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拼音
shòu笔顺
丿 丶 丶 丿 丶 ㇇ ㇇ ㇏上撇短平,两点和撇均匀,“冖”宽阔,“又”撇捺舒展。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shòu的字 读音为sho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受-漢語大字典受
《説文》:“受,相付也。从ࠬʯ܌舟省聲。”林义光《文源》:“象相授受形,舟聲。授、受二字,古皆作受。”
(一)shòu 《廣韻》殖酉切,上有禪。幽部。
(1)接受。《説文·ࠬʩè》:“受,相付也。”《廣雅·釋詁三》:“受,得也。”《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唐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清洪仁玕《資政新篇》:“受贓者,准民控訴,革職罰罪。”
(2)授予,付给。后作“授”。《商君書·定分》:“今先聖人為書而傳之後世,必師受之,乃知所謂之名。”唐韓愈《師説》:“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水滸全傳》第一百一十回:“待有功次,照名陞賞,加受官爵。”
(3)盛,容纳。《方言》卷六:“受,盛也,猶秦晋言容盛也。”《玉篇·ࠬʩè》:“受,容納也。”《易·咸》:“君子以虚受人。”《齊民要術·造神麴并酒》:“假令甕受五石米者,初下釀,止用米一石。”唐杜甫《南鄰》:“秋水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清黄宗羲《餘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記》:“更造大艦十數,每一艦受若干人,制號如其數。”又引申为容量。《宋史·岳飛傳》:“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4)禀受。《字彙·又部》:“受,禀也。”《詩·大雅·假樂》:“受福無疆,四方之綱。”《文選·張協〈七命〉》:“天驥之駿,逸態超越,禀氣靈淵,受精皎月。”李善注:“孔安國《尚書傳》曰:‘禀,受也。’”宋蘇軾《乞常州居住表》:“臣受性剛褊,賦命奇窮。”
(5)遭到。如:受挫;受损失。《詩·邶風·柏舟》:“覯閔既多,受侮不少。”《後漢書·宦者傳·吕强》:“調廣民困,費多獻少,姦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唐張柬之《請罷姚州屯戍表》:“於國家無絲髮之利,在百姓受終身之酷。”蒋光慈《中国劳动歌》:“起来罢,中国劳苦的同胞呀!我们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到了极度。”
(6)忍受;禁受。如:受不了;真够受。元王實甫《破窰記》第一折:“我本是受虀鹽一介寒儒,隱風雪八員宰相。”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刘胜也是心里不好受。可是他不说。”
(7)收;取。《字彙·又部》:“受,取也。”《周禮·春官·司干》:“祭祀,舞者既陳,則授舞器,既舞則受之。”鄭玄注:“受,取藏之。”《管子·海王》:“名(命)有海之國讎(售)鹽於吾國,釜十五(当作五十)吾受,而官出之以百。”尹知章注:“受,取也。”
(8)继,继承。《廣雅·釋詁四》:“受,繼也。”王念孫疏證:“《(易·)序卦傳》云:‘故受之以《屯》。’是‘受’為繼也。”《儀禮·喪服》:“疏衰裳,齊牡麻絰,無受者。”鄭玄注:“無受者,服是服而除,不以輕服受之。”《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家世世受射。”宋王安石《寄吴氏女子》:“兒已受師學,出藍而更青。”
(9)计。《尹文子·大道上》:“故人以度審長短,以量受少多。”
(10)保证;监督。《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受與保同義。古語或以保、受連文,《士冠禮》‘永受保之’是也;或以保、受連文,《尚書·召誥》‘保受王威命明德’是也。‘使之相保’,‘使之相受’,文異而義同。”
⑪适合;中。《吕氏春秋·圜道》:“宫徵商羽角,各處其處,音皆調均’不可以相違,此所以無不受也。”高誘注:“受,亦應也。”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三:“同志,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受听不受听?”
⑫纣,古帝王名。《書·西伯戡黎》:“祖伊恐,奔告于受。”孔傳:“受,紂也。音相亂。”
(二)dào 《集韻》刀号切,去号端。
姓。《集韻·号韻》:“受,姓也。”《姓觿·號韻》:“受,《姓苑》云:‘河内族’,《千家姓》云:‘歷陽族’。”
受ㄕㄡˋshòu1.接受;得到。[例]~教育|~賄|~益|~褒揚。2.容納;容忍。[例]承~|忍~。3.遭受;遭到。[例]~災|~罰|~冤枉|~折磨。4.中;適合。[例]~聽|~用。5.姓。
受-辞源3【受】8画 2040·7 shòu ㄕㄡˋ 殖酉切,上,有韻,禪。幽部。㊀接受。詩 大雅 下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㊁買入,收入。管子 海王:“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㊂收回。周禮 春官 司干:“舞者旣陳,則授舞器;旣舞則受之。”注:“受,取藏之。”㊃容納。易 咸:“君子以虚受人。”㊄應和。呂氏春秋 圜道:“宮徵商羽角,各處其處,音皆調均,不可以相違,此所以無不受也。”注:“受,亦應也。”㊅付與。宋書 垣護之傳:“若空棄 滑臺,坐喪成業,豈是朝廷受任之旨?”
