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丿 丿

同音字

读音为lì的字 读音为li的字

基础解释

栎树,乔木或灌木,叶子有锯齿或分裂,柔荑花序,果实为坚果。种类很多,如栓皮栎、麻栎等。通称橡树。

详细解释

〈名〉

  1. 即“麻栎”。通称“柞树”

    栎,栎木也。——《说文》

    山有苞栎。——《诗·秦风·晨风》

    白于之山,下多栎檀。——《山海经·西山经》

    槠栎草斗之实。——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一种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叶子可喂柞蚕。另有一种栓皮栎,树皮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是制造软木的主要原料

    山有苞栎,隰有六駮。——《诗·秦风·晨风》

    又如:栎散(栎木一类无用的木料);栎樗(比喻无用之材。作为才质不好的谦词)

  3. 栏杆之类

    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史记》

  4. 古都邑名,春秋时郑国别都 ,在今河南省禹县

〈动〉

  1. 刮;敲;搏击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史记·楚元王世家》

    栎雌妒异,倏来忽往。——潘岳《射雉赋》

  2. 啮咬

    以牙栎之,裁断皮出血。——《艺文类聚》引《广志》

  3. 另见 yuè

  4. 櫟 Yuè

  5. 另见 lì

1. 栎 [lì]

栎 [lì]

〈名〉

  1. 即“麻栎”。通称“柞树”

    栎,栎木也。——《说文》

    山有苞栎。——《诗·秦风·晨风》

    白于之山,下多栎檀。——《山海经·西山经》

    槠栎草斗之实。——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一种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叶子可喂柞蚕。另有一种栓皮栎,树皮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是制造软木的主要原料

    山有苞栎,隰有六駮。——《诗·秦风·晨风》

    又如:栎散(栎木一类无用的木料);栎樗(比喻无用之材。作为才质不好的谦词)

  3. 栏杆之类

    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史记》

  4. 古都邑名,春秋时郑国别都 ,在今河南省禹县

〈动〉

  1. 刮;敲;搏击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史记·楚元王世家》

    栎雌妒异,倏来忽往。——潘岳《射雉赋》

  2. 啮咬

    以牙栎之,裁断皮出血。——《艺文类聚》引《广志》

  3. 另见 yuè

  4. 櫟 Yuè

  5. 另见 l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栎-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栎 lì
① 名柞树,一种乔木。《诗经·秦风·晨风》:“山有苞~,隰有六驳。” ② 名栏干。《史记·滑稽列传》:“建章宫后閤重~中,有物出焉,其状如麋。” yuè
地名。春秋时晋、楚、郑三国各有栎。

栎-辞源3

同:

栎-中国神话大词典


鸟名。《山海经·西山经》:“天帝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

栎-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史記·楚元王世家】㛮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考證:〔【詩·秦風】山有苞櫟。【註】引爾雅云。〕 謹照原文註改疏。〔陸璣疏河南人謂木蓼爲櫟。秦風苞櫟從其方土之言柞櫟也。〕 謹照原文南改内。秦風以下改爲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淮南子·時則訓】官獄其樹櫟。〕 謹照原文文義,官獄爲十二月三字。

栎-漢語大字典


“櫟”的简化字。

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栎(櫟)lì
名栎树,乔木或灌木,叶子有锯齿或分裂,柔荑花序,果实为坚果。种类很多,如栓皮栎、麻栎等。通称橡树。另见1619页yuè。

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栎(櫟)yuè
栎阳(Yuèyánɡ),地名,在陕西。另见806页lì。

