扣马。——《左传·襄公十八年》
又如:扣马(牵住马,不使前进。也作“叩马”);环环相扣;扣身(紧身,衣服紧贴身子)
捆绑;拘押 。
如:扣搭(扣住,捆住);把杀人犯扣起来
假借为“敂”(击)。敲击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荀子·法行》
扣石垦壤。——《列子·汤问》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扣扉(敲门);扣户(敲门);扣门(敲门);扣扃(叩门,敲门);扣阍(叩击宫门)
求教;探问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扣问(向人请教;询问);扣发(启发;提出意见);扣请(扣问)
叩头,俯首向下之称 。
如:扣头(叩头);扣额(犹扣头)
截留 。
如:扣刻,扣克(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扣发(截留全部或部分不发);扣压(截留搁置)
扣除
逐日将本钱扣去。——《卖油郎独占花魁》
又如:扣工资;扣分数;扣钱;扣抵(扣除抵偿);扣算(过分地算计)
用钮扣固定或合拢 。
如:把衣服扣上;把皮带扣上
结
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王实甫《西厢记》
又如:系一个扣
带扣 。
如:鞋扣
钮扣 。
如:衣扣
通“筘”。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
如:丝丝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细腻)
用于捆扎成束的文件或帐折等物
劳佛便取出一扣三千银子往来的庄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螺纹的一圈叫一扣。
如:拧了三扣
〈动〉
〈名〉
〈量〉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扣扣-汉语大词典扣扣1.犹拳拳。恳切、殷勤之意。
●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扣扣,香囊系肘后。”扣扣,一本作“叩叩”。
2.美好貌。
●清许光治《并蒂兰》曲:“看贴跗娟娟,联苞扣扣。”
3.扣子。
●清吴伟业《新翻子夜歌》之一:“欢今穿侬衣,窄身添扣扣。欲搔麻姑爪,教欢作广袖。”
扣ㄎㄡˋkòu1.用環、圈等東西套住或搭住。[例]~鈕扣|將門~上。2.抓住;貼緊。[例]~人心弦|~緊主題。3.拘押;強留。[例]~押|~留。4.敲;擊。通「叩」。[例]~門|~鐘。5.攻打。[例]~城掠池。6.扳動。[例]~扳機。7.戴上;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義)。[例]~帽子|~上罪名。8.減去;減除。[例]~分|~除|~薪水|不折不~。9.鉤結的環狀物。也作「釦」(★今不用)。[例]~子|衣~|鞋~。10.螺紋。[例]螺絲~。11.減算價額的比例數。[例]折~|打八~。12.朝斜下方擊打。[例]~球|~殺。13.器物口朝下置放或覆蓋。[例]把茶杯~著放|用碗將盤裡的菜~上。14.姓。
扣-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釦
扣-中草药辞典【读音】kòu
【繁体】扣
扣〈动〉
(形声。从手,口声。本义:拉住,牵住)
同本义[rein]
扣,牵马也。――《说文》
扣马而谏。――《史记·伯夷叔齐传》
梁由靡扣缪公之骖。――《淮南子·泛论》
太子与郭荣扣马。――《左传·襄公十八年》
又如:扣马(牵住马,不使前进。也作“叩马”);环环相扣;扣身(紧身,衣服紧贴身子)
捆绑;拘押[bind;arrest;takein]。如:扣搭(扣住,捆住);把杀人犯扣起来
假借为“敂”(击)。敲击[knock]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荀子·法行》
扣石垦壤。――《列子·汤问》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扣扉(
扣(
⒈釦)kòu
⒈衣钮:白~子。衣~儿。
⒉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系住:~上门。~好钮子。
⒊绳结:打个绳~。系个活~儿。
⒋从中减去一部分:~除。打折~。
⒌强留,关押:~留。把他~起来。
⒍把器物的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杯子~在桌上。大碗~着鱼儿。〈引〉使相合:这话紧~他的心意。
⒎拉住,牵住:~马。
⒏〈古〉通"叩"。敲,打。
扣 kòu
❶拉住,牽住。
《左傳·襄公十八年》:
太子與郭榮~馬。(與:替。)
❷通「叩」。敲打。
《荀子·法行》:
~之其聲清揚而遠聞。
