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
拼音
zōng笔顺
一 丨 一 一 一 𠃋 丶 丿 丿 丿 丶 丶 ㇇ 一 一 亅 丿 丶同音字
读音为zōng的字 读音为zong的字基础解释
马、猪等颈上的长毛: 马~。 猪~。详细解释
某些哺乳动物颈部周围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 杏园花。—— 韦庄《代书寄马诗》
又如:鬃帽(用马、猪等颈毛所制的帽子);马鬃;猪鬃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鬃-中華語文大辭典鬃鬃ㄗㄨㄥzōnɡ馬、豬等獸類頸上的長毛。[例]馬~│豬~。
鬃-汉语大词典鬃zōng
ㄗㄨㄥ
〔《广韵》子红切,平东,精。〕
1.马鬃。
●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十八韵》:“金鞍随系尾,衔璅映缠鬃。”
●宋张耒《萧朝散惠石本韩干马图马亡后足》诗:“回身侧顾不无意,翦鬃络头嗟失真。”
●清李调元《马厂大雪》诗:“毳帐人何住,霜鬃马可怜。”
2.同“鋄”。马首饰。
●宋楼钥《再题行看子》诗:“黑驹騧黄骓素骝,亦有笏面仍银鬃。”
鬃(2)zōng
ㄗㄨㄥ
〔《广韵》藏宗切,平冬,从。〕
〔《广韵》士江切,平江,崇。〕
1.头发。
●《西游记》第四四回:“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
2.马、猪等动物颈部的长毛。
●南朝陈徐陵《紫骝马》诗:“玉镫绣缠鬃,金鞍锦覆蒙。”
吴兆宜注:“鬃,马鬣也。”
●前蜀韦庄《代书寄马》诗:“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
●清陈维崧《钱塘浴马行》:“红泉骀宕自然丽,丹鬃灭没何其都。”
●梁斌《红旗谱》二九:“江涛说:‘杀一口猪,要一块七毛钱,还要猪鬃、猪毛、猪尾巴、大肠头。’”
1、鬃讀音:徂宗切,音悰,冬韻。鉏江切,音淙,江韻。釋文:
❶高髻。見《玉篇》。
❷同騣。馬~也。見《韻會》。
2、從讀音:牆容切,冬韻。釋文:
❶本作从。《說文从部》:从。相聽也。从二人。《段注》:聽者聆也。引伸爲相許之偁。
❷隨也。《詩旣醉》:~以孫子。
❸順也。《禮記樂記》:率神而~天。
❹就也。《禮記檀弓》:~而謝焉。
❺爲也。《管子正世》:知得失之所在。然後~事。
❻逐也。《詩還》:並驅~兩肩兮。
❼合也。《國策秦策》:~而伐齊。
❽猶牽也。《淮南氾論》:禽獸可羈而~也。
❾羣也。《大戴記夏小正》:鹿人~。
❿送也。《呂覽節喪》:諸養生之具無不~者。
⓫自也。見《爾雅釋詁》。
⓬遂也。見《小爾雅廣言》。
⓭位也。《左成十六年傳》:邲之師。荀伯不復~。
〔按左昭五年傳。䜿牛禍叔孫氏。使亂大~。竝當訓位。王念孫說〕。
⓮求吉得吉之言。《儀禮少牢饋食禮》:吉曰~。
⓯水歸其道也。《書禹貢》:恆衞旣~。
⓰牛子也。見《顏氏家訓書證》。
〔按國策韓策。寧爲雞口。無爲牛後。顏之推引延篤國策音義。口作尸。後作~。尸訓雞中之主。~訓牛子。朱駿聲以~爲豵之假借字。其說是也〕。
⓱姓也。漢將軍~公。
3、從讀音:七恭切,音樅,冬韻。釋文:~容。舉動也。《楚辭懷沙》:孰知余之~容。
〔又〕:重撞擊也。《禮記學記》:待其~容。然後盡其聲。
〔又〕:休燕也。《詩都人士序》:~容有常。
〔又〕:閒暇也。《史記畱侯世家》:良嘗閒~容步游下邳偊上。
4、從讀音:將容切,音蹤,冬韻。釋文:
❶南北曰~。《詩南山》:衡~其畝。
❷~~。獸名。《山海經東山經》:栒狀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
〔按字亦作溝溝〕。
❸通蹤。《史記聶政傳》:重自刑以絕~。
❹通中。《山海經海內北經》:~極之淵。一曰中極之淵。
〔按舊本作忠。畢沅據水經注作中〕。
5、從讀音:才用切;似用切,音頌,宋韻。釋文:
❶隨行也。見《說文从部》。
〔按~本訓隨行。引伸爲一切隨~之義。如刑法謂帮助犯罪行爲曰~犯。附加刑曰~刑。民法謂附屬他物內之物品曰~物。皆是〕。
