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āo

笔顺

丿 𠃍 𠃌 丿 丿 丿
整体安排紧凑。“敫”笔画疏密大致均匀,收紧。“辶”点与横折折撇距离适中,曲弯自然,捺画舒展,稍平。“敫”与“辶”距离适中。

同音字

读音为yāo的字 读音为yao的字

基础解释

1.约请:特~代表。 2.求取:求功~名。 3.拦截:~击。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辵,敫声。本义:迎候)

  2. 同本义

    邀相见。——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邀我至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北邀当国者。——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邀接(迎接);邀迓(迎请);邀迎(迎合)

  3. 逢,遇到

    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清· 洪昇《长生殿》

    又如:邀世(逢世);邀乐(遇到欢乐);邀天晴(逢天晴);邀幸(侥幸,幸运)

  4. 阻拦;截击

    又怕山北诸州出兵,邀其归路而击之。——《新编五代史平话》

    又如:邀截(阻截);邀留(婉称被俘获);邀勒(遮拦;阻挡);邀丐(阻截索求);邀伏(设伏兵拦 击);邀劫(拦路抢劫)

  5. 请求;谋求

    吾乘时邀幸,得为吏部尚书。——《魏书·崔亮传》

    又如:邀恩(清代对年过八旬而未录取的考生赐赏举人称号);邀名(求取好的名声)

  6. 招 。

    如:邀召(邀请);邀延(犹邀请);邀帖(请帖);邀呼(招唤)

  7. 要挟

    邀其上者。——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邀君(要挟君主);邀勒(强迫;逼勒);邀胁(要挟;威胁)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邀-中華語文大辭典

邀邀丨ㄠyāo1.求取;謀取。[例]~取︱~賞︱~功請賞。2.約請。[例]~見︱~請︱~集︱應~出訪。

邀-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字部】 邀
★【廣韻】于宵切【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𠀤音腰。【廣韻】遮也。【晉書·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齎酒于半道,邀之。
◎又【正韻】招也。【李白詩】舉杯邀明月。
◎又【集韻】求也。通作徼。【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倖。
◎又【正韻】通作要。【孟子】使數人要於路。【又】修其天爵,以要人爵。考證:〔【晉書·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賷酒于半道邀之。〕 謹照原文賷改齎。

邀-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邀 yāo
❶迎候,半路攔截。
《莊子·寓言》:
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於秦,~於郊。
木華《海賦》:
有海童~路。
《三國志·魏書·劉放傳》:
帝欲~討之,朝議多以爲不可。(討:討伐。)
❷邀請。
孟浩然《過故人莊》詩:
故人具鷄黍,~我至田家。
李白《月下獨酌》詩:
舉杯~明月,對影成三人。
❸求取,希望得到。
《論衡·自然》:
不作功~名。

邀-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同]邀请
约请
邀约
特约

邀-汉语大词典

邀yāo
〡ㄠ
〔《广韵》于霄切,平宵,影。〕
〔《广韵》古尧切,平萧,见。〕
“徼”的被通假字。
1.迎候。
●《庄子·寓言》:“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
●陆德明释文:“邀,要也。”
2.逢,遇到。
●《庄子·徐无鬼》:“吾与之邀乐于天,吾与之邀食于地。”
郭象注:“随所遇于天地耳。邀,遇也。”
●南朝宋鲍照《谢永安令解禁止启》:“邀世逢辰,谬及推择。恩成曲积,荣秩兼过。”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稻灾》:“凡秧沉脚未定,阴雨连绵,则损折过半,此四灾也。邀天晴霁三日,则粒粒皆生也。”
●清洪升《长生殿·幸恩》:“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
3.阻拦;截击。
●《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邀之于阳关,寻邑兵盛,汉兵反走。”
●《周书·文帝纪上》:“乃令原州都督导邀其前,都督贺拔颍等追其后。”
●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祖逖等》:“宋檀道济伐魏累胜,至历城,魏以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谷草,道济军食尽引还。”
4.请求;谋求。
●《庄子·在宥》:“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
●王先谦集解:“邀,求请也。”
●唐蒋防《霍小玉传》:“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
●《明史·张士诚传》:“﹝张士诚﹞既而益骄,令其下颂功德,邀王爵。”
5.招;邀请。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二·长干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
●唐韩愈《送惠师》诗:“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清黄鷟来《雨中怀曹午瞻》诗:“何当邀珠履,一破绿苔迹。”
●冰心《晚晴集·我的故乡》:“横岭乡有几位父老,来邀我的父亲回去一趟。”
6.要挟。
●《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杨国忠﹞归谓女弟等曰:‘太子监国,吾属诛矣。’因聚泣,入诉于贵妃,妃以死邀帝,遂寝。”
●宋苏轼《策别十六》:“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
7.约定。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二女初立令遵时,先邀每月供财二万,及后求取无厌。”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本大书》:“如遇星期日,则常常几人先一天就邀好,过河上游一点棺材潭的地方去,泡一个整天。”
8.方言。驱赶;吆喝。
●《西游记》第八九回:“八戒道:‘去罢,去罢,猪羊都四散走了!’行者道:‘你去邀着,等我讨他帖儿看看。’”
●艾芜《山野》第一部十一:“韦长松劈下一根树丫来邀马。”
9.方言。用衡器称量。徐光耀《平原烈火》四九:“光荣这玩意,不能论斤邀,也不能用尺量。”

