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ǎn

笔顺

丿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jiǎn的字 读音为jian的字

基础解释

1.口吃;言辞不顺畅。 2.正直。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言,寒省声。本义:口吃) 同本义

    言不通利谓之謇吃。——《通俗文》

    因謇而徐言。——李延寿《北史·李谐传》

    又如:謇吃(言语不流利)

〈形〉

  1. 直言不讳,正直

    外似謇正,内实谄谀。——《北史·徐纥传》

    又如:謇正(严肃正直);謇直(刚正耿直);謇謇(忠贞直言的样子;正直的言谈)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謇謇-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謇謇ㄐㄧㄢˇ ㄐㄧㄢˇjiǎn jiǎn①忠貞的樣子。《楚辭.屈原.離騷》:「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②正直的言論。《後漢書.卷二十五.魯恭傳》:「陛下既廣納謇謇,以開四聰,無令芻蕘以言得罪。」

謇謇-汉语大词典

謇謇1.忠贞;正直。
●《楚辞·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王逸注:“謇謇,忠贞貌也。”
●《旧唐书·儒学传下·郭山恽》:“遂能志在匡时,潜申规讽,謇謇之诚弥切,谔谔之操逾明。”
●刘师培《文说》:“‘謇謇’表忠荩之忱,‘翼翼’示雍和之度。”
2.直言貌。
●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龚遂亦数直谏,陈祸福,号泣謇謇无已。”
●唐张说《祭崔侍郎文》:“謇謇公庭,申申私宴。”
●清龚自珍《哭郑八丈》诗:“乡音哗謇謇,破帽恻吾吾。”
3.正直之言。
●《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

謇謇-辞源3

【謇謇】㊀忠貞貌。楚辭 屈原 離騷:“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注:“謇謇,忠貞貌也。”後漢書二二 樊準傳上疏:“博士倚席不講,儒者競論浮麗,忘謇謇之忠,習諓諓之辭。”㊁指正直之言。後漢書二五 魯丕傳:“陛下旣廣納謇謇,以開四聰,無令芻蕘以言得罪。”

謇-中華語文大辭典

謇ㄐ丨ㄢˇjiǎn1.〈書〉口吃;說話不順暢。[例]~訥|~吃。2.〈書〉正直。[例]~正|~諤。3.姓。

謇-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謇
★【廣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𠀤音蹇。與𧬯同。【廣雅】吃也。【註】口吃,難於言也。【玉篇】難也。【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註】謇,難也。
◎又【廣韻】正言也。【韻會】直言貌。【後漢·魯丕傳】廣納謇謇,以開四聰。
◎又【正韻】謇諤,忠也。【魏志·高堂隆傳】謇諤足以勵物。
◎又姓。見【字彙】。
◎又【韻會】通作蹇。【晉書·王豹傳】王臣謇謇。【易·蹇卦】本作蹇蹇
◎又【楚辭·九歌】蹇將憺兮壽宮。【王逸註】蹇,詞也。
★又【集韻】【韻會】𠀤紀偃切,犍上聲。引揚子《方言》:吃也。互詳後𧬯字註。

謇-中華大字典

1、謇讀音:九件切,音蹇,銑韻。釋文:
❶難也。《離騷》:~吾法夫前修兮。
❷辭也。《楚辭惜誦》:~不可釋。
❸正言貌。《楚辭招魂》:~其意些
❹~~。忠貞貌。《離騷》:余固知~~之爲患兮。
❺~諤。忠也。直言貌。見《韻會》。
❻言不通利謂之~吃。見《一切經音義》引《通俗文》。
❼通蹇。《易蹇》:王臣蹇蹇。〔晉書王豹傳作~~〕。
2、謇讀音:紀偃切,音湕,阮韻。九件切,音蹇,銑韻。釋文:碦或字。《集韻》:碦。方言。吃也。或作~。
3、酽讀音:居件切,音蹇,銑韻。釋文:吃也。見《篇海》。〔正字通云。楲、惑、竝同。俗加口。非〕。
4、碦讀音:紀偃切,音湕,阮韻。九件切,音蹇,銑韻。釋文:
❶吃也。楚語也。見《方言》。
 〔注〕:亦北方通語也。
❷亦作蹇。《一切經音義》引《通俗文》:言不通利謂之蹇吃。
5、碦讀音:九件切,音蹇,銑韻。釋文:難也。見《集韻》。
6、僿讀音:九件切,音蹇,銑韻。釋文:
❶碦或字。《集韻》:碦。吃也。或作~。
❷人名。《宋史宗室表》:武德郞不~。
7、暲釋文:同謇。見《玉篇》。
8、涀釋文:同騫。見《龍龕手鑑》。

謇-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謇言1017ㄐㄧㄢˇjiǎn形①口吃、說話不順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或謇喫無宮商,或尪陋希言語。」②正直。《後漢書.卷六一.左雄等傳.論曰》:「彊埸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辭。」《新唐書.卷九十七.魏徵傳》:「當今忠謇貴重無踰徵。」助發語詞,無義。《楚辭.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謇-中草药辞典

