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
拼音
shǔ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丿 ㇏ 亅 丶 ㇀ 丿 丶同音字
读音为shǔ的字 读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碾成米叫黄米,性黏,可酿酒。详细解释
(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黍,禾属而黏者也。——《说文》。按,今北方谓之黄米。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注:“黍火谷。”
黍白芗合。——《礼记·曲礼》
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又如:黍离(喻覆没;衰败。西周亡后,周大夫过故宗庙官室,只见满目黍离,十分荒凉);黍酒(用黍酿制的酒);黍醅(同黍酒);黍月霍(一种杂有黍米的肉羹);黍谷生春(比喻厄运有了好的转机)
糜稷一类草本植物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宋· 王安石《后元丰行》
古时建立度量衡的依据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黄米做的饭
其镶伊黍。——《诗·周颂·良耜》
又如:杀鸡为黍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黍黍-汉语大词典黍黍犹黍絫。
●清曾国藩《五箴·有恒箴》:“黍黍之增,久乃盈斗。”
黍ㄕㄨˇshǔ1.植物名。一年生草本。葉細長而尖,平行葉脈,有粗毛。果實呈淡黃色,去皮後稱「黃米」,煮熟後帶有黏性,可釀酒、做糕。性耐乾旱,是重要的糧食作物。2.二一四部首之一。
黍-汉语大词典黍sh?
ㄕㄨˇ
〔《广韵》舒吕切,上语,书。〕
1.植物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称黍子的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温暖,不耐霜,抗旱力极强。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者,去皮后北方通称黄米,性黏,可酿酒。其不黏者,别名穄,亦称稷,可作饭。
●唐杜甫《羌村》诗之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稷》:“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西周时期的农副产品,有稻、粱、黍、麦、菽(豆)、稷、粟和桑麻、瓜、果之类。”
2.指黍的子实。即黍子。
●唐杜甫《遣意》诗之一:“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明高启《晓睡》诗:“厨中黍熟呼未起,妻子嗔嘲竟谁恤?”
3.糯米。
●晋崔豹《古今注·草木》:“稻之黏者为黍。”
4.古时度量衡定制的基本依据。长度即取黍的中等子粒,以一个纵黍为一分,百黍即一尺;容量千有二百黍为一合,十合为一升;重量千有二百黍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5.通“觚”。一说,指容量为三升的酒器。参见“黍酒”。
1、黍讀音:舒呂切,音暑,語韻。釋文:
❶禾屬而黏者也。㠯大暑而穜。故謂之~。孔子曰。~可爲酒。故从禾入水也。見《說文》。《段注》:禾屬而黏者~。禾屬而不黏者蜠。大、衍字。以暑種。故謂之~。許書經轉寫妄增一字耳。
〔按~性黏。故黏字从~。氾勝之書曰。~者暑也。種者必待暑。大抵~苗似蘆。高丈餘。穗黑色。實圓重。土宜高燥。別有一種名玉蜀~。葉長而莖中實。夏初、莖頭出穗苞頂。垂長紅絲。實熟則苞開。種子形橢圓。多數叢集。分爲行列。密嵌於肥大花軸之上。色黃者粳類。味甘質柔。可生食。其色赤者糯類也。質黏而硬。火食始佳〕。
❷緖也。見《古微書》引《春秋說題辭》。
❸古衡法以百~爲銖。量法以六十四~爲圭。《唐書食貨志》:權衡以鉅~中者。
❹酒器也。受三斗曰~。《呂覽權勳》:操~酒而進之。
❺谷名。《明一統志》:~谷山在順天府懷柔縣東四十里。跨密雲縣界。
❻角~。糉之別名。以菰葉裹黏米爲之。楚俗投汨羅水。祠屈原。見《續齊諧記》。
〔按風土記亦云。端午進筒糉。一名角~〕。
❼搏~。黃鳥別名。《爾雅釋鳥皇黃鳥注》:俗呼黃離留、亦名搏~。
❽委~。蟲名。《爾雅釋蟲》:蛜威、委~。
〔注〕:鼠婦別名。
❾舂~。蟲名。《方言》:舂~謂之薗蝑。
❿華~。詩篇名。《詩序》:華~廢則畜積缺矣。
⓫鉅~。弓名。《荀子性惡》:繁弱、鉅~、古之良弓也。
⓬~蓬。草名。《爾雅釋草》:薦、~蓬。
⓭~民。蚊蚋也。《中華古今注》:故呼蚊蚋曰~民。
⓮~穰。帚也。《左襄二十九年傳》:使巫以桃茢先祓殯。
〔注〕:茢~穰。
〔疏〕:杜云。茢~穰者。今世所謂苕帚。
⓯人名。《呂覽先識》:太史屠~。〔說苑作屠餘〕。
