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
拼音
shū笔顺
一 丨 丿 丶 丶 一 𠃋 丶 丿 丨 乚左窄右宽。“木”横画稍短,竖画正直。“㐬”横画宜短,下部宽阔,撇、竖、竖弯钩排均匀,钩底要平。
同音字
读音为shū的字 读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1.梳子,整理头发、胡须的用具。 2.用梳子整理头发:~头。详细解释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梳,理发也。——《说文》
梳,栉也。——《广雅》
梳,言其齿疏也。——《释名》
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新唐书·吴兢传》
又如:木梳;梳枇(齿稀的叫梳,齿密的叫枇);梳掠(梳子。小的叫梳,大的叫掠);梳行(买卖梳子的牙行);梳背(压发梳一类妆饰品);梳掌(梳子的柄)
用梳整理头发 [comb one's hair]
头蓬不暇梳。——杨雄《长杨赋》
贼如梳,军如篦。——《明史·洪钟传》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梳云(梳整像乌云一般的头发);梳裹(梳理头发包裹头巾。指化妆);梳沐(梳洗);梳雪(梳理白发);梳栉(梳理头发)
整理
白鸟梳翎立岸莎。——温庭筠《游南塘》
又如:梳爬(整理);梳翎(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梳笼;梳拢;梳弄 。指妓女首次按客伴宿
这等就说标致;他家里还有一个粉头,排行三姐,号“玉堂春”,有十二分颜色。鸨儿索价太高,还未梳栊。——《警世通言》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梳-中華語文大辭典梳梳ㄕㄨshū1.梳子;整理頭髮的器具。[例]木~|牛角~。2.用梳子整理(毛髮)。[例]~洗|~頭髮。
梳-漢語大字典梳
《説文》:“梳,理髮也。从木,疏省聲。”段玉裁注:“器曰梳,用之理髮,因亦曰梳。”
shū 《廣韻》所葅切,平魚生。魚部。
(1)梳子。《説文·木部》:“梳,理髮也。”段玉裁注:“梳,所以理髮也。所以二字今補。器曰梳。”《釋名·釋首飾》:“梳,言其齒疏也。”《廣韻·魚韻》:“梳,梳櫛。”《北堂書鈔》卷一百三十六引崔寔《正論》:“無賞罰,是無君。苟欲治之,是猶不畜梳而欲髮之理也。”《新唐書·吴兢傳》:“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
(2)以梳理发。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木部》:“梳,用之理髮,因亦曰梳。”漢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飢不及餐。”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風流薄梳洗,時世寬籹束。”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他现在虽然格外留长头发,左右分开,又斜梳下来。”
(3)疏理;疏导。唐韓愈《送鄭尚書序》:“蜂屯蟻雜,不可爬梳。”宋羅泌《路史·後記·夏后氏》:“南至於華陰,東至底柱,࣫u>孟津,梳三門,以奠西河。”
1、梳讀音:山於切,音疏,魚韻。釋文:
❶所以理髮也。見《說文》。《段注》:所以二字。今補。器曰~。用之理髮、因亦曰~。凡字之體用同偁如此。漢書亦作疏。
〔按廣韻。~、櫛也。釋名釋首飾。~、言其齒疏也。唐書吳兢傳。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文選揚雄賦。頭蓬不暇~。此類乃體用同稱之證也〕。
❷導也。〔韓愈文〕:蜂屯蟻雜。不可爬~。
❸牙~。嶂名。《廣志》:牙~嶂在江西廣昌縣南。
2、梳讀音:設竹切,音束,屋韻。釋文:妝~也。〔劉禹錫詩〕:容顏本南國。妝~學西京。
3、㧧釋文:俗梳字。見《正字通》。
4、髕釋文:同疏。見《廣韻》。
5、洟釋文:同梳。見《五音篇海》。
6、疏讀音:山於切,音梳,魚韻。釋文:
❶通也。見《說文吗部》。《段注》:古蘘、~、喙、三字通用。
❷開也。〔文選謝靈運詩〕:隨山~濬潭。
❸分也。《淮南原道》:襄子~隊而擊之。
❹理也。《文選郭璞賦》:濯翮~風。
❺布陳也。《楚辭湘夫人》:~石蘭兮爲芳。
