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áo

笔顺

丿 𠃌 丿
“阝”的“了”曲弯自然,稍短,竖画正直。“勹”撇画短斜,横折钩稍长,边竖端正,“缶”大小适中,靠上安放。

同音字

读音为táo的字 读音为tao的字

基础解释

1.用黏土烧制的材料,质地比瓷质松软,有吸水性。2.制造陶器。3.比喻教育、培养。4.姓。5.快乐。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阜,匋( táo)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2. 同本义。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称陶

    陶,再成丘也。——《说文》

    再成为陶丘。——《尔雅》。孙注:“形如累两盆。”

    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释名》

    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 陶丘北, 陶丘有 尧城,尧尝所居,故 尧号 陶唐氏。——《说文》

    又如:陶丘(重叠的山丘)

  3. 瓦器,陶器

    器用陶匏。——《礼记·郊特牲》

    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吕氏春秋·仲冬纪》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治。——《孟子·滕文公上》。朱注:“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

    又如:彩陶(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白陶(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陶甓(陶砖);陶桴(陶瓦与木棍)

  4. 烧制陶器的匠人 。

    如:陶匠(陶工与木匠;亦专指陶工);陶冶(陶工与铸工)

〈动〉

  1. 制作瓦器

    陶,作瓦器也。——《玉篇》

    陶子河滨。——《吕氏春秋·慎人》

    譬若陶人之埏埴。——《淮南子·精神》

    万室之国,一人陶。——《孟子·告子下》

    又如:陶渔(制陶与捕鱼);陶钧(制陶用的转轮);陶埴(烧制砖瓦);陶俑(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陶人(陶工,陶师,陶家。烧制陶器的匠人)

  2. 陶冶,化育

    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延师择友,陶成佳士。——范景文《贺王甥申之首入泮宫序》

    又如:陶熔(培养教育);陶成(培养,教晦);陶写(抒发,陶冶);陶化(陶铸化育);陶育(造就化育)

  3. 烤灼,炎炽

    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后汉书》

  4. 除去 。

    如:陶洗(革除;涤除)

  5. 毁谤 。

    如:陶诞(毁谤夸诞)

〈形〉

  1. 快乐

    共陶暮春时。——《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何以称这情,浊酒且自陶。——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又如:陶春(使人快乐的春天);陶欣(快乐欣喜);陶煦(和乐的样子)

〈名〉

  1. 通“窑”。窑灶

    《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一切经音义》

  2. 另见 tá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陶陶-中華語文大辭典

陶陶ㄊㄠˊ ㄊㄠˊtáotáo形容快樂的樣子。[例]君子~︱其樂~。

陶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陶陶táotáo
形形容快乐:其乐~。

陶陶-汉语大词典

陶陶(I)1.和乐貌。
●《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毛传:“陶陶,和乐貌。”
●《晋书·刘伶传》:“﹝伶﹞惟着《酒德颂》一篇。其辞曰:‘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元张可久《湘妃怨·德清观梅》曲:“泠泠仙曲紫鸾箫,树树寒梅白玉条,飘飘野客乌纱帽,花前相见好,倚春风其乐陶陶。”
2.广大貌。
●汉应劭《风俗通·山泽·四渎》:“《诗》云:‘江汉陶陶。’”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下》:“《风俗通义·山泽篇》引此诗曰‘江汉陶陶’,陶与滔古字通。”
3.阳气极盛貌。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
●《楚辞·怀沙》作“滔滔孟夏”。
王逸注:“滔滔,盛阳貌也。言孟夏四月,纯阳用事。”
●汉徐干《答刘公干诗》:“陶陶诸夏别,草木昌且繁。”
●明吴甡《五日寄王子象山》诗:“冉冉时序侵,陶陶夏维午。”
4.醉貌。
●唐李咸用《晓望》诗:“好驾觥船去,陶陶入醉乡。”
●宋苏轼《观湖》诗之一:“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
●汪洋《静仁先生命和送克安之京原韵》:“并世交情谁落落,遣生文酒得陶陶。”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一:“‘乐哉乐哉,陶陶酌一杯。’他作举杯就口的样子,迷迷地笑着。”
陶陶(II)1.相随行貌。参见“陶陶遂遂”。
2.漫长貌。
●《楚辞·王逸<九思·哀岁>》:“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原注:“陶陶,长貌。”
陶陶(III)驱驰貌。
●《诗·郑风·清人》:“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毛传:“陶陶,驱驰之貌。”
●陆德明释文:“陶,徒报反。”

陶陶-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陶陶ㄊㄠˊ ㄊㄠˊtáo táo①和樂的樣子。三國魏.劉伶〈酒德頌〉:「無思無慮,其樂陶陶。」②漫長。《楚辭.玉逸.九思.哀歲》:「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③陽氣盛。《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

