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拼音
xìng笔顺
一 丨 一 丶 丿 一 一 丨横画平行,第二横宜长。竖画正直,下竖与上竖相对,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xìng的字 读音为xing的字基础解释
1.幸福。 2.高兴:欣~。 3.希望:~勿推辞。 4.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存。~免。 5.古指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得~。~臣。 6.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辛卯,帝(汉文帝)~太原。详细解释
幸,吉而免凶也。——《说文》
幸而至于旦。——《礼记·檀弓》
不幸短命死矣。——《论语》。皇疏:“凡应死而生曰幸。应生而死曰不幸。”
幸甚。——曹操《步出夏门行》
生固幸而遇予。——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知幸与不幸。
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三生有幸;荣幸(光荣而幸运);万幸(非常幸运);得此幸,不幸中的大幸;庆幸;天幸;不幸;万幸
通“倖”。侥幸
非分而得谓之幸。——《小尔雅》
朝无幸位。——《荀子·富国》。注:“无德而禄谓之幸位。”
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侥倖也。”
幸得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幸皆杀之。——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三国演义》
又如:幸心(侥幸心理);幸生(侥幸偷生);幸民(侥幸于万一之民);幸位(侥幸得位);幸得(幸而);幸诡(侥幸和诡诈);幸赏(侥幸得赏)
幸亏
幸大雪踰岭。——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幸诚门未有烧。——《广东军务记》
幸彼苍默佦
又如:幸为(幸而);幸然(幸亏);幸赖(幸亏依靠);幸得(幸亏);幸偶(幸运而偶然遇合)
表敬,副词,表明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
亦幸赦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幸见取。——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幸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官入幸顾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幸叨(有幸得到他人的好处);幸蒙(有幸承蒙);请不吝赐教为幸
使…欢乐、愉快或欣喜;庆幸
愿大王以幸天下。——《汉书·高帝纪下》
宠爱
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你瞧瞧,把他幸的这个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红楼梦》
又如:幸私(古谓帝王对人宠爱);幸昵(宠爱亲近);幸待(宠爱优待);幸媚(亲近宠幸);幸近(宠幸亲近);幸嬖(宠爱狎昵)
感受到怜悯之心
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吕氏春秋·至忠》
希望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吾子幸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幸蒙其赏。——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幸宁吾心。——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幸为(希望);幸存照鉴(希望留存查照);幸来(希望前来);幸愿(希望);幸勉(望其勉力);幸望,幸翼(希望)
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 汉武帝封禅的故事。——《醒世恒言》
又如:幸顾(帝王临幸垂顾);幸听(皇帝亲临听讲);幸学(皇帝巡视学校);幸御(帝王巡游时驻跸)
特指帝王与女子同房
妇女无所幸。——《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得幸;御幸;王因幸之
遇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使…活命
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吕氏春秋》
幸福
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三国演义》
受宠的人
妾媵盈宫,非无爱幸也。——《申鉴》
姓
〈形〉
〈副〉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幸幸-汉语大词典幸幸谓侥幸得福。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考试官,私通关节,贿赂徇私,黑白混淆,使不才幸幸,才士屈抑的,此皆吾术所必诛者也!”
