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
拼音
shū笔顺
一 丿 ㇇ 丶 丿 一 一 丨 丿 ㇏“歹”上横宜短,两撇平行,距离适中。“朱”竖画正直,撇捺对称,撇捺的收笔不可低于竖画。
同音字
读音为shū的字 读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1.不同:~途同归。 2.副词。很;极:~佳。~堪告慰。 3.突出;特别:~勋。 4.死。“殊死”二字常连用:~死战。详细解释
(形声。从攴( 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殊,死也。——《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庄子·在宥》
引申为死
太子即自刭,不殊。——《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
又如:不殊(不死)
断绝
殊,断也。——《广雅》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分开;离开
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管子》
分;区别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超过
母氏年殊七十。——《后汉书·梁统传》
异;不同
而万殊为一。——《淮南子·本经》。注:“异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殊等(指人或事物的不同等级);殊方(异域;他乡);殊文(不同形体的文字);殊文别语(不同的文字与语言);殊类(不同的类别);殊礼(不同的礼制);殊称(不同的名称;特殊的名称);殊心(异心。不同的志趣、认识和思想感情);殊目(不同的名称);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特异;出众;突出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乐府诗集·陌上桑》
又如:殊观(奇观;异观);殊庭(异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殊胜(特异;绝佳);殊乡(异乡。多指仙乡);殊形(奇异的形状);殊奇(奇特);殊相(奇异的状貌);殊翁(文采奇特的雁颈毛)
特别,独特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殊觉(特别觉得);殊礼(特殊的礼遇);殊渴(特别渴望);殊遇(特殊的待遇;破格重用);殊奖(特别的奖励);殊选(破格选用);殊赏(特别的赏赐);殊态(特殊的姿态);殊量(特殊的才能。即大器);殊容(特殊的容貌)殊恩(特别的恩惠)
很;甚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殊难相信;殊久
〈动〉
〈形〉
〈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殊-中華語文大辭典殊ㄕㄨshū1.斷;絕。[例]~死搏鬥。2.不相同。[例]懸~︱~異|~途同歸。3.特別。[例]~榮|特~︱~遇(特別的待遇)。4.〈書〉表示程度高,相當於「很」、「極」。[例]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有佳致(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5.★姓。
殊-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225.【殊】
一死。漢書高帝紀:“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殊死以下,指死刑以下。)史記淮陰侯列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二不同,有分別。文心雕龍熔裁:“善敷者辭殊而意顯。”范縝神滅論:“名殊而體一也。”
[殊方]
(1)不同的方面。漢書藝文志:“時世主,好惡殊方。”
(2)不同的區域。班固西都賦:“殊方異類,至於三萬里。”
引申爲特別的,卓越超羣的,特別好的。諸葛亮出師表:“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古詩陌上桑:“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三副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略似現代漢語的“很”。戰國策趙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殊 shū
① 动断;绝。《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断其后之木弗~。” ② 动死。《史记·淮南王刘安传》:“太子即自刭,不~。” ③ 形特别;特殊。《出师表》:“盖追先帝之~遇,欲报之陛下也。” ④ 形不同;差异。《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俗。” ⑤ 副很;非常。《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畏匿之,恐惧~甚。”
【殊】10画 1529·0 shū ㄕㄨ 市朱切,平,虞韻,禪。侯部。㊀誅殺,死。史記一一八 淮南王安傳:“太子卽自剄,不殊。”參見“殊死①”。㊁斷絶。左傳 昭二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㊂異,不同。易 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㊃特出,出衆。玉臺新詠一 古樂府詩 日出東南隅行:“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壻殊。”㊄超過。後漢書三四 梁竦傳 梁嫕自訟書:“妾父旣冤不可復生,母氏年殊七十,及弟 棠等,遠在絶域,不知死生。”㊅極,甚。詩 魏風 汾沮洳:“美無度,殊異乎公路。”文選 三國 魏文帝(曹丕)與吳質書:“孔璋(陳琳)章表殊健,微爲繁富。”
殊-中華大字典1、殊讀音:慵朱切,音殳,虞韻。釋文:
❶死也。見《說文》。
❷~死。斬刑也。《漢書高帝紀》:其赦天下~死以下。
❸決也。《漢書韓信傳》:軍皆~死戰。
❹絕也。見《廣雅釋詁》。
❺傷而未死也。《史記蘇秦傳》:使人刺蘇秦。不死。~而走。
❻別也。《禮大傳》:~徽號。
❼過也。《後漢梁竦傳》:母氏年~七十。
❽異也。見《玉篇》引《蒼頡》。
❾猶大也。《文選張衡賦》:超~榛。
❿猶離也。《管子入國》:~身而後止。
⓫斷也。見《廣雅釋詁》。
⓬猶甚也。《呂覽貴己》:有~弗知愼者。
⓭極甚之語辭。《詩汾沮洳》:~異乎公路。
2、玼釋文:同殊。見《海篇》。
殊犹犹也。
▶《文选》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圆景早已满,佳人殊未适。”殊字五臣本作犹,殊即犹也。适者归也,言犹未归也。
