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ào

笔顺

𠃍 𡿨 丿
上横稍短,四个竖向笔画排布均匀。“女”两撇平行,间距适中,横画要长。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yào的字 读音为yao的字

基础解释

1.重要。2.重要的内容。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这本书我还~呢!4.因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小弟弟跟姐姐~钢笔用。5.请求。6.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7.助动词。须要;应该。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起早呢!8.需要。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车~两个小时。9.助动词。将要。10.助动词。表示估计,用于比较。11.如果。12.要么。

详细解释

〈名〉

  1. 要点,纲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

    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商君书》

    又如:纪要(记录要点的文字);扼要(抓住要点);要谛(要义);要窍(要诀;关键的办法);要归(重点所在;要旨);要本(要旨;根本);要端(要点);要令(主旨;要旨);要义(要旨);要机(犹要旨)

  2. 计数的簿书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

    又如:要会(会计;簿书)

  3. 权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又如:要贵(犹显贵,权贵);要势(谓权贵的势力。常指居要位有权势者)

  4. 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晋书》

    又如:要道(比喻职位要且有权有势的人)

  5. 要子 。用麦秆、稻草等临时拧成的绳状物,用来捆麦子、稻子等;捆货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条状物。

    如:打要子

  6. 总要

    要以不能免。——宋· 苏轼《教战守》

  7. 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形〉

  1. 重要,重大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要着(重要的措施或计谋);要囚(重要的囚犯);要局(重要部门);要具(重要的手段);要重(犹重要);要则(重要的准则);要切(重要适切);要月(指农作重要的时令);要言(至言,重要的话);要务(重要的事务);要术(重要的方法和谋略);要最(最重要的事理、事物);要剧(指重要而政事繁忙的职位);要事;要犯

  2. 简要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荀子》

    又如:要屈(谓简约仪仗、屈尊同众);要括(扼要,简括);要约(简练,精练);要言(言论简扼)

  3. 地位显要

    北收要害之郡(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要近(显要且能接近天子的官位);要位(显要地位);要显(犹显要。亦指显要之官);要官(显要的职务;重要的官位);要缺(重要的官位)

  4. 险要,与战略有关的 。

    如:要会(通道要地);要冲(位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动〉

  1. 扼守。谓扼守险要 。

    如:要衡(处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要壤(指军事上的要地)

  2. 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 。

    如:要钱(玩弄手段捞钱);要嘴吃(谓嘴馋向别人索取食物)

  3. 想要,希望

    要留清白。——明· 于谦《石灰吟》

    要汝知闻。——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要货(想出卖);要待(想要;待要)

  4. 使;让;叫

    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张铣注:“要,犹使也。”

  5. 应当;必须 。

    如:要自(应自;须自);要须(必须;需要);要当(自当;应当)

  6. 即将来临 。

    如:要下雨了

  7. 表示比较;估计

    他年纪稍轻一点,脸也要瘦一些。——巴金《家》

  8.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

    如:要得(若要);要不价(否则;要不然)

  9. 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 [or;either…or…]

  10. 另见 yāo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 “腰”的古字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3.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

    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动〉

  1. 约请;邀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2.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3. 通“徼”( jiǎo)。探求;求取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4. 通“邀”。拦阻;截击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5. 迎候;迎接 。

    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6. 约束;禁止 。

    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7. 通“约”( yuē)。胁迫

    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8. 和;会合 。

    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9. 审察;核实 。

    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0. 另见 yà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要-中華語文大辭典

要要1丨ㄠˋyào1.主要內容。[例]提~|概~|扼~|秉~執本。2.重要的;關鍵的。[例]~犯|~聞|~員∣緊~。3.想;希望。[例]~強|若~人不知,除非己莫為。4.希望得到或保有。[例]我~一臺彩色電視機|這枝筆我還~呢,別弄丟了。5.討要;索取。[例]~飯|~帳∣~了兩個饅頭。6.請求;拜託。[例]姐姐~我替她買本書|大家~她再唱一遍。7.需要。[例]買本詞典~多少錢|從天津到北京,坐車只~半小時就到。8.應該。[例]說話~簡明|勁兒~往一處使。9.即將(指明事物發展的趨勢)。[例]天~下雨了|明天他~回學校去。10.用在比較句中,表示估計。[例]你比我~高多了|今年收成可能~比去年強。11.表示決心做某件事。[例]一定~把經濟搞好。12.連詞:(1)連接第一分句,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要是」。[例]~在往年,花都該開了。(2)連接分句,常重覆使用,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要麼……,要麼……」。[例]~就不做,~做就做到最好。要要2丨ㄠyāo1.求取。[例]~求。2.強行要求;脅迫。[例]~挾。3.姓。