蘇軾《日喻》:
~槃而得其聲。(槃:盤。)
[扣頭]通「叩頭」。磕頭。
《論衡·儒增》:
人之~~,痛者血流。
1、扣讀音:丘候切,音寇,宥韻。去后切,音口,有韻。釋文:
❶牽馬也。見《說文》。《桂注》:襄十八年左傳。太子與郭榮~馬。
〔按廣雅釋詁。~。持也。疏證。~者牽持之也。引左傳同桂〕。
❷擊也。《列子湯問》:~石墾壤。
❸舉也。見《廣雅釋詁》。《疏證》:~者。論語子罕篇。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孔傳訓叩爲發。發與舉同義。叩與~通。
❹觸也。《唐書劉栖楚傳》:遂額~龍墀。血被面。
❺敲也。〔朱子詩〕:禪關夜~手剝啄。
❻除也。留也。折也。今俗呼除去曰~除。押留曰~留。折算曰~算。皆有苛刻之意。盖苛~聲近。義亦相假耳。
❼鈕~。衣之襟上所以繫鈕者也。字俗亦以釦爲之。
❽鐵~。機械之屬。
2、釦讀音:去厚切,音口,有韻。丘堠切,音寇,宥韻。釋文:
❶金飾器口也。見《說文》。《段注》:謂以金涂器口。許所謂錯金。今俗所謂鍍金也。
❷以玉飾砌也。《文選班固賦》:於是玄墀~砌。
❸讙動也。《國語吳語》:三軍皆譁~以振旅。
〔注〕:韋昭曰。~、猶叩也。攷也。謂擊金聲譁讙呼也。
❹俗謂衣紐曰~。見《正字通》。
扣手36ㄎㄡˋkòu動①牽、勒住。《說文解字.手部》:「扣,牽馬也。」《左傳.襄公十八年》:「齊侯駕將走郵棠,大子與郭榮扣馬。」②套住,把圈環狀的東西鉤結住。如:「扣鈕釦」、「將門扣上」。③抓住、貼緊。如:「扣住原則」、「扣緊主題」、「扣人心弦」。④押解、拘留。如:「扣押」、「扣留」。《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會出師表》:「那知州姓賀,奉了這項公事,不敢怠慢,即時扣了店主人到來,聽四人的口詞。」⑤敲、擊。通「叩」。如:「扣鐘」、「扣槃捫燭」。《荀子.法行》:「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唐.皎然〈尋陸鴻漸不遇〉詩:「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⑥攻打。如:「扣城不下」。《封神演義.第五回》:「扣玄關,天昏地暗;擊地戶,鬼泣神欽。」⑦扳動。如:「打靶時,槍托抵住肩窩,瞄準準星,用食指扣動扳機。」⑧戴上、施加。如:「他不知不覺被扣上一個罪名。」、「武大郎被扣了頂大綠帽。」⑨減掉、減去。如:「扣錢」、「扣分」、「扣進度」、「七折八扣」。⑩一種烹飪方法。將主要材料處理好,依序裝入碗裡,再加上佐料或調味料等,蒸或燉至熟透,吃時再倒蓋於碗盤中。如:「梅乾扣肉」、「南乳扣肉」。名①用來鉤結的環狀物。如:「鈕扣」、「鞋扣」、「繩扣」、「領扣」。也作「釦」。②減算價錢的比例數。如:「折扣」。
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釦
扣-康熙字典扣
【卯集中】【手字部】 扣
★【唐韻】苦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丘𠋫切,𠀤音𡨥。擊也。【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出一石鼓,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爲魚形,扣之則鳴矣。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后切,𠀤音口。義同。
◎又【說文】牽馬也。 本作𢼒。通作叩。
扣
《説文》:“扣,牽馬也。从手,口聲。”
kòu 《廣韻》苦候切,去候溪。又苦后切。侯部。
(1)牵住;勒住(马缰)。《説文·手部》:“扣,牽馬也。”《廣雅·釋詁三》:“扣,持也。”王念孫疏證:“扣者,牽持之也。”《左傳·襄公十八年》:“齊侯駕,將走郵棠。大子與郭榮扣馬。”《吕氏春秋·愛士》:“晋梁由靡已扣繆公之左驂矣。”高誘注:“扣,持。”《宋史·文天祥傳論》:“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
(2)敲击。《玉篇·手部》:“扣,擊也。”《荀子·法行》:“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三國魏曹植《酒賦》:“或揚袂屢舞,或扣劍清歌。”《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到莊前下馬,扣門問童子曰:‘先生今日在莊否?’”又以指弹拨。唐莊若訥《湘靈鼓瑟》:“微音時扣徵,雅韻乍含商。”
(3)攻打。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扣城則不下,攻壁則不入。”《封神演義》第五回:“扣玄關,天昏地暗;擊地户,鬼泣神欽。”
(4)举;发。《廣雅·釋詁一》:“扣,舉也。”《文心雕龍·詮賦》:“漢初詞人,順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枚馬同其風,王揚騁其勢。”