邀-中草药辞典

【读音】yāo
【繁体】邀
邀<动>
(形声。从辵,敫声。本义:迎候)
同本义[awaitthearrivalof]
邀相见。――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邀我至田家。――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北邀当国者。――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邀见讲钧礼。――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邀接(迎接);邀迓(迎请);邀迎(迎合)
逢,遇到[meetwith]
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清·洪昇《长生殿》
又如:邀世(逢世);邀乐(遇到欢乐);邀天晴(逢天晴);邀幸(侥幸,幸运)
阻拦;截击[intercept]
又怕山北诸州出兵,邀其归路而击之。――《新编五代史平话》
又如:邀截(阻截);邀留(婉
邀yāo
⒈约,请:~请。特~。应~。
⒉求取,希望得到:~功。~准还乡。
⒊迎候,半路拦截:~路。~击。~截。

邀-中華大字典

1、邀讀音:伊消切,音腰,堅堯切,音驍,蕭韻。釋文:
❶遮也。《文選張衡賦》:不~自遇。
❷要也。《莊子寓言》:老耼西遊于秦。~于郊。
❸求也。見《文選劉峻論注》引《國語賈注》。
❹遇也。《莊子徐无鬼》:吾與之~樂于天。~食于地。
❺抄也。《列子黃帝》:~於郊。
❻招也。《荀子儒效》:小人則日~其所惡。
❼或作徼。見《一切經音義》。
2、徼讀音:吉弔切,音叫,嘯韻。釋文:
❶猶塞也。《漢書鄧通傳》:盜出~外鑄錢。
 〔注〕:東北謂之塞。西南謂之~。塞者、以障塞爲名。~者、取~遮之義也。
❷以木柵水爲界者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牂牱爲~。
❸邊境亭障也。《史記黥布傳》:守~乘塞。
❹郊外路也。《史記五宗世家》:常夜後走卒行~。
❺小道也。《文選班固賦》:~道綺錯。
❻歸也。微妙也。《老子》:常有欲以觀其~。
❼~繞不明也。《史記龜策傳》:龜之~也。不可以卜。
❽邏卒曰游~。《後漢臧宮傳》:少爲循亭長游~。
 〔注〕:每鄕有游~。掌縣禁姦盜也。
3、徼讀音:堅堯切,音驍,蕭韻。釋文:
❶循也。見《說文》。
 〔按漢書百官志。中、尉秦官。掌~循京師。許義或卽本此〕。
❷抄也。《論語陽貨》:惡~以爲知者。
 〔注〕:抄人之意以爲己有。
❸要也。《左文二年傳》:寡人願~福於周公魯公。
❹求也。《史記匈奴傳》:患其~一時權。
4、徼讀音:伊消切,音邀,蕭韻。釋文:遮也。《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麋鹿之怪獸。
5、撽讀音:口敎切,音㪣,效韻。釋文:擊也。《莊子至樂》:~以馬捶。
6、撽讀音:吉歷切,音擊,錫韻。釋文:擊或字。《集韻》:擊。攴也。或作~。
7、撽讀音:堅堯切,音驍,蕭韻。釋文:邀或字。《集韻》:邀。遮也。或从手。
8、脲釋文:邀俗字。見《龍龕手鑑》。

邀-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邀辵1317ㄧㄠyāo動①招請、約請。如:「應邀出席」。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②求取。如:「邀功」。唐.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詩:「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勛。」《宋史.卷二五六.趙普傳》:「不妄希求恩顧以全祿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③攔截、阻擋。《舊唐書.卷一三五.盧杞傳》:「長安為之罷市,百姓相率千萬眾邀宰相於道訴之。」

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邀 yāo
① 动邀请。《琵琶行》:“移船相近~相见。” ② 动半路拦截。《晋书·陶潜传》:“于半道~之。” ③ 动求取。王充《论衡·自然》:“不作功~名。” ④ 动要挟。《教战守策》:“陵压百姓而~其上者,何故?”

