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
拼音
fú笔顺
丿 𠃌 一 一 𠃌 丨 ㇇ ㇏“月”窄长,横画间距均匀。右部分横折钩宜小;竖画正直;横撇在竖画中部起笔;捺收笔比撇画略低。
同音字
读音为fú的字 读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1.衣服;衣裳。2.丧服。3.穿。4.吃。5.担任;承当。6.承认;服从;信服。你有道理,我算~了你了。7.使信服。8.适应。9.姓。详细解释
〈动〉
(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服从,顺服
敌已服矣。——《吕氏春秋·论威》
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佩服;信服;使信服
毛遂比至 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服人如何?——《论衡·问孔》
又如:以理服人;心服(衷心信服);悦服(从心里佩服);服众(使众人心服);服善(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不服输
使用
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荀子·大略》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礼记·内则》
从事;致力
以德就利,以官服事。——《墨子·尚贤》
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
肇牵车牛,运服贾。——《书·酒诰》
又如:服田(从事耕作,种田);服官(做官);服贾(从商,作买卖);服劳(服事效劳);服休(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
饮用或吞服药物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三国志·方伎传》
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红楼梦》。又如:服毒;服饵(服食丹药);服鸩(饮毒酒自杀);服食(服用饮食之物)
担任;承当
若农服田力穑。——《书·盘庚上》
又如:服劳(服事效劳);服职(供职)
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于是傅付许狱,考验首服。——《三国志·方伎传》
又如:服过(承认自己的过错);服辩(认罪供状);服词(承认罪责之词)
穿着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资治通鉴》
又如:服卉(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服孝(带孝。穿孝服);服冕(穿着冕服)
佩带
服太阿之剑。——秦· 李斯《谏逐客书》
又如:服玉(佩玉);服媚(喜爱佩带);服剑(随身佩带的宝剑)
铭记,怀念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之矣。——《中庸》
又如:服膺(铭记在心)
任用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荀子》
实行;施行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战国策·燕策一》
又如:服行(施行,实行)
执持 。
如:服臧(持着脏物)
得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马王堆 汉墓帛书《道原》
使习惯于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屈原·九章·橘颂》
又如:不服水土
承受[刑役] 。
如:服更(承受;接受)
遵从;遵守 。
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
通“负”( fù)。负荷;驾驶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
再鼓,服辇载粟而至。——《淮南子·人间》
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
通“覆”( fù)。遮盖,掩蔽
道逢辇者,以其辇服其道。——《韩诗外传》
〈名〉
衣服,服装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工作服;服乘(指衣服车马);服养(衣服与食物);服御(指衣服、车马等器物)。又指丧服
会仲孺有服。(有服:有丧服在身。)——《史记·武安侯传》
事情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礼记·学记》
服丧
三年服阙。——《风俗通·十反》
服阙,服全椒长。——《后汉书·刘平传》
又如:服满(服阙。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
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两服上襄。(上襄:指马头昂举。)——《诗·郑风 》
通“箙”。盛箭之器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诗·小雅·采薇》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
又如:服无矢(箭筒内无箭。形容实力不强大)
通“鵩”。鸟名,又名山鴞,古以为不祥之鸟
单于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于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
楚人命鴞曰服。
谊为 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 谊舍,止于坐隅。——《汉书·贾谊传》
姓
另见 fù
〈名〉
车厢
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考工记·车人》
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周礼·山虞》
负载;负荷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墨子》
[量词]——用于称中药剂量。一剂称一服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北周· 庾信《燕歌行》
另见 f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服-中華語文大辭典服1ㄈㄨˊfú1.衣服。[例]校~|禮~|奇裝異~。2.食用。[例]~藥|~毒|內~藥。3.承受。[例]~罪|~法。4.擔任;從事。[例]~勤|~刑|~兵役。5.甘心;服氣。[例]不~老|他不~判決,決定上訴。6.適應;習慣。[例]他剛到新環境,有點水土不~。7.信服。[例]不~|口~心不~|高尚情操令人佩~。8.使信服。[例]說~|以理~人|難以~眾。9.喪服;喪事。[例]五~|有~在身|持~三年。10.〈書〉穿(衣服);戴。[例]非先王之法服不敢~(《孝經‧卿大夫章》)|周公~天子之冕(《漢書‧卷九十九‧王莽傳上》)。11.姓。服2ㄈㄨˊfúㄈㄨˋfù量詞。用於計算中藥服用的劑量。[例]他吃了幾~藥後就痊癒了。