(5)靠近;迫近。《北史·孟業傳》:“郡中父老,扣河迎接。”宋沈括《夢溪筆談·異事》:“余與同職扣澗觀之,虹兩頭皆垂澗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孟獲引前部一萬刀牌獠丁,直扣前寨搦戰。”又紧贴。如:扣住主题;扣住原则。《金瓶梅》第一回:“(潘金蓮)梳一個纏髻兒,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張做致,喬模喬樣。”
(6)系住。《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取原日香羅帕,向咽喉扣住。”《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一手扣着胸坎兒上的鈕子,一手理着鬢角兒。”
(7)拉开(弓)。《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曹)操就討天子寶雕弓,金鈚箭,扣滿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又开枪射击时,用手指扳动扳机也叫扣。
(8)询问。如:扣问。《論衡·書解》:“説章句者終不求解扣明。”宋秦醇《譚意歌傳》:“事由君子,安敢深扣。”宋洪邁《容齋三筆》卷六:“(高)閌終歲讀書,凡有疑而未判與所缺而未知者,每積至數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
(9)触碰。《論衡·儒增》:“夫人之扣頭,痛者血流,雖忿恨惶恐,無碎首者。”《新唐書·劉栖楚傳》:“遂額扣龍墀,血被面。”《元史·孝友傳·王士弘》:“見醫即拜……扣額成瘡。”
(10)器物口朝下罩住他物。清林則徐《荆江堤工平穩摺》:“經臣覓水摸多人,入水探明所裂之處,用棉被包裹石灰,接連堵塞,復用大鍋扣住。”又引申为(往头上)戴。如:他头上扣一顶大斗笠。
⑪扣押。《古今小説·沈小霞相會出師表》:“那知州姓賀,奉了這項公事,不敢怠慢,即時扣了店主人到來,聽四人的口詞。”茅盾《林家铺子》:“这才由商会长给他一个信:林先生是被党部扣住了。”
⑫从原数额中减去一部分。如:扣分;扣工资。明文秉《烈皇小識》卷五:“營兵每餉銀二兩二錢,乃每名扣除四錢、七錢不等。”《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從明日為始,逐日將本錢扣出,餘下的積趲上去。”方志敏《狱中纪实》:“囚人们的几个饭钱,也要横扣直扣,让别人挨饿。”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每天一共要作十个钟头的工。少作一点钟就要扣钱的。”又折扣,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如:十去一成为九扣。鲁迅《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说愁是‘白发三千丈’,这时我们便至少将他打一个二万扣,以为也许有七八尺,但决不相信它会盘在顶上像一个大草囤。”叶圣陶《线下·潘先生在难中》:“突然看见原先给窗子掩没的旅客须知单……‘不折不扣,两块!’他惊讶地喊。”
⑬计算数量不使超过限额。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人謂度量多少弗令過劑為扣。”《儒林外史》第九回:“像我這酒是扣着水下的,還是這般淡薄無味。”《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如今他只借給二千兩銀子,他是扣着利錢説話呢?”清林則徐《籌議嚴禁鴉片章程摺》:“自奉文之日起,扣至三個月為初限,如吸之人,于限内改悔斷絶赴官投首者……准予免罪。”
⑭结子。如:绳扣儿;活扣儿。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紐結丁香,掩過芙蓉扣。”清蒲松齡《聊齋俚曲集·富貴神仙》:“拏繩子拴起來,結了一個五絲扣。”《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大繩)繞了三四道,打了一個死扣兒。”又纽扣。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領扣松,衣帶寬。”
⑮量词。1.用于捆扎成束的文件或账折等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五回:“勞佛便取出一扣三千銀子往來的莊折。”2.螺纹的一圈叫一扣。如:拧了三扣。
⑯用同“筘(簆)”。织布机上用以确定经纱密度的主要机件。又名杼。如:丝丝入扣。董必武《次稚天韵》:“问道于盲不自师,欲求入扣思丝丝。”又土制棉布称为“扣布”,即筘布。徐珂《清稗類鈔·物品類》:“蓋以金仁山論麻冕云:‘三十升布則為筘一千二百目,筘,布扣也。所以扣布經者。’扣布之得名當以此。”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òu
