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ài

笔顺

丿

同音字

读音为ài的字 读音为ai的字

基础解释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蒿。2.姓。3.年老的,也指老年人。4.停止。5.美好;漂亮。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本义:草名)

  2. 即艾蒿 。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Artemisia argyi ),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艾,冰台也。——《说文》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博物志》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3. 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

    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梅尧臣《田家语》。

    又如: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4. 漂亮的人

    国君好艾(此指男色),大夫殆。——《国语·晋语》

    积得些金帛,娶了些娇艾。——《桃花扇》。

    又如:艾色(美丽;漂亮。多指女色)

  5. 小人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

〈形〉

  1. 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左传·定公十四年》。

    又如:艾孀(老寡妇);艾孀(老公猪)

  2. 艾草的颜色。即苍白色或绿色

    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玦各一。——《后汉书·冯鲂传》。

    又如:艾绶(绿色的印绶);艾孀(年老的寡妇)

〈动〉

  1. 终止,断绝

    夜如何其?夜未艾。——《诗·小雅·庭燎》

    一旦运穷福艾。——明· 刘基《苦斋记》。

    又如:艾命(舍弃生命);艾艾(说话结结巴巴。形容口吃的样子);方兴未艾(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

  2. 另见 yì

〈动〉

  1. 通“刈”。刈割;斩除

    一年不艾,而百姓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又如:艾命(舍生;捐躯)

  2. 通“乂”。治理;安定

    或肃或艾。——《诗·小雅·小旻》

    海内艾安,府库充实。——《汉书》

    又如:艾安(民生安定,宇内承平)

  3. 另见 ài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艾艾-辞源3

【艾艾】世説新語 言語:“鄧艾口喫,語稱艾艾。晉文王(司馬昭)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後因以艾艾形容人説話口吃。

艾艾-汉语大词典

艾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后谑称口吃言讷曰“艾艾”,本此。

艾艾-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艾艾ㄞˋ ㄞˋài ài三國時魏國的鄧艾患有口吃,每次說到自己時,連說艾艾。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後用以形容人口齒不清晰,說話不流利。

艾-中華語文大辭典

艾艾1ㄞˋài1.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淡黃或淡褐色。葉具香氣,可以作藥材,也可揉成艾絨,製為印泥或用於灸療。端午節民間有懸掛艾、菖蒲的習俗。也作「艾草」、「艾蒿」。2.盡;停止。[例]方興未~。3.〈書〉美麗;漂亮。[例]知好色,則慕少~(《孟子‧萬章上》)。4.姓。艾艾2丨ˋyì1.治理;改正。[例]自怨自~。2.〈書〉安定。[例]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安,縉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漢書‧卷二十五‧郊祀志上》)。3.通「刈」。