2、熸釋文:同黍。見《字彙補引漢碑》。
稷之一種,性粘,色黃。現代北方稱作“黃米”或“黍子”,也叫“黃糯”,多用於磨粉作糕或釀酒。古人認為黍是一種好吃的糧食,常用於年節或待客。《論語·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詩經》中常常黍稷連稱,可見黍在上古也是很重要的一種糧食。
黍-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黍 shǔ
❶黍子。碾成的米叫黏黄米。
《管子·輕重》:
~者,穀之美者也。
孟浩然《過故人莊》詩:
故人具鷄~,邀我至田家。
❷度量衡單位。
1.長度單位。一分。一尺爲一百黍。
《世説新語·術解》:
荀試以校己所治鐘鼓金石絲竹,皆覺短一~。
2.重量單位。一兩爲二千四百黍。
《孫子算經》上篇:
稱之所起起於~,十~爲一絫,十絫爲一銖。
3.容量單位。一升爲二萬四千黍。
《漢書·律曆志上》:
以子穀秬~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合龠爲合,十合爲升。
辨穀,禾,粟,黍,稷。見118頁「穀」字。
黍黍012ㄕㄨˇshǔ名①植物名。禾本科稷屬,一年生草本。葉細長而尖,有粗毛,平行脈。果實呈淡黃白色,帶黏性。宜於大暑時植於旱田。②古代的一種酒器。《呂氏春秋.慎大覽.權勛》:「臨戰,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陽穀操黍酒而進之。」漢.高誘.注:「酒器受三升曰黍。」③二一四部首之一。
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黍shǔ
黍子。
【读音】shǔ
【繁体】黍
黍<名>
(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broomcorn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黍,禾属而黏者也。――《说文》。按,今北方谓之黄米。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注:“黍火谷。”
黍白芗合。――《礼记·曲礼》
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又如:黍离(喻覆没;衰败。西周亡后,周大夫过故宗庙官室,只见满目黍离,十分荒凉);黍酒(用黍酿制的酒);黍醅(同黍酒);黍月霍(一种杂有黍米的肉羹
黍shǔ一年生草本。叶线形。子实叫"黍子",碾成米称"黄米",乳白、淡黄或褐色,性粘,供食用或酿酒。[蜀黍]高粱。供食用或酿酒。[玉蜀黍]玉米。又叫"包谷"或"棒子"。供食用。
shǔ
①黍子;黃米。《荷蓧丈人》:“殺雞為~而食之。”②古代度量衡以十黍為累,十累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又以十黍為一分,十分為一寸。《核舟記》:“舟首尾長約八有奇,高可二~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ǔ
1、[蜀黍]shǔ shǔ
高粱。
2、[黍子]shǔ zi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子实可以酿酒、做糕等。 2.这种植物的子实。
3、[黍离]shǔ lí
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
4、[角黍]jiǎo shǔ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5、[黍醴]shǔ lǐ
以黍米酿制的酒。
6、[黍稷]shǔ jì
1.黍和稷。为古代主要农作物。亦泛指五谷。 2.《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后因以“黍稷”为感叹古今兴亡之典。
7、[弄黍]nòng shǔ
《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祢衡别传》:“十月,朝 黄祖 在艨衝舟上。会设黍臛,衡 年少在坐,黍臛至,先自饱食毕,摶以弄戏,其轻慢如此。”后以“弄黍”指文人的傲慢放纵。清 王夫之《种竹亭稿序》:“江天风起,高阁秋新,把酒酹空,问骑鲸弄黍之客,人有赋心,仙依客影。”
8、[黍累]shǔ lèi
见“ 黍絫 ”。
9、[秬黍]jù shǔ
1.即黑黍。《左传·昭公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楚辞·天问》:“咸播秬黍,莆雚是营。”清 阎尔梅《游太平庵》诗:“石田收秬黍,山稼剥胡桃。” 2.古时选其中形作为量度标准。《汉书·律历志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鐘之长。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鐘之长。”《魏书·乐志》:“谨即广搜秬黍,选其中形,又採 梁山 之竹,更裁律吕,制磬造鐘,依律并就。”清 赵翼《观西洋乐器》诗:“鸑鷟肇律吕,秬黍度寸尺。”