服-辞源3【服】8画 7724·71.fú ㄈㄨˊ 房六切,入,屋韻,奉。職部。㊀任用,使用。楚辭 屈原 天問:“何惡輔弼,讒諂是服?”後漢書三四 梁統傳附子 竦:“竦悉分與親族,自無所服。”㊁穿着,佩帶。墨子 節用中:“冬服紺緅之衣,輕且暖。”淮南子 時則:“服蒼玉。”㊂握持。國語 吳:“夜中,乃令服兵擐甲。”注:“服,執也。”㊃食用。山海經 中山經:“(歷兒之山)多櫔木,……其實如楝,服之不忘。”禮 曲禮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㊄職務,職位。書 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無替厥服。”詩 大雅 蕩:“咨汝 殷商,曾是彊禦,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㊅從事,擔任。如出仕曰服官,務農曰服田,經商曰服賈。論語 爲政:“有事,弟子服其勞。”㊆實行。書 説命中:“旨哉! (傅)説乃言惟服。”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㊇習慣,適應。楚辭 屈原 九章 橘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注:“服,習也。”㊈思念。詩 周南 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傳:“服,思之也。”㊉順從。書 舜典:“(舜)流 共工于 幽州,放 驩兜于 崇山,竄 三苗于 三危,殛 鯀于 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制服,降服。孟子 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漢 陸賈 新語 無爲:“(秦始皇帝)威震天下,將帥橫行,以服外國。”佩服。三國志 魏 鍾會傳 注引 晉 何劭 王弼傳:“弼與 鍾會善,會論議以校練爲家,然每服 弼之高致。”古王畿以外的地方。詩 大雅 文王:“商之孫子,……侯於 周服。”參見“五服①”。衣服。詩 曹風 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有時也包括宮室車騎。泛稱爲器服。周禮 春官 都宗人:“正都禮,與其服。”注:“服謂衣服及宮室車騎。”舊時喪禮規定穿戴的喪服。禮 檀弓下:“齊穀(告)王姬之喪,魯莊公爲之大功。或曰由 魯嫁,故爲之服姊妹之服。或曰外祖母也,故爲之服。”也指居喪。史記一〇七 灌夫傳:“夫安敢以服爲解!”駕馭。易 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役馬名。古代一車駕四馬,居中的兩匹稱服。詩 鄭風 大叔于田:“兩服上襄,兩驂鴈行。”通“伏”。1.潛伏。見“服闇”。2.倒伏。莊子 説劍:“劍士皆服斃其處也。”古盛箭的器具。通“箙”。詩 小雅 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魚服。”國語 齊:“弢無弓,服無矢。”鳥名。通“鵩”。史記八四 賈誼傳服鳥賦:“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文選作“鵩”。通“匐”。見“扶₃服”。姓。漢有 江夏太守 服徹、九江太守 服虔。見 漢 應劭 風俗通 姓氏篇下。2.fù ㄈㄨˋ 集韻扶缶切,上,有韻,奉。職部。㊀中藥一劑或煎一次稱一服。北周 庾信 庾子山集二 燕歌行:“定取金丹作幾服,能令華表得千年。”㊁負荷。服,通“負”。見“服₂箱”。3.bì ㄅㄧˋ 集韻弼力切,入,職韻,並。職部。鬱結。通“腷”。見“服₃臆”。
服-中華大字典1、服讀音:房六切,音伏,屋韻。釋文:
❶用也。一曰。車右騑。所以舟旋。見《說文舟部》。《段注》:許意謂渾言皆得名~馬也。獨言右騑者。謂將右旋。則必策最右之馬。先向右。左旋亦同。舉右以晐左也。舟當作周。馬之周旋。如舟之旋。故其字从舟。
❷事也。《詩六月》:共武之~。
❸衣之總稱也。《書舜典》:車~以庸。
❹著衣亦曰~。《周禮內司服注》:祭先王則~褘衣。祭先公則~揄翟。祭羣小祀則~闕翟。
❺凡衣飾器用品物皆可曰~。如周禮大行人。其貢~物。謂元纁絺纊也。周禮都宗人。正都禮與其~。謂宮室車旗也。他如禮記月令。~赤玉。荀子大略。大夫~笏。易繫辭。~牛乘馬。是凡物品皆可云~。
❻聽從也。《書武成》:而萬姓悅~。
❼伏罪也。《書呂刑》:五罰不~。
❽爲之任使也。《荀子王制》:賢良~。
❾行也。《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
❿慕也。《詩關雎》:寤寐思~。
⓫治也。《詩葛覃》:~之無螞。
⓬習也。《漢書鼂錯傳》:~其水土。
⓭職也。《書旅獒》:無替厥~。
〔按~田、~賈、皆任職之義〕。
⓮執也。《國語吳語》:夜中乃令~兵擐甲。
⓯得也。《老子》:是謂早~。
⓰慊也。《國策秦策》:勝而不驕。故能~世。
⓱降也。《呂覽論威》:敵已~矣。
⓲敗也。見《周書諡法》。
⓳刑也。《周禮小司寇》:以施上~下~之刑。
〔注〕:上~劓墨。下~宮刖。
⓴邦畿方千里。其外每五百里謂之一~。《周禮職方氏》:乃辨九~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曰侯~。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衞~。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鎭~。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
〔按經典多言五~。書益稷。弻成五~。孔傳云。侯要荒者。本禹貢。周禮大司馬九~皆言畿〕。
㉑通箙。盛矢器。《詩采薇》:象弭魚~。
㉒通鵩。鶚也。《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鶚曰~。
㉓喪制也。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爲五~。《禮記樂記》:師無當于五~。
㉔飮藥也。《禮記曲禮》:醫不三世。不~其藥。〔俗謂藥一劑。通云一~〕。
㉕猶畏也。《淮南說林》:烏力勝日而~於鵻禮。
㉖藁役也。《書禹貢》:三百里納秸~。《傳》:秸、藁也。~、藁役。
㉗初~。初生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
㉘~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之器名。《漢書蘇武傳》:賜武馬畜~匿穹廬。
㉙~不氏。周時官名。掌訓猛獸。《周禮夏官序官》:~不氏。
〔注〕:~不~之獸者。
㉚~翼。蝙蝠也。《方言》:自關而東。謂之~翼。
㉛姓也。後漢~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
