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𠃍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fù的字 读音为fu的字

基础解释

1.土山。 2.(物资)多:物~民丰。 3.姓。

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阜作左边偏旁,楷书写成阝。本义:土山)

  2. 同本义

    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说文》

    无石曰阜。——《广雅·释丘》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诸象以鼻破阜。——牛肃《纪闻》

    又如:阜陵(丘陵);阜陆(高地);阜丘(土山);阜垤(小土丘);土阜(土山)

  3. 泛指山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又如:阜颠(山顶);阜积(堆积如山)

〈形〉

  1. 丰富;富有

    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晋· 常璩《华阳国志》

    又如:阜财(财富殷盛);阜康(富庶安康);阜货(财货盛多)

  2. 泛泛淇右,有堂孔阜。—— 元· 虞集《赋卫节妇王妇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阜-中華語文大辭典

阜ㄈㄨˋfù1.〈書〉土山。[例]小~︱土~。2.〈書〉旺盛;豐厚。[例]物〜民豐。3.姓。4.二一四部首之一。

阜 -古漢語常用詞典


①土山。荀子•賦《荀子•賦篇》:“生於山~。”②盛;大。張衡《西京賦》:“百物殷~。”

阜-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阜fù
①书土山。
②书(物资)多:物~民丰。
③(Fù)名姓。

阜-汉语大词典

阜fu
ㄈㄨˋ
〔《广韵》房久切,上有,奉。〕
亦作“峊”。
1.土山。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毛传:“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
●《释名·释山》:“土山曰阜。”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琉璃厂店》:“度石梁而西,有土阜高数十仞,可以登临眺远。”
●峻青《秋色赋·爆炸远征队》:“日戈庄在铁路北侧,是平原隆起的小阜,在军事上是一个制高点。”
2.山。
●《文选·左思〈蜀都赋〉》:“经途所亘,五千余里,山阜相属,含溪怀谷。”
刘逵注:“阜,大山也。”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面山背阜,东徂西倾。”
自注:“面山背阜,亦谓东西有山。”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关外一区,怅望钟阜。”
●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因石阜以庭宇,跨饮江之鳌鼋。”
3.强健;肥壮。
●《诗·小雅·吉日》:“田车既好,四牡孔阜。”
●孔颖达疏:“为之祷祖,求马之强健也。”
4.高。
●《素问·五常政大论》:“土曰敦阜。”
王冰注:“阜,高也。”
●元虞集《赋卫节妇王夫人》:“泛泛淇右,有堂孔阜。”
5.丰厚,富有。
●《诗·小雅·頍弁》:“尔酒既旨,尔殽既阜。”
●郑玄笺:“阜,犹多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于东则洪池清蘌,渌水澹澹,内阜川禽,外丰葭菼。”
薛综注:“阜,多也。”
●宋王安石《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诗:“因知从今始,渐欲人财阜。”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厥后生殖日繁,物阜民富,仕宦之人,遂视四川为财薮。”
6.谓使之丰厚、富有。
●《国语·周语上》:“行善而备败,所以阜其财用、衣食者也。”
韦昭注:“阜,厚也。”
●宋曾巩《诸庙春祈文》:“神之于人,能康岁时而阜庶物。”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六日》:“张国势,厚民生,纾内忧,阜财用,广声气。”
7.敦厚;淳厚。
●《北史·周纪上论》:“德刑并用,勋贤兼叙,远安迩悦,俗阜人和。”
●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今邦虽康,未能复汉唐之宇;俗虽阜,未能追尧舜之时。”
8.谓使之淳厚。
●唐白居易《去盗贼策》:“成康阜其俗,礼让兴行。”
9.旺盛。
●《诗·郑风·大叔于田》:“叔在薮,火烈具阜。”
●毛传:“阜,盛也。”
10.繁衍生息。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阜人民,以蕃鸟兽。”
●《国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
韦昭注:“阜,长也。”
11.看重;重视。
●汉王符《潜夫论·班禄》:“务节礼而厚下,复德而崇化,使皆阜于养生而竞于廉耻也。”
12.指百姓。
●《国语·晋语六》:“考讯其阜以出,则怨靖。”
韦昭注:“阜,众也……讷且谋相爱,乃考问百姓,知其虚实,然后出军用师,则怨恶自安息。”
13.安定;安宁。
●《墨子·尚贤下》:“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
14.谓使之安宁。
●《旧五代史·周书·王朴传》:“恭俭节用以丰其财,徭役以时以阜其民。”
15.用同“父”。参见“阜老”。

