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àng

笔顺

丿 丿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zhàng的字 读音为zhang的字

基础解释

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从前被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疒( chuáng),章声。“疒”与疾病有关。本义: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2. 同本义 。

    如:瘴烟(湿势蒸发而致人疾病的烟气);瘴氛(犹瘴气);瘴雨(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瘴茅(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瘴海(南方海域;指南方有瘴气之地);瘴乡(南方有瘴气的地方)

  3. 瘴疠。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如:瘴色(因瘴厉患病的气色)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瘴-中華語文大辭典

瘴ㄓㄤˋzhànɡ山林間使人致病的溼熱氣體。[例]毒~|~氣。

瘴-漢語大字典


瘴zhàng 《廣韻》之亮切,去漾知。
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毒气。《玉篇·疒部》:“瘴,瘴癘也。”《廣韻·漾韻》:“瘴,熱病。”《正字通·疒部》:“瘴,中山川厲氣成疾也。”《後漢書·馬援傳》:“初,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唐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開。”《資治通鑑·梁武帝大同八年》:“孫冏,盧子雄討李賁,以春瘴方起,請待至秋。”胡三省注:“瘴,熱病也。”

瘴-中華大字典

1、瘴讀音:之亮切,音障,漾韻。釋文:中山川厲氣成疾也。《陸游避暑漫鈔》:嶺南或見異物。從空墬。人中之卽病。謂之~母。
 〔按嶺南二三月爲靑草~。四五月黃梅~。六七月新水~。八九月黃茅~。又雲貴川廣諸省。皆爲邊~地〕。
2、貞讀音:音未詳釋文:古三墳云。川雲流~。注。聖人以防備水患也。疑卽障字。

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瘴zhànɡ
瘴气:~疠。

瘴-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字部】 瘴
★【廣韻】【集韻】【韻會】𠀤之亮切,音障。【玉篇】瘴,癘也。【廣韻】熱病。【正字通】中山川厲气成疾也。【陸遊·避暑漫抄】嶺南或見異物從空墜,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瘴-中草药辞典

【读音】zhànɡ
【繁体】瘴
瘴<名>
(形声。从疒,章声。“疒”与疾病有关。本义: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同本义[miasma]。如:瘴烟(湿势蒸发而致人疾病的烟气);瘴氛(犹瘴气);瘴雨(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瘴茅(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瘴海(南方海域;指南方有瘴气之地);瘴乡(南方有瘴气的地方)
瘴疠[communicablesubtropicaldiseases]。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如:瘴色(因瘴厉患病的气色)
瘴zhàng热带和亚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气。云南一带又将疟疾叫"瘴疟"或"瘴气"。

瘴-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瘴 zhàng
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空氣,從前認爲是瘧疾等傳染病的病原。
杜甫《驅竪子摘蒼耳》詩:
江上秋已分,林中~猶劇。
[瘴癘]瘴氣引起的疫病。
《舊唐書·南蠻傳》:
土氣多~~,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

瘴 -古漢語常用詞典

zhàng
①瘴氣。南方山林中的熱空氣,從前認為是瘧疾等傳染病的病原。杜甫《驅豎子摘蒼耳》:“江上秋已分,林中~猶劇。”
【瘴癘】瘴氣引起的瘟病。

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瘴 zhàng
① 名瘴气。南方山林中的热空气,从前认为是疟疾等传染病的病原。杜甫《驱竖子摘苍耳》:“江上秋已分,林中~犹剧。”

瘴-辞源3

【瘴】16画 0014·6 zhàng  ㄓㄤˋ  之亮切,去,漾韻,照 三。瘴氣。舊指我國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山林間的濕熱之氣,認爲能致人疾病。後漢書二四 馬援傳:“初 援在 交阯,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慾,以勝瘴氣。”唐 張九齡 曲江集四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詩:“秋瘴寧我毒,夏水胡不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àng

1、[瘴疠]zhàng lì

指热带或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2、[烟瘴]yān zhàng

瘴气。

3、[瘴母]zhàng mǔ

指瘴气。

4、[瘴雨]zhàng yǔ

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

5、[江瘴]jiāng zhàng

江上瘴气。指江上的湿热空气。

6、[旧瘴]jiù zhàng

原有的瘴气。

7、[瘴雾]zhàng wù

犹瘴气。

8、[瘴茅]zhàng máo

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

9、[氛瘴]fēn zhàng

瘴气。

10、[瘴暍]zhàng yē

瘴毒暑气。

11、[瘴厉]zhàng lì

见“瘴癘”。

12、[炎瘴]yán zhàng

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13、[蛮瘴]mán zhàng

南方瘴气。宋 张九成《辛未闰四月即事》诗之一:“须臾倒江湖,一扫蛮瘴腥。”清 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旧唐书》谓 居易 流落江湖四五年,几沦蛮瘴。”

14、[瘴氛]zhàng fēn

瘴气。

15、[瘴毒]zhàng dú

瘴气毒雾。

16、[瘴海]zhàng hǎi

1.指南方海域。 2.指南方有瘴气之地。

17、[作瘴]zuò zhàng

谓生瘴疠之气。

18、[魔瘴]mó zhàng

见“魔障”。

19、[歊瘴]xiāo zhàng

溽热瘴疠。

20、[山瘴]shān zhàng

山中的瘴气。

21、[椒瘴]jiāo zhàng

瘴气。因 蜀 中椒花落时瘴烟起,故称。

22、[瘴云]zhàng yún

犹瘴气。

23、[春瘴]chūn zhàng

春季发生的瘴疠。

24、[迷瘴]mí zhàng

迷茫的瘴气。

25、[瘴歊]zhàng xiāo

指蒸热的瘴气。

26、[瘴色]zhàng sè

1.因瘴疠患病的气色。 2.指南方瘴疠地的雾气。

27、[毒瘴]dú zhàng

有害人体、使人生病的瘴气。

28、[岚瘴]lán zhàng

山林间的瘴气。唐 韩偓《十月七日早起作时气疾初愈》诗:“疾愈身轻觉数通,山无嵐瘴海无风。”宋 苏轼《与刘宜翁书》:“嶠 南山水奇絶,多异人神药,先生不畏嵐瘴,可復谈笑一游,则小人当奉杖屨以从矣。”《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辛未,以 川蜀 地多嵐瘴,弛酒禁。”

29、[雾瘴]wù zhàng

瘴气。

30、[蛇瘴]shé zhàng

即瘭疮。

31、[黄瘴]huáng zhàng

我国岭南在秋季草木黄落时的瘴气。

32、[瘴蛮]zhàng mán

旧指南方少数民族。

33、[灾瘴]zāi zhàng

旧指南方山林湿热之气造成的病患。亦借指疾病、磨难等灾祸。

34、[云瘴]yún zhàng

弥漫四布的瘴气。

35、[蚯蚓瘴]qiū yǐn zhàng

地方的瘴气。

36、[瘴川花]zhàng chuān huā

花名。

37、[桃花瘴]táo huā zhàng

山谷里千百树野生桃花因雨多潮湿,落花片片而蒸腾成的瘴气。

38、[白内瘴]bái nèi zhàng

眼球里透明的水晶体出现混浊即为白内障。

39、[青草瘴]qīng cǎo zhàng

指 岭 南春夏之交时所生的瘴气。

40、[黄茅瘴]huáng máo zhàng

亦称“黄芒瘴”。我国 岭 南在秋季草木黄落时的瘴气。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