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𠃍 丿 丿

同音字

读音为sù的字 读音为su的字

基础解释

1.恭敬:~立。~然。 2.严正;认真:严~。 3.清除:~清。~贪。

详细解释

〈形〉

  1.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2. 同本义

    肃,持事振敬也。——《训文》

    忠肃共懿。——《左传·文公十八年》

    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

    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

    宽肃宣惠。——《国语·周语》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汉书·五行志》

    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后汉书·邓皇后传》

    又如:肃敬(恭恭敬敬);肃迓(恭迎);肃奉(恭敬地接受或遵奉);肃括(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有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肃修(恭敬地修书。致亲友书札用语);肃如(恭敬的样子);肃服(恭敬顺服);肃然(恭敬的样子);肃肃(恭敬的样子)

  3. 庄重;严肃

    广廷严居,众人之所肃也,晏室独处,曾(参) 史(鳅) 之所僈也。——《韩非子·难三》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肃命(严肃命令);肃括(仪容严正而有礼法);肃容(严肃的仪容);肃陈(陈列严整);肃戒(严肃地告诫或警戒);肃坐(古坐容之一。后指端正地坐着)

  4. 清静;安静

    出紫宫之肃肃兮,集 大微之阆阆。——《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

    又如:肃肃(清寂,幽静);肃烈(肃穆威烈);肃森(阴森的样子);肃听(静听。含恭敬意)

  5. 严峻;严格 。

    如:肃心(上进之心;行正道之心);肃遏(严加禁止);肃然(畏惧的样子)

  6. 峻急。十万火急的

    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礼记》

  7. 敏捷。通“速”

    肃肃宵片,夙夜在公,寔命不同。——《诗·召南·小星》

    又如:肃给(敏捷);肃肃(迅速的样子)

〈动〉

  1. 揖拜。拜礼之一。即揖。今妇人行礼称端肃,朋友通函称肃启、谨肃,本此

    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会者。——《左传·成公十六年》

    又如:肃拜(古九拜之一。即揖。身体直立,容貌严肃,微下手以拜);肃揖(肃拜。直立作揖);肃香(供香)

  2. 恭敬地引进

    主人肃客而入。——《礼·曲礼》

    又如:肃客(迎进客人)

  3. 衰落,萎缩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吕氏春秋·季春纪》

    又如:肃物(摧残万物。指深秋肃杀之气使草木凋谢);肃气(肃杀之气);肃景(秋景。秋气肃杀,故称)

  4. 清除;平靖;肃清

    师不踰时,梁益肃清。——《文选·孙誓·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又如:肃菁(肃清。削平寇乱);肃靖(清扫;平定);肃齐(安靖整饬);有反必肃

  5. 整饬;整肃

    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肃正(整饬,使端正);肃衣(整衣);肃治(整顿治理)

  6. 儆戒 。

    如:肃省(整肃自省);肃慄(戒畏自警)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肃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肅肅

肃肃-辞源3

同:肅肅

肃肃-汉语大词典

肃肃1.恭敬貌。
●《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传:“肃肃,敬也。”
●汉扬雄《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明方孝孺《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俨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
●《诗·小雅·黍苗》:“肃肃谢功,召伯营之。”
●郑玄笺:“肃肃,严正之貌。”
●汉班固《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赵距吕,志安君身。”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贞观之末,有昭庆大法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清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传:“肃肃,疾貌。”
●汉秦嘉《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唐杜甫《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赵朴初《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梅园,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
●《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
●《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峨峨。”
●宋范成大《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秾李花。”
●清魏源《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
●汉张衡《思玄赋》:“出紫宫之肃肃兮,集大微之阆阆。”
●唐沈佺期《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宋苏轼《元佑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毛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
●唐畅当《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鹭起。”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鸢肃肃展翼,似鹣鹣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
●宋苏轼《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清孙枝蔚《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复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杜甫《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徐祯卿《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清梁廷楠《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芳谈笑自若。”

肃-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肃-漢語大字典


肃“肅”的简化字。

肃-中草药辞典

【读音】sù
【繁体】肅
肃<形>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同本义[respectful]
肃,持事振敬也。――《训文》
忠肃共懿。――《左传·文公十八年》
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
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
宽肃宣惠。――《国语·周语》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汉书·五行志》
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后汉书·邓皇后传》
又如:肃敬(恭恭敬敬);肃迓(恭迎);肃奉(恭敬地接受或遵奉);肃括(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有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肃修(恭敬地修书。致亲友书札用语);肃
肃(肅)sù
⒈恭敬:~立。~然起敬。
⒉严正,庄重:~静。严~。
⒊[肃清]彻底清除:~清敌特。~清贪官污吏。
────────────────—
肃xiāo1.姓氏。

