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ún

笔顺

丿 𠃌 丿 丿 丿 丿
左窄右宽。“月”窄长,端正,横向笔画均匀。“豕”横稍短,三撇平行、均匀,弯钩中部稍直,捺画收笔高于钩。

同音字

读音为tún的字 读音为tun的字

基础解释

小猪。也泛指猪。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小篆作字形从彖省。彖( shǐ),猪。从手(又)持肉,用于祭祀。本义:小猪,猪)

  2. 同本义

    豚,小豕也。——《说文》

    猪其子谓之豚。——《方言八》

    豚鱼吉。——《易·中孚》

    豚曰腯肥。——《礼记·曲礼》

    鸡豚狗彘之畜。——《孟子·梁惠王上》

    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阳货欲见 孔子, 孔子不见,归 孔子豚。——《论语·阳货》

    又如:豚子(谦称自己的儿子);豚犬(猪与狗);豚鱼(豚和鱼。泛指无知的动物);豚犊(愚蠢如猪的小孩)

  3. 泛指猪 。

    如:豚肩;豚蹄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豚豚-汉语大词典

豚豚浑沌貌。
●《管子·枢言》:“圣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
●戴望校正:“丁云:豚,遯之假字。《广雅》:遯,隐也;遯遯,犹隐隐也。遯遯与沌沌义也相近,凡圜转之物,皆浑含包裹,隐隐不辨分际。”

豚-中華語文大辭典

豚豚ㄊㄨㄣˊtún1.〈書〉小豬;泛指豬。[例]~蹄|~兒犬子。2.姓。

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豚 tún
① 名小猪;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郑县人卖~。” ② 名指豚形的器物。《论衡·率性》:“未入孔门时,戴鸡佩~,勇猛无礼。”

