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ěng

笔顺

丿 丿

同音字

读音为gěng的字 读音为geng的字

基础解释

1.光明。 2.正直:~直。

详细解释

〈形〉

  1. (形声。从火,圣( shèng)省声。本义:耳贴于颊)

  2. 同本义

  3. 通“炯”。明亮,光明

    跪敷衽(铺开衣襟)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指正道)。——《楚辞·屈原·离骚》

    又如:耿耀(照耀);耿光(光明;光辉);耿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耿烈(光明炽热);耿介(光明正大)

  4. 心情不安;悲伤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又如:耿耿于心(形容心中有事牵挂,无法忘却);耿介(心中不安);耿灼(焦虑不安)

  5. 刚直

    参差相叠重重,刚耿陵宇宙。——唐· 韩愈《南山诗》

    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韩非子·五蠹》

    又如:耿介(耿直;刚直;正大光明);耿正(刚强正直);耿怀(直率的情怀);耿挺(坚贞特立)

  6. 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红筋暴露的样子

    余大先生气得两脸紫涨,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儒林外史》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耿耿-中華語文大辭典

耿耿耿耿ㄍㄥˇ ㄍㄥˇɡěnɡɡěnɡ1.明亮的樣子。[例]天河~∣劍光~。2.忠誠的樣子。[例]忠心~∣~此心。3.形容心中有事,難以安適。[例]~於心∣~不寐。

耿耿-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耿耿ɡěnɡɡěnɡ

①明亮:~星河。
②形容忠诚:~丹心|忠心~。
③形容有心事:~不寐|~于怀。

耿耿-汉语大词典

耿耿1.烦躁不安,心事重重。
●《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楚辞·远游》:“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
洪兴祖补注:“耿耿,不安也。”
●三国魏曹丕《乐府燕歌行》之二:“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唐李郢《秦处士移家富春发樟亭怀寄》诗:“离别几宵魂耿耿,相思一座发星星。”
●清唐孙华《闻惠研溪明府讣》诗:“耿耿殁犹视,衔痛当何如?”
●冰心《寄小读者》十三:“我素不轻许愿,无端破了一回例,遗我以日夜耿耿的心。”
2.诚信貌。
●汉刘向《九叹·惜贤》:“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清顾炎武《答次耕书》:“耿耿此心,终始不变!”
●茅盾《脱险杂记》二三:“﹝国民党保安队和正规军﹞有很大可能在敌人面前对游击队来一次‘围剿’,以表示他们对于‘皇军’的耿耿忠忱。”
3.指一片忠心。
●宋文天祥《正气歌》:“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明高启《沁园春·寄内兄周思谊》词:“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
●季新《红楼梦新评》:“紫鹃一生心神注于黛玉,惟其于中有耿耿者存,故一语一默一动一止,其精专真挚之意,宛然如见。”
4.明亮貌。
●《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李善注:“耿耿,光也。”
●唐韩愈《利剑》诗:“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宋苏轼《梦与人论神仙道术》诗:“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
●明方孝孺《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日之方升,其辉耿耿。愈进而崇,无物不炳。”
●《红楼梦》第四五回:“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5.显著;鲜明。
●唐戴叔伦《哭朱放》诗:“人世空传名耿耿,泉台杳隔路茫茫。”
●宋苏轼《次韵答袁公济》:“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
●《明史·列女传三·石氏女》:“贼拥薪焚之,厥后所焚地,血痕耿耿,遇雨则燥,旸则湿。”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二:“﹝《谷音》三卷,皆宋末人诗。﹞知弘正以来,此书盖不一刻矣。集中诸人本末,各有耿耿不没者,宜有神物在在护持之也。”
6.超凡之貌。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山甫》:“山甫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
●《水浒传》第一回:“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
●《再生缘》第二二回:“耿耿英姿无敌将,堂堂壮志少年郎。”
7.上升貌。
●南朝梁庾肩吾《侍宴饯张孝总应令》诗:“层台临回涨,耿耿晴烟上。”
●前蜀贯休《夜夜曲》:“孤烟耿耿征妇劳,更深扑落金错刀。”
8.高远貌。
●南朝梁何逊《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

耿耿-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耿耿ㄍㄥˇ ㄍㄥˇgěng gěng①光明安靜的樣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②心中掛懷、煩躁不安的樣子。三國魏.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言有不遜之志,忘相忖度,每用耿耿。」③輾轉反側,不得入眠的樣子。《詩經.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④形容誠信守節。《楚辭.劉向.九歎.惜賢》:「進雄鳩之耿耿兮,讒介介而蔽之。」

