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拼音
jiāng笔顺
丶 丶 ㇀ 一 丨 一“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工”横画平行,底横宜长,短竖居中带斜。整体宜扁。
同音字
读音为jiāng的字 读音为jia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江-中華語文大辭典江ㄐ丨ㄤjiānɡ1.長江的專稱。[例]~南水鄉|~淮平原|漢口、漢陽在~北。2.泛指大河。[例]嘉陵~|三~平原|翻~倒海。3.江蘇的簡稱。[例]~浙。4.國名。嬴姓。春秋時為楚所滅,故址約在今河南息縣西南。5.姓。
江-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240.【江】
專有名詞。長江,揚子江。孟子滕文公上:“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又:“江漢以濯之。”
引申爲一般的河流(後起義)。
注意:“江”字一般總是指長江,如“江東”是長江之東,“江南”是長江之南。即使在後代,除非加上另一個江名(如“浙江”),或加上數目字(如“三江”,“九江”),或“江山”連用,否則仍指長江。杜甫秋興詩:“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江間”指長江中間。
[辨]江,河。“江”與“河”既然都是專名,當然不是同義詞。後代被引申爲一般河流的意義時,則變爲同義詞。但是,北方的河流多稱“河”,如漳河、渭河等;南方的河流多稱“江”,如湘江、灕江、嘉陵江等,都是受了“江”“河”的本義的影響。
【读音】jiānɡ
【繁体】江
江<名>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ChangjiangRiver]
江,江水也。犊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
江河的通称[river]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
江jiāng
⒈泛指大的河流:珠~。岷~。
⒉特指长江(也叫"扬子江")~淮地区。百万雄师过大~。
⒊[江山]江河与山岭:~山如此多娇。〈喻〉国家或国家政权:人民~山人民保。
⒋[江湖]泛指四方各地。旧时说"走~湖",是指那些到各地卖药、卖艺等求生活的人。
江 jiāng
長江的專稱。
《尚書·禹貢》:
~漢朝宗于海。
一般的江河。
《史記·秦始皇本紀》:
臨浙~,水波惡。
柳宗元《江雪》詩: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雪。(蓑笠:防雨用具。)
古国名。嬴姓。在今河南正阳西南,公元前623 年为楚所灭。
1、江讀音:古雙切,音杠,江韻。釋文:
❶水名。《說文》:~水出蜀湔氐徼外㟭山入海。《段注》:湔氐徼外岷山。卽禹貢岷山。封禪書謂之瀆山。李膺益州記謂之羊膊嶺。今四川龍安府松潘廳、卽松潘衞北二百三十里、大分水嶺是也。流經茂州、成都府、眉州、嘉定府、敍州府、瀘州、重慶府、忠州、碳州府。湖廣之宜昌府、荆州府、岳州府、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江西之九江府。江南之安慶府、池州府、太平府、江寧府、鎭江府、常州府、諸境。至北岸通州、南岸蘇州府昭文縣境。入海。此禹貢漢志所謂北江入海也。
〔按卽大江也。今通謂之長江。或曰揚子江。言昭文縣境入海者。昭文本屬蘇州舊常熟地。所屬有狼山福山。~由此東行至海門入海〕。
❷三~。《書禹貢》:三~旣入。《鄭注》:左合漢爲北~。右合彭蠡爲南~。岷~居其中、則爲中~。〔通訓定聲曰。三~實一~。三者據上流言之。非截然有三也。按漢、在今湖北漢陽縣漢口會。彭蠡、在今江西湖口縣。自此而下南北合。謂之中~。卽大江也〕。
❸九~。《書禹貢》:九~孔殷。《集傳》:九~、卽今之洞庭也。水經言九~在長沙下雋西北。楚地記曰。巴陵瀟湘之淵。在九~之間。今岳州巴陵縣。卽楚之巴陵。漢之下雋也。洞庭正在其西北。則洞庭之爲九~審矣。今沅水、漸水、元水、辰水、敍水、酉水、澧水、資水、湘水、皆合於洞庭。意以是名九~也。
〔又〕:郡名。《地理通釋》:漢九~郡本在~北。而今所謂九~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北徙治~南。以故~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改爲九~。實非古九~地也。
〔按淸時九~府區域在江南。~北惟德化縣之封郭、桑落二鄕。同治元年。依一千八百五十八年中英天津條約。開爲商埠。英國駐有領事。今廢府。改德化縣爲九~縣〕。
❹公也。諸水流於其中所公共也。見《釋名釋水》。
❺貢也。所出珍物可貢獻也。見《風俗通》。
❻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星。
❼帝~。神鳥名。《山海經西山經》:天山有神鳥。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也。