2、服讀音:弻角切,音雹,覺韻。釋文:啼呼也。見《集韻》。
3、服讀音:扶缶切,音負,有韻。釋文:車較也。《考工記車人》:牝~二柯。
〔注〕:牝~、長八尺。謂較也。
4、服釋文:同匐。《禮記檀弓》:扶~救之。〔釋文作匍匐〕。
5、服讀音:邦貫切,音半,翰韻。釋文:肉也。見《字彙補》。《與服不同》。
6、哼釋文:古服字。見《說文舟部》。
7、掶讀音:房六切,音伏,屋韻。釋文:古服字。見《說文》。《段注》:从舟从人者。凡事如舟之於人、最切用也。凡事皆當如人之操舟也。
8、絋釋文:服本字。見《說文》。
9、辋讀音:房六切,音伏,屋韻。釋文:
❶舟也。見《玉篇》。
❷服或字。《集韻》:服。用也。或作~。
10、蟱釋文:同服。見《正字通》。
服 fú
❶衣服,服裝。
屈原《九章·涉江》:
余幼好此奇~兮。
喪服。
《史記·武安侯傳》:
會仲孺有~。(仲孺:人名。有服:有喪服在身,指在喪期。)
❷穿(衣服)。
《論衡·語增》:
~五采之服。
又佩帶。
李斯《諫逐客書》:
~太阿之劍。
❸從事,做。
《尚書·盤庚上》:
若農~田力穡。
又承當(勞役與刑罰)。
鼂錯《論貴粟疏》: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役者不下二人。
❹服從。
《荀子·王制》:
甲兵不勞而天下~。
又降服。
《韓非子·二柄》:
夫虎之所以能~狗者,爪牙也。
❺敬佩,信服。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權既宿~仰備。(權:孫權。備:劉備。)這個意義又寫作「伏」。
❻習慣,適應。
鼂錯《言兵事疏》:
卒不~習。(卒:士卒。)
❼吃(藥)。
《史記·扁鵲傳》:
但~湯二旬而復故。(只服湯藥,二十天就恢復健康。)又量詞。中藥一劑稱一服。這種量詞的用法讀fù。
❽駕,拉車。
《鹽鐵論·本議》:
~牛駕馬。
賈誼《弔屈原賦》:
驥垂兩耳,~鹽車兮。
❾古代一車駕四馬,居中的兩匹叫「服」。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
兩~上襄,兩驂雁行。(上襄:指馬頭昂舉。兩驂:兩服外邊的兩匹馬。)
服
【辰集上】【月字部】 服
〔古文〕𣍞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說文】作𦨕。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从舟𠬝聲。【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易·繫辭】服牛乗馬。【疏】服用其牛。【詩·鄭風】兩服上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又【廣韻】衣服。【易·訟卦】以訟受服。【書·舜典】車服以庸。
◎又懾服也。【易·豫卦】𠛬罰淸而民服。【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從之。
◎又五服。【書·益稷】弼成五服。【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又行也。【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註】服,行也。
◎又職也。【書·旅獒】無替厥服。【傳】使無廢其職。
◎又思也。【詩·周南】寤寐思服。【傳】服,思之也。【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又治也。【詩·周南】服之無斁。【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又盛矢器也。【詩·小雅】象弭魚服。【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詩·大雅】昭哉嗣服。【傳】服,事也。
◎又習也。【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註】服,習也。
◎又姓。【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又鳥名。【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又【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𠀤音僕。匐,或作服。【禮·檀弓】扶服救之。【釋文】又作匍匐。
★又【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韻補】服,叶鼻墨切。
★又【集韻】扶缶切,音負。【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服月48ㄈㄨˊfú名①衣裝、衣裳的總稱。如:「制服」、「禮服」、「便服」。②喪衣。如古代居喪的服制,以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為五服。《魏書.卷八七.節義傳.石文德傳》:「文德祖父苗以家財殯葬,持服三年,奉養宣妻二十餘載。」③喪事、居喪期間。《史記.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傳》:「吾欲與仲孺過魏其侯,會仲孺有服。」《紅樓夢.第九六回》:「若說服裡娶親,當真使不得。」④量詞。計算中藥服用劑量的單位。如:「他吃了三服藥,病全好了。」⑤姓。如漢代有服徹。動①穿著、穿戴。《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②吃、進食。《禮記.曲禮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史記.卷一〇五.扁鵲倉公傳》:「即令更服丸藥,出入六日,病已。」③欽佩、順從。如:「佩服」、「心服口服」。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④使折服、使降服。如:「以德服人」。⑤擔任、從事、承擔。如:「服役」、「服刑」。《論語.為政》:「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⑥習慣、適應。如:「水土不服」。《楚辭.屈原.九章.思美人》:「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與而狐疑。」
服-漢語大字典服
《説文》:“服,用也。一曰車右騑,所以舟旋。从舟,ࠬݨr。࣍ޯ܌古文服,从人。”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服,隸省變。”
(一)fú 《廣韻》房六切,入屋奉。職部。
(1)从事。《爾雅·釋詁上》:“服,事也。”《廣韻·屋韻》:“服,服事。”《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論語·為政》:“有事,弟子服其勞。”《漢書·徐樂傳》:“此陛下之所服也。”顔師古注:“服,事也。”清謝芳連《溪村早起即事同邵八丈子湘》:“比屋盡耕稼,服疇皆弟兄。”又担任。《鹽鐵論·未通》:“今五十已上至六十,與子孫服輓輸,并給繇役,非養老之意也。”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學校》:“他日服官,施而行之耳。”