邀 -古漢語常用詞典

yāo
①邀請。《琵琶行》:“移船相近~相見。”②半路攔截。《晉書•陶潛傳》:“於半道~之。”③求取。王充《論衡•自然》:“不作功~名。”④要挾。《教戰守策》:“陵壓百姓而~其上者,何故?”
【邀功】求功。
【邀擊】半路阻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āo

1、[邀请]yāo qǐng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2、[邀约]yāo yuē

邀请:盛情~。~友人。

3、[特邀]tè yāo

特别邀请;特地邀请:~代表。~老教授给我们作报告。

4、[应邀]yìng yāo

接受邀请:~前往。

5、[邀功]yāo gōng

把别人的功劳抢过来当做自己的:~请赏。也作要功。

6、[邀集]yāo jí

把较多的人邀请到一起:~同学成立了一个读书会。

7、[邀宠]yāo chǒng

迎合对方,求得宠爱。

8、[邀击]yāo jī

在敌人行进中途加以攻击。也作要击。

9、[邀赏]yāo shǎng

求取赏赐。《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子 建成、齐王 元吉 之党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徼幸者争告捕以邀赏。”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雪鳗》:“岁或间遇,以是甚郑重视之,得则必献官邀赏。”

10、[邀会]yāo huì

即“合会”

11、[邀利]yāo lì

请求私利。《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汝为人臣既负其主,不能击敌,又欲乘乱邀利,所为如此,何面目復求生乎?”宋 刘敞《西汉三名儒赞》:“末世之人,以道邀利。”《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倖以成功。”

12、[邀时]yāo shí

谓谋求有利的时机。

13、[邀候]yāo hòu

元帝 叔父也。

14、[邀宾]yāo bīn

1.亦作“ 邀賔 ”。 2.邀请宾客。 唐 杜甫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走笔戏简》诗:“江阁邀宾许马迎,午时起坐自天明。” 元 白朴 《青杏子·咏雪》套曲:“开宴邀賔列翠鬟,拚酡颜,畅饮休辝惮。”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每当夏月,置宴河房,选名妓四五人,邀宾侑酒。”

15、[邀断]yāo duàn

阻断。

16、[邀夺]yāo duó

拦阻抢夺。《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时诸军匱乏,供军院所运衣粮,往往不得至院,在涂为诸军邀夺,其悬军深入者,皆冻馁无所得。”

17、[邀逐]yāo zhú

阻拦追逐。

18、[邀恩]yāo ēn

谓谋求恩赏。

19、[函邀]hán yāo

用书信方式邀请。

20、[邀险]yāo xiǎn

在险要之地拦阻。

21、[邀勋]yāo xūn

企求功勋。

22、[邀延]yāo yán

犹邀请。

23、[奉邀]fèng yāo

敬词。邀请。

24、[邀取]yāo qǔ

1.求取;索取。宋 苏辙《御试制策》:“戎狄放肆,邀取金币而不能服。”《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建昌 兵素骄,邀取无艺,滂 以法裁之。” 2.截击袭取。《明史·刘基传》:“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 3.邀请;招引。《水浒传》第一一三回:“邀取二百餘人,在庄上置备酒食相待。”清 陈维崧《沁园春·甲寅立夏日赏牡丹有作》词:“春归矣,仗花间蜂蝶邀取春还。”

25、[邀励]yāo lì

竭力劝阻。

26、[邀福]yāo fú

祈求赐福。

27、[邀结]yāo jié

1.邀请会集。 2.勾结。

28、[邀欢]yāo huān

寻求欢乐。

29、[邀索]yāo suǒ

要挟勒索。

30、[邀蹑]yāo niè

阻击;追击。《宋书·恩倖传·徐爰》:“救之之术,唯在尽力防卫,来必拒战,去则邀躡,据险保隘,易为首尾。”

31、[邀求]yāo qiú

要求;企求。《南史·儒林传·顾越》:“臣年事侵迫,非有邀求,政是怀此不言,则为有负明圣。”宋 李纲《乞议不可割三镇札子》:“金国 遣使,有所邀求,其他可从,唯求割 河 北之地,虽尺寸不可许。”

32、[邀召]yāo zhào

犹邀请。

33、[邀冀]yāo jì

希求。

34、[邀勒]yāo lè

强迫;逼勒。唐 李山甫《牡丹》诗:“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臺。”宋 司马光《乞趁时收籴常平斛斗白札子》:“凶岁穀贵伤民,故官中比在市减价出糶,使蓄积之家,无由邀勒贫民,须令贵糴,物价常平,公私两利。”宋 黄庭坚《采桑子·赠黄中行》词:“西邻三弄争秋月,邀勒春回,箇里声催,铁树枝头花也开。”

35、[邀挽]yāo wǎn

邀请挽留。

36、[邀说]yāo shuō

谓向上陈述。

37、[邀挟]yāo jiā

犹要挟。

38、[招邀]zhāo yāo

亦作“招要”。邀请。

39、[邀致]yāo zhì

招请。

40、[邀驾]yāo jià

拦挡御驾。《魏书·辛雄传》:“经赦除名之后,或邀驾诉枉,被旨重究;或诉省称寃,为奏更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近復有邀驾献双生二女子,朕却而不受。”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