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豚(豘)tún
小猪,泛指猪。

豚-中華大字典

1、豚讀音:徒渾切,音屯,元韻。釋文:
❶本作諼。《說文諼部》:諼。小豕也。从古文豕。从又。持肉以給祠祀也。《段注》:豬、其子或謂之~。或謂之豯。
❷~澤。地名。《左定六年傳》:陽虎使季孟舍于~澤。
❸水名。《字彙補》:~水在牂柯郡。
 〔按~水、一名牂柯江。源出今貴州定番縣西北亂山中。曰蒙潭〕。
❹河~。魚名。水族中之無腹鰭者。齶骨固著於頭骨。鱗片如甲形。多產於海。或曰海~。產於江者名江~。河~種類不一。名亦各異。凡水族中之無腹鰭者皆屬河~類。
❺~鼠。鼠類。首似兔而耳甚小。產南非洲。
❻姓也。印藪有~少公。漢人。
2、豚讀音:杜本切,音儉,阮韻。徒困切,音鈍,願韻。釋文:行曳踵也。《禮記玉藻》:圈~行不舉足。
3、豚讀音:都昆切,音墩,元韻。釋文:土墩也。《魏志蔣濟傳》:豫作土~。遏絕湖水。
4、㹠讀音:徒渾切,音屯,元韻。釋文:同豚。豕子。見《廣韻》。〔集韻、骖。或作豚、豘、遂。通作肫。按字義訓豕子。則从犬非〕。
5、峮釋文:同㹠。見《奚韻》。
6、肫讀音:朱倫切,音諄,眞韻。祖猥切,音槯,賄韻。朱劣切,音拙,屑韻。釋文:
❶面頯也。見《說文》。《王注》:顴骨也。
 〔按玉篇及集韻賄韻義竝同。屑韻。䪼、面骨。或作~〕。
❷鳥藏也。見《玉篇》。
 〔按六書故云。鳥胃爲~〕。
❸~~。懇誠貌。《禮記中庸》:~其仁。
7、肫讀音:殊倫切,音純,眞韻。朱閏切,音稕,震韻。釋文:
❶腊之全者。《儀士禮昏禮》:腊一~。
 〔注〕:~、或作純。純全也。
❷祭饗禮牲之後骽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右肩臂臑~胳。
 〔按通訓定聲云。~、叚借爲腨。正字通云。腨、俗曰腳肚〕。
8、肫讀音:徒渾切,音屯,元韻。釋文:䐊~。餌也。見《集韻》。
9、肫讀音:主尹切,音準,軫韻。釋文:頤也。見《集韻》。
10、腞讀音:杜本切,音儉,阮韻。徒困切,音鈍,願韻。釋文:行曳踵也。見《集韻》。
11、腞讀音:柱兗切,音淩,敕轉切,音蜳,銑韻。釋文:同瑑。篆也。《莊子達生》:得死於~楯之上。《釋文》:~、猶篆也。
12、腞讀音:陁没切,音揬,月韻。釋文:腯或字。《集韻》:腯。肥也。或作~。
13、豘釋文:同豚。見《廣韻》。
14、褎釋文:同豚。見《玉篇》。
15、諼釋文:同豚。見《字彙補》。
16、舭釋文:同豚。見《字彙補》。
17、逐讀音:仲六切,音軸,屋韻。釋文:
❶追也。見《說文》。《王注》:左隱十一年傳。子都拔戟以~之。
❷驅也。《史記李斯傳》:爲客者~。
❸斥也。放也。《史記管晏傳》:三仕三見~。
❹競也。《左昭元年傳》:自無令諸侯~進。
❺爭也。《後漢馮異傳》:豪傑競~。迷惑千數。
❻求也。《國語晉語》:厭邇~遠。
❼彊也。見《爾雅釋言》。
❽病也。見《爾雅釋詁》。
 〔按桂馥云。~、卽瘃字。郝懿行云。~、通作軸〕。
❾從也。《楚辭河伯》:乘白黿兮~文魚。
❿流蕩也。《荀子儒效》:故風之所以爲不~者。
⓫並驅貌。《易大畜》:良馬~。
⓬奔馳也。《文選張衡賦》:羣士放~。
⓭~~。敦實也。《易頤》:其欲~~。《釋文》:~、如字。敦實也。
 〔又〕:心煩貌。見《易頤虞注》。
 〔又〕:繼續無厭意。見《字彙》。
⓮日~。匈奴地名。《漢書宣帝紀》:匈奴日~王先賢撣將人眾萬餘來降。
 〔按通鑑輯覽注云。匈奴屬。王號。居西邊。領西域諸國〕。
18、逐讀音:亭歷切,音狄,錫韻。釋文:
❶~~。速也。周易其欲~~。見《韻集》。
 〔按易頤釋文出~~。薛云。速也。蘇林音迪〕。
❷或作浟。見《集韻》。
19、逐讀音:直祐切,音胄,宥韻。釋文:
❶奔也。《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
❷牝牡合也。見《集韻》。
20、逐讀音:同門切,音屯,元韻。釋文:同豚。《山海經中山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
 〔注〕:~、卽豚字。
 〔按集韻、類篇、竝作亳〕。
21、亳讀音:徒困切,音鈍,願韻。杜本切,音儉,阮韻。釋文:遯或字。《集韻》:遯。遷也。逃也。或从彖。
22、亳讀音:徒渾切,音屯,元韻。釋文:骖或字。《集韻》:骖。說文。小豕也。或作~。
23、峮釋文:同㹠。見《奚韻》。
24、欯讀音:徒昆切,元韻。釋文:豕子也。見《龍龕手鑑》。
 〔按卽豘或字〕。

豚-漢語大字典


《説文》:“☀,小豕也。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豚,篆文从肉、豕。”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从篆文作豚。”按:甲骨文从豕、从肉,金文增“又”。《説文》正篆与金文同,小篆省作“豚”,与甲文同。
(一)tún 《廣韻》徒渾切,平魂定。諄部。
(1)小猪;也泛指猪。《説文·豚部》:“☀(豚),小豕也。”《方言》卷八:“豬,其子或謂之豚。”《廣韻·魂韻》:“豚,豕子。”《周禮·天官·庖人》:“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鄭玄注:“羔豚,物生而肥。”《論語·陽貨》:“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邢昺疏:“豚,豕之小者。”《北史·陸通傳附陸逞》:“郡界有豕生數子,經旬而死。其家又有豶,遂乳養之,諸豚賴之以活。”宋陸游《遊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2)姓。《正字通·豕部》:“豚,姓。《印藪》有豚少公,漢人。”
(二)dūn 《字彙補》都昆切。
盛土沙的草袋子,用来筑城或做堤堵水。《字彙補·豕部》:“豚,《三國志》註:土豚,土墩也。”《三國志·魏志·蔣濟傳》:“豫作土豚遏斷湖水,皆引後船,一時開遏入淮中。”
(三)dùn 《集韻》杜本切,上混定。
(1)同“腞”。《集韻·混韻》:“腞,行曳踵。或作豚。”
(2)通“遯”。隐遁。《太玄·瞢》:“師或導射,豚其埻。測曰:師或導射,無以辨也。”范望注:“豚,遁也。”

