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è

笔顺

𠃍 丿 丿
“田”上宽下窄,疏密均匀。撇捺舒展﹔竖撇不宜太长,竖画与竖撇距离适中;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读音为jiè的字 读音为jie的字

基础解释

1.界限:地~。边~。省~。国~。山西和陕西以黄河为~。 2.一定的范围:眼~。管~。 3.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文艺~。科学~。妇女~。各~人士。 4.生物分类系统中的最高一级,如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界以下是门。 5.地层系统分类单位的第二级,界以上为宇,如显生宇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界以下为系。跟界相应的地质年代分期叫做代。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2. 同本义

    界,境也。——《说文》。按,田畔也。

    界,垂也。——《尔雅》

    田边谓之界。——《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

    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墨子·号令》

    去门十里以为界。——《韩非子·五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孙丑下》

    至燕南界。——《战国策·燕策》

    迎公子于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境界危恶。——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界分(分界处;地界);界约(两国为明定疆界的界址而缔结的条约);界贼(扰乱国境的盗贼);界至(指边界)

  3. 界限;范围

    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荀子·正议》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荀子·礼论》

    奢俭之中,以礼为界。——《后汉书·马融传》

    又如:界说(逻辑名词。即定义);界身子(北宋开封的一街巷名,为当时的商业区);界程(界限和范围);界墙(作为分界的墙壁)

  4. 指某一特殊的境域

    蓬莱仙界海门通。——刘沧《宿题天霁寺诗》

    又如:境界;上界;下界;外界;租界

  5. 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 。

    如:各界;知识界;新闻界;教育界

  6. 自然界物质的三大基本分界之一 。

    如:植物界;动物界

  7. 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界以下为系 。

    如:古生界

  8. 书纸上的行格,上下框为栏,直行为界 。

    如:界方(用以压纸的条状文具,也叫“界尺”);界行(纸或绢上的直行格);界笔(一种用于划直线的画笔)

〈动〉

  1. 毗邻,毗连;接界

    三国之与秦壤界而患急。——《战国策·秦策》

    又如:东界黄海;界边(边界相接);界天(接天)

  2. 划分

    瀑布飞流以界道。——孙卓《游天台山赋》

    又如:界破(划破);界别(划分;区别);界朱(用红笔划成行格);界路(交叉路口);界断(划断;分开)

  3. 离间

    [范雎]界 泾阳,抵穰侯而代之。—— 扬雄《解嘲》

  4. 隔开 。

    如:界断(分隔开);界稻(农历十一月播种,次年四月收获的一种界于两年之间的稻);界隔(隔开);界障(界隔的屏障)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界-中華語文大辭典

界ㄐ丨ㄝˋjiè1.地區與地區相交的地方。[例]~碑|邊~|楚河漢~。2.泛指一定的範圍或限度。[例]~外|境~|眼~。3.指按職業、工作、性別等劃定的社會成員的類別。[例]政~|學~|女~典型|各~人士。4.特指某一特殊境域。[例]仙~|天~|神仙下~。5.生物分類系統中的一個階層。在門之上,為最高的階層。[例]生物學家將生物分為~、門、綱、目、科、屬、種七個階層,惟病毒不列入其中。6.接界;毗連。[例]東~大海|西~雪山。