1、[扣球]kòu qiú
将排球以锐角猛击入对方场地。
2、[纽扣]niǔ kòu
可以把衣服等扣起来的小形球状物或片状物。
3、[扣留]kòu liú
用强制手段把人或钱财、物品留住不放:由于违章,交通警~了他的驾驶证。
4、[扣篮]kòu lán
篮球运动术语。将球自上而下掷入篮圈。
5、[环环相扣]huán huán xiāng kòu
一环接着一环,形容连接的紧密·。
6、[折扣]zhé kòu
〈动〉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7、[扣除]kòu chú
从总额中减去:~损耗。~伙食费还有节余。
8、[扣分]kòu fēn
减少应得的分数。
9、[扣押]kòu yā
拘留;扣留:~人质。~赃物。
10、[回扣]huí kòu
经手采购或代卖主招揽顾客的人向卖主索取的佣钱。这种钱实际上是从买主支付的价款中扣出的,所以叫回扣。有的地区叫回佣(huíyòng)。
11、[扣子]kòu zi
1.条状物打成的疙瘩。 2.纽扣。 3.章回小说或说书在最紧要、热闹时突然停顿的地方。扣子能引起人对下面情节的关切。
12、[查扣]chá kòu
检查并扣留:~假货。
13、[扣款]kòu kuǎn
把你原来有的钱,扣一部分不给你。
14、[扣减]kòu jiǎn
扣除;减去:通话费将自动从账户中~。
15、[克扣]kè kòu
私自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工钱。
16、[扣缴]kòu jiǎo
扣下一部分钱用来缴纳税款等:个人所得税已从稿费中~。
17、[锁扣]suǒ kòu
用来扣紧两个物品的物件。锁扣一般指安装在门窗上用于锁闭门窗的扣式固件,一般由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构成,通过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的结合与分离达到门窗的关闭与开启,新一代纳汇锁扣安装程序简便,使用方便、安全、牢固、防振动、紧固性强,可以重复关闭开启使用无数次。
18、[扣住]kòu zhù
1.拴住;扣押住。 2.截止;限定。 3.谓抓牢一个问题探求。
19、[扣发]kòu fā
1.扣下(工资、奖金等)不发给:~事故责任者当月奖金。 2.扣住(文件、稿件等)不发出或不发表:~新闻稿。
20、[钮扣]niǔ kòu
用玻璃、贝壳、骨头、木头、皮革或布作的小圆片、小球或其他形状的东西,有几个孔眼或一个后凸,缝在或固定在物体(如衣服或室内装璜)上,穿过扣眼或线圈作紧固或装饰用--又作纽扣、纽子。
21、[暗扣]àn kòu
暗中扣留。
22、[扣杀]kòu shā
比喻从极高位猛力叩打(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
23、[按扣]àn kòu
摁扣儿,又叫子母扣儿。由两个凸凹成对的金属或塑料小扣子制成,摁在一块儿即起系扣作用。《十月》1981年第2期:“男俘们主要是买‘三七烟’。女俘们可买的就多了,黑丝绸、的确良、方纱巾、尼龙袜、花露水、擦脸油、松紧带、别针、发卡、按扣、梳子……”
24、[扣环]kòu huán
卡簧,一种金属丝环,末端相交处不焊接,用于联接珠宝。
25、[扣眼]kòu yǎn
套住纽扣的小孔。
26、[扣压]kòu yā
把文件、意见等扣留下来不办理:群众的举报信被他~了。
27、[鞋扣]xié kòu
词语解释◎ 鞋扣 一种通常为黑色而有光泽的球形钮扣,用来扣紧鞋子
28、[死扣]sǐ kòu
1.犹死结。 2.比喻解不开的心思。
29、[扣头]kòu tou
打折扣时扣除的金额。
30、[吊扣]diào kòu
收回并扣留(发出的证件):~驾驶执照。
31、[领扣]lǐng kòu
钉在领子上的扣子。
32、[活扣]huó kòu
活结。
33、[解扣]jiě kòu
1.解开系结。 2.比喻解决问题。
34、[脚扣]jiǎo kòu
套在鞋上爬电线杆子用的一种弧形铁制用具。
35、[扣儿]kòu ér
见“扣子”。
36、[扣门]kòu mén
敲门。
37、[扣请]kòu qǐng
犹扣问。
38、[扣浪]kòu làng
拍浪。谓浪迹江湖。
39、[扣弦]kòu xián
1.用指弹弦。 2.安在弓弦上。
40、[扣抵]kòu dǐ
扣除抵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额外杂办》:“鸿 于开销到日,传集绅衿,出部文相示,比前发之四十金,除扣抵大粮,尚须补库三十餘两。”《清会典事例·户部·追赔拖欠》:“嘉庆 七年奏准,估计在京一切抵项变价房屋,无论住房铺面,悉按檩数分别等第,作价扣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