同:倖
幸-中華語文大辭典幸ㄒ丨ㄥˋxìnɡ1.福分;好運氣。[例]榮~|三生有~。2.意外得到收穫或避免了不祥的遭遇。[例]萬~|~虧|~有朋友相助。3.高興。[例]欣~|慶~。4.希望;期盼。[例]~勿推辭。5.舊稱皇親貴族親臨某地。[例]巡~。6.姓。
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幸干58ㄒㄧㄥˋxìng名①福分。如:「榮幸」、「三生有幸」。唐.司空圖〈修史亭〉詩三首之二:「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②姓。如晉代有幸靈。副①意外獲得的。如:「萬幸」。《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諸犯贓罪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問官以竟其罪。」②多虧。如:「幸蒙厚愛」、「幸有大家鼎力相助。」《文選.江淹.雜體詩.王侍中》:「去鄉三十載,幸遭天下平。」動①高興。如:「慶幸」、「欣幸」、「幸災樂禍」。《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②希冀、盼望。《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臣事更始,不能令全,慚以其眾幸富貴,故悉罷之。」③舊稱帝王皇族親臨某地。如:「巡幸」、「臨幸」。《紅樓夢.第二三回》:「話說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觀園回宮去後,……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
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倖
幸-辞源3【幸】8画 4040·1 xìng ㄒㄧㄥˋ 胡耿切,上,耿韻,匣。耕部。㊀逢凶化吉。左傳 僖十五年:“韓ॳѩ\u0000曰:‘吾幸而得囚。’”㊁幸運。論語 述而:“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荀子 議兵:“故以 桀詐 桀,猶巧拙有幸焉。”㊂慶幸,幸虧。史記 越王句踐世家:“長男卽自入室取金持去,獨自歡幸。”南朝 宋 鮑照 鮑氏集五 秋夜詩之一:“幸承天光轉,曲景入幽堂。”㊃希望。楚辭 戰國 楚 宋玉 九辯:“霜露慘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濟。”漢書五二 灌夫傳:“(竇)嬰乃使昆弟子上書言之,幸得召見。”㊄舊稱皇帝親臨爲幸。如臨幸、巡幸。史記 孝文紀:“帝初幸 甘泉。”爲帝王所寵愛也稱幸。史記 項羽紀:“范增説 項羽曰:‘ 沛公(劉邦)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漢書九三 佞幸傳 序:“此兩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貴幸。”㊅通“倖”。見“幸生”。㊆姓。晉有 幸靈,唐有 幸南容。見 通志二九 氏族五。
幸-中華大字典1、幸讀音:下耿切,音倖,梗韻。釋文:
❶本作棐。《說文夭部》:棐。吉而免凶也。从屰。从夭。夭。死之事。死謂之不棐。《段注》:死爲不~。則免死爲~。
❷德不純而福祿並至謂之~。見《國語晉語》。
❸可慶~也。故福善之事。皆稱爲~。《漢書高帝紀》:願大王以~天下。〔日本語通云~福。殆本此義〕。
❹冀也。《漢書灌夫傳》:嬰乃使昆弟子上書言之。~得召見。
❺希也。《後漢鮑永傳》:慙以其眾~富貴。
❻覬也。《禮記檀弓》:~而至于旦。
❼僥~也。《公羊宣十五年傳》:小人見人之厄則~之。
❽活也。《呂覽忠廉》:~汝以成而名。
❾婬也。見《廣雅釋詁》。
❿御所親愛也。見《玉篇》。
〔按漢書佞幸傳。但以婉媚貴~。卽此義〕。
⓫天子所至曰~。見《獨斷》。
⓬凡應死而生曰~。應生而死曰不~。見《論語雍也皇疏》。
⓭姓也。晉~靈。唐~南容。宋~元龍。