阜-中華大字典

1、阜讀音:扶缶切,音婦,有韻。釋文:
❶本作蓔。《說文》:蓔。大陸也。山無石者。《段注》:山下曰。~有石而高。此言無石。以別於有石者也。詩曰。如山如~。山與~同而異也。
 〔按文選西京賦。跨谷彌~。注。大陵曰~。與許義略同〕。
❷大也。《書周官》:~成兆民。
❸茂也。《風俗通山澤》:~者茂也。言平地隆踊。不屬於山陵也。
❹厚也。《國語周語》:所以~財用衣食者也。
❺肥也。《詩駟鐵》:駟鐵孔~。
 〔疏〕:馬甚肥大也。
❻盛也。《周禮大宰》:六曰、商賈~通貨賄。
❼多也。《詩頍弁》:爾殽旣~。
❽長也。《國語魯語》:助生~也。
❾眾也。《國語晉語》:考訉其~。
❿安也。《國語晉語》:政平民~。
⓫高也。《素問五常政大論》:土曰敦~。
⓬山亦謂之~。如《庾肩吾啟》:卻瞻鍾~。
⓭山名。《左文十六年傳》: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山。
⓮~螽。蟲名。《詩草蟲》:趯趯~螽。
⓯香~。佛寺也。亦曰香界。見《韻會》。
⓰人名。春秋時、魯曾~。
2、峊讀音:扶缶切,音阜,有韻。釋文:同阜。《楚辭九思》:山~兮峉峉。
3、阝釋文:偏旁阜字。見《正字通》。
4、蓔釋文:阜本字。見《說文》。

阜-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阜阜08ㄈㄨˋfù名①土山。漢.劉熙.《釋名.釋山》:「土山曰阜。」《文選.張協.七命》:「登翠阜,臨丹谷。」②大陸。《詩經.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漢.毛亨.傳:「大陸曰阜。」③二一四部首之一。形①旺盛。《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叔在藪,火烈具阜。」漢.毛亨.傳:「阜,盛也。」②豐厚。如:「物阜民豐」。《國語.周語中》:「不義則利不阜,不祥則福不降。」③肥碩、壯大。《詩經.秦風.駟鐵》:「駟驖孔阜,六轡在手。」漢.毛亨.傳:「阜,大也。」④安康。唐.錢鏐〈投龍文〉:「自統制山河,主臨吳越,民安俗阜,道泰時康。」動使豐富。《孔子家語.卷八.辯樂》:「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阜-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 阜
〔古文〕𠻰
★【唐韻】【集韻】房九切【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𠀤音䘀。【爾雅·釋地】大陸曰阜。【說文】山無石者。【釋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詩·小雅】如山如阜。
◎又大也。【書·周官】阜成兆民。【註】大成兆民之性命。
◎又【玉篇】肥也。【詩·秦風】駟驖孔阜。【疏】馬甚肥大也。
◎又盛也。【詩·鄭風】火烈具阜。【傳】阜,盛也。
◎又多也。【詩·小雅】爾殽旣阜。【傳】阜,猶多也。
◎又長也。【魯語】助生阜也。
◎又山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
◎又地名。【禮·明堂位】封周公于曲阜
◎又【左傳·文十五年】置諸堂阜
◎又阜城,屬渤海郡,阜陵,屬九江郡。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阜螽,蟲名。【詩·召南】趯趯阜螽。【傳】阜螽,蠜也。
◎又【韻會】佛寺曰香界,亦曰香阜。
★又叶敷救切,音覆。【梁鴻詩】惟季春兮華阜,麥含英兮方秀。哀茂時兮逾邁,愍芳香兮日臭。【𨻰第·詩古音考】阜字,可上可去
★又叶房詭切。【劉邵·趙都賦】羣后紛其旣醉,遠人仡以宴喜。悅皇風之舄奕,羨我邦之殷阜。
★又叶符遇切,音附。【裴秀大蜡詩】告成伊何,年豐物阜。禮𧛑孝祀,介兹萬祜。◎按唐韻正,四十四有之半,古與篠小巧皓四韻通爲一韻。詩鄭風,叔于田,乗乗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小雅,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又吉日維戊,旣伯旣禱,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易林,倬然遠咎,辟害高阜,田獲三狐,巨貝爲寶。桓驎七說,超絕壑,踰懸阜。馳猛禽,射勁鳥。王粲瑪瑙勒賦,總衆材而課美,信莫臧於瑪瑙,被文采之華飾,雜朱綠於蒼阜。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澤馬於阜,山圖其石,川形其寶。韻會小補,於紙韻遇韻俱云叶音,非。 【說文】本作𨸏。【集韻】同峊。