界-中華大字典

1、界讀音:居拜切,音戒,卦韻。釋文:
❶境也。見《說文》。
 〔按各本或作畍。境、當作竟。曲禮。入竟而問禁。顏注急就篇。田邊謂之~。六書故。兩田之間謂之~。玉篇引爾雅云。疆、~。垂也。畕部畺下云。~也。从畕三。其~畫也。廣雅。畺、~。竟也。段玉裁曰。樂曲盡爲竟。引申爲凡邊竟之偁。~之言介也。介者畫也。畫者介也。象田四~。聿所以畫之。介、~、古今字〕。
❷比也。《國策秦策》:三國之與秦壤~而患急。
❸猶限也。《後漢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爲~。
❹離間也。《文選揚雄解嘲》:范睢~涇陽。
 〔注〕:~者、間其兄弟使疏也。
 〔按今本文選作介。韻會引作~〕。
❺分畫也。見《韻會》引《增韻》。
❻地名。《後漢獻帝紀》:袁紹及公孫瓚戰於~橋。
 〔注〕:今貝州宗城縣東有古~城。近枯漳水。則~橋在此也。
❼幾何學以一物之始終爲~。《幾何原本》:點爲線之~。線爲面之~。面爲體之~。體不爲~。
❽解析科學之性質曰~說。亦謂之定義。
2、介讀音:居拜切,音戒,卦韻。釋文:
❶畫也。从八。从人。人各有~。見《說文》。
❷猶間也。《左襄九年傳》:~居二大國之間。
❸次也。《左昭四年傳》:~卿以葬。
❹助也。《詩七月》:以~眉壽。
❺因也。《左文六年傳》:~人之寵。非勇也。
❻副也。《禮記檀弓》:子服惠伯爲~。
❼猶蔕芥也。《後漢孔融傳》:往聞二君有執法之平。以爲小~。
❽隔也。《易兌》:~疾有喜。
❾舍也。《詩甫田》:攸~攸止。
❿近也。《穀梁文十五年傳》:不以難~我國也。
⓫大也。《易晉》:受茲~福於其王母。
⓬小也。《法言吾子》:升東嶽而知眾山之峛崺也。况~丘乎。
⓭堅確也。《易豫》:~于石。
⓮特也。《史記陳餘傳》:獨~居河北。
⓯獨也。見《廣雅釋詁》。
⓰善也。見《爾雅釋詁》。
⓱側畔也。《楚辭哀郢》:悲江~之遺風。
⓲甲也。《詩淸人》:駟~旁旁。
⓳甲蟲也。《禮記月令》:其蟲~。
⓴賓之輔也。《禮記聘義》:上公七~。侯伯五~。大夫三~。
㉑操也。《孟子盡心》:不以三公易其~。
㉒夾也。《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楚~江淮。
㉓刖也。《莊子養生主》:惡乎~也。《司馬注》:~、刖也。
㉔別也。見《爾雅釋言李孫舍人注》。
㉕節也。《楚辭悲回風》:~眇志之所感兮。
㉖紹~也。《文選嵇康論》:不~而自親。
 〔按紹~亦作~紹〕。
㉗稱也。《列子黃帝》:不用~意。
㉘自得也。《文選嵇康書》:得并~之人。
 〔注〕:并、謂兼善天下。~、謂自得無悶也。
㉙微也。《列子楊朱》:無~然之慮者。
㉚纖~。言細微之嫌怨也。《漢書元后傳》:不以往事爲纖~。
㉛一~。一夫也。《左襄八年傳》:亦不使一~行李。辱在寡君。
 〔又〕:猶一概也。《公羊文十二年傳》:惟一~斷斷兮無他技。
 〔又〕:謂一人也。《國語吳語》:一~嫡女。
㉜~~。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獨惡是耳。
 〔又〕:有害也。《太玄傒》:傒禍~~。
㉝~然。堅固貌。《荀子修身》:善在身。~然以自好也。
㉞~睨。猶睥睨也。《莊子馬蹄》:而馬知~睨。
㉟木得雨而冰。曰木~。《漢書五行志》:木冰爲木~。
 〔按天文志注云。~者。甲兵象也〕。
㊱圭長尺二寸謂之~。《詩崧高》:錫爾~圭。
㊲獸無偶曰~。見《方言》。
㊳通个。《書秦誓》:若有一~臣。《釋文》:~、本作个。
㊴通芥。《孟子萬章》:一~不以與人。一~不以取諸人。《意林》:作不以一芥與人。亦不取一芥於人。
㊵通分。《莊子庚桑楚》:~尙離山。《釋文》:~、本作分。
㊶通兀。《莊子德充符》:而未嘗知吾~者也。《釋文》:~、本作兀。
㊷通玠。《書顧命》:太保承~圭。《說文玉部》:作稱奉玠圭。
㊸東方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葛盧來。
 〔注〕:~、東夷國。在城陽黔陬縣。葛盧其名。〔在今山東高密縣境〕。
㊹姓也。晉~之推。明~不易。~壽。
㊺猶言狀也。曲本中多用之。如云飮酒~。伸舌~。
3、诔釋文:同界。見《集韻》。
4、堺釋文:同界。見《集韻》。
5、畍釋文:同界。見《玉篇》。
6、銽讀音:居拜切,音介,卦韻。釋文:境也。見《集韻》。

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界jiè
①名界限:地~|边~|省~|国~|山西和陕西以黄河为~。
②一定的范围:眼~|管~。
③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文艺~|科学~|妇女~|各~人士。
④名生物分类系统中的最高一级,如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界以下是门。
⑤名地层系统分类单位的第二级,界以上为宇,如显生宇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界以下为系。跟界相应的地质年代分期叫作代。