艾-漢語大字典


《説文》:“艾,冰臺也。从艸,乂聲。”
(一)ài 《廣韻》五蓋切,去泰疑。月部。
(1)艾蒿。菊科。多年生草本。开黄花,叶子分裂成羽状,有香气。叶入药,温经脉。制成艾绒,用来灸病。《爾雅·釋草》:“艾,冰臺。”郭璞注:“今艾蒿。”《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唐白居易《問友》:“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
(2)绿色。《後漢書·馮魴傳》:“賜駁犀具劒、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李賢注:“艾即盭,緑色也,其色似艾。”
(3)灰白色。《荀子·正論》:“世俗之為説者曰: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搔嬰,共艾畢,菲對屨,殺赭衣而不純。”楊倞注:“艾,蒼白色。”唐元稹《酬復言長慶四年元日郡齋感懷見寄》:“椒花麗句閑重檢,艾髮衰容惜寸輝。”清汪中《自序》:“余玄髮未艾,野性難純。”
(4)美貌的女子。《孟子·萬章上》:“知好色,則慕少艾。”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難》:“積得些金帛,娶了些嬌艾。”
(5)年老的人。《方言》卷六:“艾,老也。東齊魯衛之間,凡尊老謂之ࠋ¯܌或謂之艾。”《史記·周本紀》:“瞽史教誨,耆艾脩之。”裴駰集解引韋昭曰:“耆艾,師傅也。”《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服官政。”鄭玄注:“艾,老也。”孔穎達疏:“髮蒼白色如艾也。”《文心雕龍·養氣》:“凡童少鑒淺而志盛,長艾識堅而氣衰。”宋梅堯臣《田家語》:“搜索稚與艾,惟存跛無目。”
(6)惩创;鉴戒。也作“乂”。《集韻·夳韻》:“乂,創乂,懲也。通作艾。”《史記·樂書》:“成王作頌,推己懲艾。”《楚辭·劉向〈九嘆·遠遊〉》:“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屢懲艾而不迻。”王逸注:“艾,一作㣻。”
(7)经历。《爾雅·釋詁下》:“艾,歷也。”郭璞注:“長者多更歷。”
(8)养育。《爾雅·釋詁下》:“艾,養也。”《方言》卷一:“胎,養也。……汝、潁、梁、宋之間曰胎,或曰艾。”《詩·小雅·鴛鴦》:“君子萬年,福禄艾之。”《國語·周語上》:“樹於有禮,艾人必豐。”
(9)大。《小爾雅·廣詁》:“艾,大也。”
(10)尽;停止。如:方兴未艾。《小爾雅·廣言》:“艾、盡,止也。”《詩·小雅·庭燎》:“夜未艾,庭燎晰晰。”《新唐書·食貨志二》:“今督收迫促,蠶事方興而輸縑,農功未艾而斂穀。”清薛福成《籌洋芻議·序》:“事變愈繁,時艱未艾。”
⑪至。《廣雅·釋詁一》:“艾,至也。”王念孫疏證:“《小爾雅》:‘艾,止也。’《大雅·抑》傳云:‘止,至也。’止與至同義。”
⑫古地名。春秋吴艾邑,西汉置艾县。治所在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左傳·哀公二十年》:“吴公子慶忌驟諫吴子曰:‘不改必亡。’弗聽,出居於艾。”
⑬山名。在今山东省新泰市境。《春秋·隱公六年》:“公會齊侯盟于艾。”杜預注:“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
⑭姓。《通志·氏族略三》:“艾氏,《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後,即《左傳》裔欸也。”
(二)yì 《廣韻》魚肺切,去廢疑。月部。
(1)辅佐。《爾雅·釋詁下》:“艾,相也。”王引之述聞:“艾與乂同,乂為輔相之相。”
(2)通“刈”。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泰部》:“艾,叚借為刈。”1.割(草或谷类)。《詩·周頌·臣工》:“庤乃錢鎛,奄觀銍艾。”朱熹注:“艾,穫也。”《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雖累凶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饑。”《禮記·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藍以染。”引申为砍除。《左傳·襄公三十年》:“絶民之主,去身之偏,艾王之體,以禍其國。”《漢書·項籍傳》:“今日固决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斬將,艾旗,乃後死。”2.镰刀。《墨子·備城門》:“城上九尺,一弩、一㦸、一椎、一斧、一艾。”孫詒讓閒詁:“艾,刈之借字。《國語·齊語》云:‘挾其槍、刈、耨、鎛。’韋注云:‘刈,鎌也。’”元王禎《農書》卷十一:“艾,穫器,今之ࠛΩЮ也……古艾從草,今刈從刀,字宜通用。”
(3)通“乂”。治理;安定。《集韻·廢韻》:“乂,或从艸。”《詩·小雅·小旻》:“或哲或謀,或肅或艾。”毛傳:“艾,治也。”《孟子·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史記·封禪書》:“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艾安。”

艾-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艾
★【唐韻】五蓋切【集韻】【韻會】【正韻】牛蓋切,𠀤音礙。【玉篇】蕭也。【詩·王風】彼采艾兮。【傳】艾,所以療疾。【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一名醫草。【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本草註】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又【博雅】老也。【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疏】髮蒼白,色如艾也。【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爾雅·釋詁】艾,歷也。【註】長者多更歷。
◎又【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
◎又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則慕少艾。
◎又養也。【詩·小雅】保艾爾後。
◎又止也。【左傳·哀二年】憂未艾也。【註】未絕也。
◎又報也。【周語】樹于有禮,艾人必豐。
◎又【史記·歷書】橫艾淹茂。【索隱】橫艾,壬也。
◎又山名。【春秋·隱六年】公會齊侯,盟于艾。【註】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
◎又亭名。【水經注】甘陵故淸河直東二十里有艾亭。
◎又姓。【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又【正韻】倪制切,音刈。芟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穀梁傳·莊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飢。【註】艾,穫也。
◎又與乂通,治也。【前漢·郊祀志】天下艾安。
◎又【張衡·東京賦】齊騰驤而沛艾。【註】沛艾,作姿容貌也。【五經文字】从义,訛。【集韻】或作㘷。㘷字原从𡉌,作艸下𡉌。考證:〔【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 謹按原文艾下無人字,謹改人字爲又字,作更端之詞屬下爲義。