(2)实行。《廣雅·釋詁一》:“নկ܈服),行也。”《書·召誥》:“越厥後王後民,兹服厥命。”孔穎達疏:“謂繼世之君及其時之人皆服行其君之命。”《晏子春秋·内篇諫上三》:“君身服之,故外無怨治,内無亂行。”吴则虞集釋:“此服字當訓行,身服之者猶言躬行之也。”唐柳宗元《吊屈原文》:“窮與達固不渝兮,夫唯服道以守義。”
(3)任用;使用。《説文·舟部》:“服,用也。”《廣雅·釋詁二》:“服,任也。”《楚辭·天問》:“何惡輔弼,讒諂是服。”《後漢書·梁統傳附梁竦》:“長嫂舞陰公主贍給諸梁,親疎有序,特重敬竦,雖衣食器物,必有加異。竦悉分與親族,自無所服。”李賢注:“服,猶用也。”明高明《琵琶記·一門旌奬》:“服此休嘉,慰汝悼念。”
(4)承受(刑役)。《書·吕刑》:“五罰不服。”孔傳:“不服,不應罰也。”《孟子·離婁上》:“故善戰者服上刑。”《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三禁》:“天有恒日,民自則之,爽則損命,環(還)自服之,天之道也。”整理者注:“服,服刑。”
(5)职事;职位。《書·酒誥》:“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於酒。”杨树达《積微居小學述林·釋服》:“外服内服,即外職内職,猶後世言外官京官也。”南朝齊謝超宗《明德凱容樂》:“赫矣君臨,昭哉嗣服。”宋蘇軾《賜新除知樞密院斷來章批答》:“德稱其服,臣主俱榮。”
(6)事情。《素問·八正神明論》:“用鍼之服,必有法則焉。”王冰注:“服,事也。”《禮記·學記》:“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俞樾平議:“雜服者,雜事也。洒掃應對,無一非禮,故必學雜事然後能安禮。”
(7)服从;顺从。《論語·為政》:“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邢昺疏:“時哀公失德,民不服從,哀公患之,故有此問。”《管子·任法》:“賤人以服約卑敬悲色告愬其主。”尹知章注:“服約,謂屈服隱約也。”《戰國策·秦策五》:“勝而不驕,故能服世。”高誘注:“王者德大不驕逸,故能服鄰國。服,慊也。”按:鲍本作“使鄰國服從”。
(8)信服;佩服。《吕氏春秋·順説》:“惠盎趨而出,宋王謂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説服寡人也。’”宋王安石《上蔣侍郎書》:“天下之人,孰不憚執事之威名,服執事之德望。”《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伊)籍服其高見,自此常與玄德往來。”
(9)畏服;慑服。《韓非子·二柄》:“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淮南子·説林》:“烏力勝日而服於鵻禮,能有修短也。”高誘注:“服,猶畏。”《禮記·儒行》:“博學以知服。”孔穎達疏:“謂廣博學問猶知畏服先代賢人,言不以己之博學凌夸前賢也。”又平伏。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三:“曹操以裴潛為代郡太守,服烏丸三單于之亂。”宋高似孫《剡録·閑遊贊序》:“溟海之禽不以籠樊服養,櫟散之資不以斧斤致用。”
(10)古指王畿以外的地方。《書·皋陶謨》:“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孫星衍疏:“服者,《釋詁》云:采、服,事也。反覆相訓,即采地之名。”唐李景《請改書稱詔表》:“庶無屈於至尊,且稍安於遠服。”程树德《九朝律考·北周刑名》:“流卫服去皇畿二千五百里;流蕃服去皇畿四千五百里。”
⑪穿戴。《孝經·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漢書·王莽傳上》:“周公服天子之冕。”明方孝孺《思孝堂記》:“被狐貉者不知狐貉之温,服疏布則思其貴矣。”
⑫佩带。《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勢備》:“何以知劍之為陣也?旦暮服之,未必用也。”明陶宗儀《輟耕録》卷二十六:“高祖即位,服其璽,因世傳之,謂為傳國璽。”又携带。《秋胡變文》:“(秋胡)辭妻了道,服得十袟文書……便即登逞(程)。”
⑬古代对衣服、宫室、车马、器物等的泛称。《廣韻·屋韻》:“服,亦衣服。”《周禮·春官·都宗人》:“正都禮,與其服。”鄭玄注:“服,謂衣服及宫室車旗。”《國語·魯語下》:“今大夫而設諸侯之服,有其心矣。”《山海經·西山經》:“是司帝之百服。”郭璞注:“服,器服也。”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六:“(虞寄)恐禍及,乃著居士服居東山寺。”又特指丧礼规定穿的丧服。《正字通·月部》:“服,喪服。三年朞,杖朞,大功,小功緦,以尊卑親疏為等差。”《禮記·檀弓下》:“齊穀(告)王姬之喪,魯莊公為之大功。或曰,由魯嫁,故為之服姊妹之服。”
⑭指居丧期间。《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會仲孺有服。”司馬貞索隱:“案:服,謂朞功之服也。”《紅樓夢》第九十六回:“若説服裏娶親,當真使不得。”
⑮整,治理。《爾雅·釋言》:“服,整也。”郭璞注:“服御之令齊整。”《詩·周南·葛覃》:“為絺為綌,服之無斁。”鄭玄箋:“服,整也。”《管子·度地》:“臣服之以盡忠於君,君體有之以臨天下,故能為天下之民先也。”《韓非子·説疑》:“故有道之主,遠仁義,去智能,服之以法。”
⑯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清錢坫《車制考·馬》:“夾轅兩馬謂之服。”《詩·鄭風·大叔于田》:“兩服上襄,兩驂鴈行。”鄭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襄駕也。”《吕氏春秋·愛士》:“昔者秦繆公乘馬而車為敗,右服失而埜人取之。”高誘注:“四馬車,兩馬在中為服。”《天工開物·舟車·車》:“戰車四馬一班,分驂服。”
⑰练习;熟悉。《廣韻·屋韻》:“服,習也。”《韓非子·顯學》:“藏書策、習談論、聚徒役、服文學而議説,世主必從而禮之。”《禮記·孔子閒居》:“君子之服之也,猶有五起焉。”鄭玄注:“服,猶習也。君子習讀此詩,起此詩之義,其説有五也。”隋王通《文中子·王道》:“服先人之義,稽仲尼之心。”
⑱习惯;适应。《楚辭·九章·橘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王逸注:“言皇天后土生美橘,樹異於衆木,來服習南土便其性也。”清黄叔璥《臺海使槎録》卷六:“彼地人雖能到,不服水土,生還者無幾。”
⑲持。《國語·吴語》:“夜中,(吴王)乃令服兵擐甲。”韋昭注:“服,執也。”
⑳得。《老子》第五十九章:“夫唯嗇,是謂早服。”河上公注:“服,得也。”《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道原》:“明者固能察極,知人之所不能知,人服人之所不能得。”
㉑吞服(药物)。《禮記·曲禮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即令更服丸藥,出入六日,病已。”《本草綱目·序例·神農本經名例》:“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藥而後食。”又古代道家“吐纳”术语。《晋書·隱逸傳·張忠》:“(張忠)隱於泰山,恬静寡欲,清虚服氣。”《雲笈七籤》卷二十三:“夜服月華,如服日法。”