界-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字部】 界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說文】境也。【爾雅·釋詁】界,垂也。【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又【增韻】分畫也,限也。【後漢·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爲界。【註】界,猶限也。
◎又【增韻】離閒也。【揚雄·解嘲】范睢界涇陽。【註】界者,界其兄弟使疏也。
◎又地名。【後漢·獻帝紀】袁紹及公孫瓚戰於界橋。【註】今貝州宗城縣東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則界橋在此也。
◎又與也。【後漢·桓譚傳】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註】界,與也。音必二反。
★又【韻補】叶居吏切,音記。【陶潛·感士不遇賦】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悲董相之淵致,屢乗危而幸濟。 【集韻】本作畍。或作堺𨺬。考證:〔【孟子】固國不以封疆之界。〕 謹照原文固國改域民。

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界田49ㄐㄧㄝˋjiè名①不同事物的分界。如:「地界」、「邊界」、「疆界」、「國界」、「以河為界」。《後漢書.卷六〇上.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為界。」②按職業、工作、性別或其他事物所劃分的特定範圍。如:「眼界」、「政界」、「教育界」、「婦女界」。③生物學分類系統中最大的等級。如:「動物界」、「植物界」。動①區隔、劃分。《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赤城霞起以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②離間。《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范雎)界涇陽抵穰侯而代之,當也。」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界,間其兄弟使疏。」③接鄰、毗連。如:「花蓮縣北界宜蘭縣。」《文選.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界-漢語大字典


《説文》:“畍,境也。从田,介聲。”段玉裁注:“界之言介也。介者,畫也;畫者,介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界。”
jiè 《廣韻》古拜切,去怪見。月部。
(1)地界;边界。《爾雅·釋詁下》:“界,垂也。”邢昺疏:“謂四垂也。”《説文·田部》:“畍,境也。”段玉裁注:“樂曲盡為竟。引申為凡邊竟之偁。”《詩·周頌·思文》:“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孟子·公孫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宋文天祥《漁舟》:“二十八日乘風行入通州海門界,午,抛泊避潮。”陈毅《让两淮》:“运河不是鸿沟界,会见狂潮卷地来!”
(2)界限。《字彙·田部》:“界,限也。”《荀子·禮論》:“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争。”《後漢書·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為界。”李賢注:“界,猶限也。”
(3)接界;毗连。《戰國策·齊策三》:“三國之與秦壤界而患急,齊不與秦壤界而患緩。”高誘注:“界,比也。”漢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其东通海,其北界河,其南控江。”
(4)划分。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田部》:“界之言介也。介者,畫也。”晋孫綽《遊天台山賦》:“赤城霞起以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唐李白《舍利佛》:“金繩界寳地,珍木蔭瑶池。”王琦注:“《法華經》:‘黄金為繩,以界八道。’”明高明《琵琶記·拐兒紿誤》:“又索玉箸界破殘妝面。”
(5)离间。《漢書·揚雄傳下》:“(范雎)界涇陽抵穰侯而代之,當也。”顔師古注引蘇林曰:“界,間其兄弟使疏。”
(6)一定的范围。如:眼界;管界。唐劉滄《過鑄鼎原》:“仙界日長青鳥度,御衣香散紫霞飄。”
(7)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如:文艺界;学术界;工商界;妇女界;各界人士。
(8)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最大的类别。如:无机界;有机界。
(9)佛教用语。梵语驮都(dhātu)译为“界”。1.差别或不同的种类。如:欲、色、无色之三界;眼、耳、鼻、舌、身、意十八界。《大乘章義·八末》:“界别名界,性别名性,諸法性别,故名為界。”2.产生他物的原因。唐法藏《起信論義記·中本》:“《中邊論》云:法界者,聖法因為義故,是故説法界。聖法依此境生,此中因義,是界義故也。”
(10)地质学名词。地层系统分类单位的第二级,界以上为宇,如显生宇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界以下为系。
⑪宋代发行纸币三年一换的期限。宋朝发明交子,仁宗时设交子务于益州,由官府发行交子,每界(期)发行额为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准备金为三十六万贯,交子以三年为一界,当界满时,制造新交子,调换旧交子。
⑫同“介”。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田部》:“界,介、界古今字。”1.依恃;倚仗。《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子實秦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惡睹大漢之云為乎?”王念孫雜志:“界讀為介,保、介皆恃也,言恃河山以為固也。”2.量词。相当于“个”。《敦煌變文集·㠠山遠公話》:“貧道是一界凡僧。”

界-文言同义辨析

同:封(fēng)疆(jiāng)界(jiè)