10、[黍黍]shǔ shǔ
犹黍絫。
11、[黍餹]shǔ táng
用黍米制成的糖。
12、[黍肫]shǔ zhūn
黍子和牲后体的一部分。古代用于秋祀。《公羊传·桓公八年》“秋日尝”汉 何休 注:“荐尚黍肫,尝者先辞也。秋穀成者非一,黍先熟可得荐,故曰尝。”
13、[黍絫]shǔ lěi
1.亦作“黍累”。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 2.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14、[黍尺]shǔ chǐ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黍尺。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较小的度量单位。
15、[黍秫]shǔ shú
黍和秫。子实都具黏性,可酿酒。
16、[黍饭]shǔ fàn
黍米煮成的饭。
17、[稌黍]tú shǔ
稻谷等粮食。
18、[黏黍]nián shǔ
即粽子。
19、[黍醅]shǔ pēi
未过滤的黍酒。
20、[累黍]lěi shǔ
1.古代以黍粒为计量基准。累黍,谓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长度;同时定合、升、斗、斛以计容量,定铢、两、斤、钧、石以计重量。三者互相参校。见《汉书·律历志上》。《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郑译 ﹞与 邳公 世子 苏夔 累黍定律。”明 张煌言《乡荐经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积其空围斯累黍定而规式昭。” 2.指极微小之量。唐 司空图《成均讽》:“探灵测化,但累黍而无差。”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大地万国,上下百年间,强盛弱亡之故,不爽累黍。” 3.纍黍:1.累列或累积黍粒。古代计量方法之一种。其法列黍以定分、寸、尺等及音乐律管之长度;累黍以定合、升、斗等容积,铢、两、斤等重量。见《汉书·律历志上》、《宋史·律历志四》。 4.谓数量、差距微小之至。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操舟者日行滩瀨间,巨石森立,矛戟外向,舟触石罅而出,相去纍黍,輒成齏粉。” 5.指累积微量。宋 刘克庄《初宿囊山和方云台韵》:“累黍功名成未易,跳丸岁月去堪惊。”
21、[秫黍]shú shǔ
高粱。《古谣谚·嘉靖初童谣·二申野录》:“嘉靖 二年半,秫黍磨成麵。东街咽瞪睛,西街吃磨扇。”
22、[黍禾]shǔ hé
1.指黍的茎秆。 2.黍和禾。泛指粮食作物。
23、[黄黍]huáng shǔ
黍的一种。
24、[抟黍]tuán shǔ
1.黄莺的别名。 2.捏饭成团。 3.指捏成的饭团。
25、[歌黍]gē shǔ
唱《黍离》之歌。寓慨叹兴废之意。典出《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26、[黍秸]shǔ jiē
同“黍稭”。黍的茎秆。《元史·燕铁木儿传》:“敌列植黍秸,衣以氊衣,然火为疑兵,夜遁。”
27、[黍田]shǔ tián
种黍的田亩。
28、[黍丝]shǔ sī
古代指极轻微的重量单位。
29、[刈黍]yì shǔ
属“田间劳动”,即“收割黍”之意。
30、[稻黍]dào shǔ
稻和黍。《左传·僖公三十年》“荐五味,羞嘉穀”晋 杜预 注:“嘉穀,熬稻黍也,以象其文也。”《急就篇》卷二:“稻黍秫稷粟麻秔。”颜师古 注:“稻者有芒之穀总名也,亦呼为稌。黍似穄而黏,可以为酒者也。”
31、[黍穟]shǔ suì
见“黍穗”。
32、[黍糕]shǔ gāo
用黍米粉制成的糕。
33、[黍觞]shǔ shāng
指黍醴。
34、[黍雪]shǔ xuě
谓用黍子来擦拭桃子上的毛。
35、[黍穣]shǔ ráng
黍秆。《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殯”晋 杜预 注:“茢,黍穰。”孔颖达 疏:“杜 云‘茢,黍穰’者,今世所谓苕帚者,或用薍穗,或用黍穰,二者皆得为之也。”宋 窦苹《酒谱》:“凡人醉卧黍穰中必成癩醉。”《宣和遗事》后集:“时风寒,夜宿竹簟,侍御人取茅及黍穰作焰,与二帝同坐,向火至明。”
36、[黍酏]shǔ yǐ
黍米煮成的粥。
37、[搏黍]bó shǔ
黄鹂(即黄莺)的别名。搏,或作“摶”。
38、[黍酒]shǔ jiǔ
1.见“黍米酒”。 2.犹觚酒。
39、[香黍]xiāng shǔ
指粽子。
40、[委黍]wěi shǔ
虫名。伊威。又名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