❻遠也。《楚辭大司命》:不籘近兮愈~。
❼曠也。見《文選謝瞻詩對筵曠明牧注》引《蒼頡》。
❽外也。《春秋文曜鉤》:亢爲~廟。
❾遲也。《淮南說林》:若以燧取火。~之則勿得。
❿賤也。《文選揚雄賦》:賤瑇瑁而~珠璣。
⓫麤也。《詩召旻》:彼~斯粺。
〔箋〕:~、麤也。謂糲米也。
⓬稀也。《楚辭東皇太一》:~緩節兮安歌。
⓭徹也。《國語晉語》:公令~軍而去之。
⓮除也。《文選孫綽賦》:~煩想於心胸。
⓯滌也。《國語楚語》:敎之樂以~其穢而鎭其浮。
⓰搜索也。《漢書趙充國傳》:~捕山間虜。
⓱菜也。《周禮大宰》:八曰。臣妾聚斂~。《釋文》:~、色居反。菜也。劉音蘇。
⓲窗也。《史記禮書》:~房牀笫几席。
⓳大也。《太玄玄首》:方州部家。三位~成。
⓴非親也。見《玉篇》。
㉑闊也。見《玉篇》。
㉒畫也。《管子問》:大夫~器。
〔注〕:~、畫飾之也。
㉓刻也。《禮明堂位》:~屛。天子之廟飾也。
〔疏〕:~屛者。~、刻也。屛、樹也。謂刻於屛樹爲雲气蟲獸也。
㉔~躍。布散也。《淮南俶眞》:今夫萬物之~躍。
㉕扶~。枝葉盛貌。《韓非揚權》:數披其木。毋使木枝扶~。
㉖徒跣也。《淮南道應》:子佩~揖北面立於殿下。
㉗~~。衣服盛貌。《韓詩外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者何也。
㉘~數。不平也。《太玄昆》:穀不穀。失~數。
㉙~屬。山名。《山海經海內西山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屬之山。
㉚~趾。雉也。《禮記曲禮》:雉曰~趾。
㉛䑏~。獸名。《山海經北山經》:帶山有獸焉。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
㉜渠~。杷也。《方言》:杷。宋魏之間謂之渠挐。或謂渠~。
㉝~勒。縣名。屬新疆省。卽喀什噶爾也。淸時爲府。
㉞通䔫。《東魏李仲璇脩孔廟碑》:若水嘉祥。荴䔫于季葉。
㉟通梳。《韻會》:揚雄頭蓬不暇~。
㊱通縗。《孟子滕文公》:枋~之服。
㊲通蔬。《論語述而》:飯~食飮水。曲肱而枕之。《釋文》:~、本或作蔬、
㊳姓也。《漢書疏廣傳》:~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
7、疏讀音:孫祖切,音蘇,虞韻。釋文:粗也。鄭司農曰。~食菜羹。見《集韻》。
8、疏讀音:所據切,音疋,御韻。釋文:
❶識也。見《廣雅釋詁》。《疏證》:~者。漢書匈奴傳。中行說敎單于左右~記。以計識其人眾畜牧。顏師古注。~、分條之也。說文作疋。
❷條錄之也。《漢書蘇武傳》:數~光過失。
❸檢書也。見《玉篇》。
9、髕釋文:同梳。見《五音集韻》。
10、聭釋文:同梳。見《類篇》。
梳木610ㄕㄨshū名整理頭髮的用具。如:「木梳」、「骨梳」。《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動用梳子整理頭髮。《文選.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飢不及餐。」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風流薄梳洗,時世寬妝束。」
梳-汉语大词典梳shū
ㄕㄨ
〔《广韵》所菹切,平鱼,生。〕
1.梳子。整理须发的用具。
●《北堂书钞》卷一三六引汉崔寔《正论》:“无赏罚,是无君,苟欲治之,是犹不畜梳而欲发之理也。”
●《新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
●五代李珣《南乡子》词:“拢云髻,背犀梳。”
●老舍《四世同堂》一:“老人用小胡梳轻轻的梳着白须,半天没有出声。”
2.指梳状的工具。
●《齐民要术·笔法》引三国魏韦诞《笔方》:“先次以铁梳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
3.以梳理发。
●汉扬雄《长杨赋》:“当此之勤,头蓬不暇梳,饥不及餐。”
●唐刘猛《晓》诗:“朝梳一把白,夜泪千滴雨。”
●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听说四川有一只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意思。”
4.整理;疏导。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蜂屯蚁杂,不可爬梳。”
