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
拼音
shǎn笔顺
㇌ 丨 一 丶 丿 一 丿 ㇏同音字
读音为shǎn的字 读音为shan的字基础解释
1.指陕西。 2.姓。详细解释
〈形〉
狭窄
是故溪陕者速涸(hé,干)。——《墨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陕-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陝
陕-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陝
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陕(陝)Shǎn
名
①指陕西。
②姓。
陕xia
ㄒ〡ㄚˊ
〔《广韵》侯夹切,入洽,匣。〕
1.同“狭”。
●《墨子·亲士》:“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
●孙诒让间诂:“《说文·阜部》云:陕,隘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明高攀龙《三时记》:“舟抵寺前,维于池岸,岸狭水齐,予既短视,暝色苍茫,遂步入水中。”一本作“狭”。
2.同“峡”。
●《晋书·苻坚载记上》:“晋梁州刺史杨亮遣督护郭宝率骑千余救之,战于陕中,为雅等所败。”
陕(2)sh?n
ㄕㄢˇ
〔《广韵》失冉切,上琰,书。〕
1.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陕县。
●《公羊传·隐公五年》:“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何休注:“陕者,盖今弘农陕县也。”
●唐张说《奉和圣制途次陕州》:“周召尝分陕,《诗》《书》空腹传。”
●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献杨常侍》诗:“珥貂藩维重,政化类分陕。”
2.通“闪”。不定貌。参见“陕输”。
3.陕西省的简称。如:陕甘宁边区。
4.姓。
●明代有陕通。见《万姓统谱》。
1、陕釋文:陝古字。見《龍龕手鑑》。
2、陕釋文:陝俗字。《張遷碑》:邵伯分~。
〔按說文陝縣之陝。从㚒。碑旣書夹爲从二人之夾。又以夾爲从二入之㚒。混矣〕。
3、陝讀音:西冉切,音閃,琰韻。釋文:
❶弘農~也。古虢國。王季之子所封也。从偄。㚒聲。見《說文》。《段注》:左傳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馬融云。虢叔、同母弟。虢仲、異母弟。按同母異母不可知。據許祇云王季之子可也。地理志曰。~、故虢國。賈逵曰。虢仲封東虢。虢叔封西虢。按地理志及說文。皆但云~故虢國。不目爲西虢者。蓋東周時、東虢已滅於鄭。不煩分別也。
〔按廣韻云。周爲二伯分~之地。卽虢國之上陽也。秦屬三川郡。漢弘農之~縣。後魏改爲~州。當今河南~縣治〕。
❷~西。省名。元置~西行省。明爲~西布政使司。淸因之。爲~西省。其領地。東瀕黃河。南據漢水。西連秦隴。北屆朔漠。今仍治長安。領縣九十二。
❸~輸。不定貌。《後漢曹世叔妻傳》:視聽~輸。
陕
陕“陝”的简化字。
陕
【戌集中】【阜字部】 陜
〔古文〕𩂘
★【唐韻】侯夾切【集韻】【韻會】轄夾切【正韻】胡夾切,𠀤音洽。【說文】隘也。【註】徐鉉曰:今俗从山作峽,非是。【玉篇】不廣也。亦作狹。【爾雅·釋宮】陜而修曲曰樓。【前漢·郊祀志】行溪谷中,阸陜且百里。【司馬相如·封禪書】迹陜遜原,迥闊詠沫。【上林賦】赴隘陜之口。
◎又尋陜,地名。【史記·南越傳】樓船將軍將精卒,先陷尋陜,破石門。【註】尋陜,在始興西三百里。
◎又【廣韻】與陿同。史記尋陜,前漢書作尋陿。
★又【集韻】訖洽切,音夾。義同。
◎又【集韻】地名。周召所分。○按地名乃陝也。陝字音閃,止有上聲,無入聲。陜字雖有洽夾二音,𠀤無地名一解。集韻註誤。 【篇海】俗作陝。
【读音】shǎn
【繁体】陝
陕<名>
古地名。战国陕邑,在今河南省陕县[Shan,ancientplacename]
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公羊传》
中国陕西省的简称[shortforShanxiprovince]
陕<形>
狭窄[narrow]
是故溪陕者速涸。――《墨子》
陕(陝)shǎn陕西省的简称:川~公路。
同:陝
陕洛-汉语大词典陕洛陕县和洛阳的并称。
●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二:“温公熙宁元丰间尝往来于陕洛之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ǎn
1、[陕西]shǎn xī
1.中国西北部的省,简称陕或秦。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2,890万,省会西安。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为秦岭、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钼、汞、石棉储量丰富,工业以轻工、纺织为主,是西北地区工业发达的省 2.又作Shen-hsi或Shensi。 3.中国中西部省份。简称陕或秦。地处黄河中游。邻晋、豫、鄂、川、渝、甘、宁、内蒙古。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省会西安。夏有扈国、骆国。先后有西周、秦、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从南向北依次可分为陕南山地、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3个地貌单元。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气候具有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暖温带、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特征。矿产有锶、铼、汞、钼、天然气、煤等。工业以机械、纺织、煤炭、电力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为主。 4.森林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巴山、关山、桥山(子午岭)和黄龙山等。陇海、宝成、襄渝、阳安、咸铜、西韩、梅七、西户等铁路交织成网。公路以西安为中心贯通城乡。民航开辟了20多条航线。剧种有秦腔、眉户、碗碗腔、汉剧等。特产皮影、剪纸等。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胜古迹有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等。人口36,110,000(2003)。
2、[陕甘]shǎn gān
陕西、甘肃 的并称。
3、[二陕]èr shǎn
指 陜 东与 陜 西。
4、[陕津]shǎn jīn
即今 茅津 渡。以南岸在古 陕县(今属 河南省)城西北,故名。
5、[陕隘]shǎn ài
1、宽度小。2、范围小。3、(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
6、[陕塞]shǎn sāi
指 陕津。
7、[函陕]hán shǎn
泛指今 陕西 一带。
8、[陕输]shǎn shū
1.不定貌。陕,通“闪”。《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髮坏形,出则窈窕作态,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李贤 注:“陕输,不定貌。” 2.引申为轻佻。清 钱谦益《诰封中大夫广东按察司按察使孙君墓志铭》:“君眉宇轩翥,笼盖人上,奋髯树颊,里中少年莫敢陕输视君者。”
9、[陕服]shǎn fú
指古 荆州 地。
10、[关陕]guān shǎn
指 陕西 地区。陕西 古名 关中,故称。陈毅《送沉张诸君赴延安》诗:“八载睽离望 关陕,五年风雨仗 延安。”
11、[陕洛]shǎn luò
陕县 和 洛阳 的并称。
12、[裂陕]liè shǎn
相传 周 初 周 召 二公分 陕 而治,周公 治陕以东,召公 治 陕 以西。陕 即今 河南省 陕县。事见《公羊传·隐公五年》。后遂以“裂陕”谓朝廷大员出任地方长官。南朝 梁 江淹《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端维裂 陕,非功无或滥其选。”
13、[分陕之重]fēn shǎn zhī zhòng
原指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