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
拼音
yáng笔顺
丶 丶 ㇀ 丶 丿 一 一 一 丨“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羊”点撇距离适中,三横平行、均匀,竖画正直,稍长。
同音字
读音为yáng的字 读音为yang的字基础解释
1.盛大;丰富:~溢。 2.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指外国;外国的:留~。~人。~货。 4.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办法。土~结合。打扮得挺~。 5.洋钱;银圆:大~。小~。罚~一百元。 6.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洋水
昆仓之丘…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 丑涂之水。——《山海经》
又名西乡河。在陕西省南部。源出西乡县星子山,北流合木马河会于西乡县东,东北流注于汉水
汉水又东,右会 洋水。——《水经注》
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旧称银币为洋钱,简称洋 。
如:银洋
盛多、广大
洋,多也。——《尔雅》。注:“洋,溢也。”
河水洋洋。——《诗·卫风·硕人》。传:“盛大也。”
泌之洋洋。——《诗·陈风·衡门》
又如:洋泌(涌流不竭的泉水)
外国的,外国来的 。
如:洋胰子(肥皂);洋毛子(洋鬼。近代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洋化(指思想意识受外国影响很深,在生活习惯方面模仿外国);洋字(外国文字);洋兵(外国兵);洋派(外国派头;带有外国派头);洋烟(亦作“洋湮”。指从国外进口的鼻烟);洋楼(西洋式的楼房);洋蜡烛(用西洋方法制成的蜡烛)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洋洋-中華語文大辭典洋洋丨ㄤˊ 丨ㄤˊyánɡyánɡ1.廣大;盛多。[例]~大觀|《四庫全書》~近八萬卷。2.形容非常得意或歡樂的樣子。[例]喜~|~自得。
洋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洋洋ㄧㄤˊ ㄧㄤˊyáng yáng①水勢盛大的樣子。《詩經.衛風.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宋.陳亮〈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祇流東?」②廣闊無際的樣子。《詩經.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車煌煌。」③眾多貌。《詩經.魯頌.閟宮》:「萬舞洋洋,孝孫有慶。」④美善的樣子。《書經.伊訓》:「聖謨洋洋,嘉言孔彰。」⑤彷彿、想像。《禮記.中庸》:「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⑥舒緩的樣子。《孟子.萬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⑦充滿貌。《禮記.中庸》:「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紅樓夢.第二一回》:「看至此段,意趣洋洋,逞著酒興,不禁提筆。」⑧沒有歸宿、沒有依靠的樣子。《楚辭.屈原.九章.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⑨得意的樣子。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⑩莊重敬慎的樣子。《文選.傅毅.舞賦》:「或有矜容愛儀,洋洋習習。」
洋洋-汉语大词典洋洋(I)1.盛大貌。
●《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毛传:“洋洋,盛大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
●宋苏轼《卓锡泉铭》:“辩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煮濯溉,饮及牛羊。”
●王闿运《丁锐义传》:“锐义曰:‘古隆贤自奋而来,再败于我,既惧且耻,故出不得已之计,招聚残贼,洋洋而来,以外示有余,非有谋也。’”
2.广远无涯貌。
●《诗·大雅·大明》:“牧野洋洋。”
●毛传:“洋洋,广也。”
●《楚辞·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王逸注:“洋洋,无涯貌也。”
●清龚自珍《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铭》:“迤逦而南,移节迁旗,岭海洋洋。”
3.众多貌。
●《诗·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毛传:“洋洋,众多也。”
●汉刘向《说苑·尊贤》:“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车,传之后世,洋洋有余。”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陆玑﹞每于樽俎间,走笔为诗文,洋洋数千言。”
●《花城》1981年第2期:“譬如桌子,暂时一个房间里还只有一张。如果有一个人先占据下来……给远方的女朋友写上一封洋洋万言的情书,那么,同室里的另外三个人,就只好各寻方便了。”
4.美善。
●《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孔传:“洋洋,美善。”
●《汉书·韦贤传》:“洋洋仲尼,视我遗烈。”
●明方孝孺《癸酉岁京府征考试继奉蜀王殿下命述事》诗:“封内数十州,德声蔼洋洋。”
5.充满貌。
●《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孔颖达疏:“洋洋,谓道德充满之貌。”
●《花城》1981年第4期:“眼角眉梢,一动一静,灵秀之气洋洋欲溢。”
6.形容声音响亮。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衣冠济济,钟磬洋洋。”