要-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523.【要】
一讀yāo,陰平聲。古“腰”字。墨子兼愛中:“昔楚靈王好士細要。”漢書霍光傳:“敢泄言要斬。”又:“禹要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
[要領]
(1)腰和脖子。古代有腰斬和斬首的刑罰,所以“要”和“領”並舉。禮記檀弓下:“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九京:即九泉,指地下。)
(2)衣腰和衣領,比喻主要的情況。漢書張騫傳:“騫自月支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支要領。”今成語有“不得要要”。在“要領”的第二義上,“要”字今讀去聲。
二也讀yāo。在半路上攔住。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又萬章上:“將要而殺之。後漢書班超傳:“乃遣兵數百於東界上要之。”
這個意義又寫作“邀”。晉書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齎酒於半道邀之。”
引申爲邀請(後起義)。陶潛桃花源記:“便要還家。”杜甫寒食詩:“田父要皆去。”也寫作“邀”。杜甫遭田父泥飲詩:“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
三讀yāo。求得,設法獲得。孟子公孫丑上:“非所以要譽於鄉党朋友也。”今有雙音詞:“要求”。
四讀yāo。要脅。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賈誼過秦論下:“章邯因以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今有雙音詞“要挾”。
五讀yào。名詞。要點,基本的東西。莊子天道:“願聞其要。”漢書藝文志:“然後知秉要執本。”又:“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
又形容詞。簡要的。文心雕龍情采:“故爲情者要約而寫真,爲文者淫麗而煩濫。”又熔裁:“精論要語,極略之體。”
[要害]有戰略價值的[地方]。賈誼過秦論上:“守要害之處。”文心雕龍物色:“且詩騷所標,並據要害。”
[要之]總之,概括地說。司馬遷報任安書:“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
注意:上古“要”字不當“需要”、“想要”講,中古以後的文言文也很少當“需要”,“想要”講。古人於“想要”意義上說“欲”。

要-诗词曲语辞辞典

要义同“要勒”。“要勒”之省。
▶赵师侠《好事近》词《垂丝海棠》:“娉娉袅袅,倚东风,柔媚忍轻摘。凭仗暮寒要住,赛锦川春色。”“要住”仍为抑制住以免过早开败之意。

要-诗词曲语辞辞典

要表示转捩语气的副词,相当于却、可是,与先秦两汉之际作为“总举之词”的用法不同。
▶韦应物《有所思》诗:“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此言虽有相识.却非知己。
▶又《喜于广陵拜觐家兄奉送发还池州》诗:“南出登阊门,惊飙左右吹。所别谅非远,要令心不怡。”此言别虽不远,却也伤怀。
▶雍陶《感兴》诗:“贫女貌非丑,要须缘嫁迟。还似求名客,无媒不及时。”此亦谓贫女貌本不丑,却往往迟嫁。“须”亦为“却”字义,参见681页“须”。“要须”为同义重言。
▶韩维《新植西轩》诗:“虽非观游盛,要是吾庐有。”
▶王安石《与北山道人》诗:“莳果疏泉带浅山,柴门虽设要常关。”
▶张文潜《赠江瞻道》诗:“嗟君如美玉,外彻中乃厚。埋藏困尘埃,要以不可垢。”
▶杨万里《人日诘朝从昌英叔出谒》诗:“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时。”
▶陆游《春夜读书感怀》诗:“永怀天宝末,李郭出治兵,河北虽未下,要是复两京。”
▶赵长卿《贺新郎》词:“负郭田园能有几?随分安贫守约,要不改、箪瓢颜乐。”
▶魏了翁《满江红》词:“钟鼎勒铭模物象,山林赐路开行荜;要不如、胸次只熙熙,无今昔。”“要”字的此种用法尚可征之散文。
▶《旧唐书•文苑传序》:“昔仲尼演三代之易,删诸国之诗,非求胜于昔贤,要取名于今代。”又见“要且”“要自”。须、应,多用作助动词。刘淇《助字辨略》卷四“要”字条列有“须”“当”义。
▶王建《寒食忆归》诗:“京中曹局无多事,寒食贫儿要在家。”此表推测,犹云应在家。
▶姚合《濯缨溪》诗:“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此言岂须回乡。
▶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食罢茶瓶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陆游《东郊饮村酒大醉后作》诗:“邯郸枕中梦,要是念所有。持枕与农夫,亦作此梦否?”并为“须”字义。又见“要自”。

