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ī

笔顺

𠃌 丿 丿 𠃌
“方”取左斜势,横折钩与撇画斜度一致。“㐌”头部宜小,下边三个竖向笔画排布均匀,竖弯钩舒展,钩底要平。

同音字

读音为shī的字 读音为shi的字

基础解释

1.施行 2.;施展:实~。措~。~工。无计可~。 3.给予:~礼。~压力。 4.施舍:~诊。~与。 5.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粉(搽粉)。~化肥。 6.姓。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 yǎn),也声。本指旗帜)

  2. 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3.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4. 设置;安放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5. 施行;实行;推行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6. 散布;铺陈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7. 加;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8. 判罪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9. 陈尸示众

    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0. 用;运用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名〉

  1. 恩惠,仁慈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又如:报施(报恩)

  2.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3. 姓。施琅 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施施-中華語文大辭典

施施施施ㄕ ㄕshīshī1.〈書〉徐徐。[例]~而行,漫漫而遊(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2.〈書〉喜悅自得的樣子。[例]~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離婁下》)。

施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施施】❶慢走的样子。《诗·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 将其来施施。” ❷喜悦自得的样子。《孟子·离娄下》:“﹝妻﹞与其妾讪其良人, 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施施-辞源3

【施施】㊀徐行貌。詩 王風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傳:“施施,難進之意。”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己之貌。”㊁喜悦自得貌。孟子 離婁下:“(妻)與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施施-汉语大词典

施施1.徐行貌。
●《诗·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毛传:“施施,难进之意。”
●郑玄笺:“施施,舒行伺闲,独来见己之貌。”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喜悦自得貌。
●《孟子·离娄下》:“﹝妻﹞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
朱熹集注:“施施,喜悦自得之貌。”
●唐韩愈《曹成王碑》:“王之遭诬在理,念太妃老,将惊而戚;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
●宋洪迈《夷坚丁志·谢花六》:“谢六以盗成家……官司名捕者踵接,然施施自如。”
●明宋濂《危孝子传》:“欣然就役,施施无难色。”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彼方以其能多杀人而施施自豪。”
3.象声词。
●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三八:“荷荷引睡施施溺,竟夕闻娘唤女声。”
钱仲联笺注:“荷荷、施施,皆借用古辞以状其声耳。”

施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施施ㄧˊ ㄧˊyí yí①舒緩前進的樣子。《詩經.王風.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漢.毛亨.傳:「施施,難進之意。」漢.鄭玄.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己之貌。」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②喜悅自得的樣子。《孟子.離婁下》:「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施-中華語文大辭典

施施1ㄕshī1.實行;推行。[例]~行|~工|無計可~|恩威並~。2.給予。[例]~捨|~惠|捨藥~茶|~比受更有福。3.恩惠。[例]受~慎勿忘。4.加。[例]~肥|~朱|~壓。5.散布。[例]雲行雨~。6.姓。施施2丨ˊyí〈書〉迂迴曲折地行進。[例]~從良人之所之(《孟子‧離婁下》)。施施3丨ˋyì〈書〉蔓延;延及。[例]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及莊公(《左傳‧隱公元年》)。

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施 shī
① 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② 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迄无济。” ③ 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于人。” ④ 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脂。” ⑤ 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于今无会因。” ⑥ 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而伐其师。” ⑦ 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八尺屏障。” shǐ
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刑屯北边。” yí
① 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 ② 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从良人之所之。” yì
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尾于堂。”

施-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施 shī
❶施行,實行。
賈誼《過秦論》:
仁義不~而攻守之勢異也。
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
欲有所~爲變革。
❷加,施加。
《論語·衛靈公》:
己所不欲,勿~於人。
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七:
略~丹粉而已。
又散布。
《周易·乾》:
雲行雨~。
❸給予。
《國語·吴語》:
~民所欲,去民所惡。
《舊唐書·黄巢傳》:
遇窮民於路,争行~遺(wèi)。(遺:贈送。)
引施捨。
范縝《神滅論》:
務~不關周急。(周:周濟。)
❹設置。
《荀子·勸學》:
~薪若一,火就燥也。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立法~度,整理戎旅。(戎旅:指軍隊。)
又陳列屍體示衆。
《左傳·昭公十四年》:
乃~邢侯而尸雍子與叔魚於市。
❺yì(義)。蔓延,延續。
《詩經·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于中谷。(葛:一種植物。覃:指生長。中谷:山谷中。)
李斯《諫逐客書》:
功~到今。
❻yí(移)。逶迤,斜行。
《孟子·離婁下》:
~從良人之所之。
❼chí(池)。通「弛」。棄置,改變。
《論語·微子》:
君子不~其親。

