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āng

笔顺

𠃍 𠃍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jiāng的字 读音为jiang的字

基础解释

1.地域,领域,边界。2.极限。3.划分界限。

详细解释

〈名〉

  1. (指事。从土,从弓,从畺( jiāng,田界)。从“弓”,表示以弓记步,即以弓来丈量土地。本义:田界)

  2. 同本义

    畺,界也。从田,三其界画也。指事。——《说文》

    疆埸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有掌疆。——《周礼·夏官》

    又如:疆陇(田界);疆畛(地界;界限);疆畎(指田地,垄亩沟渠)

  3. 引申为国界、边界

    出疆必请。——《礼记·曲礼》

    固封疆。——《礼记·月令》

    又如:疆宇(疆界的四陲。引申为国土);疆吏(驻防边疆的官吏);疆事(边疆的事故。多指边界的冲突、争执而言);疆略(疆界;境界);疆圻(疆界)

  4. 疆域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周礼·大司徒》

    禳于畺及郊。——《周礼·肆师》。注:“五百里。”按,王畿界也。

    又如:疆易(疆土,领土);疆壤(地域);疆地(疆土,领土)

  5. 止境;穷尽

    以逞无疆之欲。——《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疆理(境界;界限);疆顿(停留不能前进)

〈动〉

  1. 划定界限

    先王疆理天下。——《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疆里(界限,指定的范围)

〈形〉

  1. 通“强”。强大;强盛

    管仲去 鲁入齐, 鲁弱而齐疆。——《风俗通义·穷通》

    又如:疆固(强盛坚固);疆毅(刚强坚毅);疆直(刚强正直)

1. 疆 [jiāng]

疆 [jiāng]

〈名〉

  1. (指事。从土,从弓,从畺( jiāng,田界)。从“弓”,表示以弓记步,即以弓来丈量土地。本义:田界)

  2. 同本义

    畺,界也。从田,三其界画也。指事。——《说文》

    疆埸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有掌疆。——《周礼·夏官》

    又如:疆陇(田界);疆畛(地界;界限);疆畎(指田地,垄亩沟渠)

  3. 引申为国界、边界

    出疆必请。——《礼记·曲礼》

    固封疆。——《礼记·月令》

    又如:疆宇(疆界的四陲。引申为国土);疆吏(驻防边疆的官吏);疆事(边疆的事故。多指边界的冲突、争执而言);疆略(疆界;境界);疆圻(疆界)

  4. 疆域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周礼·大司徒》

    禳于畺及郊。——《周礼·肆师》。注:“五百里。”按,王畿界也。

    又如:疆易(疆土,领土);疆壤(地域);疆地(疆土,领土)

  5. 止境;穷尽

    以逞无疆之欲。——《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疆理(境界;界限);疆顿(停留不能前进)

〈动〉

  1. 划定界限

    先王疆理天下。——《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疆里(界限,指定的范围)

〈形〉

  1. 通“强”。强大;强盛

    管仲去 鲁入齐, 鲁弱而齐疆。——《风俗通义·穷通》

    又如:疆固(强盛坚固);疆毅(刚强坚毅);疆直(刚强正直)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疆疆-汉语大词典

疆疆鸟群飞相随貌。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字异而义同》:“《诗》‘鹊之疆疆’,《表记》作‘姜姜’。”
按,今本《诗·鄘风·鹑之奔奔》作“鹊之彊彊”。
●郑玄笺:“奔奔、彊彊,言其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

疆-中華語文大辭典

疆ㄐ丨ㄤjiānɡ1.(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之間的)邊界。[例]~城|邊~。2.領土;疆域。[例]開~擴土|~土。3.極限;盡頭。[例]萬壽無~|無~之福。4.指新疆。[例]南~(新疆天山以南的地區)︱北~。5.姓。

疆 -古漢語常用詞典

jiāng
①疆界;邊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之界。”②劃分邊界;設立界限。《詩經•小雅•信南山》:“我~我理,南東其畝。”③極限;止境。《少年中國說》:“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