㉒思念。《書·康誥》:“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孔傳:“要囚,謂察其要辭以斷獄,既得其辭,服膺思念五六日至於十日。”《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毛傳:“服,思之也。”
㉓古代装箭、刀、剑等的套子。后作“箙”。《詩·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鄭玄箋:“服,矢服也。”《周禮·春官·巾車》:“小服皆疏。”鄭玄注:“服,讀為箙。小箙,刀劒短兵之衣。”《文選·鮑照〈擬古三首〉》:“氈帶佩雙鞬,象弧插彫服。”李善注引《方言》曰:“所以藏箭謂之服。”
㉔通“伏”。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服,叚借為伏。”1.潜伏。《禮記·曲禮上》:“孝子不服闇。”俞樾平議:“服,當讀為伏。不服闇者,不伏闇也,謂不潛伏於闇冥之中也。”2.倒伏。《莊子·説劍》:“於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劍士皆服斃其處也。”于省吾新證:“按:高山寺卷子本作‘劒士皆伏斃其處矣’,服作伏。”
㉕通“鵩”。鸟名,鸮,一名猫头鹰。清高翔麟《説文字通·舟部》:“服,通鵩。”《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鴞飛入賈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鴞曰‘服’。”裴駰集解引晋灼曰:“《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名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㉖通“犕(छ߯܉”。驾御,乘。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牛部》:“以車駕牛馬之字當作犕,作服者假借耳。”《易·繫辭下》:“服牛乘馬。”按:《説文·牛部》引作“छߢ\u001D。《詩·鄭風·叔于田》:“巷無服馬。”鄭玄箋:“服馬,猶乘馬也。”《史記·樂書》:“牛散桃林之野而不復服。”張守節正義:“服,亦乘也。”《天工開物·舟車·車》:“但今服馬駕車,以運重載,則今日騾車,即彼時戰車之義也。”
㉗姓。《廣韻·屋韻》:“服,姓。漢有江夏太守服徹。”
(二)fù 《集韻》扶缶切,上有奉。之部。
(1)通“負”。1.车箱。《集韻·有韻》:“服,牝服,車箱也。”《周禮·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以時入之。”鄭玄注:“服,牝服,車之材。”孫詒讓正義:“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為負。’《既夕禮》(‘賓奠幣於棧左服’)注:‘服,車箱。’牝服可省稱服,即大車較。”2.载负。《詩·小雅·大東》:“睆彼牽牛,不以服箱。”俞樾平議:“傳、箋釋服字皆未合,服當讀為負。服負一聲之轉。《淮南子·人間篇》‘負輦載粟而至’,《御覽·治道部》‘負輦’作‘服摙’,是服、負古通用。《考工記·車人》注:鄭司農曰:服,讀曰負,即其例也。不可以服箱,猶云不可以負箱也。”《墨子·節用中》:“車為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
(2)量词。用于中药剂量,一剂为一服。北周庾信《燕歌行》:“定取金丹作幾服,能令華表得千年。”《太平廣記》卷三百零六引薛漁思《河東記》:“當要進一服藥,非止盡痼疾,抑亦永享眉壽。”宋蘇軾《聖散子後序》:“所用皆中下品藥,略計每千錢即得千服,所濟已及千人。”
(三)bì 《集韻》弼力切,入職並。
(1)〔服臆〕也作“腷臆”。心气郁结或内心悲痛的样子。《集韻·職韻》:“腷,腷臆,意不泄貌。或作服。”《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言未卒,因嘘唏服臆。”《論衡·别通》:“父兄在千里之外,且死,遺教戒之書,子弟賢者求索觀讀,服臆不舍。”
(2)通“逼”。堵塞。《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三禁》:“毋服川,毋逆土,毋逆土功,毋壅民明。”整理者注:“《晏子春秋·内篇問上》:‘節飲食,無多畋漁,以無偪川澤。’因此,此處的‘毋服川’即‘毋偪川澤’。偪即逼字,逼迫。毋偪川,不要堵塞河流。”
(四)bó 《集韻》弼角切,入覺並。職部。
(1)啼呼。《集韻·覺韻》:“服,啼呼也。”《漢書·田蚡傳》:“蚡疾,一身盡痛,若有擊者,謼服謝罪。”顔師古注:“晋灼曰:‘服音瓝。關西俗謂得杖呼及小兒啼呼為呼瓝。’或言蚡號呼謝服罪也。兩説皆通。謼,古呼字也。”
(2)通“保(bǎo)”。卫。《韓非子·初見秦》:“秦與荆人戰,大破荆,襲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東服于陳。”陈奇猷集釋引刘师培曰:“服與保通。《老子》‘保此道者不欲盈’,《淮南·道應訓》引作服,是保、服古通。《史記·楚世家》:‘楚襄王兵散,遂不復戰,東北保於陳城。’此其證。”
服fú
①衣服;衣裳:制~|便~。
②丧服:有~在身。
③穿(衣服):~丧。
④动吃(药):~药|内~|每次~三片。
⑤动担任(职务);承当(义务或刑罚):~刑|~兵役。
⑥动承认;服从;信服:~输|心~口~|你有道理,我算~了你了。
⑦动使信服:~众|以理~人。
⑧动适应:不~水土。
⑨(Fú)名姓。另见409页fù。
服(I)fu
ㄈㄨˊ
〔《广韵》房六切,入屋,奉。〕
1.任用;使用。
●《文选·屈原〈离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
吕向注:“服,用也。”
●《荀子·赋》:“忠臣危殆,谗人服矣。”
杨倞注:“服,用也。”
●《后汉书·梁竦传》:“竦悉分与亲族,自无所服。”
●元本高明《琵琶记·旌表》:“服此休嘉,慰汝悼念。”
钱南扬校注:“服,用。”
2.饮用或食用药物。
●《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百喻经·倒灌喻》:“医未至顷,便取服之。”
●清程麟《此中人语·疯僧》:“陈视丸大如弹,黑色,姑服之。”
●巴金《春》二十:“他服了药,睡了十多天才渐渐地好起来。”
3.泛指食用。
4.道教吐纳术语。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东华真人,服日月之象,男服日象,女服月象,日夜不废,使人聪明,五藏生华。”
参见“服日”。
5.实行;施行。
●《书·说命中》:“旨哉!说乃言惟服。”
●孔传:“旨,美也。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晏子春秋·谏上三》:“君身服之,故外无怨治,内无乱行。”
●吴则虞集释“此‘服’字当训‘行’。”
●《孔子家语·入官》:“君子修身反道,察里言而服之。”
王肃注:“服,行。”