❷使也。《左僖三十三年傳》:敢犒~者。
❸同宗也。見《集韻》。
〔按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祖祖母。注云。~祖而別。集韻同宗之義。殆本諸此〕。
❹猶副也。前代職官品級。有正有~。日本效之。稱正幾位、~幾位。
❺同縱。《論語八佾》:~之。《皇疏》:放縱也。
6、從讀音:祖動切,音總,董韻。釋文:~~。太高貌。《禮記檀弓》:爾無~~爾。
7、鬉讀音:祖叢切,音㚇,東韻。釋文:
❶髮亂。見《類篇》。
❷馬鬣之勁者。《唐書五行志》:滑州獻馬肉~麟臆。
❸豬毛亦稱~。《本草圖經》:豪豬、~間有豪如箭。能射人。
8、騌釋文:騣俗字。見《正字通》。
9、騣讀音:祖叢切,音葼,東韻。〔通作鬉〕。釋文:
❶馬鬛也。見《說文新附》。
❷全~。馬冠。見《玉篇》。
鬃髟818ㄗㄨㄥzōng名①高髻。《玉篇.髟部》:「鬃,高髻貌。」②獸類頸上的毛。如:「馬鬃」、「豬鬃」。
鬃-中草药辞典【读音】zōnɡ
【繁体】鬉
鬃<名>
某些哺乳动物颈部周围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mane;bristle]
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韦庄《代书寄马诗》
又如:鬃帽(用马、猪等颈毛所制的帽子);马鬃;猪鬃
鬃(騌、騣)zōng马、猪等颈上的长毛,也指猪背上的长硬毛:猪~。~刷。
鬃(騌、鬉、騣)zōnɡ
名马、猪等颈上的长毛:~毛|马~|猪~|~刷。
鬃 zōng
❶高髻。
《雲笈七籤》卷一一三下:
山栖求道,無巾裹~角,布衣事道士。
❷馬、猪等頸上的毛。
徐陵《紫騮馬》詩:
玉鐙綉纏~,金鞍錦覆幪。這個意義又寫作「騣」。
同:騣
鬃-康熙字典鬃
【亥集上】【髟字部】 鬃
★【唐韻】藏宗切【集韻】徂宗切,𠀤音悰。【玉篇】高髻也。
◎又【韻會】馬鬃也。或作騣。
★又【廣韻】士江切【集韻】鉏江切,𠀤音淙。義同。
【鬃】18画 7290·1 zōng ㄗㄨㄥ 藏宗切,平,冬韻,從。㊀高髻。見 玉篇。雲笈七籤一一三下 續仙傳:“(劉)ो˥ѱ栖求道,無巾裹,鬃角布衣,事道士甚專。”㊁馬、豬等獸類頸上的長毛。同“騣”、“鬉”。前蜀 韋莊 浣花集四 代書寄馬詩:“鬃白似披 梁苑雪,頸肥如撲 杏園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ōng
1、[鬃毛]zōng máo
一般指马、猪颈上的硬长毛。
2、[猪鬃]zhū zōng
猪的脖颈子上的较长的毛,质硬而韧,可用来制刷子。
3、[马鬃]mǎ zōng
马颈上的长毛。
4、[鬃刷]zōng shuā
用马或猪等颈上的硬毛做成的刷子。
5、[鬃鬣]zōng liè
马颈部的长毛。
6、[领鬃]lǐng zōng
指鬃毛。
7、[尾鬃]wěi zōng
指马尾巴上的长毛。
8、[三鬃]sān zōng
指骏马鬃毛经修剪而成的三辫式样。
9、[鬃人]zōng rén
底面粘着一周猪鬃毛的泥制玩具小人,玩时将其置于盘碗等器皿内,敲击器具,小人借鬃毛弹性运动而跳舞摇摆,呈现出许多有趣动作。
10、[鬃晶]zōng jīng
即发晶。
11、[鬃角]zōng jiǎo
束发为髻。《云笈七籤》卷一○三:“泊舟江滨,忽有鬃角布衣少年衝暴雨而来,衣履不湿。”
12、[鬃头]zōng tóu
谓头上披着长毛。
13、[鬃发]zōng fā
鬃毛。
14、[鬃工]zōng gōng
旧时谓修补磁窑器皿的工匠。因其所持工具主要以马鬃制成,故名。
15、[髼鬃]péng zōng
植物枝叶、须穗蓬松散乱貌。
16、[鬃帽]zōng mào
毡帽。
17、[肉鬃]ròu zōng
亦作“肉鬉”。骏马的一种特征。马颈肉端所生鬃毛,倒披一旁,谓之“肉騣”。
18、[金鬃]jīn zōng
同“金鋄”。
19、[鬣鬃]liè zōng
马、猪等兽类颈上的长毛。
20、[香鬃]xiāng zōng
1.同“香騣”。 2.指骏马的颈上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