要-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要 yào
❶yāo(妖)。腰。
《荀子·禮論》:
量~而帶之。(帶:做腰帶。)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腰」。
❷yāo(妖)。半路攔截。
《後漢書·班超傳》:
遣兵數百於東界~之。
❸yāo(妖)。邀請(後起意義)。
陶潛《桃花源記》:
便~還家。
❹yāo(妖)。求取,設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
《後漢書·竇融傳》:
仁者不違義以~功。
《鹽鐵論·論儒》:
百里以飯牛~穆公。(百里:指百里奚。飯牛:喂牛。)
❺yāo(妖)。要挾,威脅。
賈誼《過秦論》:
章邯因以三軍之衆~市於外。(章邯:人名。要市:指要挾求封。)
❻要領,關鍵。
《韓非子·揚權》:
事在四方,~在中央。
又重要,顯要。
《後漢書·荀彧傳》:
此實天下之~地。
《宋書·顔延之傳》:
平生不喜見~人。
❼概括,總括。
陸機《五等論》:
且~而言之,五等之君,爲己思治,郡縣之長,爲利圖物。
又簡要。
《三國志·魏書·管輅傳》裴松之注引《管輅别傳》:
可謂~言不煩也。熟語有「要而言之」。
❽需要,想要(後起意義)。
劉禹錫《觀棋歌送儇師西遊》:
賭取聲名不~錢。