●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二·夏后氏》:“南至于华阴,东至底柱,凿孟津,梳三门,以奠西河。”
5.分割开。
●宋何薳《春渚纪闻·赵安定提研制》:“《研谱》称唐人最重端溪石,每得一佳石,必梳而为数板,用精铁为周郭。”
6.梳拢。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张玉秀﹞少时,楚省吴公子见而倾倒,出数百金梳之,为欢匝月。”
参见“梳拢”。
【梳】11画 4091·2 shū ㄕㄨ 所葅切,平,魚韻,審 二。魚部。㊀梳子。北堂書鈔一三六 漢 崔寔 正論:“無賞罰,是無君,苟欲治之,是猶不畜梳而欲髮之理也。”㊁梳頭。文選 漢 揚子雲(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飢不及餐。”又引申爲疏理,疏導。唐 韓愈 昌黎集二一 送鄭尚書序:“蜂屯蟻雜,不可爬梳。”宋 羅泌 路史 後紀 夏后氏:“鑿 孟津,梳 三門,以奠 西河。”
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梳shū
①梳子:木~。
②动梳理:~头洗脸|她~着两根粗辫子。
【读音】shū
【繁体】梳
梳<名>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同本义[comb]
梳,理发也。――《说文》
梳,栉也。――《广雅》
梳,言其齿疏也。――《释名》
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新唐书·吴兢传》
又如:木梳;梳枇(齿稀的叫梳,齿密的叫枇);梳掠(梳子。小的叫梳,大的叫掠);梳行(买卖梳子的牙行);梳背(压发梳一类妆饰品);梳掌(梳子的柄)
梳<动>
用梳整理头发[combone'shair]
头蓬不暇梳。――杨雄《长杨赋》
贼如梳,军如篦。――《明史·洪钟传》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梳shū
⒈[梳子]又叫"拢子"。整理头发的用具。
⒉用梳子整理头发:~头。~洗。
⒊纺织上处理纤维:~毛机。
梳
【辰集中】【木字部】 梳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𠀤音疏。【說文】理髮也。【徐曰】梳之言導也。【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文選》作梳,《漢書》作疏。
◎又【博雅】經梳謂之枃。【廣韻】櫛也。【釋名】梳,言其齒疏也。【唐書·吳兢傳】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 【集韻】或作𣐌、𣓜。
★又【古音轉註】設竹切,音束。妝梳也。【劉禹錫·歷陽書事詩】容顏本南國,妝梳學西京。
[同]梳理
拢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ū
1、[梳子]shū zi
整理头发、胡子的用具,有齿,用竹木、塑料等制成。
2、[木梳]mù shū
〈名〉木制的梳子。
3、[梳妆打扮]shū zhuāng dǎ bàn
对容颜衣着进行修饰。
4、[梳理]shū lǐ
1.用梳子整理头发、胡须等。 2.比喻对事物进行整理、分析:把大家提的意见~一下。
5、[梳妆]shū zhuāng
梳洗打扮:~台。
6、[梳头]shū tóu
用梳子整理头发。
7、[梳洗]shū xǐ
梳头洗脸:~打扮。
8、[梳篦]shū bì
梳子和篦子的合称。
9、[梳拢]shū lǒng
1.旧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妓院中处女只梳辫,接客后梳髻,称“梳拢”。明 朱有燉《香囊怨》第二折:“前日小子见他説,要去这院里,拣一箇女孩儿梳拢他。”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年十五时,一客以千金啗 三胖 诱之梳拢,不从。”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幕第二场:“我有意举荐 侯公子 梳拢 香君,你看怎么样?” 2.见“梳櫳”。
10、[爬梳]pá shū
1.抓搔梳理。 2.谓整治繁乱而使之有条理。
11、[琼梳]qióng shū
饰以美玉的发梳。
12、[梳裹]shū guǒ