豚-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豚 ()tún
小猪,猪。
《韓非子·外儲説左下》:
鄭縣人賣~。
辨豕,彘,猪,豚。見314頁「豕」字。

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豚豕411ㄊㄨㄣˊtún名小豬。亦泛指豬。《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宋.陸游〈遊西山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豚-康熙字典


【酉集中】【豕字部】 豚
★【唐韻】徒䰟切【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𠀤音屯。【說文】小豕也。【小爾雅】豬子曰豚。【易·中孚】豚魚吉。【孔疏】豚,獸之微賤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豚曰腯肥。【周禮·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
◎又地名。【左傳·定六年】公侵鄭,往不假道于衞。及還,陽虎使季、孟舍于豚澤,衞侯使彌子瑕追之。
◎又水名。【字彙補】豚水,在牂柯郡。
◎又姓。【印藪】有豚少公,漢人。
◎又河豚,魚名。與魨同。【博雅】鯸䱌,魨也。背靑,腹白,觸物卽怒,其肝殺人。【註】正今人名爲河豚者也。
◎又【廣韻】或作㹠。【莊子·德充符】適見㹠子食于其死母者。【晉書·謝混傳】每得一㹠,以爲珍膳。【音義】㹠,卽豚字。
◎又【集韻】通作肫。【晉書·王濟傳】蒸肫甚美。
◎又書作𧱸。【石鼓文】射其𧱸蜀。【釋文】作豚。
◎又書作𦚌。【石鼓文】又體如𦚌。【釋文】作豚。
★又【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屯上聲。行曳踵也。【禮·玉藻】圈豚行不舉足。【註】豚性散,圈之則聚而回旋于其中。圈、豚𠀤上聲。
◎又【集韻】或作腯。【禮·曲禮】豚曰腯肥。【釋文】腯亦作豚。
★又【韻會小補】徒困切,屯去聲。義同。
★又【字彙補】都昆切,音墩。土豚,土墩也。【魏志·蔣濟傳】豫作土豚,遏絕湖水。
★又叶徒丁切,音庭。【李尤·席銘】施席接賔,士無過賢。値時所有,何必羊豚。賢音𠛬。 【說文】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篆文从肉豕作豚。【玉篇】作𧱔。【類篇】作𦜼。【集韻】作𠭣。亦作腞。或作豘、𨔵。

豚-辞源3

【豚】11画 7123·21.tún  ㄊㄨㄣˊ  徒渾切,平,魂韻,定。文部。小豬。或作“㹠”、“豘”。荀子 大略:“錯質之臣,不息雞豚。”太平御覽九〇三 三輔決錄:“馬氏兄弟五人,共居此地作客舍,養豬賣豚。”亦泛指豬。宋 蘇軾 東坡全集八 答呂梁仲屯田詩:“居民蕭條雜麋鹿,小市冷落無雞豚。”2.dùn  ㄉㄨㄣˋ  集韻杜本切,上,混韻,定。文部。隱遁。通“遯”。漢 揚雄 太玄六 瞢:“師或導射,豚其埻。”注:“豚,遯也。”3.dūn  ㄉㄨㄣ  字彙補都昆切。土堆。通“墩”。三國志 魏 蔣濟傳:“豫作土豚,遏斷湖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ún

1、[河豚]hé tún

鱼,头圆形,口小,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鳍常为黄色。肉味鲜美,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生活在海中,有些也进入江河。也叫鲀(tún)。

2、[海豚]hǎi tún

哺乳动物,身体纺锤形,长达2米多,鼻孔长在头顶上,喙细长,前肢呈鳍状,背鳍三角形。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生活在海洋中,吃鱼、乌贼、虾等。

3、[江豚]jiāng tún

也叫江猪。哺乳动物。体形似鱼,长1.2—1.6米。全身灰黑色。头短,眼小。尾扁平,无背鳍。栖息于港湾淡水中。多独游或少数同栖。食小鱼及其他水生小动物。产于中国长江口。