栎-汉语大词典

栎(I)li
ㄌ〡ˋ
〔《广韵》郎击切,入锡,来。〕
1.麻栎。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黄褐色,雌雄同株。坚果卵圆形。幼叶可饲柞蚕。壳斗和树皮可提取栲胶。木材坚实,可做枕木和机械用材。因其木理斜曲,古代多作炭薪。古人常喻作不材之木。
●《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栎,隰有六駮。”
●陆玑疏:“秦人谓柞栎为栎。”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沙棠栎槠,华枫枰栌。”
●唐张籍《樵客吟》:“秋来野火烧栎林,枝柯已枯堪采取。”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二·橡实》:“栎,柞木也。实名橡斗,皂斗。”
2.喻无用之材。参见“栎散”。
3.栏杆之类。
●《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建章宫后合重栎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
●司马贞索隐:“重栎,栏楯之下有重栏处也。”
●唐元稹《蚁子》诗之二:“敢惮榱栎蠹,深藏柱石倾。”
4.打击,搏击。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射游枭,栎蜚遽。”
●颜师古注引张揖曰:“栎,梢也。”
●《文选·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徐爰注:“栎,击搏也。闻他雄鸣,击搏其雌。”
5.谓啮咬。
●《艺文类聚》卷九六引《广志》:“蝮蛇与土色相乱,长三四尺,其中人,以牙栎之,裁断皮出血,则身尽痛,九窍血出而死。”
6.超越。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绾以戏车为郎”裴骃集解引三国魏如淳曰:“栎机槥之类。”
●司马贞索隐:“栎音历,谓超逾之也。”
7.刮擦器物。
●《史记·楚元王世家》:“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
●司马贞索隐:“栎音历。谓以杓历釜旁,使为声。《汉书》作‘轑’,音劳。”
8.传说中的鸟名。
●《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
9.古地名。
●春秋时郑国别都,今河南省禹县。
●《春秋·桓公十五年》:“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杜预注:“栎,郑别都也,今河南阳翟县。”
10.古地名。
●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
●《左传·襄公十一年》:“己丑,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
杜预注:“栎,晋地。”
11.古地名。
●春秋楚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西北。
●《左传·昭公四年》:“冬,吴伐楚,入棘、栎、麻。”
杜预注:“棘、栎、麻,皆楚东鄙邑。”
栎(II)yue
ㄩㄝˋ
〔《广韵》以灼切,入药,以。〕
古县名用字。
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
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栎阳城》。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栎树]lì shù

见栎。

2、[栎社]lì shè

1.作为神社象征的栎树。 2.乡里的代称。

3、[栎木]lì mù

强韧、坚硬、牢固的栎树木材;尤指由明显的髓线产生的那种特殊类型的木材(例如白栎木、红栎木、栗刺栎木、软木栎木、英国栎木)

4、[麻栎]má lì

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边缘像锯齿,坚果卵圆形。叶子是柞蚕的饲料,木材可用来做枕木、制家具等。也叫栎、橡树。

5、[丁栎]dīng lì

良种牛。

6、[柞栎]zuò lì

柞树。

7、[樗栎]chū lì

樗和栎是两种乔木。《庄子·逍遥游》中曾说樗“不中绳墨”“不中规矩”;《庄子·人间世》中又说栎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后因此用樗栎来比喻无用之材。

8、[重栎]zhòng lì

重栏。

9、[栎材]lì cái

喻无用之材。

10、[散栎]sàn lì

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明 唐顺之《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已甘散櫟终年计,耻逐冥鸿万里腾。”参见“散木”。

11、[栎釜]lì fǔ

以杓刮釜使其出声,以示羹尽。

12、[槲栎]hú lì

落叶乔木,高近30米,叶子长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的齿,背面有灰毛,壳斗杯形,果实长椭圆形。

13、[苞栎]bāo lì

即栎树。

14、[栎散]lì sàn

《庄子·人间世》:“匠石 之 齐,至於 曲辕,见櫟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 不顾,遂行不輟。弟子厌观之,走及 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因以“櫟散”比喻无用之材。多作为谦词。《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戴逵《闲游赞》:“櫟散之质,不以斧斤致用。”《魏书·宗钦传》:“伊余櫟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与枢机。”

15、[栎梂]lì qiú

橡实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橡实》。

16、[栎樗]lì chū

谓无用之材。多用作自谦之词。

17、[剺栎]lí lì

分别节制貌。

18、[栲栎]kǎo lì

栲树的别名。

19、[栎辐]lì fú

谓敲击车辐,使马闻声急行。

20、[社栎]shè lì

《庄子·人间世》:“匠石 之 齐,至乎 曲辕,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以“社櫟”谓里中不材之木。喻无所可用。

21、[栓皮栎]shuān pí lì

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子背面有灰白色绒毛,种子圆形。树皮的木栓层特别发达,叫做栓皮,用途很广。

22、[栎橿子]lì jiāng zǐ

槲实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槲实》。

23、[栎阳雨金]lì yáng yǔ jīn

比喻意外的恩赐。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yuè

1、[栎阳]yuè yáng

古地名。在今陕西临潼。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