●宋曾巩《吴居厚京东转运副使制》:“尔其勉矣,往服训辞。”
6.从事;致力。
●《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郑玄笺:“服,事也。”
●汉班固《西都赋》:“士承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
●宋苏轼《赐王存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亟服乃事,宜无复云。”
●清恽敬《读〈鲁仲连邹阳传〉》:“夫翕訿者据高位,愚贱者服先亩。”
7.职务;职位。
●《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
●孔传:“德之所致,谓远夷之贡以分赐异姓诸侯,使无废其职。”
●《旧唐书·懿宗纪》:“景崇素闻孝悌……缵迺旧服,绰有令猷,朝廷奖能,续有处分。”
●宋王安石《诏不允赐宰臣曾公亮已下辞南郊赐赉》:“朕初嗣服,于祖宗之制,未有所改也。”
8.事情。
●《诗·小雅·六月》:“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孔颖达疏:“有威严之将、恭敬之臣而共典是兵武之事。”
●《素问·八正神明论》:“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王冰注:“服,事也。”
●《礼记·学记》:“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俞樾《群经平议·礼记三》:“此‘服’字当从《尔雅·释诂》‘服,事也’之训。‘杂服’者,杂事也。”
9.执持。
●《国语·吴语》:“吴王昏乃戒,令秣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系马舌,出火灶,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
韦昭注:“服,执也。”
10.得。
●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原》:“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
按,原文“服”上有“人”字,整理者谓为衍文,是。
11.承受;承担。
●《书·吕刑》:“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汉桓宽《盐铁论·未通》:“今五十已上至六十,与子孙服挽输,并给繇役,非养老之意也。”
●宋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七:“他们要他替代兄弟服兵役,可是每次送进城去,结果都被发现了。”
12.招认。
●《后汉书·班超传》:“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晋祖台之《志怪》:“母曰:‘汝行后,婢进吾食,甚甘,然非鱼肉,汝试问之。’既而问婢,婢服曰:‘实是螬蛴。’”
●宋洪迈《夷坚丁志·南丰主簿》:“遂穷搜室中,得所煮钵,莹始色变。执送府讯鞫,服与候兵通,欲置药毒主翁,然后罄家赀以嫁。”
13.顺从;降服。
●《书·舜典》:“﹝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孔颖达疏:“天下皆服从之。”
●《史记·伍子胥列传》:“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彊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穷兵黩武,倾天下以事之,终不能屈一王,服一国。”
●宋曾巩《屯田》:“唐起屯振武,皆内益蓄积,外有守御之利,故能服夷狄,兼邻国。”
●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之二:“哪怕你平炉大王上了天,也得叫你老老实实服咱管。”
14.平服;平息。
●宋洪迈《容斋随笔·裴潜陆俟》:“曹操以裴潜为代郡太守,服乌桓三单于之乱。”
15.信服;佩服。
●《书·康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
●《史记·孟尝君列传》:“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宋司马光《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兄曰:‘衣已烧矣,起视何益。’转枕复寝。人皆服其度量。”
●《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不过都带有惨淡颜色,不觉暗暗点头,深服古人‘苛政猛于虎’真是不错。”
16.思念。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毛传:“服,思之也。”
●《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
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南朝宋谢灵运《燕歌行》:“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17.古代指王畿以外的地方。
●《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北史·隋纪下·炀帝》:“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
●南唐李璟《请改书称诏表》:“庶无屈于至尊,且稍安于远服。”
18.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称服。
●《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郑玄笺:“两服,中央夹辕者。”
●《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如彼騑驷,配服骖衡。”
李善注:“服,谓两马夹辕者。”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三:“驾以二马夹辕谓之两服,服供其事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车》:“战车四马一班,分骖、服。”
19.驾;乘。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六》:“景公游于灾,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
●《史记·乐书》:“马散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桃林之野而不复服。”
●张守节正义:“服,亦乘也。”
●宋司马光《功名论》:“夫驾车者既服骐骥矣,又以驽马参之,欲其并驱而前,不可得也。”
参见“服牛乘马”。
20.习,学习。
●《礼记·孔子闲居》:“何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