阜-漢語大字典


阜fù 《廣韻》房久切,上有奉。幽部。
(1)土山。《爾雅·釋地》:“大陸曰阜。”邢昺疏引李巡曰:“土地高大名曰阜。”《釋名·釋山》:“土山曰阜。”《詩·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國語·齊語》:“陵、阜、陸、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太平廣記》卷四百四十一引唐牛肅《紀聞》:“諸象以鼻破阜。”
(2)山。《文選·左思〈蜀都賦〉》:“山阜相屬。”李善注引劉逵曰:“阜,大山也。”《文選·謝朓〈齊敬皇后哀策文〉》:“翠帟舒阜,玄堂啟扉。”吕延濟注:“阜,山也。”宋蘇軾《惠州李氏潛珍閣銘》:“因石阜以庭宇,跨飲江之鼇黿。”
(3)高。《素問·五常政大論》:“帝曰:‘(平氣)太過何謂?’岐伯曰:‘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王冰注:“阜,高也。土餘,故高而厚。”元虞集《賦衛節婦王夫人》:“汎汎其右,有堂孔阜。”
(4)强健;肥壮。《玉篇·阜部》:“阜,肥也。”《詩·小雅·吉日》:“田車既好,四牡孔阜。”孔穎達疏:“為之禱祖,求馬之强健也。”唐白居易《得甲牛觗乙馬死請償馬價五十道判》:“爾牛孔阜,奮੤Ϩǒ而莫當;我馬用傷,踠駿足而致斃。”
(5)大。《書·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孔傳:“大成兆民之性命。”《國語·周語上》:“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韋昭注:“阜,大也,大其財求,不鄣壅也。”《文選·張衡〈西京賦〉》:“徒以地沃野豐,百物殷阜,巖險周固,衿帶易守,得之者强,據之者久。”李善注引薛綜曰:“阜,大也。”
(6)多。《詩·小雅·頍弁》:“爾酒既旨,爾殽既阜。”鄭玄箋:“阜猶多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内阜川禽,外豐葭菼。”李善注引薛綜曰:“阜,多也。”
(7)百姓。《國語·晋語六》:“考訊其阜以出,則怨靖。”韋昭注:“阜,衆也,言内直謀相親愛,乃考問百姓,知其虚實,然後出軍用師,則怨惡自安息也。”
(8)盛。《玉篇·阜部》:“阜,盛也。”1.旺盛。《詩·鄭風·大叔于田》:“叔在藪,火烈具阜。”毛傳:“阜,盛也。”2.兴盛;繁盛。《周禮·夏官·掌畜》:“掌畜,掌養鳥而阜蕃教擾之。”鄭玄注:“阜猶盛也。”《國語·魯語上》:“獸虞於是乎禁罝羅,矠魚鼈以為夏犒,助生阜也。”唐劉禹錫《天論上》:“陽而阜生,陰而肅殺。”宋陳旉《農書·善其根苗》:“根苗既善,徙植得宜,終必結實豐阜。”3.丰盛;富裕。《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六曰商賈,阜通貨賄。”鄭玄注:“阜,盛也。”宋王安石《酬王詹叔奉使江東訪茶法利害見寄》:“因知從今始,漸欲人財阜。”《聊齋志異·二商》:“屋後蓬顆下,藏有窖金,發之,可以小阜。”何垠注:“阜,盛也。”
(9)厚。《玉篇·阜部》:“阜,厚也。”1.丰厚。《國語·周語中》:“不義則利不阜。”韋昭注:“阜,厚也。”漢徐幹《中論·智行》:“乃能殷阜利,使萬物無不盡其極也。”2.看重。《潛夫論·班禄》:“務節禮而厚下,復德而崇化,使皆阜於養生,而競於廉恥也。”汪继培箋:“《周語》云:‘所以阜財用衣食。’韋昭注:‘阜,厚也。’”3.淳朴;忠厚。唐白居易《去盗賊》:“成康阜其俗,禮讓興行。”唐錢鏐《投龍文》:“自統制山河,主臨吴越,民安俗阜,道泰時康。”4.物体两面的距离大,与“薄”相对。《皇漢醫學叢書·脚氣鈎要·食戒》:“腸胃阜敦,身體肉脹。”
(10)姓。《萬姓統譜·有韻》:“阜,大廷氏之後。”

