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息

拼音

xùn xī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xùn的字 读音为xī的字 读音为xun的字 读音为xi的字

基础解释

信息;消息。茅盾《报施》二:“对,对,有两年光景没讯息了,他的儿子到处在打听。”丁玲《母亲》三:“二伯父是出了家的,四五年没听到讯息了。”

详细解释

  1. 信息;消息。

    茅盾 《报施》二:“对,对,有两年光景没讯息了,他的儿子到处在打听。” 丁玲 《母亲》三:“二伯父是出了家的,四五年没听到讯息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讯息-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訊息

讯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讯息xùnxī
名信息;消息:掌握市场~丨家里已有一个多月没听到哥哥的~了。

讯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訊息

讯息-汉语大词典

讯息信息;消息。
●茅盾《报施》二:“对,对,有两年光景没讯息了,他的儿子到处在打听。”
●丁玲《母亲》三:“二伯父是出了家的,四五年没听到讯息了。”

短讯息-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短訊息

讯-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讯-中国历史辞典

西周时对俘虏的称谓。《诗·大雅·皇矣》:“执讯连连。”执讯,谓捉到俘虏。“讯”字西周全文作“■”。《兮甲盘》:“折首执■。”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古‘讯’字,从系从口,执敌而讯之也。”

讯-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訊
〔古文〕𧨼訙𧫓䛜𠱖
★【唐韻】【集韻】【韻會】𠀤思晉切,音信。問也。【詩·小雅】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傳】訊,問也。【公羊傳·僖十年】荀息曰:君嘗訊臣矣。【註】上問下曰訊。
◎又【玉篇】辭也。【爾雅·釋言】言也。【郉疏】訊,問以言也。【詩·小雅】執訊獲醜。【傳】訊,辭也。【箋】言也。【疏】謂其有所知識,可與之爲言辭。
◎又【爾雅·釋詁】告也。【疏】訊者,告問也。【詩·𨻰風】夫也不良,歌以訊之。【傳】訊,告也。韓詩曰:諫也。
◎又讓也。【吳語】乃訊申胥。【註】告讓也。
◎又書問。【左傳·文十七年】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註】執訊,通訊問之官。【荀卿·雲賦】行遠疾速,而不可託訊者與。【註】訊,書問也。
◎又鞫罪。【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又治也。【禮·樂記】訊疾以雅。【註】訊,亦治也。雅,樂器,奏此以治舞者之疾。
◎又【博雅】動也。【韻會小補】振訊,整理之義,見【左傳·隱四年孔疏】。
◎又通作誶。【詩·大雅】執訊連連。【箋】訊,言也。亦作誶
◎又【史記·賈誼傳】訊曰已矣。【註】李奇曰:訊,告也。張晏曰:《離騷》丁寧亂辭也。索隱曰:重宣其意也。【漢書】作誶。
◎又通作迅。【禮·樂記】訊疾以雅。【註】奮訊也。【釋文】訊,本又作迅
◎又【前漢·揚雄傳】猋駭雲訊。【師古註】訊,亦奮訊也。【文選】作迅。
★又【集韻】須閏切,音濬。【說文】義同。
★又【集韻】雖遂切,音隧。與譢同。問也,告也,讓也,諫也。亦通作誶。
★又【詩·小雅】凡百君子,莫肯用訊。【朱傳】訊,音息悴切。叶上瘁下退。
★又叶息七切,音悉。【左思·魏都賦】翩翩黃鳥,銜書來訊。人謀所尊,鬼謀所秩。李善讀。

讯-中草药辞典

【读音】xùn
【繁体】訊
讯<动>
同本义[interrogate]
讯,问也。――《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
讯之占梦。――《诗·小雅·正月》。传:“问也。”
多其讯。――《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
执讯而与之书。――《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
君尝讯臣矣。――《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
以讯首或告。――《礼记·王制》
讯鞫论报。――《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
卒从吏讯。――《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
乃讯申胥。――《国语·吴语》
昼夜搒讯。――清·张廷玉《明史》
木讯
讯xùn
⒈问,询问,特指审问:~问。传~。审~。
⒉音信,消息:音~。通~。新华社~。