施-辞源3

【施】9画 0821·21.shī  ㄕ  式支切,平,支韻,審 三。歌部。㊀散布。易 乾:“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注:“使雲氣流行,雨澤施布,故品類之物,流布成形。”㊁分派。周禮 天官 内宰:“正歲均其稍食,施其功事。”㊂推行,施行。論語 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韓非子 外儲左上:“不得施其技巧,故屋壞弓折。”㊃設置。韓非子 外儲左上:“趙主父令工施鉤梯而緣 潘吾,刻疏人迹其上。”㊄用。後漢書十七 賈復傳:“大司馬 劉公在河北,必能相施。第持我書往。”注:“施,用也。”㊅給予。國語 吳:“施民所欲,去民所惡。”㊆加惠,恩惠。易 乾:“見龍在田,德施普也。”㊇陳尸示衆。國語 晉三:“秦人殺 冀芮而施之。”㊈尺度名。管子 地員:“夫 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注:“施者,大尺之名也,其長七尺。”㊉姓。參見 宋 鄧名世 古今姓氏書辯證三 支。2.yì  ㄧˋ  集韻以豉切,去,寘韻,喻 四。歌部。蔓延,延續。詩 大雅 旱麓:“莫莫葛藟,施于條枚。”莊子 在宥:“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駭矣。”3.yí  ㄧˊ  集韻余支切,平,支韻,喻 四。歌部。㊀斜,不正。史記八四 賈生傳服鳥賦:“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集解:“徐廣曰:‘施,亦作斜。’”㊁邪曲。老子:“行於大道,唯施是畏。”㊂逶迤行進。通“迤”。孟子 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4.shǐ  ㄕˇ  集韻賞是切,上,紙韻,審 三。歌部。解除,免除。通“弛”。後漢書 光武紀下:“遣驃騎大將軍 杜茂將衆郡施刑屯北邊。”注:“施,讀曰弛;弛,解也。”參見“施₄舍”、“施₄政”、“弛刑”。5.yǐ  ㄧˇ  古今韻會舉要演爾切。歌部。見“施₅靡”。

施-中華大字典

1、施讀音:商支切,音詩,支韻。釋文:
❶旗旖~也。从㫃也聲。齊欒~字子旗。知~者旗也。見《說文㫃部》。《段注》:自叚~爲儖。而~从㫃之意隱矣。故明之。
❷設也。《書益稷》:以五采彰~於五色。
❸誇張也。《論語公冶長》:無~勞。
❹賦也。《周禮內宰》:~其功事。
❺用也。《漢書西南夷傳》:智勇無所~。
❻行也。《論語爲政》:~於有政。
❼延也。《淮南脩務》:名~後世。
❽著也。《禮記祭統》:~於烝彝鼎。
❾猶布也。《文選潘岳賦》:陰謝陽~。
❿猶展也。《史記范睢蔡澤傳》:利~三川。
⓫惠也。《國語晉語》:夫齊侯好示務~。
⓬敎也。《禮記學記》:不陵節而~之之謂孫。
⓭宜也。《淮南氾論》:譬若斤斧椎鑿之各有所~也。
⓮舍也。《楚辭天問》:天何三年不~。
 〔注〕:言堯放鯀於羽山。三年不舍其罪也。
⓯猶劾也。《左昭十四年傳》:乃~邢侯。
⓰有以爲生也。《管子地員》:鳥獸安~。
⓱大尺之名也。《管子地員》: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七尺。
⓲陳尸以示眾也。《國語晉語》:秦人殺冀芮而~之。
⓳予也。見《廣雅釋詁》。
⓴~~。難進之貌。《詩丘中有麻》:將其來~~。
 〔又〕:猶扁扁。喜悅之貌。《孟子離婁》:~~從外來。
㉑發語聲。《孟子公孫丑》:孟~舍之所養勇也。《朱注》:孟、姓。~、發語聲。
㉒州名。唐置。屬江南道。當今湖北恩~縣。
㉓西~。古美女名。亦或簡稱爲~。〔歐陽修詩〕:有類異世誇嬙~。〔謂王嬙西~也〕。
㉔首~。猶首鼠也。《後漢鄧訓傳》:雖首~兩端。漢亦時收其用。
㉕戚~。不能仰者。詳戚字注。
㉖卷~。草名。《爾雅釋草》:卷~草。拔心不死。
㉗姓也。魯大夫~父之後。
 〔又〕:少~。複姓。
2、施讀音:施智切,音翅,寘韻。釋文:
❶惠與也。《易乾》:德~普也。
❷功勞也。《左僖二十四年傳》:~者未厭。
3、施讀音:以豉切,音易,寘韻。釋文:
❶移也。《詩葛覃》:~於中谷。
❷延也。《詩皇矣》:~於孫子。
❸旁及也。《儀禮喪服》:絕族無~服。
4、施讀音:賞是切,詩上聲,紙韻。釋文:
❶不給役也。《周禮少宰》:治其~舍。
❷易也。《論語微子》:君子不~其親。
 〔注〕: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
❸解也。《後漢光武紀》:將眾部~刑屯北邊。
5、施讀音:余支切,音移,支韻。釋文:
❶移也。《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易。
❷斜也。《史記屈原賈生傳》:庚子日~兮。
6、魽釋文:古施字。見《字彙補》。
7、袱釋文:古施字。見《集韻》。
8、浩釋文:古施字。見《集韻》。
9、執釋文:古施字。見《篇韻》。
10、艇釋文:古施字。見《集韻》。
 〔按說文㫃部施篆作婓。旗皃。从㫃。也聲。攴部话篆作在。敷也。从支。也聲。讀與施同。~與敷也篆相似而實譌也。疑居左之灥。爲秦石刻撻字之誤。撻卽也字。撻下之乚。未大勾出。譌成灥矣。其居右之殳。又爲支字之譌。茲沿舊列入艸部。附正於此〕。
11、䙾讀音:商支切,音施,專垂切,音䮔,陳知切,音馳,匀規切,音䔺,支韻。釋文:
❶司人也。見《說文》。
 〔注〕:伺候也。《段注》:司、今之伺字。
❷蔆~。面柔也。見《玉篇》。
 〔按詩作戚施〕。
12、仼釋文:古施字。見《集韻》。
13、岅釋文:儖或字。見《集韻》。
14、軞釋文:儖或字。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ī