❽~離。香草名。《漢書司馬相如傳》:~離蘼蕪。
❾國名。《左僖二年傳》:~人黃人。〔當今河南光州息縣西南〕。
❿姓也。出陳畱。本顓頊玄孫伯益後。
江
《説文》:“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聲。”
jiāng 《廣韻》古雙切,平江見。東部。
(1)长江。《説文·水部》:“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别為沱。”孔傳:“江東南流,沱東行。”《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水經注·江水》:“漢元延中,岷山崩壅,江水三日不流。”唐崔顥《黄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宋陸游《成都府江瀆廟碑》:“漢過三澨,至大别之麓,亦卒附江以達于海,故江為四瀆之首。”
(2)大河流的通称。如:黑龙江;金沙江;湘江;邕江。《書·禹貢》:“九江孔殷。”孔穎達疏:“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為江。”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水滸傳》第三十八回:“李逵正在江裏探頭探腦,假挣扎㳇水。”清沈自南《春暮錢牧齋宗伯過訪》:“花飛江上泥銜燕,柳綰亭邊浪狎鷗。”
(3)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張守節正義:“天江四星,在尾北,主太陰也。”
(4)周代诸侯国名。嬴姓。故址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南。《春秋·僖公二年》:“齊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貫。”杜預注:“江國在汝南安陽縣。”江永地理考實:“《括地志》云:‘安陽故城在新息縣西南八十里。’新息,今河南汝寧府息縣是也。”《水經注·淮水》:“淮水又東逕安陽縣故城南,江國也,嬴姓矣。今其地有江亭。”
(5)古州名。1.晋置,辖境约当今江西省、福建省并湖北省长江以南、陆水以东以及湖南省舂陵水中上游以东地区。后专指江西省九江市一带。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一·封域》:“(晋)割荆、揚二州地,增置江州。”自注:“《宋志》:‘惠帝元康元年,始置江州,領十郡,治豫章。成帝咸康六年,移治尋陽。’《通釋》:‘惠帝始置江州,傅綜為刺史,治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是江州初置於武昌,其後或移豫章,又移尋陽也。”2.西魏置。故治在今湖北省汉川市境。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二·漢陽府》:“(漢川縣)漢安陸縣地,梁為梁安郡地,西魏改曰魏安郡,兼置江州,尋改郡曰漢川。”
(6)姓。《通志·氏族略二》:“江氏,嬴姓之國,顓帝玄孫伯益之後也,文四年楚滅之。子孫以國為氏。”
江jiāng
ㄐ〡ㄤ
〔《广韵》古双切,平江,见。〕
1.专指长江。
●《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
●《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宋李觏《长江赋》:“重装叠载,逾江越淮。”
●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黄鹤楼中人哭罢,江昏月暗夜三更。”
●蒋和森《风萧萧》二四:“这次进军,是沿江向东直取蕲州。”
2.江河的通称。
●《书·禹贡》:“九江孔殷。”
●孔颖达疏:“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南方之人谓水皆曰江:北方之人谓水皆曰河。”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周代国名。
●嬴姓。在今河南省正阳县西南。
●周襄王二十三年灭于楚。
●《左传·文公三年》:“楚师围江,晋先仆伐楚以救江。”
江jiānɡ
①名大河:~流丨~畔丨长~|珠~|黑龙~。
②(Jiānɡ)指长江:~汉|~淮|~南|~左。
③(Jiānɡ)名姓。
jiāng
①長江的專稱。《公輸》:“~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又】江面。《群英會將幹中計》:“早見東吳船只,蔽~而來。”②泛指江河;河流。《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河。”
【江表】長江以外,指江南地區。
【江東】長江下遊地區。
【江介】江畔;沿江一帶。
【江左】長江下遊的南岸地區;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