【读音】jiǎn
【繁体】謇
謇<动>
(形声。从言,寒省声。本义:口吃)同本义[stutter;stammer]
言不通利谓之謇吃。――《通俗文》
因謇而徐言。――李延寿《北史·李谐传》
又如:謇吃(言语不流利)
謇<形>
直言不讳,正直[outspoken]
外似謇正,内实谄谀。――《北史·徐纥传》
又如:謇正(严肃正直);謇直(刚正耿直);謇謇(忠贞直言的样子;正直的言谈)
謇jiǎn
⒈口吃,结巴。
⒉忠诚,正直:~正。
⒊文言句首,语气词。

謇-漢語大字典


jiǎn 《廣韻》九輦切,上獮見。元部。
(1)口吃。《玉篇·言部》:“謇,吃也。”《世説新語·排調》:“或謇喫無宫商,或尫陋希言語。”《北史·李崇傳附李諧》:“因癭而舉頤,因跛而緩步,因謇而徐言,人言李諧善用三短。”
(2)(文辞)艰涩。隋劉善經《四聲論》:“潁川鍾嶸之作《詩評》,料簡次第,議其工拙,乃以謝朓之詩,末句多謇,降為中品。”
(3)正直;忠诚。《正字通·言部》:“謇,直言貌。”《楚辭·離騷》:“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紛獨有此姱節?”王逸注:“言汝何為獨博采往古,好脩謇謇,有此姱異之節。”《後漢書·左周黄傳論》:“向使廟堂納其高謀,彊埸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辭,舉厝禀其成式,則武、宣之軌,豈其遠而?”《新唐書·魏徵傳》:“當今忠謇貴重無踰徵,我遣傅皇太子,一天下之望,羽翼固矣。”又忠直的言论。唐來鵠《聖政紀頌》:“故得粲粲朝典,落落廷謇。”
(4)骄傲。唐劉肅《大唐新語·孝行》:“杜審言雅善五言,尤工書翰,恃才謇傲,為時輩所嫉。”《元史·方技傳·李杲》:“大夫士或病其資性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謁也。”
(5)助词。多用于句首,无实义。《楚辭·九章·惜誦》:“紛逢尤以離謗兮,謇不可釋。”王逸注:“謇,辭也。”
(6)姓。《萬姓統譜·銑韻》:“謇,見《姓苑》。”伏羲臣蹇脩,也作“謇脩”。

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謇jiǎn

①口吃;言辞不顺畅。
②正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iǎn

1、[謇謇]jiǎn jiǎn

忠贞、正直。

2、[诡謇]guǐ jiǎn

怪异艰涩。

3、[謇直]jiǎn zhí

正直。

4、[謇讷]jiǎn nè

不善言辞。

5、[謇鄂]jiǎn è

见“謇諤”。

6、[骄謇]jiāo jiǎn

见“骄蹇”。

7、[謇傲]jiǎn ào

亦作“謇慠”。犹骄傲。

8、[謇谏]jiǎn jiàn

直言谏诤。

9、[謇吃]jiǎn chī

1.亦作“謇吃”。口吃。 2.见“謇喫”。

10、[謇博]jiǎn bó

性格刚直,学识广博。

11、[謇缓]jiǎn huǎn

出言迟钝缓慢。

12、[衎謇]kàn jiǎn

刚直。

13、[謇愕]jiǎn è

见“謇諤”。

14、[謇切]jiǎn qiē

严正率直。宋 叶适《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朝廷虽謇切,乡党常和乐;识虑虽达权,操捨常据经;学术虽敏辨,讲肄常钝默。”《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15、[謇烈]jiǎn liè

刚直。

16、[謇涩]jiǎn sè

亦作“謇澁”。言辞不顺畅;晦涩难懂。

17、[忠謇]zhōng jiǎn

1.亦作“忠蹇”。忠诚正直。 2.指忠诚正直的人。

18、[謇正]jiǎn zhèng

忠贞正直。

19、[謇犯]jiǎn fàn

正直敢言而触犯别人。

20、[刚謇]gāng jiǎn

亦作“刚蹇”。刚直。《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毛玠、徐奕 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 丁仪 所不善。”《北史·李谔传》:“諤 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之志。”《隋书·梁毗传》:“毗 性刚謇,颇有学涉。”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盛文肃 公正刚蹇,絶无它肠,而性微狷急。”

21、[博謇]bó jiǎn

谓知无不言,正直之极。

22、[连謇]lián jiǎn

言语蹇涩不便利。

23、[謇然]jiǎn rán

正直貌。

24、[謇慠]jiǎn ào

见“謇傲”。

25、[屯謇]zhūn jiǎn

艰难,不顺利。

26、[謇谔自负]jiǎn è zì fù

正直敢言;自负:自恃。正直敢言而自许很高。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