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
拼音
róu笔顺
㇇ 丶 ㇇ 亅 丿 一 丨 丿 ㇏上窄下宽,上小下大。“矛”稍小。“木”横宜长,竖画正直,撇捺对称,撇捺收笔高于中竖。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róu的字 读音为rou的字基础解释
1.软(跟“刚”相对):~软。~韧。~枝嫩叶。 2.使变软:~麻。 3.柔和(跟“刚”相对):~情。温~。她的性子很~。 4.姓。详细解释
〈形〉
(形声。从木,矛声。本义:树木可曲可直)
同本义
柔,木曲直也。——《说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荏染柔木。——《诗·小雅·小弁》
又如:柔木(柔软而又坚韧的木)
柔弱;细嫩
柔,弱也。——《广雅》
爰求柔桑。——《诗·豳风·七月》
薇亦柔止。——《诗·小雅·采微》
柔弱者,生之徒也。——《说苑·敬慎》
柔弱者,道之要也 。——《淮南子·原道》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柔枝嫩叶;柔条(嫩枝);柔红(柔嫩的花);柔莩(幼芽附着的种子薄膜);柔荏(草木枝叶柔韧);柔桑(嫩桑叶);柔稚(幼嫩)
柔软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
又如:柔滑如荑(柔荑);柔穰(柔软的穰草);柔暖(柔软温暖);柔腴(柔软丰满);柔钝(柔软而不锋利);柔毳(柔软的皮毛);柔革(柔软的皮革)
柔和;温和
柔而立。——《书·皋陶谟》。郑注:“性行和柔。”
柔而正。——《礼记·乐记》
其声和以柔。——《史记·乐书》
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管子·四时》
士不偏不党,柔而坚。——《吕氏春秋·士容》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
又如: 柔谨(温和恭谨);柔缓(温和宽厚);柔调(温和地调治);柔愿(温和朴实);柔慈(温和仁慈);柔雅(温和文雅);柔黄(嫩黄);柔良(柔顺善良);柔明(柔顺而聪明);柔合(柔顺弥合);柔讷(柔顺而不直言); 柔谦(柔和谦逊); 柔嘉(柔和美善);柔雌(柔和);柔仁(柔和而仁慈);柔心(性情柔和);柔奸(表面柔和而内心奸诈);柔气(气质柔和的人)
温柔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曹植《洛神赋》
又如:柔媚娇俏(温柔和顺,妩媚俏丽);柔婉(温柔);柔闲(温柔、娴淑);柔娥(温柔的美女);柔善(性格温柔的善良之人);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柔淑(温柔贤淑);柔恶(外似温柔内心恶劣的人);柔惠(温顺柔和);柔习(温顺驯服);柔慎(温顺谨慎);柔煦(驯顺)
软弱;柔弱
蚤见而心柔懦。——《韩非子·亡征》
又如:柔肤弱体(柔弱的身体);柔蔓(柔弱的藤蔓);柔靡(柔弱委靡);柔筋脆骨(柔弱的筋骨);柔柯(柔弱的枝条);柔脆(柔弱,软弱);柔桡(柔弱苗条)
柔美 。 如:柔妍(娇柔秀丽);柔艳(柔美的花);柔纤(柔美纤巧);柔颜(柔嫩的容颜);柔情绰态(柔美的情态);柔乡(女色迷人之境);柔握(柔美的手)
〈动〉
安抚或平息,尤其通过让步
柔远能迩。——《书·舜典》
怀柔百神。——《诗·周颂·时迈》
又如:柔远(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柔远能迩(怀柔远方,优抚近地);柔软绥怀(安抚外方归顺者);柔远镇迩(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通过加工使变软
柔其肉。——《礼记·内则》
又如:柔麻;柔融(溶化使柔软)
润泽
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国语·郑语》
厉利剑者,必以柔砥。——《淮南子·说山》
