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è

笔顺

丿 𠄌 𠃌 丿 丿

同音字

读音为qiè的字 读音为qie的字

基础解释

雕刻:~而不舍。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金,契( qì)声。本义:镰刀) 同本义

    锲,镰也。——《说文》

    刎镰,一曰小镰,南方用以乂谷。——《六书故》引蜀本》

    刈钩,自关而西,或谓之锲。——《方言五》

    又如:锲刀(镰刀)

〈动〉

  1. 假借为“洯”。用刀子刻

    锲其轴。——《左传·定公四年》。注:“刻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2. 锲而不舍。

  3. 截断

    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左传》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锲-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锲-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锲(鍥)qiè
书雕刻:~而不舍。

锲-漢語大字典


锲“鍥”的简化字。

锲-汉语大词典

锲qie
ㄑ〡ㄝˋ
〔《广韵》苦结切,入屑,溪。〕
〔《广韵》古屑切,入屑,见。〕
亦作“鐑”。
1.镰刀一类的农具。
●《说文·金部》:“锲,鎌也。”
2.用刀刻。
●《旧唐书·李百药传》:“锲船求剑,未见其可。”
参见“锲而不舍”。
3.截断。
●《左传·定公九年》:“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
●汉刘向《说苑·指武》:“五将锲头,阖庐未之应,五人之头坠于马前。”

锲-中草药辞典

【读音】qiè
【繁体】鍥
锲<名>
(形声。从金,契声。本义:镰刀)同本义[sickle]
锲,镰也。――《说文》
刎镰,一曰小镰,南方用以乂谷。――《六书故》引蜀本》
刈钩,自关而西,或谓之锲。――《方言五》
又如:锲刀(镰刀)
锲<动>
假借为“洯”。用刀子刻[carve]
锲其轴。――《左传·定公四年》。注:“刻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锲qiè
⒈刻:镂金~玉。~而不舍(不断地镂刻。〈喻〉坚持不懈)。
⒉截断。

锲-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锲-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鍥
★【唐韻】苦結切【集韻】【正韻】詰結切,𠀤音猰。【說文】鐮也。【揚子·方言】刈鉤,自關而西或謂之鐮。或謂之鍥。【集韻】或作䤿。
◎又【廣韻】刻也。【戰國策】鍥朝涉之脛。【註】鍥,刻也。【荀子·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折(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又【廣韻】斷絕也。【左傳·定九年】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註】鍥,絕也。
◎又刻酷曰鍥。【後漢·劉陶傳】寬鍥薄之禁。
★又【集韻】詰計切【正韻】去計切,𠀤音契。義同。
★又【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吉屑切,𠀤音結。鎌也。【集韻】或作䥛䤿鐑。考證:〔【荀子·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朽。〕 謹照原文不朽改不折。〔【左傳·定九年】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麻。〕 謹照原文鍥其軸爲句麻約而歸之爲句,麻字不連上讀。謹省麻字。

锲-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锲 qiè
动锲刻;雕刻。《劝学》:“~而舍之,金石可镂。”

锲-辞源3

同:

锲梓-汉语大词典

锲梓谓刻版印刷。
●明宋濂《<葬书新注>序》:“彦渊既锲梓以传,复介学子刘刚请余序。”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è

1、[锲薄]qiè báo

1.谓锉薄铜钱取其屑另铸钱。 2.浇薄;刻薄。

2、[锲梓]qiè zǐ

谓刻版印刷。 明 宋濂 《<葬书新注>序》:“ 彦渊 既鍥梓以传,復介学子 刘刚 请余序。”

3、[锲臂]qiè bì

谓割臂刺血。古代订盟约时用以表示坚定不移。

4、[锲机]qiè jī

机会,机遇。

5、[锲覈]qiè hé

严峻苛刻。《明史·黄道周传》:“上急催科,则下急贿赂;上乐鍥覈,则下乐巉险。”

6、[锲急]qiè jí

谓苛严急迫。

7、[锲核]qiè hé

严峻苛刻。

8、[锲刻]qiè kè

雕刻。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二》:“三十年前在 河南 安阳县 有龟甲骨板上锲刻着的贞卜文字出现。”

9、[锲雕]qiè diāo

谓雕板刻印。

10、[锲刀]qiè dāo

镰刀。

11、[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是说,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