陶陶-辞源3

【陶₂陶₂】㊀和樂貌。詩 王風 君子陽陽:“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晉書 劉伶傳 酒德頌:“奮髯箕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㊁隨行貌。禮 祭義:“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㊂漫長貌。楚辭 漢 王逸 九思 哀歲:“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陶-中華語文大辭典

陶1ㄊㄠˊtáo1.用黏土燒製的一種有吸水性的較瓷質鬆軟的材料;也指用這種材料燒製的器物。[例]~瓷∣彩~∣~俑。2.燒製陶器。比喻教育、培養。[例]~鑄∣~冶∣薰~∣~情養性。3.快樂。[例]~然∣~醉。4.姓。陶2丨ㄠˊyáo用於人名。皋陶,傳說是舜的臣子。

陶-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 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桃。【爾雅·釋丘】再成爲陶丘。【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書·禹貢】東出于陶丘北。【釋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說文】陶丘,在濟隂。【戰國策】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註】今定陶縣。【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定陶縣。【史記·越世家】范蠡止於陶。【註】徐廣曰:今定陶。正義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陽也。
◎又【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爲陶唐氏。【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又縣名。【漢書·地理志】魏郡館陶縣,雲中郡陶林縣,定襄郡安陶縣,雁門郡𣷪陶縣。
◎又【玉篇】陶甄。【廣韻】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書】神農作瓦器。【詩·大雅】陶復陶穴。
◎又陶正,官名。【左傳·襄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爲周陶正。
◎又【書·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傳】鬰陶,言哀思也。
◎又【爾雅·釋詁】鬰陶,繇喜也。【禮·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註】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又【揚子·方言】陶,養也。秦或曰陶。
◎又【後漢·杜篤傳】粳稻陶遂。【註】韓詩曰:陶,暢也。
◎又【廣韻】正也,化也。
◎又【揚雄·解嘲】後陶塗。【註】北方國名,出馬,因以爲名。
◎又蒲陶,果名。【史記·大宛傳】有蒲陶酒。【司馬相如·上林賦】櫻桃蒲陶。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廣韻】陶唐之後,今出丹陽。
◎又【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
◎又【荀子·榮辱篇】陶誕突盜。【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嚚之貌。或曰陶當爲逃,隱匿其情也。
◎又【韻會】𩋃通作陶。【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爲臯陶。【註】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又【韻會】裪,通作陶。【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主衣服之官
◎又【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餘昭切,音搖。【詩·王風】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傳】陶陶,和樂貌。【釋文】陶,音遙。
◎又【禮·祭義】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註】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釋文】陶,音遙。
◎又【廣韻】臯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𨹋。
★又【集韻】大到切,音導。【詩·鄭風】淸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傳】陶陶,驅逐之貌。【釋文】陶,徒報反。好,呼報反
◎又【朱註】陶,叶徒𠋫反。好,叶許𠋫反。
★又叶夷周切,音由。【詩·魯頌】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易林】兹基運時,稷契臯陶。貞良得願,微子解囚。【杜篤·吳漢誄】堯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呂尙翼周。考證:〔【左傳·定二年】殷氏七族〕 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殷氏改殷民。〔【荀子·不苟篇】陶誕突盜。【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囂之貌。〕 謹按此荀子榮辱篇非不苟篇。今照原書不苟篇改榮辱篇。註頑囂之貌照原文改頑嚚之貌。