灵之圣之,岁殷泽柔。——南朝· 梁· 江淹《迎送神升歌》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柔-中華語文大辭典柔柔ㄖㄡˊróu1.軟。[例]~軟|~嫩|~弱。2.溫和;溫順(與「剛」相對)。[例]溫~|~和|~順|~能克剛。3.〈書〉安撫;使人順從。[例]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遠人也(《禮記‧中庸》)。4.姓。
柔-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柔 róu
① 形草木始生;稚嫩。《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桑。” ② 形柔软;柔弱。《后汉书·光武帝纪》:“吾理天下,亦欲以~道行。” ③ 形和;顺。《管子·四时》:“然则~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 ④ 动安抚。《国语·齐语》:“宽惠~民,弗若也。”
róu
①草木始生;稚嫩。《詩經•豳風•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桑。”②柔軟;柔弱。《後漢書•光武帝紀》:“吾理天下,亦欲以~道行。”③和;順。《管子•四時》:“然則~風甘雨乃至,百姓乃壽。”④安撫。《國語•齊語》:“寬惠~民,弗若也。”
【柔翰】毛筆。
【柔嘉】溫柔而美善。
【柔遠】安撫遠方的民族,使歸順。
【柔則】以柔順為准則。古代女子的道德准則。
柔 róu
❶柔韌。
《詩經·小雅·巧言》:
荏染~木,君子樹之。(荏染:柔弱的樣子。)
又柔軟。
《詩經·大雅·烝民》:
~則茹之,剛則吐之。(茹:喫。)
又柔嫩。
《詩經·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止。(止:語氣詞。)
❷柔和,和順。
《詩經·大雅·崧高》:
申伯之德,~惠且直。
又温和。
《禮記·内則》:
問所欲而敬進之,~色以温之。
❸安撫。
《尚書·舜典》:
~遠能邇,惇德允元。(能邇:安撫近處。)
【读音】róu
【繁体】柔
柔<形>
(形声。从木,矛声。本义:树木可曲可直)
同本义[supple;soft]
柔,木曲直也。――《说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荏染柔木。――《诗·小雅·小弁》
又如:柔木(柔软而又坚韧的木)
柔弱;细嫩[tender]
柔,弱也。――《广雅》
爰求柔桑。――《诗·豳风·七月》
薇亦柔止。――《诗·小雅·采微》
柔弱者,生之徒也。――《说苑·敬慎》
柔弱者,道之要也。――《淮南子·原道》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柔枝嫩叶;柔条(嫩枝);柔红(柔嫩的花);柔莩(幼芽附着的种子薄膜);柔荏
柔róu
⒈软,嫩:~软。~枝。
⒉温和,跟"刚"相对:~和。~顺。温~。
[同]软和
绵软
柔软
软
[反]刚
【柔】9画 1790·4 róu ㄖㄡˊ 耳由切,平,尤韻,日。幽部。㊀嫩,始生。詩 豳風 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柔桑。”箋:“柔桑,穉桑也。”又 小雅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傳:“柔,始生也。”㊁軟,弱。與“剛”相對。易 説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孫子 九地:“剛柔皆得,地之理也。”㊂溫和,溫順。禮 内則:“柔聲以諫。”公羊傳 昭二五年:“且夫牛馬維婁,委己者也,而柔焉。”注:“柔,順。”㊃安定,安撫。書 舜典:“柔遠能邇。”左傳 文七年:“叛而不討,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懷?”㊄潤澤。國語 鄭:“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注:“柔,潤也。”㊅姓。西夏有武節大夫 柔思義。見 金史 交聘表下。
柔-中華大字典1、柔讀音:而尤切,音媃,尤韻。釋文:
❶木曲直也。見《說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考工記多言揉。許作煣。云曲伸木也。必木有可曲可直之性。而後以火屈之申之。此~與煣之分別次第也。