要-中華大字典

1、要讀音:伊消切,音邀,蕭韻。釋文:
❶本作耭。《說文臼部》:耭。身中也。象人耭自胨之形。《段注》: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浣而自胨持之。故从臼。必从胨者、象形猶未顯。人多護惜其浣故也。
❷約也。《左哀十四年傳》:使季路~我。吾無盟矣。
 〔按釋名釋形體。~、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
❸䙅也。《詩葛屨》:~之襋之。好人服之。
❹屈也。《文選曹植賦》:解玉佩以~之。
❺徼也。《呂覽悔過》:~門而窺之。
❻邀也。《荀子儒效》:行禮~節而安之。
❼遮也。《孟子萬章》:將~而殺之。
❽堅止之也。《漢書文帝紀》:皇太后固~。上乃止。
❾臣約束其君曰~。《公羊莊十三年傳》:~盟可犯。
❿約置也。《呂覽順民》:此取民之~也。
⓫結也。《國語晉語》:以~晉國之成。
⓬正也。《淮南墬形》:~之以太歲。
⓭成也。《詩籜兮》:倡予~女。
⓮取也。《國策秦策》:~絕天下。
⓯得也。《呂覽貴生》:所~輕也。
⓰會也。《禮記樂記》:~其節奏。
⓱勒也。見《廣韻》。
⓲劾也。《周禮鄕士》:異其死刑之罪而~之。
⓳察也。《書康誥》:~囚。
 〔注〕:~察囚情。得其情以斷獄。
⓴求也。《孟子吿子》:脩其天爵。以~人爵。
㉑中也。《太玄達》:不~止洫。
㉒久~。舊約也。《論語憲問》:久~不忘平生之言。
㉓~時。趨時也。《荀子富國》:傮然~時務民。
㉔~節。立節也。《荀子禮論》:孰知夫出死~節之所以養。
㉕~眇。好貌。《楚辭湘君》:美~眇兮宜脩。
㉖~媱。舞容也。《楚辭傷時》:音晏衍兮~媱。
㉗~服。蠻服也。《周禮大行人》: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服。
㉘高~。縣名。《淸一統志》:高~屬廣州府。
㉙靑~。山名。《山海經中山經》:靑~之山。實惟帝之密都。
㉚水名。《水經濡水注》:又東南流。右與~水合。水出塞外。三川並導。謂之大~水也。
㉛姓也。吳人~離之後。漢有河南令~競。唐建中朔方大將軍~珍。
2、要讀音:於笑切,邀去聲,嘯韻。釋文:
❶當也。《荀子禮論》:以隆殺爲~。
❷約也。見《廣雅釋言》。
❸總也。《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序》:~之以仁義爲本。
❹樞紐也。《素問天元紀大論》:至數之~。
❺禁~也。《素問脈要精微論》:是門戶不~也。
❻凡數也。《周禮職舍》:入其~。
❼簿書也。《周禮小司馬》:則受邦國之比~。
❽月計也。《周禮小宰》:八曰聽出入以~會。
 〔注〕:月計曰~。歲計曰會。
❾質~。契券也。《後漢馬援傳》:由質~之故業。
❿凡所不欲曰不~。〔韓愈書〕:雖今之仕者。不~此道。〔所欲、俗亦曰~〕。
⓫治~。若歲計也。《周禮宰夫》:一曰。正。掌官灋以治~。
⓬役~。所遣民徒之數也。《周禮鄕師》:旣役則受州里役~。
⓭大~。大歸也。《漢書陳萬年傳》:大~敎咸讇也。
⓮旁~。九數之一也。《周禮保氏》:六曰九數。
 〔疏〕:九數者。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轉、方程嬴、不足旁、~。
⓯體~。文章簡括之辭也。《書畢命》:辭尙體~。
⓰機~。政事會聚之所也。《晉書裴楷傳》:管機~。
⓱~道。禮樂也。《孝經》:先王有至德~道。
 〔疏〕:殷仲文曰。以一管眾爲~。
⓲~領。~契也。《漢書張騫傳》:竟不能得月氐~領。
⓳~害。地險隘也。《文選左思賦》:內函~害。
⓴~紹。曲貌。《文選王延壽賦》:曲枅~紹而環句。
 〔又〕:姿容也。《文選張衡賦》:~紹修態。
㉑~素。日本語。謂事物必要之元素也。
3、要釋文:騕或字。見《集韻》。
4、要釋文:偠或字。見《集韻》。
5、俑釋文:古要字。見《集韻》。
6、练釋文:同要。見《說文長箋》。
7、喳讀音:伊消切,音邀,蕭韻。釋文:古要字。《集韻》:要。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胨部之形。古作~。
8、铘釋文:同要。見《奇字韻》。

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要³ yào

①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了。
②要么:~就去打球,~就去溜冰,别再犹豫了。另见1521页yāo。