疆-中華大字典

1、疆讀音:居良切,音妛,陽韻。釋文:
❶畺或字。《說文畕部》:畺。界也。从畕。三、其介畫也。~。畺或从土。彊聲。《段注》:七月。萬壽無~。傳曰。~、竟也。田部曰。界、竟也。然則畺界義同。竟境正俗字。介、各本作界。今正。介、畫也。畫、介也。二字義同。今~行而畺廢矣。惟周禮有畺。
 〔按集韻。畺。或作~、疅、壃、彊〕。
❷窮也。見《廣雅釋詁》。
 〔按穆天子傳。得獲無~。注。無~、無限也〕。
❸鱊也。見《爾雅釋詁》。
❹在田曰~。在邑曰里。見《公羊宣十五年傳注》。
❺~五百里。見《周禮肆師注》。
❻~~。乘匹之貌。見《詩鶉之奔奔釋文》。
2、疆讀音:巨兩切,音謽,養韻。釋文:
❶土~。強㯺之地。《禮記月令》:可以美土~。
 〔按集韻。~、堅土也。周禮。~㯺用蕡〕。
❷北方謂土焦曰~。見《字彙補》引《轉注古音》。
3、彊讀音:渠良切,音強,陽韻。釋文:
❶弓有力也。見《說文》。《段注》:引申爲凡有力之稱。又叚爲勥迫之勥。
 〔按史記絳侯世家。材官引~。注云。能引~弓。此卽~之本義〕。
❷健也。《易乾大象》:君子以自~不息。
❸堅也。《管子地員》:赤壚歷~肥。
❹當也。見《爾雅釋詁注》:~者、好與相當。
❺壯盛也。《書洪範》:身其康~。
❻力有餘也。《詩良耜》:侯~侯以。
❼勢盛也。《左昭五年傳》:羊舌四族。皆~家也。
❽自勝之謂~。見《韓非喩老》。
❾無所屈撓也。《書皋陶謨》:~而義。
❿~力也。《國語楚語》:~忍不義。
⓫霸也。《呂覽悔過》:若是而擊可大~。
⓬暴也。見《爾雅釋言》:
 〔注〕:~梁陵暴。
⓭~梁。助也。《太玄彊》:莫不~梁。
 〔又〕:任威使氣之貌。見《詩蕩疏》。
⓮~陽。猶運動也。《莊子知北遊》:天地之~陽氣也。
⓯隆~。車名。《釋名釋車》:隆~。言體隆而~也。或曰車弓。似弓曲也。其上竹曰郞疏。相遠晶晶然也。
⓰禺~。~良。竝神名。《山海經大荒北經》:北方禺~。
 〔注〕:水神也。
 〔又〕:北極天櫃。有神名~良。
⓱~梧。嵗陽也。《史記律書》:~梧。《索隱》:~梧。丁也。
 〔按爾雅作強圉〕。
4、彊讀音:巨兩切,強上聲,養韻。釋文:
❶勉也。《孟子梁惠王》:~爲善而已矣。
❷抑之使然曰~。《孟子滕文公》:~而後可。
❸牽~。假合也。見《洪武正韻》。
5、彊讀音:居亮切,畺去聲,漾韻。釋文:
❶屍勁硬也。見《廣韻》。
❷死不朽也。見《集韻》。
❸通強。《史記陸賈傳》:乃欲以新集未造之越。屈~於此。
 〔按屈~、漢書作屈強。~與強、平上去三聲。經史竝通。互詳強字〕。
6、彊讀音:居良切,音薑,陽韻。釋文:
❶~~。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詩鶉之賂賂》:鵲之~~。
❷通疆。《賈子審微》:昔衞侯朝于天子。周行人問其名。曰辟~。行人還之曰。啟~辟~。天子之號也。諸侯弗敢用。衞侯更名燬。
7、壃釋文:同疆。《史記晉世家》:出~乃免。
8、畕讀音:居良切,音薑,陽韻。釋文:比田也。从二田。見《說文畕部》。《段注》:比、密也。二人爲从。反从爲比。比田者。㒳田密近也。
9、畺讀音:居良切,音妛,陽韻。釋文:界也。从畕。三。其界畫。見《說文畕部》。《桂注》:廣雅。~、竟也。小爾雅廣詁。彊、界也。詩楚茨。萬壽無疆。傳云。疆、界也。箋云。疆畫竟界也。信南山。我疆我理。傳云。疆畫經界也。周語、~有寓望。韋注。~、境也。
 〔按地官載師。以大都之田任~地。注。五百里王畿界也。春官肆師。與祝矦禳于~及郊。注。~、五百里。遠郊、百里。近郊、五十里。集韻或作疆、疅、壃、彊〕。
10、畺讀音:居亮切,漾韻。釋文:死不朽也。見《集韻》。
11、疅讀音:居良切,音姜,陽韻。釋文:畺或字。《集韻》:畺。界也。或作~。