受-中華大字典1、受讀音:是酉切,音壽,有韻。釋文:
❶相付也。从洂。舟省聲。見《說文洂部》。《段注》:洂者自此言。~者自彼言。其爲相付一也。舟省聲。蓋許必有所受之。
❷承也。《國語楚語》:顓頊~之。
❸得也。見《廣雅釋詁》。
❹親也。見《廣雅釋詁》。
❺繼也。見《廣雅釋詁》。
❻取也。《管子海王》:釜十五吾~而官出之以百。
❼用也。《呂覽贊能》:舜得臯陶而舜~之。
❽因也。《呂覽愼勢》:位尊者其敎~。
❾應也。《呂覽圜道》:此所以無不~也。
❿成也。《呂覽誣徒》:事至則不能~。
⓫容納也。見《玉篇》。
⓬懮~。憂思也。《詩月出》:舒懮~兮。
⓭盛也。猶秦晉言容盛也。見《方言》。
⓮人名。《書立政》:其在~德暋。《傳》:~德。紂字。
〔疏〕:或言~。或言~德者。呼之有單復耳。
2、遂釋文:古受字。見《集韻》。
3、囓讀音:荀緣切,音宣,先韻。釋文:
❶修也。見《玉篇》。
❷表也。一曰手循。見《集韻》。
4、肿釋文:同受。《東觀餘論》:弡仲医銘用盛諸~崅。
受又68ㄕㄡˋshòu動①收得、接獲。如:「受到優待」、「受之有愧」。唐.李白〈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②容納、容忍。如:「承受」、「受不了」。《易經.咸卦.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唐.杜甫〈南鄰〉詩:「秋水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③被、遭到。如:「受挫」、「受凍」、「受批評」、「受驚嚇」。副中、適合。如:「他說的話很受聽。」
受-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受 shòu
❶接受。
《論語·鄉黨》:
康子饋藥,拜而~之。
《三國志·吴書·吴主傳》:
權辭讓不~。(權:孫權。)
成語有「受寵若驚」。
引承受。
《史記·秦始皇本紀》:
莫不~德,各安其宇。(宇:居住的地方。)
又容納。
《論衡·命禄》:
器~一升。
❷遭受,遭到。
賈誼《論積貯疏》:
一夫不耕,或~之飢。(或:有的人。)今雙音詞有「受災」、「受阻」。
❸授予,給予。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因能而~官。(因能:根據才能。)
又傳授。
韓愈《師説》:
師者,所以傳道~業解惑也。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授」。
受shou
ㄕㄡˋ
〔《广韵》殖酉切,上有,禅。〕
1.接取。
●《仪礼·士丧礼》:“降衣于前,受用箧。”
●《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
2.接受,承受。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
●唐韩愈《曹成王碑》:“﹝曹王﹞抵良(王国良)壁,鞭其门大呼:‘我曹王,来受良降。良今安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习学。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伏生受《尚书》。”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左丘明受经于仲尼。”
●《北史·周齐炀王宪传》:“少与武帝受《诗传》,咸综机要,得其指归。”
4.承,继。
●《易·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5.遭受。
●《诗·邶风·柏舟》:“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宋沈作哲《寓简》卷八:“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间或逃学,且一再说谎,掩饰我逃学应受的处罚。”
6.忍受。
●明沈自征《霸亭秋》:“小生暗想胸中破万卷之书,笔下高千古之句,学而时习之,受了这寒窗十载工夫,乃蹭蹬如此,这世态好难也呵!”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单是林宛芝那个神气活现的样子,我就受不了。”
●巴金《探索集·说真话》:“我看见他装模作样毫不红脸,我心里真不好受。”
7.适合,中。参见“受听”、“受看”。
8.得到;得。
●南朝梁沈约《难范缜神灭论》:“刀则唯刃独利,非刃则不受利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淄水﹞东迳巨淀县故城南……县东南则巨淀湖,盖以水受名也。”如:商店送货上门,受到群众欢迎。
9.收回。
●《周礼·春官·司干》:“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
10.收买。
●《管子·海王》:“雠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
尹知章注:“受,取也。假令彼盐平价釜当十钱者,吾又加五钱而取之。”
11.盛,容纳。
●《易·咸》:“君子以虚受人。”
●《水经注·谷水》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王室定,遂徙居。成周小,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之。”
●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惟舍后遗一小白缸,可受石许。尹携归,贮水养朱鱼。”
12.计。
●《尹文子·大道上》:“故人以度审长短,以量受少多。”
13.犹担保。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
郑玄注:“保犹任也。”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句似异而实同例》:“‘使之相保’,‘使之相受’,文异而义同,皆谓使之互相任保,不为罪过也。”
14.方言。劳动,干活。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二:“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
15.指劳累。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四回:“刘二则整整在炭窑里熬累了一天,受得筋疲力尽,骨节都像散了。”
16.付与。后作“授”。
●李亢《独异志》卷中引《西京杂记》:“弘成子少时好学,尝有人过门,受一文石,大如燕卵,吞之,遂明悟而更聪敏。”一本作“授”。
●晋葛洪《神仙传·沈羲》:“有三仙人,羽衣持节,以白玉简青玉介丹玉字受羲,羲不能识。”一本作“授”。
17.通“寿”。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再安社稷垂衣理,受同山岳长江水。”
●《敦煌曲子词·感皇恩》:“当今圣受被南山。”
18.即商王纣。
●《书·西伯戡黎》:“祖伊恐,奔告于受。”
●孔传:“受,纣也。音相乱。”
受 shòu
① 动接受;承受。《鸿门宴》:“项王则~璧,置之坐上。” ② 动听从。《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命。’” ③ 动遭受。《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之饥。” ④ 动通“授”。给予;授予;传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shòu
①接受;承受。《鴻門宴》:“項王則~璧,置之坐上。”②聽從。《陳涉世家》:“徒屬皆曰:‘敬~命。’”③遭受。《論積貯疏》:“一夫不耕,或~之饑。”④通“授”。給予;授予;傳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業解惑也。”
【受生】稟性。
【受室】娶妻。
【受知】受人知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