耿耿-辞源3

【耿耿】㊀煩躁不安貌。詩 邶風 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楚辭 屈原 遠遊:“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㊁誠信貌。楚辭 漢 劉向 九歎 惜賢:“進雄鳩之耿耿兮,讒介介而蔽之。”㊂明貌。文選 南齊 謝玄暉(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唐 韓愈 昌黎集二 利劍詩:“利劍光耿耿,佩之使我無邪心。”㊃超凡貌。宋 韓元吉 南㵎甲乙稾十八 祭許舍人幹譽文:“鴻鵠高飛,江湖放浪,漁樵追隨,落落難合,耿耿自奇。”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八 李山甫:“山甫詩文激切,耿耿有齊氣,多感時懷古之作。”㊄高遠貌。南朝 梁 何遜 何水部集 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詩:“日夕望高城,耿耿青雲外。”

耿-中華語文大辭典

耿耿ㄍㄥˇɡěnɡ1.正直。[例]~直∣~介。2.〈書〉光明。[例]~~星河。3.姓。

耿-漢語大字典


《説文》:“耿,耳箸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説,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林非也。”段玉裁据《韻會》改“从光,聖省”作“从火,聖省聲”。马叙伦《六書疏證》:“《説文》省聲之字,頗有省其所从得聲之字之聲旁,而存其形旁者。”
gěng 《廣韻》古幸切,上耿見。又《集韻》畎迥切。耕部。
(1)耳朵贴于脸颊。《説文·耳部》:“耿,耳箸頰也。”段玉裁注:“頰者,面旁也。耳箸於頰曰耿。耿之言黏也,黏於頰也。”徐灝箋:“耳箸頰,蓋倚枕而卧之意。”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今天津德州謂批耳至頰為打耳卦子,讀耿如卦,江南、運河而東,音轉如耳光。光、耿亦雙聲。”
(2)光明。《説文·耳部》:“耿,杜林説,耿,光也。”《廣雅·釋詁四》:“耿,明也。”《書·立政》:“亦越成湯陟,丕釐上帝之耿命。”孔傳:“桀之昬亂,亦於成湯之道得升,大賜上天之光命王天下。”《楚辭·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王逸注:“耿,明也。”宋蘇軾《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山頭孤月耿猶在,石上寒波曉更喧。”
(3)照耀。《國語·晋語三》:“若入,必伯諸侯以見天子,其光耿於民矣。”韋昭注:“耿,猶昭也。”宋陸游《西村》:“一首清詩記今夕,細雲新月耿黄昏。”
(4)正直;刚正不阿。《廣韻·耿韻》:“耿,耿介也。”唐韓愈《南山詩》:“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北史·遼西公意烈傳》:“意烈性雄耿。”
(5)清白。《文選·張衡〈東京賦〉》:“聘丘園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李善注引薛綜曰:“耿,清也。旅,陳也。謂有清絜者也。言丘園中有隱士,貞絜清白之人,聘而用之。”
(6)悲伤。《增韻·耿韻》:“耿,耿耿,憂也。”《梁書·殷鈞傳》:“知比諸德,哀頓為過,又所進殆無一溢,甚以酸耿。”宋林逋《送馬程知江州德安》:“酒酣無復耿離腸,一路之官盡水鄉。”明湯顯祖《紫簫記·心香》:“相逢喜極翻悲耿。”
(7)联结。《墨子·備城門》:“木大二圍,長丈二尺以上,善耿其本。”孫詒讓閒詁:“耿疑聯之誤。畢(沅)云:‘言連其本。’”岑仲勉注:“耿、綆同音,謂用索聯好木本,勿使走散。”
(8)方言。高起;突出。《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余大先生氣得兩臉紫漲,頸子裏的筋都耿出來。”
(9)地名。1.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商代自祖乙到陽甲时的都城。《書·咸有一德》:“祖乙圯于耿。”2.周国名。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汾水南岸,本春秋小国,公元前661年为晋所灭。《左傳·閔公元年》:“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
(10)姓。《通志·氏族略二》:“耿氏,姬姓。”《萬姓統譜·梗韻》:“耿,高陽,宫音。殷時侯國。尚書祖乙圯于耿,晋大夫趙肅滅之,因氏焉。又望出扶風、河東。漢耿壽昌,宣帝時為大司農。”

耿-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字部】 耿
〔古文〕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幸切,音𦵸。【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詩·衞風】耿耿不寐。【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晉語】其光耿於民矣。【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漢耿弇,耿况。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𠀤音扃。明白也。
◎又與𥳑通。幽州方言也。【蜀志·𥳑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遂隨音變之。◎按說文耿,耳著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字彙正字通𠀤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闅𧗽辮戚𡌵贏之類,是內形外聲。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