2、粣讀音:下耿切,音倖,梗韻。釋文:本作棐。《說文夭部》:棐。吉而免凶也。从铟从夭。夭、死之事。故死謂之不~。〔玉篇云或作棉。今作幸。按㚔。盜不止也。字亦作幸。然則~㚔二字。篆文有別。而隸楷已無別矣〕。
3、倖釋文:同幸。僥~。佞~。本作幸。集韻从女作婞。泥。見《正字通》。
4、棐釋文:幸本字。見《說文夭部》。
5、㚔讀音:昵輒切,音聶,日涉切,音讘,葉韻。日執切,音入,緝韻。釋文:
❶所以驚人也。一曰。大聲也。一曰。~讀若瓠。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爲~。~讀若籋。見《說文㚔部》。
〔按凡从~之字。今隸皆書作幸〕。
❷怙終也。見《六書精蘊》。
6、婞讀音:下頂切,音緈,迥韻。下梗切,音幸,梗韻。釋文:很也。一曰見親。楚詞曰。鯀~直。見《說文》。《段注》:很者不聽從也。按凡親幸嬖幸。當作此~。離騷文。此證很義。
7、鸑釋文:同幸。見《海篇》。
8、棐釋文:粣本字。見《說文夭部》。
幸
《説文》:“ࡴد܌吉而免凶也。从屰,从夭。夭死之事,故死謂之不ࡴأ\u0002”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幸。”
(一)xìng 《廣韻》胡耿切,上耿匣。耕部。
(1)侥幸,意外地得到好处或免去灾害。《小爾雅·廣義》:“幸,非分而得謂之幸。”《廣韻·耿韻》:“幸,《説文》作ࡴد܌吉而免凶也。”《左傳·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漢蔡邕《獨斷》卷上:“世俗謂幸為僥幸……言民之得所不當得故謂之幸。”《元史·仁宗紀》:“諸犯贜罪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問官以竟其罪。”
(2)幸亏;多亏。唐慧苑《華嚴經音義》卷二:“幸,《韻圃》稱:幸,賴也。”南朝梁江淹《雜體詩·王粲》:“去鄉三十載,幸遭天下平。”《紅樓夢》第五回:“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幸门外突作怪声,如见眚而呼救者。”
(3)幸福;幸运。《左傳·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吕氏春秋·遇合》:“任久不勝,則幸反為禍。其幸大者,其禍亦大。”唐司空圖《修史亭》:“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
(4)喜悦;高兴。《左傳·僖公十四年》:“幸災不仁。”清張際亮《送雲麓觀察督糧粤東》:“梅花頻折貴官多,荔枝得飽游人幸。”鲁迅《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我极欣幸能绍介这真实的作品于中国。”
(5)爱好;喜好。《字彙·干部》:“幸,好也。”《戰國策·齊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虚願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漢書·成帝紀》:“其後幸酒,樂燕樂,上不以為能。”顔師古注引晋灼曰:“幸酒,好酒也。”
(6)偏爱;宠爱。《字彙·干部》:“幸,寵也。”《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將失》:“多幸,衆怠,可敗也。”《紅樓夢》第四十三回:“你瞧瞧,把他幸的這個樣兒,我勸你收着些兒好。”
(7)亲爱者;受宠的人。漢荀悦《申鑒·雜言上》:“妾媵盈宫,非無愛幸也;羣臣盈朝,非無親近也。”漢蔡邕《獨斷》卷上:“妃妾接於寢皆曰御,親愛者皆曰幸。”
(8)哀怜;同情。《吕氏春秋·至忠》:“王必幸臣與臣之母,願先生之勿患也。”高誘注:“幸,哀也。”