界-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界 jiè
❶地域的界限。
《孟子·公孫丑下》:
域民不以封疆之~。
《史記·秦始皇本紀》:
發兵守其西~。
引不同的事物的分界。
《后漢書·馬融傳》:
奢儉之中,以禮爲~。
❷地域,境域。
《論衡·感虚》:
使一郡皆寒,賢者長一縣,一縣之~能温乎?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禁斷淫祀,姦宄(guǐ)逃竄,郡~肅然。(姦宄:壞人。肅然:安寧。)
❸毗連,接連。
《戰國策·齊策三》:
三國與秦壤~而患急。
❹離間,使疏遠。
揚雄《解嘲》:
~涇陽抵穰(ráng)侯而代之。(離間涇陽君與秦王的關係,排擠穰侯並取代他的職位。)

界-汉语大词典

界jie
ㄐ〡ㄝˋ
〔《广韵》古拜切,去怪,见。〕
1.地界;边界。
●《诗·周颂·思文》:“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史记·周本纪》:“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
●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令各就高为堡,东起振武,转而西,过云州界,极于中受降城,出入河山之际。”
●陈毅《让两淮》诗:“运河不是鸿沟界,会见狂潮卷地来!”
2.界限;范围。
●《荀子·礼论》:“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后汉书·马融传》:“奢俭之中,以礼为界。”
李贤注:“界,犹限也。”
●晋陶潜《感士不遇赋》:“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
3.边沿。
●汉刘向《九叹·离世》:“立江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4.接界;接连。
●《战国策·齐策三》:“三国之与秦壤界而患急,齐不与秦壤界而患缓。”
姚宏注:“界,比也。”
●《史记·匈奴列传》:“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晋陆机《齐讴行》:“东被姑尤侧,南界聊摄城。”
●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夫淮域所以能独占优胜者何也?其东通海,其北界河,其南控江,其地理之适于开化,盖天然矣。”
5.分划。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前蜀韦庄《天仙子》词:“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元张可久《落梅风·秋望》曲:“盼来书玉人憔悴死,界青天雁飞一字。”
●清恽敬《东路记》:“其西南隐然浮一峰,云气界为三成,如仙峤摇漾不可测。”
6.隔开。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朝鲜﹞与盛京仅界鸭绿一江。”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佛堂后面一座土石相间的大土山界了内外。”
7.离间。
●《汉书·扬雄传下》:“范雎,魏之亡命也……界泾阳抵穣侯而代之,当也。”
●颜师古注引苏林曰:“界,间其兄弟使疏。”
8.犹临。靠近;对着。
●宋孙光宪《清平乐》词:“尽日目断魂飞,晚窗斜界残晖。”
●宋林逋《小隐》诗:“月界晓窗琴岳润,竹摇秋机墨云鲜。”
●宋范成大《睡觉》诗:“漏箭声中断角哀,界窗犹有月徘徊。”
9.称某一特殊的境域。
●唐杜甫《观薛稷少保书画壁》诗:“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说岳全传》第一回:“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故此红光异香,祥云拥护。”
●杨朔《用生命建设祖国的人们》:“咱不知道,怎么这些同志就像是天神下界,简直天下无敌!”
10.指社会上按职业、工作、地位或性别等的不同而划分的人群。
●冯自由《辛亥革命贵州光复纪实》:“风声所及,官绅两界顿形恐慌。”
●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只要看近两三年的出版界,给‘小学生’、‘小朋友’看的刊物,特别的多就知道。”如:学术界;工商界;妇女界。
11.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最大类别。
●鲁迅《坟·人之历史》:“界者,动、植之判也。”如:无机界;有机界。
12.书纸上的行格,上下框为栏,直行为界。参见“界行”。
13.指宋代发行纸币“交子”三年一换的期限。每次发行交子有一定限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子,称为一界。
●《宋史·食货志下三》:“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界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
14.佛教语。犹范畴。特指空间,与“世”相对。
●《楞严经》卷三:“汝识不迁,界从何立?”
●《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15.地质学名词。指在整个地质年代某个“代”时期内形成的地层。如: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16.通“介”。披甲。参见“界乘”。
17.通“介”。倚仗。
●《后汉书·班固传下》:“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恶睹大汉之云为乎?”
●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后汉书》:“界,读为介。保、介,皆恃也。言恃河山之险以为固也。”
18.通“介”。居,处于。指处于二者之间。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时蓬溪界成都、重庆之间。”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干王洪宝制》:“界此两难之间,不得已,割下至尊至贵之大子耶苏基督,由天降地。”
19.通“介”。量词。相当于“个”。
20.通“届”。至,到。参见“界满”。