阜-中草药辞典

【读音】fù
【繁体】阜
阜〈名〉
(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阜作左边偏旁,楷书写成阝。本义:土山)
同本义[mound]
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说文》
无石曰阜。――《广雅·释丘》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诸象以鼻破阜。――牛肃《纪闻》
又如:阜陵(丘陵);阜陆(高地);阜丘(土山);阜垤(小土丘);土阜(土山)
泛指山[mountain]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又如:阜颠(山顶);阜积(堆积如山)
阜〈形〉
丰富;富有[rich;wealthy]
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晋·常璩《华阳
阜fù
⒈土山:山~。
⒉盛,大,多:百物殷~(殷:丰富)。

阜-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阜 fù
① 名 土山。荀子·赋《荀子·赋篇》:“生于山~。” ② 形盛;大。张衡《西京赋》:“百物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阜康]fù kāng

1.富足康乐。 2.指使富足康乐。

2、[南阜]nán fù

1.南山,指庐山。 2.南面的山冈。

3、[北阜]běi fù

北面的山岗。

4、[孳阜]zī fù

繁衍。

5、[敦阜]dūn fù

土的别称。

6、[童阜]tóng fù

光秃的土山。

7、[阜乡]fù xiāng

秦 汉 间 齐 人 安期(也称 安期生、安其生),为 瑯琊 阜乡 人。传说他曾从 河上丈人 习 黄 老 之说,卖药东海边。

8、[灵阜]líng fù

秀美的山冈。

9、[阜积]fù jī

堆积如山。极言其多。

10、[阜货]fù huò

谓厚积财货。《周礼·地官·司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布。”郑玄 注:“阜,犹盛也。”《后汉书·冯衍传下》:“卑 衞赐 之阜货兮,高 颜回 之所慕。”李贤 注:“阜,积也。衍 贱 子贡 货殖,慕 颜回 乐道。”

11、[阜丰]fù fēng

丰盛。

12、[小阜]xiǎo fù

1.小土山。 2.稍稍富裕。

13、[阜茂]fù mào

丰盛。

14、[邱阜]qiū fù

土丘;土山。

15、[阜俗]fù sú

高于流俗。

16、[阜昌]fù chāng

1.繁盛;昌盛。 2.丰盛。

17、[阜滋]fù zī

繁盛。

18、[阜实]fù shí

富足充实。

19、[孔阜]kǒng fù

很高大。

20、[冈阜]gāng fù

山丘。

21、[钟阜]zhōng fù

1.指神话传说中地处极北、气候苦寒的钟山。 2.指紫金山。

22、[阜成]fù chéng

使富厚安定。

23、[阜垤]fù dié

小土丘。

24、[山阜]shān fù

亦作“山峊”。土山。泛指山岭。

25、[殷阜]yīn fù

富足。

26、[沙阜]shā fù

沙石积成的小山。

27、[熙阜]xī fù

兴盛。

28、[庐阜]lú fù

庐山。

29、[安阜]ān fù

安定富足。

30、[虎阜]hǔ fù

即 虎丘。

31、[波阜]bō fù

波峰。

32、[丰阜]fēng fù

1.犹言丰盛富有。 2.犹高大。

33、[阿阜]ā fù

山峰,峰峦。

34、[阜盛]fù shèng

丰盛;兴盛。《周礼·天官·大宰》“阜通货贿”唐 贾公彦 疏:“货贿者,谓商贾之家所为事业,通货贿,使之阜盛。”《红楼梦》第三回:“进了城,从纱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非别处可比。”

35、[阜安]fù ān

富足安宁。《周礼·地官·大司徒》:“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唐 白居易《奉敕试边镇节度使加仆射制》:“禁暴而三军辑睦,除害而百姓阜安。”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节俭省用,与民休息,行之数年,百姓阜安。”

36、[石阜]shí fù

石山。

37、[堆阜]duī fù

小丘。

38、[香阜]xiāng fù

佛寺的别名。

39、[阜老]fù lǎo

父老。

40、[昌阜]chāng fù

强大兴盛。《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韩 氏其昌阜於 晋 乎!”杜预 注:“阜,大也。”晋 潘尼《释奠颂》:“纯嘏自 晋,永世昌阜。”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