▶江淹《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谢姚《游敬亭山》诗:“缘源殊未极,归径育如迷。”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诗:“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孟浩然《题融公兰若》诗:“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白居易《早蝉》诗:“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又《西楼夜》诗:“月没江沉沉,西楼殊未晓。”
▶又《秋霁》诗:“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
▶黄庭坚《欧阳从道许寄金橘》诗:“霜枝摇落黄金弹,许送筠笼殊未来。”
▶又《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诗:“绿荷菡萏稍觉晚,黄菊拒霜殊未秋。”
▶杨万里《子上弟折赠木犀》诗:“我家殊未有秋色,君家先得秋消息。”义并同。
【读音】shū
【繁体】殊
殊<动>
(形声。从攴,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behead]
殊,死也。――《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庄子·在宥》
引申为死[die]
太子即自刭,不殊。――《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
又如:不殊(不死)
断绝[cutoff]
殊,断也。――《广雅》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分开;离开[separate]
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管子》
分;区别[dis
殊shū
⒈死,断,绝:不~。~死搏斗。
⒉不同,特别:特~。~效。同归~途。
⒊很,非常:~喜。~为不安。
⒋[殊不知]竟不知道,竟未想到。
殊
《説文》:“殊,死也。从歺,朱聲。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shū 《廣韻》市朱切,平虞禪。侯部。
(1)诛斩;杀死。《説文·歺部》:“殊,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段玉裁注:“凡漢詔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莊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漢書·淮南王安傳》:“太子自刑,不殊。”顔師古注引晋灼曰:“不殊,不死也。”《新唐書·宋璟傳》:“帝詔殊死,璟請付獄按罪,帝怒。”徐珂《清稗類鈔·獄訟類》:“振齋樂甚,持(倭刀)而舞之,旋轉如意,寒芒逼人。子仙欣羡不已,自其手奪之而效顰焉,用力過猛,偶不慎,及振齋之頸,殊焉。”又受致命伤。《史記·蘇秦列傳》:“(齊大夫)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裴駰集解:“此云‘不死,殊而走’者,蘇秦時雖不即死,然是死創,故云‘殊’。”
(2)断绝。《廣雅·釋詁一》:“殊,斷也。”又《釋詁四》:“殊,絶也。”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歹部》:“殊,一曰斷也。各本無此四字,依《左傳》釋文補。斷與死本無二義,許以字从ࣦկ܌故以死為正義,凡物之斷為别一義。”《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陸德明釋文:“殊,一曰斷也。”杨伯峻注:“此謂砍伐樹木而不使斷絶。”《漢書·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顔師古注:“殊,絶也。”清查繼佐《罪惟録·惠宗帝紀》:“燕大將徐忠,兩指斮未殊,自拆擲之,復戰。”又分开;离开。《管子·入國》:“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後止,此之謂養疾。”尹知章注:“殊,猶離也,疾離身而後止其養。”
(3)异;不同。《玉篇·歹部》:“殊,《蒼頡》云:殊,異也。”《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孔穎達疏:“言天下事終則歸於一,但初時殊異其塗路也。”《世説新語·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章炳麟《文学说例》:“余以文既异笔,而口说复兴,文笔大殊。”
(4)分;区别。《字彙·歹部》:“殊,别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禮記·大傳》:“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孔穎達疏:“殊,别也。徽號,旌旗也,周大赤,殷大白,夏大麾,各有别也。”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5)特殊;突出。《論衡·知實》:“夫聖猶賢也,人之殊者謂之聖。”《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桑》:“座中數千人,皆言夫壻殊。”《資治通鑑·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6)超过。《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後漢書·梁竦傳》:“母氏年殊七十。”李賢注:“殊,猶過也。”《晋書·藝術傳·單道開》:“法師業行殊羣,正當如蟬蜕耳。”
(7)大。《文選·張衡〈西京賦〉》:“超殊榛,摕飛鼯。”李善注引薛綜曰:“殊,猶大也。”
(8)副词。1.表示程度,相当于“极”、“甚”。《詩·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無度,殊異乎公路。”《宋史·余玠傳》:“玠曰:‘久聞都統兵精,今疲敝若此,殊不稱所望。’”《徐霞客遊記·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疎竹掩映,殊有佳致。”2.表示频率,相当于“还”、“犹”、“仍然”。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殊,猶猶也。”《戰國策·齊策一》:“寡人少,殊不知此。”南朝宋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園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清譚嗣同《晨登衡嶽祝融峯》之一:“身高殊不覺,四顧乃無峯。”