陶-汉语大词典

陶(I)tao
ㄊㄠˊ
〔《广韵》徒刀切,平豪,定。〕
亦作“匋”。
1.两重的山丘。
2.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礼记·郊特性》:“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孔颖达疏:“陶谓瓦器,谓酒尊及豆簋之属。”
●宋米芾《砚史·用品》:“器以用为功。玉不为鼎,陶不为柱。”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其数十方成陶者,其中苦无重值物,合并众力众资而为之也。”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制陶是一种专门的工艺,转相传授,因而烧出的陶器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3.烧制,烧制陶器。
●《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泥壤易消者也,而陶之为瓦,则与二仪齐其久焉。”
●宋陆游《小葺村居》诗:“土坚瓦可陶,步近木易取。”
●清魏源《城守篇·守备上》:“凡悬孔之砖,先为湾坯以陶之,既成而甃用之。”
4.烧制陶器的工人。
●《管子·任法》:“昔者尧之治天下也,犹埴之在埏也,唯陶之所以为;犹金之在罏,恣冶之所以铸。”
●《商君书·画策》:“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
5.陶冶,化育。
●《管子·地数》:“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为之有道乎?’”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
●宋苏轼《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帝年节词语制》:“妾等幸侍禁严,仰陶化育,愿上万年之寿,永膺百顺之祥。”
●鲁迅《集外集·〈淑姿的信〉序》:“爰有静女,长自山家,林泉陶其慧心,峰嶂隔兹尘俗。”
6.塑造。
●唐无名氏《大唐传载》:“鸿渐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7.火盛貌。
●《后汉书·张衡传》:“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
李贤注:“东方朔《神异经》曰:‘南方有火山,长四十里,广四五里,昼夜火然。’陶犹炎炽也。”
8.畅茂,旺盛。
●《文选·枚乘〈七发〉》:“掩青苹,游青风;陶阳气,荡春心。”
李善注:“薛君《韩诗章句》曰:‘陶,畅也。’”
9.喜悦,快乐。
●《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斯陶,陶斯咏。”
●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之四:“傥若果归言,共陶暮春时。”
●唐李白《春归终南山松龙归隐》诗:“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
●清顾易《律陶》诗:“敝庐何必广,浊酒且自陶。”
10.忧郁,闷闷不乐。
●《书·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
●孔颖达疏:“郁陶,精神愤结积聚之意。”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旧唐书·李密传》:“﹝李密﹞郁郁不得志,为五言诗曰:‘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清黄生《义府·郁陶》:“《孟》‘郁陶,思君尔’。陶者闭穴以熄,火气郁于内,则不复然,以比人忧思,则气不得伸。”
11.方言。指秘而不宣的事,内情。
●《醒世姻缘传》第八六回:“吕祥道:‘你京里另娶不另娶,可是累我腿哩,怕我泄了陶,使人缀住我,连我的衣裳都不给了!’”
黄肃秋校注:“泄了陶,泄了底。”
12.广大貌。参见“陶陶”。
13.醉貌。参见“陶陶”。
14.变易。参见“陶易”。
15.消解,排遣。参见“陶泄”。
16.羽毛或毛绒所制之衣。
●《左传·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杜预注:“复陶,秦所遗羽衣也。”
杨伯峻注:“疑复陶乃以禽兽毛绒为之,衣以御寒者。”
17.通“掏”。掏挖。
●宋梅尧臣《陶者》诗:“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8.虚妄。参见“陶诞”。
19.姓。
陶(II)yao
〡ㄠˊ
〔《广韵》余昭切,平宵,以。〕
1.人名用字。
●皋陶,舜臣名。
●《书·皋陶谟》:“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史记·五帝本纪》:“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
●张守节正义:“高姚二音。”
2.相随行貌。参见“陶陶遂遂”。
3.漫长貌。参见“陶陶”。
4.通“窑”。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陶,窑灶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积窑中,燃薪举火,或一昼夜,或二昼夜,视陶中多少,为熄火久暂。”
陶(III)dao
ㄉㄠˋ
〔《集韵》大到切,去号,定。〕
驱驰貌。参见“陶陶”。

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陶¹ táo
①名用黏土烧制的材料,质地比瓷质松软,有吸水性:~器|~俑|彩~。
②制造陶器:~冶。
③比喻教育、培养:熏~。
④(Táo)名姓。

陶 -中国文化史辞典

古時陶、瓷混稱。我國陶器源遠流長,江西萬年縣仙人洞發現許多陶器殘片,年代距今近萬年。陶有泥質、夾砂(粘土中摻以砂粒或蚌殼末)、紅(含鐵)、黑(可能錳土)和印文陶(拍有凸印或刻劃圖案)、彩陶(顏色彩繪者)之分。制陶法,小的手捏,大的經搓泥作條、盤疊而成。後用陶輪修圓,半幹時印文繪彩,入窯而燒。新石器時代的窯,溫度達900℃上下,夏商已達一千度。早期多用氧化焰,陶多紅、黃;後用還原焰,陶多青黑或灰色。新石器時代的陶,出土量大,品色也多。仰韶文化多紅陶,大汶口文化由紅向黑漸進,並出現快轉陶車。其後的龍山文化多黑陶,且有壁厚僅0.3毫米之蛋殼陶。川鄂湘的大溪文化亦有薄殼彩陶。其後的屈家嶺文化,薄殼彩陶更有發展,胎色橙黃。夏代的彩陶更普遍,中有不少文化、藝術珍品。商代已有白陶。東周後,陶大量用為陶俑和明器。臨潼兵馬俑,氣勢雄壯,神態栩栩,為世所罕有。後世紫砂陶,與瓷器相頡頏。紫砂陶壺“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產地宜興,明稱陶都。名師龔春制壺,有“勝於金玉”之譽,龔春因此改名供春。時大彬所制陶壺,人稱時壺。清吳騫《陽羨名陶錄》記制壺名匠陳鳴遠“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紫砂陶除茶具外,尚有文房用品及各種藝術品,雕繪書畫其上,古雅精美,明清之際即遠銷西方。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áo

1、[陶罐]táo guàn

一种盛液体或食品的陶制容器。

2、[乐陶陶]lè táo táo

状态词。形容很快乐的样子:船家生活~,赶潮撒网月儿高。

3、[陶醉]táo zuì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自我~。~于山川景色之中。

4、[彩陶]cǎi táo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器,上面绘有彩色花纹,普遍见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中。