要-汉语大词典

要(I)yāo
〡ㄠ
〔《广韵》于霄切,平宵,影。〕
1.“腰”的古字。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引申为将物系于腰部。
●《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
●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绂。”亦用作量词。
●《周书·李贤传》:“赐衣一袭及被褥,并御所服十三环金带一要、中厩马一匹。”
2.裙子上端围在腰际的部分。
3.约请;邀请。
●《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晋陶潜《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一日,日衔半规,少年欻至。大喜,要入,命馆童行酒。”
4.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
●《左传·哀公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无盟。”
杜预注:“子路信诚,故欲得与相要誓而不须盟。”
●唐崔湜《塞垣行》:“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5.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汉荀悦《汉纪·高后纪》:“陵让平勃曰:‘诸君背要,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
●《晋书·段匹磾传》:“君若不忘旧要,与吾进讨,君之惠也。”
●《陈书·虞荔传》:“且朝廷许以铁卷之要,申以白马之盟。”
6.探求;求取。
●《易·系辞下》:“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高亨注:“要亦求也。此言用《易经》求人事之存亡吉凶,则安坐可知矣。”
●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7.拦阻;截击。
●《孟子·公孙丑下》:“﹝孟仲子﹞使数人要于路。”
●《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綦卫之箭,重之羿、逢蒙子之巧,以要飞鸟,犹不能与罗者竞多。”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地连震”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录》:“孙韶又遣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要之,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英夷入粤纪略》:“于是相率要孩童于路,杀而烹食。”
8.迎候;迎接。
●《楚辞·离骚》:“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北周庾信《吹台山铭》:“比花依树,登榭要春。”
9.约束;禁止。
●《左传·隐公三年》:“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
●《管子·君臣下》:“选贤遂材而礼孝悌,则奸伪止;要淫逸,别男女,则通乱隔。”
●汉王符《潜夫论·劝将》:“非此四者(指趋利、避害、显名、厚赏),虽圣王不能以要其臣,慈父不能以必其子。”
10.要挟;胁迫。
●《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梁书·侯景传》:“复寻来书云,仆妻子悉拘司寇。以之见要,庶其可反。当是见疑褊心,未识大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今闻日本要我以释丧师之将,是欲以散众志而激民变也。”
11.和;会合。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余冠英注:“‘要’是会合。以歌声相会合就是和。”
●《荀子·乐论》:“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12.引申为迎合。
●《韩非子·二柄》:“故人主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13.审察;核实。
●《周礼·秋官·乡士》:“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
郑玄注:“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劾矣。”
●贾公彦疏:“劾,实也,正谓弃虚从实,收取要辞。”
参见“要囚”。
14.矫正;更正。
●《淮南子·地形训》:“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高诱注:“要,正也。以太岁所在正天时也。”
15.乘;趁。
●《战国策·赵策三》:“请要其敝,而地可以多割。”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饰辨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
16.对着;朝着。
●南朝梁吴均《入关》诗:“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
17.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参见“要服”、“要荒”。
18.见“要妙”。
19.见“要绍”。
20.通“么”。参见“要靡”。
21.姓。
●春秋吴有要离。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要(II)yao
〡ㄠˋ
〔《广韵》于笑切,去笑,影。〕
“约”的被通假字。
1.会计之簿书。
●《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
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校其功。”
●《吕氏春秋·具备》:“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
高诱注:“要,约最簿书。”
2.指月计的总帐。
●《周礼·天官·小宰》:“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
郑玄注:“主每月之小计。”
●贾公彦疏:“月计曰要。故每月月终则使官府致其簿书之要受之。”
●唐柳宗元《时令论上》:“举五谷之要。”
3.纲要;要点。
●《商君书·农战》:“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七略》今亡,班固作《汉书》,删其要为《艺文志》。”
4.指要诀。
●宋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夫将之于兵,犹弈之于棋,善弈者,置棋虽疏,取数必多,得其要而已。”
5.重要;主要。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明何景明《赠胡君宗器序》:“故莅官之则,莫要廉以修身也。”
●鲁迅《书信集·致母亲》:“大人的胃病,近来不知如何,万乞千万小心调养为要。”
6.权柄。
●《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汉桓宽《盐铁论·国疾》:“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而勤劳百姓。”
●《三国志·魏志·王凌传》“废立大事,勿为祸先”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父子兄弟,并握兵要,未易亡也。”
7.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晋书·吕光载记》:“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
●《北齐书·杜弼传》:“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
8.少;简略。
●《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
●《荀子·王霸》:“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
9.扼守。谓扼守险要。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我令楼缓先要成皋之口,周被下颍川兵塞轘辕、伊阙之道,陈定发南阳兵守武关。”
●汉桓宽《盐铁论·险固》:“韩阻宜阳、伊阙,要成皋、太行,以安周郑。”
10.指险要之处。
●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
●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且伊被人恐吓,奏报粤省情形,妄称地理无要可扼,军器无利可恃。”
11.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占有。
●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幅乃并往耳。”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这姑娘﹞听了这话早把那要刀的话且搁起。”
●茅盾《子夜》四:“什么!又来要钱了!”
●魏巍《在风雪里》:“今天这儿要点吃的,明天那儿要点吃的。”
12.想;希望。
●唐韩愈《竹径》诗:“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
●《水浒传》第五三回:“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蓟州寻取公孙胜来,便可破得。”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在家日日看见老妻悲恸,心下不忍,意思要到外面去作游几时。”
●茅盾《子夜》八:“他常到某某屋顶花园巡阅,也为的是要物色人才!”
13.使;让;叫。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
张铣注:“要,犹使也。”
●《水浒传》第二三回:“柴进知道,哪里肯要他坏钱。”
●茅盾《子夜》四:“是他的老婆,应该要他去管束!”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要孩子把瞎子叫来,恭恭敬敬,请他坐在堂屋里。”
14.得当;恰如其分。
●《荀子·礼论》:“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
杨倞注:“要,当也。礼或厚或薄,唯其所当为贵也。”
15.应当;必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五代齐己《送谭三藏入京》:“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话要来问我才是,你那里知道。”
●巴金《第四病室》第一章:“人家病重的要休息,要静养,你懂得规矩的。”
16.总之;总归。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
●唐刘长卿《送王员外归朝》诗:“往来无尽日,离别要逢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母姊虽忍,要是骨肉,但嘱勿致伤残,是所愿耳。”
17.将要。表示事物发展演变的趋势。
●《后汉书·广陵厉王胥传》:“人生要死,何为苦心?”
●明李贽《答周友山书》:“我因人说要拆毁湖上芝佛院,故欲即刻盖阁于后,使其便于一时好拆毁也。”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宁荣两府复了官,赏还抄的家产,如今府里又要起来了。”
●鲁迅《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
18.相对比而言,表示比较、估计。
●巴金《家》一:“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险也要瘦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地明亮。”如:院子里树荫底下要比房子里凉快些。
19.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红楼梦》第六回:“没有什么说的便罢;要有话,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样儿的。”
●周立波《张满贞》:“她生性宽厚,善于跟着各种作风不同的同志和睦地相处,要我就不行。”
●杨朔《戈壁滩上的春天》:“四月底了。要在北京,这时候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
20.连词。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如:要就给他,要就不给他,总该明确一下态度。如:要就去,要就不去,你该有个决定。
21.见“要子”。
22.关闭。
●《吕氏春秋·悔过》:“师行过周,王孙满要门而窥之,曰:‘呜呼!是师必有疵。若无疵,吾不复言道矣!’”
要(III)y?o
〡ㄠˇ
〔《集韵》伊鸟切,上篠,影。〕
见“要褭”。