(9)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正字通·干部》:“幸,又巡幸。”《史記·孝文本紀》:“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裴駰集解引蔡邕曰:“天子車駕所至,民臣以為僥倖,故曰幸。”唐王維《華嶽》:“人祇望幸久,何獨禪雲亭。”《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話説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觀園回宫去後,……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又特指皇帝与妃嫔同房。《字彙·干部》:“幸,御也。”《史記·外戚世家》:“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一幸生男。”唐祖君彦《為李密檄洛州文》:“人倫之體别于内外,而蘭陵公主逼幸告終。”《金史·后妃傳上》:“凡宫人在外有夫者,皆分番出入。海陵欲率意幸之。”
(10)遇。唐慧苑《華嚴經音義》卷二:“劉兆注《公羊傳》曰:幸,遇也。”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二年冬,幸大雪踰嶺被南越中數州。”清湯球《十六國春秋輯補·後燕·慕容寳》:“衆軍憚征,幸亂,投杖奔走。”
⑪期望;希冀。《字彙·干部》:“幸,希冀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元史·仁宗紀》:“夤緣近侍,出入内庭,覬幸名爵,宜斥逐之。”
⑫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韓非子·存韓》:“臣竊願陛下幸熟圖之。”《史記·袁盎鼂錯列傳》:“嘉鄙野人,乃不知,將軍幸教。”宋朱熹《答劉平甫書》:“裴丈正歲出山來,幸為道區區。”明張居正《答山東巡撫楊本菴》:“幸惟尊裁。”
⑬活;使……活命。《吕氏春秋·忠廉》:“汝天下之國士也,幸汝以成而名。”高誘注:“幸,活也。”
⑭副词。1.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唐杜甫《除架》:“幸結白花了,寧辭青蔓除。”宋楊萬里《趙達明四月一日招遊西湖》:“嬌雲嫩日無風色,幸是湖船好放時。”2.相当于“本”。唐韓愈《楸樹》:“幸自枝條能樹立,可煩蘿蔓作交加。”宋朱敦儒《相見歡》:“浮生事,長江水,幾時閒?幸是古來如此,且開顔。”
⑮姓。《通志·氏族略五》:“幸氏,望出南昌。《晋書》術士幸靈,唐幸南容,并洪州人。宋有幸白、幸佑、幸之武,登進士第,望出鴈門。”
(二)niè 《玉篇》女涉切。
同“㚔”。《玉篇·㚔部》:“㚔,今作幸。”
幸xing
ㄒ〡ㄥˋ
〔《广韵》胡耿切,上耿,匣。〕
1.希图得到非分的财物或功名利禄等。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六》:“幸人之有者害,居人之功者败,无实而享显者殆。”
2.侥幸,因偶然的机会获得成功。
●《韩非子·诡使》:“今守度奉量之士欲以忠婴上而不得见,巧言利辞行奸轨以幸偷世者数御。”
●陈奇猷集解:“谓以侥幸而偷欺于世也。”
●清戴名世《命说》:“虽其术之工者往往多验,而吾谓其皆出于幸中,不可谓之知命。”
3.亲幸;宠爱。
●《后汉书·黄香传》:“在位多所荐达,宠遇甚盛,议者讥其过幸。”
●《宋书·恩幸传序》:“既而恩以幸生,信由恩固,无可惮之姿,有易亲之色。”
●清吴下阿蒙《断袖篇·两宠童》:“一士夫位已显矣,不近女色,专幸狡童。”
4.指受帝王亲幸宠爱的佞人。
●《后汉书·桓帝纪赞》:“政移五幸,刑淫三狱。”
李贤注:“幸,佞也。”
●《新唐书·李至远传》:“忤贵幸,外迁,久乃历司勋,吏部员外郎中。”
●《明史·佞幸传序》:“嬖幸酿乱,几与昏庸失道之主同其蒙蔽。”
5.旧指男子的情爱。
●宋秦观《苏子瞻记江南所题诗本不全余尝见之今以补子瞻之遗》之二:“晞草露如郎幸薄,乱花飞似妾情多。”
参见“薄幸”。
6.牵系。
●《文选·张衡〈思玄赋〉》:“毋绵挛以幸己兮,思百忧以自疹。”
旧注:“绵挛,系貌。幸,引也。”
7.不顾而去貌。
●宋苏舜钦《答杜公书》:“日月可惜,功名易隳,处虽为难,退亦未易。今虽能幸然引去,无补于时,亦安足以为嘉事!”