❷順也。《公羊昭二十五年傳》:且夫牛馬維婁。委己者也。而~焉。
❸和也。《管子四時》:然則~風甘雨乃至。
❹弱也。《文選曹植賦》:~情綽態。
❺仁也。《國語晉語》:~惠小物。
❻安也。《書舜典》:~遠能邇。
❼德也。見《後漢臧宮傳》。
❽穉也。《詩七月》:爰求~桑。
〔箋〕:~桑、穉桑也。
❾始生也。《詩采薇》:薇亦~止。
❿輭也。《禮記樂記》:其聲和以~。
⓫脃也。《國語周語》:無亦擇其~嘉。
⓬潤也。《國語鄭語》:以生~嘉材者也。
⓭濡也。《淮南說山》:厲利劒者必以~砥。
⓮猶濡毳也。《詩烝民》:~則茹之。
⓯太歲在丙曰~兆。見《爾雅釋天》。
〔按一切經音義引孫注。~兆。萬物~婉有條兆也。史記曆書作游兆〕。
⓰~日。陰日也。《儀禮士虞禮》:始虞用~日。
〔注〕:~日陰。陰取其靜。
⓱國名。西漢侯國。屬瑯琊郡。當在山東舊沂州府境。
⓲廣~。縣名。漢置。屬蜀郡。今四川汶川縣西北。有廣~故城。
⓳懷~。縣名。唐置。羈縻。屬河北道歸順州。當今京兆懷~縣治。
⓴~利。國名。《山海經海外北經》:~利國在一目東。爲人一手一足反。膝曲。足居上。
〔注〕:淮南墬形訓有~利民。在無腸民之次。大荒經有牛黎國。人無骨。卽此。
⓫~然。北方古國名。《通典》:蠕蠕姓郁久閭托跋。在北荒部落。主力微末。掠騎有得一奴。字之曰木骨閭。至其子車鹿會。雄健始有部眾。自號~然。後魏太武改其號曰蠕蠕。
㉒~佛。地名。在馬來半島南部。英文Johnson。
㉓通渘。《北海相景君碑》:實渘實剛。
㉔通騥。《爾雅釋畜》:靑驪繁鬣騥。《釋文》:木又作~。
㉕通揉。《詩民勞》:~遠能邇。《釋文》:~、本亦作揉。
㉖通㽥。《正字通》:土剛者耰而~之。謂之~田。別作㽥。
2、渘讀音:而由切,音柔,尤韻。釋文:
❶水名。見《集韻》。
❷通柔。《北海相景君銘》:實~實剛。
〔按古碑銘、柔多作~。魏元丕碑、旣膺~德。督郵班碑、~遠而邇、皆是〕。
柔róu
①软(跟“刚”相对,下➌同):~软|~韧|~枝嫩叶。
②动使变软:~麻。
③柔和:~情|温~丨她的性子很~。
④书安抚,怀~丨~远。
⑤(Róu)名姓。
柔木59ㄖㄡˊróu形①軟弱。如:「柔弱」、「柔能克剛」。②溫和、和順。《管子.四時》:「解怨赦罪,通四方,然則柔風甘雨乃至。」《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柔而不犯,文而有禮。」③草木新生,莖葉幼嫩的樣子。《詩經.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文選.曹植.美女篇》:「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動安撫。《禮記.中庸》:「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金史.卷八六.李石傳》:「北俗無定居,出沒不常,惟當以德柔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róu
1、[柔和]róu hé
1.温和而不强烈:声音~。光线~。 2.柔软;软和:线条~。手感~。
2、[温柔]wēn róu
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性格~。~的少女。
3、[柔软]róu ruǎn
软和;不坚硬:~体操。~的毛皮。
4、[柔嫩]róu nèn
软而嫩:~的幼苗。
5、[柔弱]róu ruò
软弱:生性~。~的幼芽。
6、[柔顺]róu shùn
温柔和顺:性情~。
7、[刚柔相济]gāng róu xiāng jì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
8、[柔美]róu měi
柔和而优美:音色~。
9、[柔性]róu xìng
1.温柔的性格;柔软的特性(跟“刚性”相对,下同)。 2.属性词。柔软而易变形的:~材料。 3.属性词。可以改变或通融的:~处理。
10、[轻柔]qīng róu
轻而柔和:衣料质地~。~的枝条。声音~。
11、[柔情]róu qíng
温柔的感情:~蜜意。~似水。
12、[柔韧]róu rèn
柔软而有韧性:枝条~。~的皮革。
13、[柔滑]róu huá
柔软而光滑:~如脂。丝绸手感~。
14、[刚柔]gāng róu
1.阴阳。 2.昼夜。 3.强弱。 4.犹宽严。
