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拼音
xìng笔顺
一 丨 丿 ㇏ 丨 𠃍 一上横稍短,竖画正直,撇捺舒展、对称。“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xìng的字 读音为xi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杏-中華語文大辭典杏杏ㄒ丨ㄥˋxìnɡ1.植物名。落葉喬木。葉卵形,邊緣呈鋸齒形,花為白色或粉紅色,果實也叫杏,偏圓,味稍酸,核裡有仁,可食,亦可入藥。2.姓。
杏-中華大字典1、杏讀音:下梗切,音荇,梗韻。釋文:
❶~果也。从木。向省聲。見《說文》。
〔按~爲果木屬。春際開花五瓣。色淡紅。或微白。花後始生葉。果實形圓。似梅而大。味甘酸可食。乾貯蜜煎之。可作~脯。仁可入藥〕。
❷銀~。果名。《廣羣芳譜》:銀~、一名白果。一名鴨腳子。樹高二三丈。或至連抱。可作梁棟。葉薄縱理。一枝結子百十。狀如小杏。
❸山名。在奉天省錦縣西南四十里。舊有~山驛。
❹北~。地名。《春秋莊十三年》:齊侯會于北~。
〔注〕:齊地。
杏
《説文》:“杏,果也。从木,可省聲。”
xìng 《廣韻》何梗切,上梗匣。陽部。
(1)木名。杏树,蔷薇科,落叶乔木。花色白带红。叶阔卵形或圆卵形而有尖。果实形圆或扁圆,熟时呈黄红色,向阳部有红晕和斑点,味淡甘而微酸,可生食,或制杏干、杏脯。甜杏仁可炒食,苦杏仁可入药,过量则中毒。花供观赏,木可作器具。《管子·地員》:“五沃之土……其梅其杏,其桃其李。”《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北三百里,曰靈山……其木多桃、李、梅、杏。”
(2)果名。《説文·木部》:“杏,果也。”桂馥義證:“果也者,《格物叢話》:‘杏實,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與肉自相離。’”《禮記·内則》:“牛脩…桃李梅杏,楂梨薑桂。”鄭玄注:“自牛脩至此三十一物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3)杏花。宋宋祁《玉樓春》:“緑楊烟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紅樓夢》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紅,冲寒先喜笑東風。”
(4)杏仁。唐崔櫓《春日長安即事》:“杏酪漸香鄰舍粥,榆煙將變舊爐灰。”唐韋應物《清明日憶諸弟》:“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5)像杏子那样的。如:杏红;杏黄旗;柳眉杏眼。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杏臉桃腮,乘著月色。”
(6)古地名。1.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北。《左傳·昭公二十四年》:“王子朝之師攻瑕及杏,皆潰。”杜預注:“瑕、杏,敬王邑。”杨伯峻注:“杏在今禹縣北。”2.在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北。《左傳·定公九年》:“齊侯致禚、媚、杏於衛。”杜預注:“三邑皆齊西界。”杨伯峻注:“杏當在今山東茌平縣南博平廢治境内。”
(7)姓。《通志·氏族略五》:“杏氏,見《姓苑》。”
杏xìnɡ
名
①杏树,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近球形,成熟时一般黄红色,味酸甜。
②(~儿)这种植物的果实。
适用于以上义项有的地区叫杏子。
③(Xìnɡ)姓。
【读音】xìnɡ
【繁体】杏
杏<名>
木名。杏树[apricot;almond]。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
杏,杏果也。从木,可省声。――《说文》。按,尚省声。
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管子》
孔子游缁帷之林,坐杏坛之上。――《庄子》
桃李梅杏,楂梨姜桂。――《礼记·内则》
又如:杏苑(杏树园林;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杏林(见杏田典故。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杏林得意(借指进士及第)