讯-汉语大词典

讯xun
ㄒㄩㄣˋ
〔《广韵》息晋切,去震,心。〕
1.询问。
●《诗·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毛传:“讯,问也。”
●晋郭璞《客傲》:“虽然,将袪子之惑,讯以未悟,其可乎?”
●唐道宣《〈续高僧传〉序》:“或博谘先达,或取讯行人。”
●清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诗:“诸公倘若讯衰翁,为说蓬门正穷饿。”
2.责让;诘问。
●《国语·吴语》:“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
韦昭注:“讯,告让也。”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术士乐计笨之谋,辨士乐陵讯之辞。”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一愚人讯之曰:‘请问“良知”这件东西,还是白的,还是黑的。?’”
3.审问。
●《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
●贾公彦疏:“用情实问之,使得其实。”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操大怒,使人廉之,知妻诈疾,乃收付狱讯,考验首服。”
●清钱师曾《士囚叹》诗:“借问讯何盗,云是庠序人。”
4.施以讯杖。
●宋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亟问黄四,无异辞,乃讯二十而去。”
5.指被俘的敌囚。
●《诗·小雅·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朱熹集传:“讯,其魁首当讯问者也。”
6.访问。
●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四出:“目断天涯,薄幸刘生,再不向溪头重讯。”
●明汤显祖《豫章揽秀楼赋》:“望杏花兮轻弱,讯泠风兮陌阡。”
7.问候。
●《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绸缪结风徽,烟熅吐芳讯。”
李善注:“郑玄《礼记注》曰:‘讯,问也。’”
●明沈炼《寄张瓯江司丞》:“谨修短楮,奉讯旦夕。”参见“讯尺”、“讯修”。
8.告诉。
●《诗·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莫肯用讯。”
●郑玄笺:“讯,告也。众在位者,无肯用此相告语,言不忧王之事也。”
●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二:“仰讯高云,俯托轻波。”
9.音讯;消息。
●晋陆机《赠冯文罴》诗:“愧无杂佩赠,良讯代兼金。”
●明张居正《答闽抚涂任斋书》:“海贼挟倭奴为患闽中之讯,欲牵我师,仗公雄略,咸就歼夷。”
10.古代辞赋末尾总括要旨的一段。也称“乱”。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郁兮其谁语?”裴骃集解引张晏曰:“讯,《离骚》下章乱辞也。”
●清黄生《义府·“乱、讯、谇”》:“乐之卒章为乱,即繁音促节之意。《楚辞》乱曰,犹存古名。贾谊《吊屈原赋》,《史》作‘讯曰’、《汉书》作‘谇曰’……则讯或亦乱之别名。”
11.通“信”。信使;通音问的人。
●唐崔佑甫《广〈丧朋友议〉》:“大历七年,余寓滁,而公理寓楚,适有来讯,示余以所著《丧朋友议》。”
12.通“信”。书信。
●宋苏轼《答孔毅夫书》之一:“忽辱乎书及子由家讯,穷途一笑,岂易得哉。”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其乃郎以家讯寄来,过衡阳,为盗劫去。”
13.通“信”。相信;证实。
●《文选·王僧达〈和琅邪王依古诗〉》:“少年好驰侠,旅宦游关源。既践终古迹,聊讯兴亡言。”
李善注:“讯与信通。”
14.通“迅”。振奋。
●《诗·豳风·七月》“莎鸡振羽”毛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
●陆德明释文:“讯音信,本又作迅,同。”
15.通“迅”。迅疾。
●《汉书·扬雄传上》:“猋骇云讯,奋以方攘。”
颜师古注:“讯亦奋迅也。”
●唐陈子昂《谏曹仁师出军书》:“臣伏见诏书发怀远军,令郎将曹仁师讯勒以征匈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xùn xī

1、无论怎么问,他就是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讯息。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xùn xī

1、[信息]xìn xī

1.音信;消息。 2.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 3.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

2、[消息]xiāo xi

1.新闻体裁的一种。以简要的形式,及时地反映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广泛使用的宣传形式。 2.音信。

3、[音信]yīn xìn

往来的信件和消息:互通~。杳无~。

4、[音讯]yīn xùn

音信。

5、[讯号]xùn hào

1.通过电磁波发出的信号。 2.泛指信号。

6、[新闻]xīn wén

1.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记者。~广播。采访~。 2.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你刚从乡下回来,有什么~给大家说说。

7、[资讯]zī xùn

信息。

反义词

xùn xī

1、[音书]yīn shū

音讯,书信。

2、[音尘]yīn chén

音信;消息五年隔阔音尘断。

3、[故事]gù shì

3、[故事]gù shi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1.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2.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4、[音问]yīn wèn

音信:不通~。~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