要-康熙字典


【申集下】【襾字部】 要
〔古文〕𡢗𦥼𠾅
★【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𠀤音邀。【博雅】約也。【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註】久要,舊約也。【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又求也。【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䙅也。【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也。【禮·樂記】要其節奏。【註】要,猶會也。【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𠛬之罪而要之。【疏】要,劾實也。【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又姓。【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一統志】屬廣州府。
◎又與腰通。【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𦥑之形。今作腰。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讀去聲。【篇海】凡要也,要會也。【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久要,亦讀去聲。【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叶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與騕同。騕褭,良馬名。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𤕷。與偠同。偠紹或作要紹。舒緩貌也。

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要yāo
①求:~求。
②强迫;威胁:~挟。
③同“邀”。
④(Yāo)名姓。古又同“腰”。另见1525页yào。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ào

1、[将要]jiāng yào

表示行为或情况不久以后就会发生:他~来北京。

2、[要点]yào diǎn

1.讲话或文章等的主要内容:摘录~。抓住~。 2.重要的据点:战略~。

3、[要好]yào hǎo

1.指感情融洽;也指对人表示好感,愿意亲近:她们两人从小就很~。 2.努力求好;要求上进:这孩子很~,从来不肯无故耽误功课。

4、[不要]bù yào

表示禁止和劝阻:~大声喧哗。~麻痹大意。

5、[主要]zhǔ yào

属性词。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原因。~目的。~人物。

6、[首要]shǒu yào

1.属性词。摆在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任务。~分子。 2.首脑:政府~。

7、[重要]zhòng yào

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的:~人物。~问题。这文件很~。

8、[无关紧要]wú guān jǐn yào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9、[要是]yào shi

如果;如果是:~你想参加,我可以当介绍人。这事~他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别人,事情恐怕就办不成了。

10、[想要]xiǎng yào

词语解释◎ 想要 一心向往;热切地希望想要回家

11、[需要]xū yào

1.应该有或必须有:我们~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 2.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从群众的~出发。