郑玄注:“服,犹习也。君子习读此诗,起此诗之义,其说有五也。”
●《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世主必从而礼之。”
●南朝宋鲍照《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智哉众多士,服理辨昭昧。”
●宋王禹偁《用刑论》:“予自幼服儒教,味经术,尝不喜法家流。”
21.习惯;适应。
●《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王逸注:“服,习也。言皇天后土生美橘树,异于众木,来服习南土,便其风气。”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摺:“到京师服水土,趁路程节饮食。”
●张一弓《山村诗人》七:“我不服城里那水土。”
22.穿着。
●《诗·魏风·葛屦》:“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陈书·沈众传》:“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
●元元怀《拊掌录》:“坐客乃执政及贵游子弟,皆服白襕衫。”
●清沈覆《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陈芸﹞服余衣长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
23.佩戴;佩带。
●《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淮南子·时则训》:“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参见“服玉”。
24.衣服;服饰。
●《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晋左思《吴都赋》:“纻衣絺服,杂沓傱萃。”
●唐韩愈《送张道士序》:“乃着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丁玲《韦护》第一章:“韦护穿一件蓝布工人服,从一个仅能容身的小门里昂然的踏了出来。”
25.泛指器服。
●《周礼·春官·都宗人》:“正都礼与其服。”
郑玄注:“服谓衣服及宫室车旗。”
●《国语·鲁语下》:“虢之会,楚公子围二人执戈先焉……今大夫而设诸侯之服,有其心矣。若无其心,而敢设服以见诸侯之大夫乎?”
●《山海经·西山经》:“是司帝之百服。”
郭璞注:“服,器服也。”
26.丧服。亦谓服丧服。
●《孟子·离娄下》:“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清丁雄飞《小星志》:“甘泉先生为蒯氏服月,以其代妻事母久而慈子有成也。”
27.指服丧期。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你现今服也满了,还不曾娶个亲事。”
●《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
28.一说为附着。
29.包,裹扎。
30.通“箙”。盛箭之器。
●《诗·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郑玄笺:“服,矢服也。”
●《周礼·春官·巾车》:“小服皆疏。”
郑玄注:“服,读为‘箙’。”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
31.泛指盛其他武器之器。
●清毛奇龄《何君墓志铭》:“逮夜,环帐房馆垣,却刃服,弦弓筑矢于旌门,鼓三下,;闻介马声。”
32.通“伏”。潜伏;窜伏。
●《礼记·曲礼上》:“孝子不服闇。”
●俞樾《群经平议·礼记一》:“不服闇者,不伏闇也,谓不潜伏于闇冥之中也。”
33.通“伏”。倒伏。参见“服毙”。
34.合理的,对的。
35.整治。
●《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郑玄笺:“服,整也……整治之无厌倦。”此指蒸煮、纺织等劳作。
36.治罪。
37.制度。
●《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38.通“备”。
●《管子·度地》:“寡人悖,不知四害之服,奈何!”
●俞樾《诸子平议·管子五》:“服,读为‘备’。谓不知四害之备也。《战国策·赵策》‘骑射之服’,《史记·赵世家》作‘骑射之备’,是服与备古字通。”
39.通“鵩”。鸟名。鵩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
●裴骃集解引晋灼曰:“《异物志》:有山鸮,体有文色,土俗因形名之曰服。不能远飞,行不出域。”
40.姓。
●汉有服虔。见《后汉书·儒林传下》。
服(II)fu
ㄈㄨˋ
〔《集韵》扶缶切,上有,奉。〕
1.车箱。
●《周礼·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郑玄注:“服,牝服,车之材。”
●《周礼·考工记·车人》:“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牝服谓车箱。服,读为‘负’。”
2.负载;负荷。
●《墨子·节用中》:“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七三:“横术有奇士,黄骏服其箱。”
●宋苏轼《游庐山次韵章传道》:“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
参见“服箱”。
3.量词。用于称中药剂量。一剂称一服。
●北周庾信《燕歌行》:“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宋苏轼《〈圣散子〉后序》:“所用皆中下品药,略计每千钱即得千服,所济已及千人。”
●赵树理《福贵》:“福贵也请万应堂药店的医生给看了几次,吃了几服药也不见效。”
4.中药煎饮一次亦称一服。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许七遇仙》:“试取药进之,一服而熟寐,再服而霍然,三服而声朗体强,壮健异常。”
服(III)bi
ㄅ〡ˋ
〔《集韵》弼力切,入职,并。〕
1.通“腷”。郁结貌。参见“服臆”。
2.通“逼”。堵塞。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三禁》:“毋服川,毋逆土,毋逆土功,毋壅民明。”
整理者注:“《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因此,此处的‘毋服川’即‘毋逼川泽’。逼即逼字,逼迫。毋逼川,不要堵塞河流。”
服(IV)bo
ㄅㄛˊ
〔《集韵》弼角切,入觉,并。〕
1.啼呼。
●《汉书·田蚡传》:“春,蚡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
●颜师古注引晋灼曰:“服,音瓝。关西俗谓得杖呼及小儿啼呼为呼瓝。”
2.通“保”。保卫。
●《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