艾-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艾 ài
❶一種草本植物,葉製成艾絨,可供針灸用。
《詩經·王風·采葛》:
彼采~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賈思勰《齊民要術·收種》:
麥一石,~一把,藏以瓦器竹器。
引灰白色。
元稹《郡齋感懷見寄》詩:
~髮衰容惜寸輝。(寸輝:指短暫的時間。)
❷老,老年人。
《漢書·武帝紀》:
然則於鄉里先耆(qí)~,奉高年,古之道也。(耆:年老。耆艾:指老年人。)
❸停止,完結。
《左傳·哀公二年》:
憂未~也。成語有「方興未艾」。
❹美好。
屈原《九歌·少司命》:
竦長劍兮擁幼~。
❺養護。
《詩經·小雅·南山有臺》:
保~爾後。
❻[艾艾]口吃的樣子。
《世説新語·言語》:
鄧艾口吃,語稱~~。後因以「艾艾」形容口吃。
❼yì(義)。通「」。懲戒,懲治。
《孟子·萬章下》:
太甲悔過,自怨自~。
❽yì(義)。通「刈」。割,收割。
《荀子·王制》:
使民有所耘~。(耘:除草。)
引砍掉,殺害。
《漢書·項籍傳》:
斬將,~旗。
《左傳·哀公元年》:
亦不~殺其民。
❾yì(義)。通「乂」。治理。
《史記·河渠書》:
諸夏~安。

艾-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艾¹ ài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蒿。
②(Ài)姓。

艾-中華大字典

1、艾讀音:牛蓋切,音珫,泰韻。釋文:
❶冰臺也。見《說文》。《通訓定聲》:博物志云。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乾~於後承其影。則得火。故曰冰臺。
 〔按此卽今製火鏡之法。因聚日光於一點。故熱力大而可得火也。醫家用~以灸百病。故曰灸草。生田野問。其莖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葉四布。狀如蒿面深綠。背有白毛。連莖刈去暴乾。收葉製成~絨。灸疾有奇效〕。
❷老也。《禮記曲禮》:五十曰~。
 〔疏〕:髮蒼白色如~也。
❸絕也。《左哀二年傳》:憂未~也。
 〔注〕:未絕也。
❹歷也。見《爾雅釋詁》。
 〔注〕:長者多更歷。
❺相也。見《爾雅釋詁》。
 〔疏〕:謂相視也。
❻養也。《詩南山有臺》:保~爾後。
❼久也。《詩庭燎》:夜未~。
❽長也。《楚辭大司命》:竦長劒兮擁幼~。
 〔注〕:幼、少也。~、長也。言擁護萬民長少。使各得其命也。
❾報也。《國語周語》:樹於有禮。~人必豐。
❿大也。見《小爾雅廣詁》。
⓫至也。見《廣雅釋詁》。
⓬老人稱也。《方言》:東齊衛魯之間。凡尊老謂之~。
⓭美好也。《孟子萬章》:知好色則慕少~。
⓮蒼白色。《荀子正論》:共~畢。
⓯盭綠色。《後漢馮魴傳》:以~草染之、故曰~。
⓰汝潁梁宋之問曰胎。或曰~。見《方言》。
⓱橫~。歲陽也。《史記歷書》:橫~。《索隱》:橫~、壬也。
 〔按爾雅作玄黙〕。
⓲~虎。《荆楚歲時記》:五月五日。以~爲虎形。或翦綵爲小虎。帖以~葉。內人爭相戴之。
⓳~陵。地名。《國語吳語》:齊人與戰于~陵。齊師敗績。
⓴塘名。《齊書垣崇祖傳》:唱~塘義人。己得破虜。
㉑亭名。《水經河水注》:甘陵縣故城直東二十里。有~亭。
㉒城名。《春秋哀二十年》:吳公子慶忌出居於~。〔當今江西修水縣西〕。
㉓山名。《左隱六年傳》:公會齊侯盟于~。《左今山東蒙陰縣西北》。
㉔人名。《左宣八年傳》:楚蔿~獵。字叔敖。
㉕姓也。《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孔之後。
2、艾讀音:魚刈切,音乂,隊韻。釋文:
❶芟也。《詩臣工》:奄觀銍~。
❷穫也。《穀梁莊二十八年傳》:一年不~。而百姓飢。〔已上二義。竝借爲刈字〕。
❸息也。《左襄九年傳》:大勞未~。
❹養也。見《爾雅釋詁》。
❺止也。見《小爾雅廣言》。
❻乂也。乂、治也。治事能斷割芟刈。無所疑也。見《釋名釋長幼》。
❼沛~。作姿容貌也。《文選張衡賦》:齊騰驤而沛~。
3、㘷釋文:同艾。草名。見《集韻》。