疆-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字部】 疆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良切,音薑。【說文】本作畺,界也。【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无疆。【書·泰誓】我武惟揚,侵于之疆。【詩·小雅】萬壽無疆。【箋】疆,竟界也。【左傳·桓十七年】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註】爭疆界也。
◎又【詩·大雅】迺疆迺理。【朱註】疆謂畫其大界。【左傳·宣八年】楚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註】正其界也。
◎又官名。【周禮·夏官】掌疆。【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
◎又【集韻】或作彊。【賈誼·新書】衞侯名辟彊。辟彊,天子之事也。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燬。
◎又或作壃。【史記·晉世家】出壃乃免。
◎又【正韻】蠶白也。
★又【集韻】【正韻】𠀤巨兩切,强上聲。【周禮·地官·草人】疆㯺用蕡。【註】疆㯺,疆堅者。【釋文】疆,其兩反。
◎又【字彙補】北方謂土焦曰疆。見轉注古音。

疆-漢語大字典


《説文》:“畺,界也。从畕、三,其界畫也。疆,畺或从彊、土。”罗振玉《增訂殷虚書契考釋》:“(甲骨文)从弓,从畕……此古者以弓紀步之證。”“从畕象二畕相比,界畫之誼已明,知畕與畺為一字矣。”
(一)jiāng 《廣韻》居良切,平陽見。陽部。
(1)国界;边界。《爾雅·釋詁下》:“疆,垂也。”郝懿行義疏:“疆者,《説文》作畺,或作疆,云:‘界也’。”《左傳·桓公十七年》:“夏,及齊師戰于奚,疆事也。”《禮記·曲禮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請,反必有獻。”孔穎達疏:“疆,界也。”明于謙《議處邊事疏》:“今也先等已來請和,邊報不甚緊急,所宜興滯補敝,修設故疆,以為久遠之計,以圖復讎之舉。”
(2)疆域;疆土。唐張説《郭公神道碑銘》:“為人臣,恢疆禦侮,以勞定國,不亦忠乎?”宋蘇軾《生擒西蕃鬼章奏告》:“恭行天誅,非貪尺寸之疆。”明佚名《鳴鳳記·林公避兵》:“金屋嬋娟,漂流異疆。”
(3)田界;田边。《詩·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朱熹注:“疆,畔也。”《國語·周語上》:“恪恭于農,修其疆畔,日服其鎛,不解于時。”韋昭注:“疆,境也。畔,界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兆民勸於疆埸,感懋力以耘耔。”李善注引薛綜曰:“疆,田畔也。”
(4)边际;止境。《廣雅·釋詁四》:“疆,窮也。”《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無疆。”高亨注:“謂地德普及萬物而無邊。”《詩·豳風·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朱熹注:“疆,竟也。”《左傳·成公二年》:“以逞無疆之欲。”
(5)划分界限。《詩·大雅·緜》“迺疆迺理,迺宣迺畝。”朱熹注:“疆,謂畫其大界。”《左傳·宣公八年》:“楚子疆之。”杜預注:“疆,正其界也。”《宋書·何承天傳》:“良守疆其土田,驍帥振其風略。”宋王安石《周秦本末論》:“周有天下,疆其地為千八百國。”
(6)蚕白。《洪武正韻·陽韻》:“疆,蠶白。”
(7)通“彊(强qiáng)”。强盛。《吕氏春秋·長攻》:“凡治亂存亡,安危疆弱,必有其遇,然後可成。”漢蔡邕《汝南周巨勝碑》:“疆禦不能奪其守,王爵不能滑其慮。”
(8)姓。《通志·氏族略五》:“疆氏,晋大夫疆劍,後漢疆華,又漢陽太守疆釋之。並見《風俗通》。”
(二)jiàng 《集韻》巨兩切,上養羣。陽部。
(1)坚土。也作“彊”。《集韻·養韻》:“疆,堅土也。《周禮》:‘疆㯺用蕡。’”按:十三經注疏本《周禮·地官·草人》作“彊”,阮元校勘記:“《釋文》、《羣經音辨》皆誤作疆,从土。宋本載音義作彊不誤。”《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數疆潦。”杨伯峻注:“疆,當作彊。彊潦,謂土性剛硬,受水則潦。”
(2)土焦。《字彙補·田部》:“疆,北方謂土焦曰疆。从上聲。見《轉注古音》。”