●陈奇猷集释引刘师培曰:“案,服与保通。《老子》‘保此道者不欲盈’,《淮南子·道应训》引作‘服’,是‘保’‘服’古通。《史记·楚世家》:‘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此其证。”
服fù
量用于中药;剂:一~药。另见400页fú。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ú
1、[服从]fú cóng
遵照;听从:~命令。少数~多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
2、[服装]fú zhuāng
衣服鞋帽的总称,一般专指衣服:~商店。~整齐。民族~。
3、[说服]shuō fú
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只是这么几句话,~不了人。
4、[心服口服]xīn fú kǒu fú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5、[西服]xī fú
西洋式的服装,有时特指男子穿的西式上衣、背心和裤子。
6、[服务]fú wù
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行业。为人民~。科学为生产~。他在邮局~了三十年。
7、[服用]fú yòng
穿着服饰,使用物品。
8、[服饰]fú shì
衣着和装饰:~淡雅。华丽的~。
9、[克服]kè fú
1.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急躁情绪。~不良习气。群策群力,~重重困难。 2.克制;忍受(困难):这儿的生活条件不太好,请诸位~一下。
10、[征服]zhēng fú
1.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洪水。 2.(意志、感染力等)使人信服或折服: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了观众。
11、[礼服]lǐ fú
在庄重的场合或举行仪式时穿的服装。
12、[不服]bù fú
1.不顺从;不信服:~管教。说他错了,他还~。 2.不习惯;不能适应:~水土。气候~。
13、[制服]zhì fú
1.同“制伏”。 2.军人、机关工作者、学生等穿戴的有规定式样的服装。
14、[口服]kǒu fú
1.口头上表示信服:~心不服。 2.内服:~药。
15、[佩服]pèi fú
感到可敬而心服:这姑娘真能干,我不禁暗暗地~她。
16、[服役]fú yì
1.服兵役,也指运动员等在专业岗位上服务。 2.武器装备正在军备中使用,也指交通工具、设施等正在使用。 3.旧时指服劳役。
17、[服药]fú yào
吃药。
18、[校服]xiào fú
学校规定的统一式样的学生服装。
19、[服刑]fú xíng
服徒刑:服了两年刑。正在监狱里~。
20、[信服]xìn fú
相信并佩服:这些科学论据实在令人~。
21、[服气]fú qì
由衷地信服:表面上认输,心里并不~。
22、[折服]zhé fú
1.说服;使屈服:强词夺理不能~人。艰难困苦~不了我们。 2.信服:令人~。大为~。
23、[屈服]qū fú
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投降。也作屈伏。
24、[服输]fú shū
承认失败。
25、[国服]guó fú
1.谓服事于国,向国家缴纳租税。 2.国家规定的服装。 3.服国丧。
26、[私服]sī fú
1.为死去的亲人所穿的丧服。 2.平日便服。对“官服”而言。
27、[内服]nèi fú
把药吃下去(区别于“外敷”)。
28、[警服]jǐng fú
警察穿的制服。
29、[煎服]jiān fú
煎汁服下。
30、[服食]fú shí
1.衣着食物。 2.服用丹药。道家养生术之一。
31、[和服]hé fú
日本的民族服装。
32、[冲服]chōng fú
服药的一种方式,用水或酒等调药吃下去。
33、[心服]xīn fú
衷心信服:~口服(不但嘴里服,并且心里服)。
34、[驯服]xùn fú
1.顺从:猫是很~的。 2.使顺从:这匹野马终于被他~了。
35、[常服]cháng fú
日常穿的服装(区别于“礼服”):居家~。
36、[叹服]tàn fú
称赞而且佩服:他画的人物栩栩如生,令人~。
37、[降服]xiáng fú
投降屈服:缴械~。
38、[臣服]chén fú
1.屈服称臣,接受统治。 2.以臣子的礼节侍奉(君主)。
39、[军服]jūn fú
军人穿的制服。
40、[收服]shōu fú
制伏对方使顺从自己。
fù
1、[一服]yī fù
1.一件衣服。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此俗之伤破人伦,剧於寇贼之来,不能经久,岂所损坏一服而已?” 2.特指一袭章服。《晋书·舆服志》:“侍祠天地明堂,皆冠旒冕,兼五冕之制,一服而已。” 3.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左传·桓公二年》“今 晋,甸侯也”唐 孔颖达 疏:“周公 斥九大州,广土万里,制为九服。邦畿方千里,其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 4.服一次药。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輒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唐 陆龟蒙《奉酬袭美早春病中书事》诗:“药须勤一服,春莫累多情。” 5.指中药的一剂或一帖。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虚热上攻,只消一服清凉散。”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我浑家善治急心疼,领他到家中,与他一服药吃。”
2、[九服]jiǔ fù
1.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 2.指全国各地区。 3.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
3、[两服]liǎng fù
古代用四匹马牵引的车驾,中间夹着车辕的两马称为两服。
4、[六服]liù fù
1.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 2.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 3.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5、[卖服]mài fù
封建时代服丧未满三年的寡妇,由夫家收受财物而同意再嫁,叫“卖服”。《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内有偦 丑驴 身死,未及週年,知得 张 亲家卖服。”
6、[买服]mǎi fù
1.买来佩戴。 2.收买使顺从。
7、[买服钱]mǎi fù qián
要守丧期间的寡妇除丧服再嫁所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