15、[柔光]róu guāng
一种柔和的、常带彩虹色或金属的闪光,接近光学上的反射但还差一点点;表面的光泽(如矿石的劈理面的或暗黑色羽毛的光泽)
16、[柔道]róu dào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日本人吸收中国摔跤技术结合日本武技而创造。两人徒手相搏,以将对方摔倒或使对方的背着地达30秒为胜。
17、[柔润]róu rùn
柔和润泽:皮肤~。~的嗓音。
18、[柔术]róu shù
日本的一种不用武器进行自卫的技巧(拳术或摔跤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对手的力量和重量的原理使对方失败或受伤。
19、[娇柔]jiāo róu
娇媚温柔。
20、[柔媚]róu mèi
1.柔和可爱:~的晚霞。舞姿轻盈~。 2.温柔和顺,讨人喜欢:~谦恭。
21、[柔肠]róu cháng
温柔的心肠,比喻缠绵的情意:~寸断。~百结。
22、[柔毛]róu máo
1.古指供祭祀用的肥羊。 2.轻暖的皮衣。
23、[柔细]róu xì
柔和而细:声音~。~的柳枝。
24、[柔婉]róu wǎn
1.柔和而婉转:唱腔~。~的语调。 2.柔顺:性格~。
25、[柔然]róu rán
古族名。
26、[纤柔]xiān róu
纤细而柔软:~的长发。
27、[低柔]dī róu
低而柔和。
28、[绵柔]mián róu
mián róu“绵柔”高品质白酒的代名词。
29、[阴柔]yīn róu
1.(女子性格、气质)温柔(跟“阳刚”相对,下同):性格~文静。 2.(文艺作品等的风格)柔美细腻:这幅山水表现出~之美。
30、[柔穣]róu ráng
柔软的穰草。
31、[熙柔]xī róu
和睦,使和洽。
32、[柔善]róu shàn
指性格温柔的善良之人。
33、[柔豪]róu háo
见“柔毫”。
34、[口柔]kǒu róu
以言语媚人;奉承。《尔雅·释训》:“籧篨,口柔也。”郭璞 注:“籧篨之疾,不能俯,口柔之人,视人颜色,常亦不伏,因以名云。”邢昺 疏引 李巡 曰:“籧篨,巧言好辞,以口饶人,是谓‘口柔’。”南朝 陈后主《太建十四年诏》:“而口柔之辞,儻闻於在位;腹诽之意,或隐於具僚。”
35、[柔荏]róu rěn
《诗·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丝。”后因以“柔荏”谓草木枝叶柔韧。
36、[柔麻]róu má
把麻泡在水里,使变软。
37、[柔液]róu yè
犹柔润。
38、[柔澹]róu dàn
温柔恬淡。常用于指诗文风格。
39、[诎柔]qū róu
屈曲柔弱。
40、[柔辔]róu pèi
柔软的缰绳。
近义词
róu
1、[软]ruǎn
1.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跟“硬”相对):柔~。~木。柳条很~。 2.柔和:~风。~语。话说得很~。 3.软弱:两腿发~。欺~怕硬。 4.能力弱;质量差:功夫~。货色~。 5.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耳朵~。 6.姓。
反义词
róu
1、[刚]gāng
1.硬;坚强(跟“柔”相对):~强。~直。他的性情太~。 2.姓。 3.恰好:不大不小,~合适。 4.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 5.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从上海回来。那时弟弟~学会走路。 6.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
2、[硬]yìng
1.物体内部的组织紧密,受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状(跟“软”相对):坚~。~木。~煤。 2.(性格)刚强;(意志)坚定:强~。~汉子。话说得~。 3.坚决或执拗地(做某事):不让他去,他~要去。 4.勉强地(做某事):~撑。他一发狠,~爬上去了。 5.(能力)强; (质量)好:~手。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