4、[豚鼠]tún shǔ

也叫天竺鼠。哺乳动物。体长约25厘米,无尾。体色白、黑、黄褐不一。穴居,夜间活动。食植物性食物。世界各地均有饲养,供医学和生理学等实验用。

5、[豚蹄]tún tí

亦作“豚蹏”。猪蹄子。

6、[豚拍]tún pāi

猪肋肉。一说,指猪腿。拍,同“髆”。

7、[豚豚]tún tún

浑沌貌。

8、[炮豚]pào tún

烤猪。古代八种珍食之一。

9、[豚尾]tún wěi

猪尾巴。辛亥革命前后对男子发辫的贬称。

10、[豚蹏]tún tí

见“豚蹄”。

11、[豭豚]jiā tún

1.亦作“豭豘”。小公猪。后泛指公猪。《礼记·杂记下》:“凡宗庙之器,其名者成则衅之以豭豚。”宋 惠洪《冷斋夜话·宋神宗诏禁中不得牧豭豘因悟太祖远略》:“神宗皇帝 一日行后苑,见牧豭豘者,问何所用。”章炳麟《訄书·解辫发》:“欧罗巴 诸国来互市者,復蚩鄙百端,拟以豭豚。” 2.古人佩豭豚形象之物,表示勇敢。《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 孔子。”裴駰 集解:“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 好勇,故冠带之。”

12、[珠豚]zhū tún

兽名。

13、[杨豚]yáng tún

佳肴名。即烤乳猪。杨,通“煬”,炙,烘烤。

14、[鳜豚]jué tún

鳜鱼的别名。

15、[饮豚]yǐn tún

使猪喝饱水以增加重量。谓以欺诈手段做生意牟利。宋 苏轼《遗直坊》诗:“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当时邦人化,市无晨饮豚。”参见“饮羊”。

16、[贲豚]bēn tún

中医病名。

17、[豚臑]tún nào

猪的前肢。

18、[豚肩]tún jiān

猪腿。

19、[豚解]tún jiě

古代祭祀时解全牲为四足、一脊、二胁共七体。

20、[圈豚]quān tún

徐步趋行貌。

21、[黍豚]shǔ tún

黍子和小猪。古代庶人秋天行荐礼时所进献的祭品。语本《礼记·王制》:“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鴈。”汉 刘向《说苑·修文》:“秋荐黍豚,冬荐稻鴈。”

22、[豚胉]tún bó

犹豚拍。

23、[豚佩]tún pèi

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语本《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裴駰 集解:“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 好勇,故冠带之。”《陈书·周迪传》:“我 高祖 躬率 百越,师次 九川,濯其泥沙,假以毛羽,裁解豚佩,仍剖兽符,卵翼之恩,方斯莫喻。”

24、[烝豚]zhēng tún

见"烝?"。

25、[豚耳]tún ěr

俗称马齿苋。

26、[豚肉]tún ròu

猪肉。

27、[奔豚]bēn tún

又称奔豚气,是一种中国古代的病名,隶属肾之积。

28、[豚醪]tún láo

即豚酒。

29、[豚胁]tún xié

猪肋肉。

30、[豚儿]tún ér

谦词。谦称自己的儿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儿也。’揖而坐,略审门阀。”

31、[豚子]tún zǐ

猪之子。

32、[倭豚]wō tún

豚在汉语中是一种侮辱型的说法,倭代表的是矮小,豚是汉语中指的猪一样的无能,猪是天生被宰的,没有自主和自由的选择,没有性格,是天生的奴隶和祭祀之物,汉语中的倭豚多指的是瀛洲岛屿的日本人被称为倭豚,比喻它们是天生被人束缚的,没有自由的,无能,矮小的祭祀之物。

33、[豚酒]tún jiǔ

猪肉和酒。泛指祭品。

34、[豚犊]tún dú

比喻不肖之子。

35、[豚肘]tún zhǒu

指作为食物的猪腿的最上部。俗称蹄膀。

36、[土豚]tǔ tún

1.盛有沙土的草袋子,用来防水或筑城,形状如小猪,故名。 2.哺乳动物,头部狭长,背部呈弓形,尾巴长,耳大而直立,嘴成管状,舌细长,全身毛稀少,黑褐色。昼伏夜出,吃蚂蚁等昆虫。产于非洲。

37、[豚栅]tún shān

猪圈。

38、[蒸豚]zhēng tún

蒸熟的小猪。

39、[白鳍豚]bái qí tún

白豚。

40、[两庑豚]liǎng wǔ tún

指祭祀先贤所用的猪。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