艾-中草药辞典

【读音】ài
【繁体】艾
艾〈名〉
(形声。本义:草名)
即艾蒿。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艾,冰台也。――《说文》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博物志》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
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
艾ài
⒈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秋季开黄色小花。全草供药用,可杀虫,防治植物病虫害。叶可制艾绒,供灸病用。枝叶熏烟,可驱蚊、蝇等。
⒉止,绝:方兴未~。
⒊美好:幼~。
────────────────—
艾yì
⒈治理,改正。[自怨自艾](艾:割草。〈喻〉改正)原本指自己怨恨过错,自己改正。现今常用于只指自己悔恨,不含改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ài

1、[艾草]ài cǎo

词语解释艾草 ㄞˋ ㄘㄠˇ植物名。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茎质硬。叶具香气,互生,呈长卵形,叶背密生白毛。秋天开淡黄或淡褐色花。叶揉成艾绒,可作印泥,亦可灸病。或称为「白艾」、「冰台」。

2、[艾蒿]ài hāo

艾1

3、[艾绒]ài róng

艾叶经晒干捣碎后制成的绒状物。中医用来灸病。

4、[方兴未艾]fāng xīng wèi ài

形容事物 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艾(ài):停止。

5、[艾灸]ài jiǔ

6、[苦艾]kǔ ài

普通苦艾的干燥叶及花头,一度用作苦味强壮剂和健胃剂。

7、[蕲艾]qí ài

蕲州 所产的艾。

8、[少艾]shào ài

年轻貌美的女子。《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艾。”

9、[艾子]ài zǐ

1.食茱萸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四·食茱萸》。 2.方言。艾草。

10、[斩艾]zhǎn ài

1.斩刈。砍伐。《墨子·备城门》:“斩艾与此长尺,乃置窑灶中。” 2.斩刈。斩杀。《左传·哀公二年》:“范氏、中行氏 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 晋国 而灭其君。”汉 刘向《说苑·善说》:“楚 虽无德,亦不斩艾其民。”宋 秦观《法律上》:“法律所以制姦,其事皆鞭笞斩艾人之所恶,欲以报所恶之讎者也。”清 戴名世《<孑遗录>自序》:“而一旦称兵起事,横行天下,斩艾良民。”

11、[娇艾]jiāo ài

美貌的少女。

12、[艾气]ài qì

1.谓如 邓艾 之口吃。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三十:“士人口吃,刘贡父 嘲之曰:‘本是 昌 徒,又为 非 类;虽无 雄 才,却有 艾 气。’盖 周昌、韩非、扬雄、邓艾 皆口吃也。”参见“艾艾”。 2.宋 龙衮《江南野录》:“﹝ 韩熙载 ﹞性好謔浪,有投贄荒恶者,使妓炷艾燻之。俟来,嗅曰:‘子之卷轴何多艾气也。’”艾,音近呆。后用为嘲人文字粗恶之典。宋 薛季宣《嘲欲借予杂稿者》诗:“恶语故应多艾气,残藤无用写来诗。”