界-中草药辞典

【读音】jiè
【繁体】界
界<名>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boundary]
界,境也。――《说文》。按,田畔也。
界,垂也。――《尔雅》
田边谓之界。――《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
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墨子·号令》
去门十里以为界。――《韩非子·五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孙丑下》
至燕南界。――《战国策·燕策》
迎公子于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境界危恶。――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界分(分界处;地界);界约(两国为明定疆界的界址而缔结的条约);界贼(扰乱国境的盗贼);界至(指边界)
界限;
界jiè
⒈地域的相交处:县~。国~。西~。树碑为~。〈引〉不同事物的区别:分~。诗词之~甚严。
⒉范围:眼~。管辖~。特指按行业、性别等划分的范围:科技~。工商~。医务~。妇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iè

1、[世界]shì jiè

1.佛教指宇宙。2.地球上所有地方。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4.某个活动范围或领域。

2、[交界]jiāo jiè

两地相连,有共同的疆界:云南省南部跟越南、老挝和缅甸~。

3、[界面]jiè miàn

1.不同物体之间的接触面。 2.用户界面的简称。

4、[边界]biān jiè

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多指国界,有时也指省界、县界):~线。越过~。

5、[外界]wài jiè

某个物体以外的空间或某个集体以外的社会:飞机的机身必须承受住~的空气压力。~舆论。

6、[业界]yè jiè

指企业界,也指企业界中各行业或某个行业。

7、[各界]gè jiè

各种不同职业社会成员的总括。

8、[境界]jìng jiè

1.土地的界限。 2.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思想~。他的演技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

9、[界定]jiè dìng

划定界限;确定所属范围:两个单位的分工要有明确的~。是优是劣自有客观标准来~。

10、[界限]jiè xiàn

1.不同事物的分界:划清~。~分明。 2.尽头处;限度:殖民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的。

11、[商界]shāng jiè

指商业界。

12、[眼界]yǎn jiè

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开阔。~狭窄。大开~。

13、[临界]lín jiè

属性词。由一种状态或物理量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物理量的:~点。~角。~温度。

14、[视界]shì jiè

视野;眼界:船刚转弯,几点灯火进入~。参观了科技新成果展览,~大开。

15、[学界]xué jiè

1.指学术界。 2.指教育界。

16、[分界]fēn jiè

1.划分界线:河北省和辽宁省在山海关~。 2.划分的界线: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

17、[国界]guó jiè

划分国家主权管辖空间的标志。在地图上表现为把相邻国家分开的界线。一个国家的国界,代表该国主权和行政控制所能达到的范围。

18、[政界]zhèng jiè

指政治界。

19、[界线]jiè xiàn

1.两个地区分界的线:跨越~。 2.不同事物的分界。 3.某些事物的边缘:标出房基地~。

20、[租界]zū jiè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居留和经商”的地区。

21、[三界]sān jiè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2.犹三届,三期。

22、[越界]yuè jiè

超越界限或边界。

23、[界首]jiè shǒu

边界前缘;交界的地方。

24、[地界]dì jiè

1.两块土地之间的界线。 2.地区;管界:出了北京市就是河北~。

25、[出界]chū jiè

越出界线。

26、[界别]jiè bié

按行业或职业等划分的类别,如教育界、新闻界。

27、[界碑]jiè bēi

在交界的地方树立的碑,用作分界的标志。

28、[天界]tiān jiè

1.犹天际。 2.佛教语。十界之一。包括六欲天、四禅天和四空天。 3.犹上界。

29、[疆界]jiāng jiè

国家或地域的边界。

30、[界河]jiè hé

两国或两地区分界的河流。

31、[下界]xià jiè

1.下凡。 2.迷信的人称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为上界,相对地把人间叫做下界。

32、[仙界]xiān jiè

神仙境地。

33、[搭界]dā jiè

1.交界:这里是两省~的地方。 2.发生联系(多用于否定式):这件事跟他不~。少跟这种人~。

34、[冥界]míng jiè

1.佛教语。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总称。 2.指阴间。

35、[军界]jūn jiè

在军队中服役的军官们。

36、[灵界]líng jiè

1.谓最高境界。 2.神灵世界。

37、[过界]guò jiè

1.超过限度。《歧路灯》第二三回:“阎楷 道:‘连年我的劳金,都支的过界了。’” 2.越过地界。《中国歌谣资料·不会唱歌我不来》:“牛角不尖不过界,马尾不长不扫街。”

38、[界石]jiè shí

立在分界处,用作分界标志的长条石或石碑。

39、[艺界]yì jiè

多指表演艺术界。

40、[限界]xiàn jiè

铁路建筑物及设备不得超过的轮廓尺寸线,分为建筑接近限界及机车车辆限界两种。建筑物接近限界指建筑物不得侵入的轮廓尺寸线,机车车辆限界指机车车辆不得超出的轮廓尺寸线。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