●明刘嵩《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囊琴未发弦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四:“这时他洋洋大声的说。”
7.舒缓貌;迟缓貌。
●《孟子·万章上》:“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赵岐注:“洋洋,舒缓摇尾之貌。”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又得亲炙一番,心中愈加疑惑。挑了油担子,洋洋的去。”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司阍者唤林入,见其行装暗淡,疑为抽丰之客,洋洋摇首。”
●冰心《寄小读者》二九:“我合上书,又洋洋的走了出去,出门来一天星斗,我长吁一口气。”
8.自得貌;喜乐貌。
●《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洋洋丞相,势谲师旅。”
章樵注:“洋洋,得意貌。”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巢大郎已知陈定官司问结,放胆大了,喜气洋洋。”
●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诗:“气象一新,其乐洋洋。”
9.感动貌。
●唐韩愈《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闳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
10.无所归貌。
●《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王逸注:“洋洋,无所归貌也。”
●宋司马光《和王介甫烘虱》:“大者洋洋迷所适,奔走未停身已堕。”
洋洋(II)忧思貌。
●《礼记·中庸》:“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郑玄注:“洋洋,人想思其傍僾之貌。”
●《尔雅·释训》:“悠悠、洋洋,思也。”
郭璞注:“皆忧思。”
●邢昺疏:“《诗·邶风·二子乘舟》云:‘中心养养。’此皆想念忧思也。洋、养音义同。”
洋洋yánɡyánɡ
①形形容众多或丰盛:~万言|~大观。
②同“扬扬”。
【洋洋】❶水大的样子。《楚辞·大招》:“西方流沙, 漭洋洋只。” ❷盛大众多的样子。《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 ❸美好。《书·伊训》:“圣谟洋洋, 嘉言孔彰。” ❹无家可归的样子。《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 焉洋洋而为客。” ❺高兴得意的样子。《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洋洋丞相, 势谲师旅。”
洋洋-辞源3【洋洋】㊀盛大貌。詩 衛風 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莊子 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㊁廣遠無涯貌。詩 大雅 大明:“牧野洋洋。”楚辭 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注:“洋洋,無涯貌也。”㊂美盛貌。書 伊訓:“聖謨洋洋,嘉言孔彰。”論語 泰伯:“洋洋乎,盈耳哉!”㊃舒緩貌。孟子 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 鄭子産,子産使校人畜之池,……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㊄得意喜樂貌。古文苑十三 漢 班固 十八侯銘五:“洋洋丞相,勢譎師旅。”注:“洋洋,得意貌。”宋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七 岳陽樓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㊅無所歸貌。楚辭 屈原 九章 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爲客。”注:“洋洋,無所歸貌也。”
洋-中華語文大辭典洋丨ㄤˊyánɡ1.廣大;盛多。[例]汪~|~溢。2.地球表面上比海更廣大的水域。[例]飄~過海|四大~(太平~、大西~、印度~、北冰~)。3.泛指外國。[例]~人|留~|~設備|~為中用。4.銀元;錢。[例]大~|銀~|龍~。5.現代化的。[例]~氣|土~結合|穿著很~。6.姓。
洋 -古漢語常用詞典yáng
①多。《漢書•司馬相如傳》:“德~恩普,物靡不得其所。”②海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三四:“黑水~,即北海~也。”
【洋洋】⒈水大的樣子。⒉盛大眾多的樣子。⒊美好。⒋無家可歸的樣子。⒌高興得意的樣子。
【洋溢】⒈廣大。⒉充滿。
1、洋讀音:徐羊切,音詳,陽韻。釋文:
❶水名。《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按~水。一、說文謂出齊臨朐高山者。在今山東臨朐縣沂山。亦名瀰水。一、水經謂漢水東會~水者。在今陝西城固縣~縣之間。亦名馬源水。一、山海經西山經濛水所注之~水。卽籍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在今甘肅天水縣南〕。
❷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州。〔當今陝西~縣〕。
2、洋讀音:余章切,音羊,陽韻。釋文:
❶多也。見《爾雅釋詁》。
❷水最大之區也。其區凡五。曰太平~。界亞美之間。曰大西~。界歐非美之間。曰印度~。在大~洲之西。非洲之東。曰南北冰~。環繞兩極。
❸~~。眾多也。見《詩閟宮傳》。
〔又〕:廣也。見《詩大明傳》。
〔又〕:盛大也。見《詩碩人傳》。
〔按楚辭九歎注引作油油〕。
〔又〕:美善也。《書伊訓》:聖謨~~。
〔按墨子非樂引作佯。佯〕:
〔又〕:思也。見《爾雅釋訓》。
〔又〕:流也。見《廣雅釋訓》。
〔又〕:舒緩搖尾貌。《孟子萬章》:少則~~焉。
〔又〕:無所歸也。《楚辭哀郢》:焉~~而爲客。
❹俗稱外國曰~。如云~人、~貨、~錢皆是。~錢亦簡稱曰~。
❺滂~。饒廣也。《漢書禮樂志》:福滂~。