1、[施行]shī xíng

1.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 2.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行:~手术。

2、[施工]shī gōng

实施工程。指按照设计建造房屋、桥梁,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

3、[实施]shí shī

实行(法令、政策等):付诸~。~细则。~新的办法。

4、[施加]shī jiā

给予(压力、影响等)。

5、[因材施教]yīn cái shī jiào

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6、[设施]shè shī

1.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组织、系统以及建筑等:军事~。工程~。 2.布置安排。

7、[措施]cuò shī

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用于较大的事情):计划已经订出,~应该跟上。

8、[施救]shī jiù

给予抢救。

9、[施展]shī zhǎn

发挥(能力等):~本领。他把全部技术都~出来了。

10、[施肥]shī féi

给植物上肥料。

11、[西施]xī shī

春秋末期越国(今浙江一带)美女。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西施被越王献给吴王。勾践灭吴后,传说与范蠡偕入五湖。

12、[布施]bù shī

佛教用语。指把财物施舍给别人。也指僧尼给人讲解佛经。

13、[施以]shī yǐ

给予。

14、[施用]shī yòng

使用;采用。

15、[施放]shī fàng

放出;发出:~烟幕。

16、[施主]shī zhǔ

和尚或道士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通常用来称呼一般的在家人。

17、[施药]shī yào

施舍药物。

18、[施予]shī yǔ

见“施与”。

19、[施礼]shī lǐ

行礼。

20、[施食]shī shí

1.施舍食物。唐 于鹄《温泉僧房》诗:“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山村无施食,盥洗亦安禪。”唐 白居易《观游鱼》诗:“绕池閒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鉤。” 2.佛教仪式。阿难 在静室中修习禅定,焰口 鬼王告 阿难 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於明日普施鬼神,以 摩竭陀国 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 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口。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赦孤》:“两堂清明日捡拾暴露骸骨及幼殤小儿殮毕,或化而瘞之,復延僧众施食荐度。”参阅 周叔迦《法苑丛谈·瑜伽焰口施食仪》。

21、[撒施]sǎ shī

把肥料均匀地撒在田地里的一种施肥方法,不集中施在作物的根部。

22、[施洗]shī xǐ

以宗教仪式施行洗礼。

23、[惠施]huì shī

(约前370—约前310)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代表。宋国人。与庄子为友,曾做过魏相,主张联合齐楚。论证了“合同异”,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都是相对的。具有素朴的辩证法思想。但由于夸大事物的同一性而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其言行片断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24、[穴施]xué shī

一种施肥方法。亦称点施。将基肥放入按行距和株距挖的坑内;再将追肥施在离作物根两三寸远的地方挖的小坑内。

25、[沟施]gōu shī

见条施。

26、[施诊]shī zhěn

给贫苦的人看病,不收诊费。

27、[普施]pǔ shī

普遍施与。

28、[条施]tiáo shī

一种施肥方法,在作物行间靠近作物根处开一条沟,把肥料施入沟里。也叫沟施。

29、[点施]diǎn shī

施肥的一种方法。施基肥时,按预定的行距和株距挖坑,施入肥料;施追肥时,有离作物的根两三寸的地方挖一小坑,施入肥料。

30、[丰施]fēng shī

丰厚的施与。

31、[茈施]zǐ shī

犹藩蓠。

32、[施巧]shī qiǎo

施展巧技。

33、[天施]tiān shī

谓天所施设。

34、[毛施]máo shī

古代美女 毛嫱、西施 的并称。

35、[阳施]yáng shī

1.阳气散布;阳气展开。 2.喻指音乐旋律高昂奔放。 3.谓焕发男子的亢阳之气。 4.喻指夫婿。 5.表面布施。

36、[贶施]kuàng shī

赐赠。

37、[戒施]jiè shī

持戒与布施。

38、[施事]shī shì

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爷爷笑了”里的“爷爷”,“水结成冰”里的“水”。表示施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主语,如“鱼叫猫吃了”里的施事是“猫”,但主语是“鱼”。

39、[施敬]shī jìng

谓施行庄敬之教。

40、[礼施]lǐ shī

犹礼赐。

近义词

反义词

shī

1、[]shòu

1.接受:~贿。~教育。~到帮助。 2.遭受:~灾。~批评。~委屈。 3.忍受;禁受:~不了。~得住。 4.适合:~吃(吃着有味)。~看(看着舒服)。~听(听着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