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肃(肅)sù
①恭敬:~立。
②严肃:~穆。
③肃清:~贪丨~毒(肃清毒品)。
④(Sù)名姓。

肃-中華大字典

1、肃讀音:伊喝切,音遏,曷韻。釋文:伐木餘~也。見《篇海》。
2、客釋文:櫱本字。見《說文》。
3、蘖讀音:魚列切,音孽,屑韻。釋文:
❶木餘也。見《集韻》。〔攷玉篇木部。~、魚割切。餘也。客、木、羝、枿、竝同。廣韻十七薛。櫱、魚列切。木餘。類篇木部。~、魚列切。木餘也。博厄切。黃木也。其客、櫱、蛟、羝、枿。有牙葛、魚列、牛代、三切。說文木部。客、伐木餘也。從木獻聲。商書曰。若顚木之有㽕客。客或從木辥聲、作櫱。蛟、古文客。從木無頭。羝、亦古文客。段注。今般庚文作由櫱。本又作枿。茲檢今盤庚、實作由~。校勘記以爲本作枿、客。然則盤庚文之爲由~。固非近始。康熙字典云。字彙、~本作櫱。今去┉加艸。似誤。正韻、櫱下從蛟。非從木。疑卽櫱字之譌。按正韻之從蛟。過於穿鑿。以爲誤字譌字。亦似是而非。要知玉篇類篇集韻均有此字。義訓相同。沿用已久。固未可遽是彼而非此也〕。
❷髡斬之也。《漢書貨殖傳》:然猶山不茬~。
❸絕也。《詩長發》:苞有三~。
❹姓也。見《集韻》。
4、蘖讀音:博厄切,陌韻。釋文:黃木也。見《類篇》。
 〔按集韻作蘗。爲檗之或字〕。

肃-康熙字典


【未集中】【聿字部】 肅
〔古文〕𦘡䏋𢙻
★【唐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正韻】蘇谷切,𠀤音宿。【說文】持事振敬也。从聿在𣶒上,戰戰兢兢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傳】肅,嚴也。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
◎又【洪範】恭作肅。【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禮·玉藻】色容厲肅。【疏】厲,嚴也。肅,威也。
◎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
◎又縮也。【詩·豳風】九月肅霜。【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註】謂枝葉縮栗。
◎又【爾雅·釋詁】進也。【詩·大雅】民有肅心,荓云不逮。【箋】肅,進也。【禮·曲禮】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註】肅,進也。進客謂道之。
◎又【左傳·成十六年】爲事之故,敢肅使者。【註】肅手至地,若今撎。【禮·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註】肅拜,拜低頭也。【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九曰肅𢷎。【註】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
◎又急也。【禮·禮運】𠛬肅而俗敝,則法無常。【疏】肅,駿急也。【淮南子·本經訓】肅而不悖。【註】肅,急也。雖急,不促悖。
◎又【爾雅·釋訓】肅肅,敬也。【又】肅肅,恭也。
◎又【詩·周南】肅肅兔𥁕。【朱註】肅肅,整飭貌。
◎又【詩·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箋】肅肅,嚴正之貌。
◎又【詩·召南】肅肅宵征。【傳】肅肅,疾貌。
◎又【詩·唐風】肅肅鴇羽。【傳】肅肅,鴇羽聲。
◎又姓。漢鴈門太守肅祥。
◎又【諡法】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又國名。【左傳·昭九年】肅愼,燕亳,吾北土也
◎又【書序】肅愼來賀。【山海經】肅愼之國,在白民北。
◎又州名。【韻會】古月支國地,漢置酒泉郡,後魏以酒泉爲甘州,隨分福祿縣置肅州。
◎又馬名。【左傳·定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註】肅爽,駿馬名。
◎又通作宿。【儀禮·特牲饋食禮】乃宿尸。【註】宿,進也。【禮·祭統】宮宰宿夫人。【註】宿,戒也。
★又【集韻】所六切,音縮,鳥飛。同䎘。
★又【字彙補】先妙切,音嘯。敬也。【釋名】簫,肅也,其音肅肅然而淸也。
◎又【韻補】叶音瑟。【陸機詩】羈旅遠遊宦,託身承華側。撫劒遵銅輦,振纓盡祇肅。【韻會】古凡夙音,多讀如息。尚書肅愼氏,史記作息愼。草疏宿菜,幽州人謂之息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严肃]yán sù