杏花[apricotflower]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红楼梦》
又如:杏雨(杏花雨);
杏xìng[杏树]落叶乔木。春季开白色或淡红色的花。果实黄色或红晕,叫"杏子"或"杏儿",酸甜,可生吃或制蜜饯。种子叫"杏仁"可吃或供药用。
杏xing
ㄒ〡ㄥˋ
〔《广韵》何梗切,上梗,匣。〕
1.木名。落叶乔木。叶宽卵形。花粉红色或白色。核果,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供生食外,可制成杏干、杏脯等食品。
●《管子·地员》:“五沃之土……宜彼群木,桐柞枎椿,及彼白梓,其梅其杏。”
●唐张九龄《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诗:“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
●清周亮工《张林宗先生传》:“春日每造郭外老杏下饮,辄大醉。”
2.果名。杏子。杏树的果实。
●《礼记·内则》:“牛脩、鹿脯……桃、李、梅、杏。”
郑玄注:“自牛脩至此三十一物,皆人君蒸食所加庶羞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时品》:“杏除香白、八达杏外,有四道河、海棠红等杏,仁亦甘美。”
3.指杏花。
●五代齐己《杨柳枝》诗:“争似着行垂上苑,碧桃红杏对摇摇。”
●宋梅尧臣《陈浩赴福州幕》诗:“梅残杏将坼,杨柳都未堪。”
●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隔春波,碧烟染窗;倚晴天,红杏窥墙。”
4.杏仁。参见“杏酪”、“杏粥”。
5.像杏子或杏花那样颜色的。参见“杏黄”、“杏脸桃腮”。亦指像杏子那样的。参见“杏眼”。
6.古地名。
●春秋时周的城邑。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师攻瑕及杏,皆溃。”
杜预注:“瑕杏,敬王邑。”
杨伯峻注:“杏在今禹县北。”
7.古地名。
●春秋时齐的城邑。
●《左传·定公九年》:“齐侯致禚、媚、杏于卫。”
杜预注:“三邑皆齐西界。”
杨伯峻注:“杏当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博平废治境内。”
杏木37ㄒㄧㄥˋxìng名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樹皮帶赤色,葉卵形。三月開淡紅色花朵,花、葉像梅。果實扁圓、肥厚、味稍酸。核裡有仁,可食亦可入藥。花與果實也稱為「杏」。
杏-康熙字典杏
【辰集中】【木字部】 杏
★【唐韻】【正韻】何梗切【集韻】【韻會】下梗切,𠀤音荇。【說文】果名。【格物叢話】杏實,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與肉自相離。【盧諶·祭法】夏祀用杏。【管子·地員篇】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文獻通考】杏多實不蟲,來年秋禾善。
◎又【周禮·司爟註】夏取棗杏之火。
◎又【左思·吳都賦·李善註】平仲果,其實如銀。一名銀杏。
◎又北杏,地名。【春秋·莊十三年】齊侯會於北杏。
◎又【神仙傳】廬山有杏林,董奉故里。考證:〔【禮·祭法】夏祠用杏。〕 謹按禮祭法無此語。太平御覽引盧諶祭法曰夏祠用杏。謹將禮字改爲盧諶。祠字改爲祀字。
【杏】7画 4060·9 xìng ㄒㄧㄥˋ 何梗切,上,梗韻,匣。陽部。㊀果木名。落葉喬木,果名杏子。管子 地員:“五沃之土……其梅其杏,其桃其李。”又指杏子。禮 内則:“桃李梅杏,楂梨薑桂。”㊁特指杏花。唐 白居易 長慶集七一 游趙村杏花詩:“游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迴?”又特指杏仁。見“杏酪”。㊂地名。1. 春秋 齊邑。左傳 定九年:“齊侯致 禚 媚 杏於 衛。”注:“三邑皆 齊西界,以答謝 衛意。”地在今 山東 東阿縣南。2. 春秋 周邑。左傳 昭二四年:“王子朝之師攻 瑕及 杏,皆潰。”注:“瑕 杏,敬王邑。”地在今 河南 禹州市北。
银杏-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銀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