8.庆幸,引以为乐。参见“幸灾乐祸”。
幸(2)xing
ㄒ〡ㄥˋ
〔《广韵》胡耿切,上耿,匣。〕
1.幸运。
●《论语·述而》:“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唐韩愈《谢许受韩弘物状》:“恩随事至,荣与幸并,惭抃怵惕,罔知所喻。”
●梁启超《新民说·论毅力》:“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2.欢喜,庆幸。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3.幸亏,幸而。
●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今戣幸无疾疹,但以年当致事,据礼求退。”
●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幸二集尚有宋板,而新本亦有翻宋板者可据耳。”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幸译本已告一段落,可以休息了,此后豫告,请除我名。”
4.亲近;宠爱。
●《韩非子·奸劫弑臣》:“若复幸于左右,愿君必察之。”
●《后汉书·窦融传》:“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
●《红楼梦》第四三回:“你瞧瞧,把他幸的这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要流出来了。”
5.谓求恩幸。
●《管子·任法》:“是以群臣百姓人挟其私而幸其主。彼幸而得之,则主日侵;彼幸而不得,则怨日产。”
●《史记·汲郑列传》:“及事益多,吏民弄巧。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
6.哀怜。
●《吕氏春秋·至忠》:“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
7.褒赏。
●《周礼·天官·大宰》:“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取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
郑玄注:“幸谓言行偶合于善,则有以赐予之,以劝后也。”
8.犹言优胜。
●《管子·霸言》:“夫兵幸于权,权幸于地。故诸侯之得地利者,权从之;失地利者,权去。”
尹知章注:“兵幸在于有权,权从在于得地。幸,犹胜也。”
9.封建时代称帝王亲临。
●《史记·孝文本纪》:“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
●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德宗之幸奉天,仓卒间,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清史稿·太祖纪》:“秋七月,上不豫,幸清河汤泉。”
10.特指帝王与女子同房。
●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
●《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日与萧妃独处,后宫皆不得御幸。”
11.侥幸。
●《国语·晋语六》:“今吾外刑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武不行而胜,幸也。幸以为政,必有内忧。”
●《孟子·离娄上》:“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12.希望,期望。亦为表示希望之辞。
●《史记·曹相国世家》:“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宋叶适《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材犹在朝廷,幸善待之。”
●明何景明《势成篇》:“夫天下不自好之人鲜耻,弗执之臣幸危,愁苦之民愿乱,以三者之状而值于君之所怀,此势成之会也。”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今天下以夫子为一代宗匠,幸示我以匡救之道!”
13.使活命。
●《吕氏春秋·忠廉》:“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
高诱注:“幸,活也。”
14.痊愈。
●清唐甄《潜书·自明》:“楚有患眚者,一日,谓其妻曰:‘吾目幸矣。吾见邻屋之上大树焉。’”
15.正好,恰好。
●唐杜甫《除架》诗:“幸结白花了,宁谢青蔓除。”
●宋杨万里《赵达明四月一日招游西湖》诗:“娇云嫩日无风色,幸是湖船好放时。”
16.本来,原来。
●唐陆贽《论度支令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比之抑征,固不同等。幸有旧制,足可遵行。”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陀村入舍》:“豪家变得贫贱,穷汉却番作荣富。幸是宰相为黎庶,百姓便做了台辅。”
17.假使,倘若。
●《汉书·高帝纪下》:“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及太尉自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名臣》:“文定公曰:‘吾女不妻先生,不过为一小官人妻;先生德高天下,幸婿李氏,荣贵莫大于此。’”
18.尚,还。