殊歹610ㄕㄨshū動①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〇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②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③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④區別。《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形①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②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副①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②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③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殊-康熙字典殊
【辰集下】【歹字部】 殊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𠀤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
◎又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
◎又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
◎又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
◎又別也,異也。【易·繫辭】天下同歸而殊塗。【禮·大傳】殊𡽪號,異器械。
◎又過也。【後漢·梁竦傳】母氏年殊七十。【註】殊,猶過也。
◎又語詞。【詩·魏風】殊異乎公路。
◎又殊庭,蓬萊仙人庭也。【前漢·郊祀志】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幾至殊庭。
★又叶時流切,音酬。【陳琳詩】沈淪衆庶閒,與世無有殊。紆鬱懷傷結,舒展有何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ū
1、[特殊]tè shū
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情形~。~照顾。~待遇。
2、[殊荣]shū róng
特殊的荣誉。
3、[悬殊]xuán shū
相差很远:众寡~。贫富~。敌我力量~。
4、[殊效]shū xiào
1.特别的封赏。效,授予官爵。 2.特殊的功勋。
5、[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 原意是通过不同的路径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用的方法虽不同,但目标与结果都一样。殊:不同。途:道路,路径。归:趋向。
6、[殊死]shū sǐ
1.拼着性命,竭尽死力;决死:~战。~的斗争。 2.古代指斩首的死刑。
7、[殊异]shū yì
不相同。
8、[无殊]wú shū
没有特别之处。
9、[殊勋]shū xūn
特殊功勋:屡建~。
10、[殊睠]shū juàn
殊眷。
11、[殊礼]shū lǐ
1.不同的礼制。《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緄乎!”《魏书·高闾传》:“故五帝异规而化兴,三王殊礼而致治。” 2.特别的礼遇。《汉书·王莽传上》:“高皇帝 褒赏元功,相国 萧何 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奏事不名,入殿不趋。”《魏书·外戚传下·胡国珍》:“葬以殊礼,给九旒鑾輅,虎賁、班剑百人,前后部羽葆鼓吹,輼輬车。”清 恽敬《辨微论》:“﹝ 建安 ﹞十七年而加殊礼,十八年而受九锡。”
12、[殊丽]shū lì
1.极美。 2.指美女。
13、[殊域]shū yù
1.远方;异地。 2.不同的领域。
14、[倍殊]bèi shū
更加不同于一般。
15、[殊号]shū hào
1.不同的名称。 2.变更名号。 3.特别的称号。
16、[殊代]shū dài
犹绝代。
17、[殊典]shū diǎn
1.不同的规章。 2.指帝王对臣下的特别的恩典。
18、[殊常]shū cháng
异常,不同寻常。
19、[殊廷]shū tíng
亦作“殊庭”。《史记·封禅书》:“﹝ 汉武帝 ﹞临 勃海,将以望祀 蓬莱 之属,冀至殊廷焉。”参见“殊庭”。
20、[殊继]shū jì
谓继位方式不同。
21、[殊辙]shū zhé
不同的辙迹。指不同的途径。南朝 宋 王僧达《和琅邪王仿古》:“显轨莫殊辙,幽涂岂异魂。”宋 陈傅良《答朱翔远见别》诗:“总角相看五十年,行藏殊辙各皤然。”
22、[殊骛]shū wù
群趋交驰。形容山脉不同的走向。
23、[殊尤]shū yóu
1.特别奇异。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未有殊尤絶迹,可考於今者也。”清 赵翼《孙介眉招食鲢鱼头羹》诗:“负此殊尤秘不得,张腮鼓颊突两眸。” 2.特别优异。唐 白居易《鸡距笔赋》:“因草为号者质陋,拆蒲而书者体柔。彼皆琐细,此实殊尤,是以搦之而变成金距,书之而化作银钩。”宋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札子状》:“是以明君善用人者,博访远举,拔其殊尤。”清 林则徐《广东粤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矧当大比之年,宜有殊尤之选。”
24、[殊制]shū zhì
1.不同的礼制。 2.特殊的制度。
25、[殊性]shū xìng
特殊的性质。
26、[殊越]shū yuè
超绝;超出寻常。
27、[殊伟]shū wěi
谓奇伟之物。
28、[殊智]shū zhì
1.不同的智慧。 2.独特的智谋或聪明。
29、[分殊]fēn shū
区分;区别。
30、[殊禅]shū chán
谓传位方式不同。
31、[殊轸]shū zhěn
谓不同的方向。
32、[殊能]shū néng
1.特殊的才能。 2.指有特殊才能的人。 3.不同的才能。
33、[殊用]shū yòng
不同的功用。
34、[殊服]shū fú
1.不同的服饰。 2.指异国或异族。
35、[殊悬]shū xuán
悬殊。
36、[清殊]qīng shū
清新别致。
37、[殊擢]shū zhuó
破格提拔。
38、[殊尊]shū zūn
至高无上的地位。
39、[殊述]shū shù
不同的途径。
40、[殊状]shū zhuàng
1.谓形状不同。 2.谓情况不同。
近义词
反义词
shū
1、[同]tóng
1、[同]tòng
1.相同;一样。~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弍”~“二”。3.共同。4.一同;一齐。我们俩~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今年的气候~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你别着急,我~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10.姓。
见〖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