1.(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他是个很~的人,从来不开玩笑。会场的气氛既~又隆重。 2.(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处理。 3.使严肃:~党纪。~法制。

2、[肃然起敬]sù rán qǐ jìng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3、[肃穆]sù mù

严肃而恭敬。也指环境、气氛使人有凛然之感。

4、[肃清]sù qīng

彻底清除(坏人、坏事、坏思想):~盗匪。~流毒。

5、[肃立]sù lì

恭敬庄严地站着:奏国歌时全场~。

6、[肃静]sù jìng

严肃寂静:殿堂里十分~。

7、[整肃]zhěng sù

1.严肃:军容~。法纪~。 2.整顿;整理:~衣冠。

8、[肃杀]sù shā

凄凉,萧条。多用来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9、[肃反]sù fǎn

肃清反革命。

10、[肃顺]sù shùn

词语解释肃顺ㄙㄨˋ ㄕㄨㄣˋ人名。​清宗室,郑王端华之弟。咸丰间,官至御前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为文宗所信任。文宗崩,穆宗立,肃顺与端华及怡王载垣等顾命主政务,因阻挠太后垂帘听政失败,而与端华、载垣均被杀害。

11、[肃慎]sù shèn

亦作“肃眘”。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周武王、成王 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 汉 以后的 挹娄、勿吉、靺鞨、女真 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邪与 肃慎 为邻,右以 暘谷 为界。”《汉书·武帝纪》:“海外 肃眘,北发 渠搜,氐羌 徠服。”颜师古 注:“《周书》序云:‘成王 既伐东夷,肃眘 来贺。’即谓此。”明 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嘉靖 殷 邦,爰致 氐 羌 之享;丕单 武 烈,聿来 肃慎 之庭。”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四》。

12、[静肃]jìng sù

宁静肃穆。

13、[俨肃]yǎn sù

庄重严肃。

14、[穆肃]mù sù

恭敬严肃。

15、[肃和]sù hé

庄敬和睦。

16、[峻肃]jùn sù

严肃。

17、[肃如]sù rú

犹肃然。恭敬整饬貌。

18、[肃心]sù xīn

上进之心;行正道之心。

19、[矜肃]jīn sù

庄重严肃。

20、[干肃]gàn sù

干练而慎重。

21、[肃陈]sù chén

肃然陈列。形容有威势的样子。

22、[闳肃]hóng sù

博大严肃。

23、[肃黜]sù chù

清除贬废。

24、[凝肃]níng sù

寒凉而肃穆。

25、[肃眘]sù shèn

见“肃慎”。

26、[平肃]píng sù

公正严肃。

27、[肃括]sù kuò

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用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

28、[肃机]sù jī

官名。唐 代称尚书左右丞。唐 刘禹锡《送张盥赴举》诗:“火后见琮璜,霜餘识松筠;肃机乃独秀,武部亦絶伦。”《旧唐书·职官志一》:“龙朔 二年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改尚书省为中臺,僕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新唐书·杨纂传》:“纂 从子 昉,武后 时为肃机。”

29、[肃白]sù bái

犹敬启。一般书札结束用语。如:专此肃白,顺请暑安!

30、[慎肃]shèn sù

谨慎严肃。

31、[肃揖]sù yī

恭敬地拱手行礼。

32、[肃服]sù fú

肃然服从。有安定之意。

33、[肃启]sù qǐ

1.敬启。书札用语。如:肃启者:顷接训示,敬悉种切。 2.用于署名之末。如:某某肃启。

34、[肃奉]sù fèng

恭敬地接受或遵奉。

35、[肃呈]sù chéng

敬呈。旧时致长辈或上级书札结束用语。如:特此肃呈,敬叩崇安!

36、[肃客]sù kè

迎进客人。

37、[森肃]sēn sù

森严;严肃。

38、[勤肃]qín sù

勤勉恭敬。

39、[宁肃]níng sù

安定清静。

40、[肃肃]sù sù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毛 传:“肃肃,敬也。”汉 扬雄《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明 方孝孺《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召伯 营之。”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汉 班固《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志安君身。”唐 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贞观 之末,有 昭庆 大法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清 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毛 传:“肃肃,疾貌。”汉 秦嘉《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唐 杜甫《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赵朴初《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闻一多《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晋 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宋 范成大《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清 魏源《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汉 张衡《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唐 沉佺期《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宋 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毛 传:“肃肃,羽声也。”南朝 宋 谢惠连《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唐 畅当《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宋 苏轼《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清 孙枝蔚《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唐 杜甫《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明 徐祯卿《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清 梁廷枏《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芳 谈笑自若。”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