纥
拼音
hé笔顺
𠃋 𠃋 ㇀ 丿 一 ㇈同音字
读音为gē的字 读音为ge的字基础解释
见〔回纥〕详细解释
〈名〉
下等丝
给,大丝。——《集韵》
回纥 。古代民族名
姓
另见 gē
1. 纥 [hé]
- 纥 [hé]
下等丝
给,大丝。——《集韵》
回纥 。古代民族名
姓
另见 gē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纥纥-汉语大词典纥纥不断地。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饧哺》:“煮哺法:用黑饧糱末一斗六升,杀米一石,卧、煮如法。但以蓬子押取汁,以匕匙纥纥搅之,不须扬。”
同:紇
纥-汉语大词典纥(I)he
ㄏㄜˊ
〔《广韵》下没切,入没,匣。〕
〔《广韵》胡结切,入屑,匣。〕
1.下等丝。
●《说文·糸部》:“纥,丝下也。”
段玉裁注:“谓丝之下者也。”
2.人名字。
●春秋鲁国有叔梁纥,孔子之父。见《左传·襄公十年》。
3.回纥,古代民族名。
纥(II)gē
ㄍㄜ
见“纥繨”。
同:紇
纥-康熙字典纥
【未集中】【糸字部】 紇
★【廣韻】【韻會】【正韻】𠀤下沒切,音覈。【說文】絲下也。【九經字㨾】《說文》作𥾨。隷省作紇。
◎又人名。【左傳·襄四年】臧紇救鄫。【註】臧紇,武仲也
◎又【襄十年】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註】紇,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紇也。【史記·孔子世家】伯夏生叔梁紇,紇生孔子。
◎又【唐書·回鶻傳】回紇,其先匈奴也。
◎又姓。【廣韻】複姓三氏:北齊開府紇奚永樂,又有紇干氏、紇骨氏。
★又【集韻】下扢切,音𥝖。義同。
★又【集韻】恨竭切,音齕。義同。
★又【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𠀤音纈。大絲也。
★又【集韻】蹇列切,音結。【類篇】覲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束也。
★又九傑切,音扢。急也。
纥(紇)hé
见580页〖回纥〗。另见437页ɡē。
同:紇
纥-漢語大字典纥
纥“紇”的简化字。
纥(紇)ɡē
[纥ૄįܽ(ɡē•da)名同“疙瘩”➋,多用于纱、线、织物等:线~|包袱~。另见525页hé。
【读音】ɡē
【繁体】紇
纥
如:纥地(笑的声音);纥刺星(骂人的话。魔星,灾星)
纥<名>
下等丝[inferiorsilk]
给,大丝。――《集韵》
回纥[theHuihenationality]。古代民族名
姓
纥gē
⒈[纥繨]同"疙瘩②"。纱线、织物等上面的结头:棉线~繨。解开围巾上的~繨。
⒉见hé;jié。
────────────────—
纥hé
⒈[回纥]我国唐代西北的一个民族,又称"回鹘"。
⒉见gē、ji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é
1、[回纥]huí hé
古族名。原游牧于今鄂尔浑河流域。至7世纪初,始称回纥。唐天宝三年(744)建汗国于今鄂尔浑河流域,与唐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贞元四年(788)改称回鹘(hú)。开成五年(840)汗国灭后,大部西迁今新疆地区,与附近各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后来的维吾尔族。
2、[纥那]hé nà
踏曲的和声。
3、[纥络]hé luò
角落。
4、[纥干]hé gàn
复姓。
5、[纥纥]hé hé
不断地。
6、[袁纥]yuán hé
我国古代部族名。
7、[纥头]hé tóu
麦的粗屑。
8、[纥突邻]hé tū lín
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9、[纥支支]hé zhī zhī
形容坚韧。
10、[蛮纥恒]mán hé héng
方言。养子。
11、[纥石烈]hé shí liè
复姓。
12、[纥逻敦]hé luó dūn
青草。纥逻为突厥语青的音译,敦为草或草原的音译。
13、[纥豆陵]hé dòu líng
复姓。
14、[纥奚姓]hé xī xìng
是中国的一个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漠北古鲜卑族宇文部分支纥奚部族。
15、[纥梯纥榻]hé tī hé tà
象声词。
16、[纥字不识]hé zì bù shí
人不识字常用程度,出自《通俗编·文学》有记载。
gē
1、[纥繨]gē da
疙瘩,球状或块状的东西。多指绳线等物所结成的。
2、[纥地]gē dì
笑声。
3、[纥刺星]gē cì xīng
犹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