13、[插艾]chā ài

古代端午节的一种风俗。

14、[宿艾]sù ài

老成长者。《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宋 叶适《巩仲至墓志铭》:“仲至 学敏而早成,自童丱时,前辈源绪,古今音节,事之因革总统,如注水千丈之壑,迎前随后,宿艾骇服,以为积数十年灯火勤力,聚数十家师友讲明,犹不能到也。”

15、[艾孀]ài shuāng

年老的寡妇。清 钮琇《觚賸·睐娘》:“闻女之姑在 午溪 东新巷,姑以艾孀守贞,女可就访,合居共为晨昏。”

16、[刬艾]chǎn ài

剪削,修剪。艾,通“ 刈 ”,割。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开门授徒,汲引牖导,因材而教,温颜而善诱之,不烦惩创剗艾之力,而士多成材,世获其用。”

17、[兰艾]lán ài

兰草与艾草。兰香艾臭。常比喻君子小人或贵贱美恶。《宋书·武帝纪中》:“若大军登道,交锋接刃,兰艾吾诚不分。”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宋 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饜人心者,是嗤点之所自来。”

18、[耘艾]yún ài

耕种收获。

19、[保艾]bǎo ài

1.犹言养育。 2.见“保乂”。

20、[针艾]zhēn ài

喻救治社会弊病的方法。

21、[艾猳]ài jiā

见“艾豭”。

22、[艾符]ài fú

古俗,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并黏贴符箓以祛邪恶。

23、[剗艾]chǎn ài

剪削,修剪。艾,通“刈”,割。明 李东阳《拟杨文懿公谥议》:“开门授徒,汲引牖导,因材而教,温颜而善诱之,不烦惩创剗艾之力,而士多成材,世获其用。”

24、[艾谜]ài mí

ÂMEDI艾谜是法国专业的芳疗护肤品牌,其名取自于法语ÂME和MEDICAMENT,是“灵魂”与“药剂”的意思。

25、[悔艾]huǐ ài

词语解释悔艾ㄏㄨㄟˇ ㄞˋ改过自新。宋史.卷三八八.李焘传:「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三日复来,迄悔艾无讼。」

26、[艾炷]ài zhù

揉艾制成锥形的颗粒,谓之“艾炷”。中医用以灸疗疾病。

27、[艾萧]ài xiāo

即艾蒿。臭草。亦以比喻小人。

28、[艾年]ài nián

老年。清 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老父艾年,尚勤于役;渺予小子,敢惮前驱。”

29、[獮艾]xiǎn ài

犹消灭。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汉景 之獮艾游侠,汉高、明太 之葅醢功臣,殆皆用锄之一术矣。”

30、[蓍艾]shī ài

1.蓍草与艾草。晋 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牀,蓍艾为席。” 2.耆艾。蓍,用同“耆”。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因以指老年。唐 杨炯《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言旋旧国,保兹蓍艾。”

31、[艾席]ài xí

用艾草作席子。言生活极清贫。

32、[紫艾]zǐ ài

即紫艾绶。

33、[锄艾]chú ài

锄割。引申为铲除、消灭。

34、[艾衣]ài yī

古俗,端午日采艾叶合绵制衣,谓服之能祛毒。

35、[长艾]cháng ài

1.老年。汉 扬雄《答刘歆书》:“田仪 与 雄 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相更视。” 2.指老年人。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童少鉴浅而志盛,长艾识坚而气衰。”

36、[银艾]yín ài

银印和绿绶。

37、[艾卫]ài wèi

艾达的卫星。

38、[野艾]yě ài

艾蒿的别名。

39、[蓄艾]xù ài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本指蓄藏多年之艾以治久病,后以“蓄艾”比喻应长期积蓄以备急用。清 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议》:“狃因循,则疑更弦之为扰;猎捷效,则厌蓄艾之为迟。”

40、[艾餻]ài gāo

古俗,以艾汁和粉制糕,端午食之谓可祛毒。

1、[怨艾]yuàn yì

怨恨。参见〔自怨自艾〕艾(yì)。

2、[惩艾]chéng yì

惩戒;惩治。

3、[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

《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原意是自己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后只指自我悔恨。艾(yì):治理,改正。

4、[痛自创艾]tòng zì chuāng yì

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