●宋王安石《洊亭》诗:“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
19.姓。
●晋有幸灵。
幸(➍➎倖)xìnɡ
①幸福;幸运:荣~|三生有~。
②认为幸福而高兴:欣~|庆~|~灾乐祸。
③书望;希望:~勿推却。
④侥幸:~亏|~免|~未成灾。
⑤书宠幸:~臣。
⑥旧时指帝王到达某地:巡~。
⑦(Xìnɡ)名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ìng
1、[幸福]xìng fú
1.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为人民谋~。今天的~是先烈们流血流汗得来的。 2.(生活、境遇)称心如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越来越~。
2、[三生有幸]sān shēng yǒu xìng
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3、[幸运]xìng yùn
1.好的运气;出乎意料的好机会:但愿~能够降临到他的头上。 2.称心如意;运气好:买彩票得了头等奖,真够~的。
4、[幸而]xìng ér
副词。幸亏;多亏:~发现得早,否则酿成大祸。
5、[不幸]bù xìng
1.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的消息。 2.表示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身亡。~而言中。 3.指灾祸:惨遭~。
6、[侥幸]jiǎo xìng
偶然得到成功或意外地免于不幸:必须扫除~取胜的心理。
7、[有幸]yǒu xìng
很幸运;有运气:我~见到了海市蜃楼的奇妙景象。
8、[幸好]xìng hǎo
幸亏:~雨不大,不然非淋成落汤鸡不可。
9、[所幸]suǒ xìng
值得庆幸,比较幸运的意思。
10、[幸存]xìng cún
侥幸地活下来:~者。飞机失事,机上人员无一~。
11、[荣幸]róng xìng
光荣而幸运:见到您感到十分~。躬逢盛会,不胜~之至。
12、[幸亏]xìng kuī
表示由于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而避免了某种不利的事情:~他带了雨衣,不然全身都得湿透。他~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13、[幸免]xìng miǎn
侥幸地免于(灾难):~于难。
14、[万幸]wàn xìng
非常幸运(多指免于灾难):损失点儿东西是小事,人没有压坏,总算~。
15、[宠幸]chǒng xìng
旧指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宠爱。
16、[幸事]xìng shì
值得庆幸的事。
17、[临幸]lín xìng
古称皇帝亲自到一个地方。
18、[大幸]dà xìng
非常幸运。
19、[幸会]xìng huì
客套话,表示跟对方相会很荣幸。
20、[薄幸]bó xìng
薄情;负心(多指男方)。
21、[幸甚]xìng shèn
1.表示很有希望,很可庆幸:剪除奸佞,国家~。 2.非常荣幸(多用于书信):承不吝赐教,~,~。
22、[巡幸]xún xìng
指帝王出巡,到达某地:~江南。
23、[幸喜]xìng xǐ
幸亏:~有热心人指点,才没有迷路。
24、[喜幸]xǐ xìng
欢喜庆幸。
25、[天幸]tiān xìng
濒于灾祸而幸免的好运气。
26、[幸臣]xìng chén
帝王宠幸的臣子(贬义)。
27、[行幸]xíng xìng
1.古代专指皇帝出行。《汉书·武帝纪》:“﹝ 元鼎 ﹞四年,冬十月,行幸 雍。”唐 杜甫《壮游》诗:“河朔风尘起,岷山 行幸长。”明 梅鼎祚《玉合记·赠处》:“往年天子行幸,赐 长安 士民大酺三日。”清 昭槤《啸亭杂录·领侍卫府》:“其行幸驻蹕宿卫,一如禁中之例。” 2.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明 陈与郊《昭君出塞》:“娘娘!官家也曾行幸来么?”周贻白 注:“皇帝留宿宫中。”
28、[傒幸]xī xìng
1.同“傒倖”。 2.烦恼;折磨。
29、[幸蒙]xìng méng
犹言承蒙。常用为客套语。
30、[幸嬖]xìng bì
1.嬖幸。宠爱狎昵。 2.谓受宠幸。
31、[幸诡]xìng guǐ
侥幸和诡诈。
32、[顺幸]shùn xìng
谓顺从帝意而得宠幸。
33、[昵幸]nì xìng
亲昵而受宠幸。
34、[幸禄]xìng lù
谓侥幸得到的福分。
35、[幸临]xìng lín
敬辞。犹惠临,光临。
36、[庶幸]shù xìng
犹希望。
37、[幸曲]xìng qǔ
宠幸偏袒。
38、[幸觊]xìng jì
犹觊觎。
39、[觊幸]jì xìng
希图侥幸。《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汉 郑玄 笺:“无三年之恩於其父母而废其丧礼,故覬幸一见素冠。”《北史·房彦谦传》:“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螘聚,杨谅 之愚鄙,羣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覬幸非望者哉。”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每虑及此,肝胆摧落,是以不胜犬马之情,子私其父,日夜覬幸。”
40、[幸措]xìng cuò
谓将侥幸之人置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