5、[陶艺]táo yì

制作陶器的技艺,也指陶制的艺术品。

6、[熏陶]xūn táo

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在父母的~下,他从小喜爱音乐。

7、[陶冶]táo yě

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冶(yě):熔炼金属。

8、[陶瓷]táo cí

一般由黏土、长石、石英或其他原料经粉碎、混合、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质地较粗、不透明的叫陶器。质地密实、表面光洁、较薄者呈半透明状的叫瓷器。广泛用于日用器皿、化学工业、电气工程及建筑等方面。

9、[陶土]táo tǔ

由高岭石等多种成分组成的黏土。具有吸水、可塑、耐火及烧结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陶瓷工业方面。

10、[陶然]táo rán

形容舒畅快乐的样子:~自得。

11、[陶俑]táo yǒng

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我也还是可以漫游在热带亚热带沟谷雨林之下,徜徉乎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之间,或沉思于古动植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的化石与陶俑之前。”《青年作家》1982年第7期:“难道你要我找一个 唐 代的陶俑做对象?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

12、[陶泥]táo ní

即陶土。

13、[釉陶]yòu táo

中国商、周时的带釉陶器。为石灰质釉,烧成温度达1180C左右,依氧化和还原程度呈浅黄绿或青绿色,是用铁作色剂的铁青釉,熔剂主要是氧化钙。河南、安徽、陕西等省的出土文物中均有类似残片。

14、[陶缸]táo gāng

古希腊用的大型陶器,口圆而大,用以贮存大量食物(如粮食)或液体(如酒、油),有时用于安葬死者。

15、[陶范]táo fàn

1.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型。 2.指陶瓷器的坯胎。

16、[陶工]táo gōng

制陶器的工人。

17、[陶人]táo rén

1.《周礼》官名,冬官之属,掌陶器烧制。 2.烧制陶器的匠人。 3.即陶俑。

18、[白陶]bái táo

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

19、[陶养]táo yǎng

陶冶培养。

20、[陶钧]táo jūn

1.制陶器时所用的转轮。 2.比喻造就人才。

21、[陶埙]táo xūn

陶埙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

22、[陶管]táo guǎn

用黏土制成的管子,内外涂釉,烧制而成,主要用作排污水的管道。通称缸管。

23、[陶陈]táo chén

抒发陈说。

24、[宣陶]xuān táo

抒发陶写。

25、[陶暑]táo shǔ

解暑,消暑。

26、[铸陶]zhù táo

语本《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 尧 舜 者也。”谓造就,培育。后以“铸陶”指培养人才。

27、[陶津]táo jīn

化育引导。

28、[陶师]táo shī

陶人。

29、[陶淑]táo shū

谓陶冶使之美好。

30、[陶駼]táo tú

即騊駼。状似马。

31、[陶铄]táo shuò

陶冶。

32、[陶莹]táo yíng

犹言刮垢磨光。 前蜀 贯休 《水壶子》诗:“不应嫌器小,还有济人功。良匠曾陶莹,多居笔砚中。”

33、[陶桴]táo fú

陶瓦和木棍。借指简陋的房屋。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采椽茅茨,陶桴复穴,足御寒暑,蔽风雨而已。及其后世。采椽不斫,茅茨不剪,无斫削之事,磨礱之功。”

34、[陶相]táo xiāng

指 南朝 梁 陶弘景。

35、[陶均]táo jūn

见“陶钧”。

36、[猗陶]yī táo

春秋 战国 时大富商 陶朱公(范蠡)和 猗顿 的并称。后用以泛称富户。

37、[陶穴]táo xué

1.古代凿地而成的土室。《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毛 传:“陶其壤而穴之。” 郑玄 笺:“凿地曰穴,皆如陶然。” 高亨 注:“向下掏的洞叫做穴,即地洞。”《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伏滔 《北征记》:“ 皇天坞 北,古时陶穴。 晋 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餘卷。” 清 孙枝蔚 《避乱杂述》诗之一:“夜行昼仍伏,陶穴暂可处。不道腹中饥,但言行路苦。” 2.指墓穴。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六:“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横。” 宋 苏轼 《徐州祭枯骨文》:“暴骨累累,见之酸辛,为卜广宅,陶穴宽温,相从归安,各反其真。”

38、[陶缶]táo fǒu

指 战国 赵 蔺相如 逼 秦王 击缶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9、[陶篱]táo lí

晋 陶渊明《饮酒》诗之五有“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后因以“陶篱”指恬淡自然的旨趣。

40、[精陶]jīng táo

白坯或浅色坯上施釉的陶器。

yáo

1、[皋陶]gāo yáo

传说中东夷族的领袖,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陶(yáo)。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