耿-中華大字典

1、耿讀音:古幸切,音绨,梗韻。釋文:
❶耳箸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光也。从火聖省。凡字皆滼形又聲。杜說非也。見《說文》。《段注》:頰者。面旁也。耳箸於頰曰~。~之言黏也。黏於頰也。
 〔按賈公彥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闕闠衡銜之類。是內形外聲。此形聲之等有六也。据此。字之形聲。不得專以左右言之〕。
❷明也。《離騷》:~吾旣得此中正。
❸炤也。《國語晉語》:其光~於民矣。
❹淸也。《文選張衡賦》:聘有道之~潔。
❺悲也。《蕭統書》:甚以酸~。
❻~介。專一也。《文選潘岳賦》:厲~介之專心兮。
❼~~。小節貌。《楚辭惜賢》:進雄鳩之~~兮。
 〔又〕:不安也。見《廣雅釋訓》。
 〔又〕:猶儆儆也。《詩柏舟》:~不寐。
 〔又〕:光也。〔文選謝元暉詩〕:秋河曙~~。
❽國民。同邢。《書序》:祖乙炖于~。〔史記殷本紀。祖乙遷于邢。索隱曰。邢音~。近代本亦作~。今河東皮民縣有~鄕。括地志云。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城。故~國也。按左閔元年傳以滅~。卽此地也。今山西河津縣東南十二里有~城〕。
❾山名。《山海經東山經》:~山。無草木。多水碧。
❿~黽。蟲名。《爾雅釋魚》:鼁参、蟾諸。在水者黽。
 〔注〕:~、黽也。似靑蛙。大腹。一名土鴨。
 〔疏〕:鼁参。一名蟾諸。其居水者名黽。一名~黽。一名土鴨。
⓫同炯。〔文選顏延年詩〕:炯介在明淑。《注》引《王逸楚辭注》:~、與炯同。
⓬通簡。《蜀志簡雍傳注》:或曰。雍本姓~。幽州人語謂~爲簡。遂隨音變之。
⓭姓也。漢~弇。~况。
2、耿讀音:俱永切,音憬,梗韻。釋文:炅或字。《集韻》:炅。光也。或作~。
3、耿讀音:涓熒切,音扃,靑韻。釋文:明白也。見《集韻》。
4、浃釋文:同耿。見《字彙補》。

耿-中国历史辞典

古国名。本春秋小国,公元前661 年晋灭之以赐赵夙,至赵献侯自此迁中牟。故址在今山西河津南汾水南岸。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ěng

1、[耿灼]gěng zhuó

焦虑不安。

2、[忧耿]yōu gěng

忧愁烦躁。语本《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南朝 梁武帝《敕答释明彻》:“省疏,增其忧耿。”

3、[耿絜]gěng jié

亦作“耿洁”。谓清白贞洁。亦指清白贞洁的人。

4、[悬耿]xuán gěng

谓牵挂于心。

5、[耿邓]gěng dèng

东汉 初名臣 耿弇 和 邓禹 的并称。

6、[耿黾]gěng miǎn

蛙之一种。

7、[耿贾]gěng jiǎ

东汉 初名臣 耿弇 和 贾复 的并称。

8、[耿洁]gěng jié

见“耿絜”。

9、[耿光]gěng guāng

光明;光辉;光荣。

10、[耿正]gěng zhèng

刚强正直。《陈书·到仲举传》:“仲举 无他艺业,而立身耿正。”《花城》1981年第2期:“神奇的人类遗传术,使 容志行 的德性中兼有母亲的纯良,父亲的耿正。”

11、[耿耀]gěng yào

照耀。

12、[耿怀]gěng huái

直率的情怀。

13、[耿悒]gěng yì

郁闷难安。

14、[吴耿]wú gěng

汉 吴汉、耿弇 的并称。两人助 汉光武帝 中兴。后以指良臣、良将。

15、[忠耿]zhōng gěng

忠诚正直。

16、[酸耿]suān gěng

悲痛忧伤。

17、[耿怆]gěng chuàng

悲伤,凄怆。

18、[耿挺]gěng tǐng

坚贞特立。

19、[耿烈]gěng liè

正直刚烈;光明炽热。

20、[耿着]gěng zhe

犹显著。

21、[邓耿]dèng gěng

文学典故。

22、[耿结]gěng jié

谓凝聚心头的郁结。

23、[雄耿]xióng gěng

刚强耿直。

24、[刚耿]gāng gěng

1.犹清肃。 2.刚直耿介。

25、[耿饼]gěng bǐng

一种小而厚的柿饼,因产于山东荷泽县耿庄而得名。

26、[高耿]gāo gěng

高而明亮。

27、[耿命]gěng mìng

明命。多指天帝或帝王的命令。

28、[孤耿]gū gěng

谦词。犹言敝人的心意。

29、[耿特]gěng tè

特立不凡貌。

30、[耿亮]gěng liàng

指光明正直的节操。

31、[耿晶晶]gěng jīng jīng

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

32、[耿耿于怀]gěng gěng yú huái

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33、[耿介之士]gěng jiè zhī shì

指正直的人。

34、[耿直廉洁]gěng zhí lián jié

直:正直。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