1.梳妆打扮。宋 柳永《定风波》词:“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元 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则为这镜儿昏,我可也难梳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这里姨妈招呼着和少奶奶重新梳裹已毕。” 2.指男子梳发并裹巾帻。宋 米芾《画史》:“客至,即言‘容梳裹’。乃去皮冠,梳髮角加后以入幞头巾子中,篦约髮,乃出。”
13、[梳掌]shū zhǎng
梳子的柄。
14、[梳帚]shū zhǒu
清除梳垢的刷具。
15、[梳空]shū kōng
形容柳枝在空中摇曳。
16、[梳笼]shū lóng
1.同“梳拢”。《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原来 西门庆 有心要梳笼 桂姐,故先索落他唱。”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梳笼谓之‘开襆’。幼女梳笼以得美少年为贵,不计财帛。” 2.梳头。明 冯梦龙《挂枝儿·镜》:“镜子儿,自梳笼,与你常时相见。”
17、[梳齿]shū chǐ
梳子的齿。借指发梳。
18、[梳剃]shū tì
理发剃须。
19、[犀梳]xī shū
犀角制的梳子。
20、[梳翎]shū líng
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21、[梳枇]shū pí
见“梳篦”。
22、[栉梳]zhì shū
梳理。
23、[妆梳]zhuāng shū
1.梳妆打扮。 2.梳妆打扮的款式。 3.梳妆打扮。
24、[梳起]shū qǐ
方言。广东 有些地方的女子,由于各种原因,决心一辈子不出嫁,举行一种将辫子梳成发髻的仪式,称做“梳起”。欧阳山《三家巷》十九:“这些使妈都是青春年少的女人,在名义上有结了婚的,有没有结过婚的,有拖儿带女的,也有自称‘梳起’不嫁的,大约都在二十多、三十岁上下。”
25、[梳背]shū bèi
压发梳一类妆饰品。梳齿插入发中,背部饰有花纹图案。
26、[梳扫]shū sǎo
犹梳妆。扫,扫眉,画眉。
27、[梳掠]shū lüè
梳理;梳妆。
28、[梳行]shū xíng
买卖梳子的牙行。宋 范成大《市街》诗:“梳行讹杂马行残,药市萧骚土市寒。”金 元好问《同严公子大用东园赏梅》诗:“花行更比梳行好,谁道 并州 是故乡。”
29、[梳云]shū yún
梳头。
30、[梳弄]shū nòng
旧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
31、[耙梳]pá shū
整理,使有条理。
32、[玉梳]yù shū
梳之美称。唐 元稹《六年春遣怀》诗之四:“玉梳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瑇瑁筝。”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又有这玉梳儿一枚,是妾平日所爱之珍。”《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金凤斜簪,云鬟半偏,插玉梳,贴翠鈿。”
33、[篦梳]bì shū
1.栉发用具。用以除发垢。古称“洛成”。 2.引申指细密地搜索。
34、[装梳]zhuāng shū
梳妆,修饰打扮。
35、[梳雪]shū xuě
梳理白发。谓年迈。清 钮琇《觚賸·栖梧阁》:“桐城 吴氏,年二十五而寡……今闻其年,六旬有奇,已届梳雪之辰,尚勤操觚之业。”
36、[梳巡]shū xún
来往巡逻。
37、[钗梳]chāi shū
簪钗与梳篦。
38、[梳沐]shū mù
梳洗。《南史·刘穆之传》:“妻復截髮市肴饌,为其兄弟以餉 穆之,自此不对 穆之 梳沐。”宋 无名氏《瑞桂堂暇录》:“夫人方梳沐,有旧友来访。”清 袁枚《续新齐谐·缢鬼申冤》:“夜半忽闻梁间有声,观之则弓鞋双垂而下,年二十许之美人也,凭栏望月,取妆奩作梳沐状。”
39、[杷梳]pá shū
梳理,整理。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史记会注考证驳议>序》:“抑闻君年未及壮,精力过絶於人,涉览之暇,将取 史公 全书杷梳而剔抉之,盖欲令后之治 迁 书者,不能不以君书为始事。”
40、[梳纂]shū zuǎn
梳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