疆-中草药辞典

【读音】jiānɡ
【繁体】畺
疆<名>
(指事。从土,从弓,从畺。从“弓”,表示以弓记步,即以弓来丈量土地。本义:田界)
同本义[field]
畺,界也。从田,三其界画也。指事。――《说文》
疆埸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有掌疆。――《周礼·夏官》
又如:疆陇(田界);疆畛(地界;界限);疆畎(指田地,垄亩沟渠)
引申为国界、边界[border]
出疆必请。――《礼记·曲礼》
固封疆。――《礼记·月令》
又如:疆宇(疆界的四陲。引申为国土);疆吏(驻防边疆的官吏);疆事(边疆的事故。多指边界的冲突、争执而言);疆略(疆界;境界);疆圻(疆界)
疆域[territory]
制其畿疆而沟
疆jiāng
⒈界限,边界,边境:守卫~土。边~平和。恢复故~(故:原有的)。
⒉极限,尽头:万寿无~。
⒊[疆埸]田界。
⒋[疆域]国家领土(多指面积)~域辽阔。
⒌[疆场]战场:奔赴~场,打击侵略者。
────────────────—
疆jiàng1.坚土。

疆-汉语大词典

疆(I)jiāng
ㄐ〡ㄤ
〔《广韵》居良切,平阳,见。〕
1.国界;边界。
●《书·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
●孔传:“言我举武事,侵入纣郊疆伐之。”
●《周礼·地官·封人》:“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
●贾公彦疏:“诸侯百里以上至五百里,四边皆有封疆而树之。”
●孙诒让正义:“疆,界也。”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独秦崛起西戎,邠荒岐雍之疆。”
吕延济注:“疆,界也。”
●唐杜荀鹤《送友游吴越》诗:“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明刘宗周《痛愤时艰疏》:“治乱之机,系乎事始,皇上而诚计及于封疆,则庙堂之上有先受其弊者矣。”
2.疆域;疆土。
●《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王信韩孽,宅土开疆。”
李善注:“《汉书》曰:韩王信,故韩襄王孽孙也。汉立信为韩王,上以信壮武,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
●唐杜牧《感怀》诗:“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诏边臣与之往返商议,所获新疆,取舍在我,俟其词意屈服,约束坚明,然后纳之。”
●明无名氏《鸣凤记·林公避兵》:“金屋婵娟,漂流异疆。”
3.田界;田边。
●《文选·张衡〈东京赋〉》:“兆民劝于疆埸,感懋力以耘耔。”
薛综注:“疆,田畔也。”参见“疆埸”、“疆畔”。
4.划定界限。
●《左传·襄公十九年》:“执邾悼公……遂次于泗上,疆我田。”
杜预注:“正邾鲁之界也。”
●《宋书·何承天传》:“良守疆其土田,骁帅振其风略。”
●宋叶适《进故事》:“臣观三代以前……如疆田畴,如作室屋,如利器用,无一苟且以就堕偷者。”
参见“疆理”。
5.止境;穷尽。
●《易·益》:“《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高亨注:“动而谦逊,则日有进益,而无限量。”
●《左传·成公二年》:“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
杜预注:“疆,竟也。”
杨伯峻注:“无疆,犹言无止境。”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休征自至,寿考无疆。”
●清昭梿《啸亭杂录·癸酉之变》:“﹝贼﹞欲于是时纵火突出,会闻雷声惊溃,雨复灭其火种,固国家无疆之福,天有以佑之也。”
6.通“彊”。强大;强盛。
●《吕氏春秋·长攻》:“凡治乱存亡,安危疆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一本作“彊”。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勾践有种、蠡、渫庸,克灭疆吴,雪会稽之耻。”一本作“彊”。
7.通“彊”。勉强。
●唐韩愈《送石处土序》:“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疆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一本作“彊”。
8.姓。
●汉有疆华、疆释之。见汉应劭《风俗通》佚文、《通志·氏族五》。
疆(II)jiang
ㄐ〡ㄤˋ
〔《集韵》巨两切,上养,群。〕
坚土。

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疆jiānɡ
①边界;疆界:边~|~域。
②(Jiānɡ)指新疆:南~(新疆天山以南的地区)。

疆-文言同义辨析

同:封(fēng)疆(jiāng)界(ji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iāng

1、[疆域]jiāng yù

国家领土(着重面积大小)。

2、[疆土]jiāng tǔ

疆域;领土:守卫~。

3、[无疆]wú jiāng

没有止境;没有穷尽:万寿~(祝寿的话)。

4、[列土封疆]liè tǔ fēng jiāng

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5、[新疆]xīn jiāng

新开辟的疆土。宋 叶适《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公许用为 靖州,喜曰:‘我得据一州,过 桃源 远矣。’即出谢,伏发,擒庭中。收其藏粟,食十餘年新疆。”清 吴伟业《滇池铙歌》:“纵擒有策新疆定,叛服何尝旧史忘。”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詔尽豁新疆钱粮,永不徵收。”