❻同羊。《莊子秋水》:盳~向若而歎。《釋文》:盳~猶望羊。仰視貌。
洋yánɡ
①盛大;丰富:~溢。
②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指外国;外国的(多指西洋、西洋的):~人|~货|~服|~酒|留~|~为中用。
④形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办法|土~结合|打扮得挺~。
⑤名洋钱;银圆:大~|小~|罚~一百元。
⑥(Yánɡ)名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áng
1、[海洋]hǎi yáng
地球上连成一片的海和洋的统称。海一般邻靠陆地。洋远离大陆,世界上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洋覆盖地球总面积的71%左右,水储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圈主体。
2、[大洋]dà yáng
1.地球表面最广阔 的水域。每个大洋都有稳定的盐分,独自的洋流系统。全球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 2.旧时银圆的俗称。
3、[西洋]xī yáng
1.指欧美各国:~风俗。~文学。 2.古代指马来群岛、马来半岛、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东非等地:郑和下~。
4、[洋葱]yáng cōng
1.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茎细长,中空,花小,色白。鳞茎扁球形,白色或带紫红色,是常见蔬菜。 2.这种植物的鳞茎。‖也叫葱头。
5、[远洋]yuǎn yáng
距离大陆远的海洋:~轮船。~捕鱼。~航行。
6、[洋房]yáng fáng
指欧美式样的房屋:花园~。
7、[洋气]yáng qì
yáng qì的又音。义同“洋气yáng qì”。
8、[北洋]běi yáng
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9、[洋芋]yáng yù
马铃薯。
10、[洋人]yáng rén
外国人(多指西洋人)。
11、[洋楼]yáng lóu
西洋式楼房。冰心《离家的一年》:“车停在一所洋楼的门口,许多行李堆在阶边。”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山崖上矗立着一幢巍峨而富丽的洋楼,楼周围是一堵坚固的围墙。”
12、[洋面]yáng miàn
旧指机制面粉。
13、[留洋]liú yáng
旧时指留学。
14、[东洋]dōng yáng
指日本:~人。~货。
15、[洋装]yáng zhuāng
1.西服。 2.属性词。西式的装订方法,装订的线藏在书皮里面:~书。
16、[洋务]yáng wù
1.清末指关于外国的和关于模仿外国的事务。 2.香港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17、[洋行]yáng háng
旧时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也指中国人开的专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
18、[重洋]chóng yáng
一重重的海洋:远涉~。
19、[洋货]yáng huò
指从外国进口的货物。
20、[洋流]yáng liú
海流。
21、[洋槐]yáng huái
刺槐。
22、[洋相]yáng xiàng
见〖出洋相〗。
23、[洋话]yáng huà
外语的俗称。
24、[光洋]guāng yáng
银圆。
25、[龙洋]lóng yáng
1.指清末开始所铸银元。因中央有蟠龙纹,故称。 2.泛指银元。
26、[开洋]kāi yáng
(多指较大的)。
27、[洋枪]yáng qiāng
旧指西式枪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况且他洋枪在手,只要把机簧一扳,就不是好顽的了。”丁玲《母亲》四:“就在那天夜晚,果真起了事,就在考棚那边,传来一阵零落的洋枪声。”
28、[洋红]yáng hóng
1.粉红色的颜料。 2.较深的粉红色。
29、[出洋]chū yáng
指到外国去:~考察。
30、[外洋]wài yáng
旧指外国;海外。
31、[洋钱]yáng qián
银元。中国的银元是仿外国银币而铸造的,故名。
32、[洋姜]yáng jiāng
菊芋。
33、[码洋]mǎ yáng
图书出版发行部门指全部图书定价的总额:这次全国书市共投入图书品种两万多个,订货量超过十亿~。
34、[洋灰]yáng huī
水泥的旧称。
35、[洋瓷]yáng cí
搪瓷。
36、[洋盘]yáng pán
〈方〉:对都市中的某些事物缺乏经验的人。
37、[鹰洋]yīng yáng
旧时曾在我国市面上流通过的墨西哥银币,正面有凸起的鹰形。
38、[洋式]yáng shì
外国式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牀当中一迭放了两个粉红色外国绸套的洋式枕头。”鲁迅《二心集·宣传与做戏》:“至今还是随便拷问,随便杀头,一面却总支撑维持着几个洋式的‘模范监狱’,给外国人看看。”
39、[洋化]yáng huà
指思想意识、生活习俗、行为方式等受西方影响而发生变化。
40、[洋服]yáng fú
西服。
近义词
反义词
yáng
1、[中]zhōng
1、[中]zhòng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2.指中国。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6.不偏不倚。7.中人。8.适于;合于。9.成;行;好。10.姓。
1.正对上;恰好合上。三枪都打~了目标。2.受到;遭受。胳膊上~了一枪。
2、[土]tǔ
1.土壤;泥土:黄~。黏~。~山。~坡。~堆。 2.土地:国~。领~。 3.本地的;地方性的:~产。~话。这个字眼太~,外地人不好懂。 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法。~专家。~洋并举。 5.不合潮流;不开通:~里~气。~头~脑。 6.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