12、[只要]zhǐ yào

表示必要的条件(下文常用“就”或“便”呼应):~肯干,就会干出成绩来。~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13、[还要]hái yào

《还要》是2009年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14、[就要]jiù yào

1.将要,即将开始。 2.时间接近。

15、[必要]bì yào

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十分~的。为了集体的利益,~时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

16、[要么]yào me

表示两种情况或两种意愿的选择关系:你赶快发个传真通知他,~打个长途电话。~他来,~我去,明天总得当面谈一谈。

17、[要素]yào sù

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一般说来,每个汉字都有形、音、义三个~。

18、[摘要]zhāi yào

1.摘录要点:~发表。 2.摘录下来的要点:谈话~。社论~。

19、[概要]gài yào

重要内容的大概(多用于书名):《中国文学史~》。

20、[纪要]jì yào

也作记要。记录要点的文字:新闻 ~ 。会谈~。工作~。

21、[纲要]gāng yào

1.提纲:他把问题写成~,准备在会议上提出讨论。 2.概要(多用于书名或文件名):《农业发展~》。

22、[要不]yào bù

1.不然;否则:从上海到武汉,可以搭长江轮船,~绕道坐火车也行。 2.要么:今天的会得去一个人,~你去,~我去。‖也说要不然。

23、[索要]suǒ yào

索取:~小费。

24、[快要]kuài yào

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就要出现某种情况:铅笔~用完了,再买几支去。国庆节~到了。她长得~跟妈妈一样高了。

25、[要紧]yào jǐn

1.重要:这段河堤~得很,一定要加强防护。 2.严重:他只受了点儿轻伤,不~。 3.急着(做某件事):我~进城,来不及细说了。

26、[要命]yào mìng

1.使丧失生命:一场重病,差点儿要了命。 2.表示程度达到极点:痒得~。高兴得~。 3.给人造成严重困难(着急或抱怨时说):这人真~,火车都快开了,他还不来。

27、[要闻]yào wén

重要的新闻:国际~。一周~。

28、[简要]jiǎn yào

简单扼要:叙述~。~的介绍。

29、[要领]yào lǐng

1.要点:掌握~。 2.体育和军事训练中某项动作的基本要求:射击~。

30、[紧要]jǐn yào

紧急重要;要紧:~关头。无关~。

31、[次要]cì yào

属性词。重要性较差的:~地位。内容是主要的,形式是~的,形式要服从内容。

32、[要死]yào sǐ

表示程度达到极点:疼得~。怕得~。这菜咸得~。

33、[要害]yào hài

1.身体上能致命的部位:一拳击中~。一句话点到~。 2.比喻关键的或重要的部分:~部门。

34、[要强]yào qiáng

好胜心强,不肯落在别人后面。

35、[要价]yào jià

1.(~儿)做买卖的人向顾客说出货物的售价:漫天~,就地还钱。 2.比喻谈判或接受某项任务时向对方提出条件。

36、[政要]zhèng yào

政界要人。

37、[要脸]yào liǎn

要面子;保持自尊。

38、[正要]zhèng yào

1.谓端正东西的方位。 2.刚要;正预备。

39、[要塞]yào sài

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通常配置专门守备部队、较强的火器和充足的储备物资。塞(sài)。

40、[要务]yào wù

重要的事务:~在身。

yāo

1、[要求]yāo qiú

1.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转学。~进步。严格~自己。 2.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满足了他的~。符合规定的~。

2、[要挟]yāo xié

利用对方的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挟(xié)。

3、[要约]yāo yuē

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具体确定,并且应表明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可以撤回、撤销。是合同订立的一种方式。与“承诺”相对。

4、[要离]yāo lí

春秋 末 吴国 刺客。相传 吴王 阖闾 派 专诸 刺杀 王僚 后,又派 要离 谋刺出奔在 卫 的王子 庆忌。

5、[要击]yāo jī

同“邀击”。

6、[要功]yāo gōng

同“邀功”。

7、[诎要桡腘]qū yāo ráo guó

指弯腰曲膝。

8、[久要不忘]jiǔ yāo bù wàng

久要:旧约、旧交。不忘旧约或旧交。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