6、[北疆]běi jiāng

1.北方边疆。 2.指新疆的北部。

7、[边疆]biān jiāng

靠近国界的领土。

8、[万寿无疆]wàn shòu wú jiāng

祝颂健康长寿。《诗经·豳风·七月》:“陟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9、[南疆]nán jiāng

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汉、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

10、[疆场]jiāng chǎng

战场:驰骋~。

11、[疆界]jiāng jiè

国家或地域的边界。

12、[海疆]hǎi jiāng

国家所属和管辖的海域的统称。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等。

13、[封疆]fēng jiāng

指统治一方的将帅,明清两代指总督、巡抚等:身任~。~大吏。

14、[西疆]xī jiāng

1.西部边疆。 2.指今新疆地区。

15、[分疆]fēn jiāng

1.区分疆界。 2.分守之地,谓辖境。 3.谓断句。

16、[疆垒]jiāng lěi

1.边疆上的堡垒。指边防。 2.指由宗派之见结成的营垒。

17、[畎疆]quǎn jiāng

田界。

18、[疆郊]jiāng jiāo

指郊外。

19、[疆潦]jiāng liáo

1.土质坚硬容易引起涝害的土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孔颖达疏:"贾达以疆为疆?硗埆之地。"杨伯峻注:"疆当作强。强潦谓土性刚硬,受水则潦。"武亿《群经义证四.春秋左氏传.襄公廿五年》:"贾逵以疆为疆?硗埆之地,与潦为水潦之地分解为晰。《月令》'可以美土疆'注:'土疆,强?之地。'是其义也。"一说,疆潦为在边境的水涝地。杜预注:"疆界有流潦者,计数减其租入。"。

20、[疆畮]jiāng mǔ

境界和田亩。

21、[疆易]jiāng yì

见“疆埸”。

22、[疆封]jiāng fēng

疆域;边界。

23、[遗疆]yí jiāng

犹旧域。

24、[疆徼]jiāng jiǎo

1.边境;边界。 2.疆界;国土。

25、[疆顿]jiāng dùn

谓停留不能前进。

26、[疆境]jiāng jìng

1.边境;边界。 2.境域;境地。

27、[疆臣]jiāng chén

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

28、[疆畎]jiāng quǎn

亦作“疆甽”。指田地,垄亩沟渠。

29、[启疆]qǐ jiāng

亦作“啟彊”。开拓疆域。

30、[鄙疆]bǐ jiāng

边境。

31、[疆事]jiāng shì

1.边界争端。《左传·桓公十七年》:“夏,及 齐 师战于 奚,疆事也。”杜预 注:“疆事,争疆界也。”杨伯峻 注:“此为边疆局部战争。” 2.指边境的防务。《宋史·王庶传》:“疆事益棘,钦宗 欲幸 襄 邓。”清 王韬《<徐忠烈公遗集>序》:“明 之疆事,其坏如此,安可问哉!” 3.指整治地界等事。《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清 陈奂 传疏:“凡井牧其邱甸县都之田野,营造径畛涂道之通路,皆我疆事也。”

32、[疆陲]jiāng chuí

边疆;边境。

33、[疆辅]jiāng fǔ

强有力的辅助。指有势力的朋党。疆,通“彊”。

34、[疆圉]jiāng yǔ

1.边境;边界。 2.犹边防。圉,抵御。

35、[回疆]huí jiāng

清 代对 新疆 天山南路 的通称。该地为维吾尔族所聚居,因 清 代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或地区多加称为“回”,故名。也叫回部。

36、[安疆]ān jiāng

安定边疆。《左传·成公十八年》:“韩献子 为政,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疆,自 宋 始矣。’”《国语·晋语四》:“继 文 之业,定 武 之功,启土安疆,於此乎在矣。”

37、[疆略]jiāng lüè

疆界;境界。

38、[支疆]zhī jiāng

支援边疆。《新民晚报》1985.3.2:“A与丈夫B原都是支疆青年,在十年动乱中结为患难夫妻。”

39、[疆泽]jiāng zé

界河。

40、[疆畛]jiāng zhěn

地界;界限。

qiáng

1、[张辟疆]zhāng pì qiáng

西汉留侯张良的次子,官至侍中。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