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
拼音
qiāo笔顺
丶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𠃌 丨 𠃍 一 丨 一 ㇇ ㇏左部紧凑,右部宽松。“高”疏密均匀,上下中心对齐。“攴”竖画正直,撇捺交叉点正对上竖。
同音字
读音为qiāo的字 读音为qiao的字基础解释
1.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门。~锣打鼓。 2.敲竹杠;敲诈: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一下子。详细解释
(形声。从攴,高声。攴, 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 黄宗羲《原君》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推敲 。
如:敲一敲实(摸底;探虚实);敲句(推敲语句);敲吟(推敲吟诵诗句);敲推(推敲);敲磕(推敲,琢磨);敲诗(推敲诗句)
敲诈 。
如:敲削(敲剥。敲诈剥削);敲磕(敲诈);敲磨(犹敲剥);敲镘儿(敲诈钱财)
短杖式的刑具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敲-中華語文大辭典敲ㄑ丨ㄠqiāo1.叩;打;擊。[例]~打|~擊|~門|~鑼打鼓。2.斟酌;推測。[例]推~。3.〈口〉揩油;訛詐。[例]~詐|~竹槓|~他一筆!4.★〈口〉批評;提醒。[例]要~~他,別太衝動了。
敲-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敲 qiāo
❶擊。
《左傳·定公二年》:
奪之杖以~之。
引叩(後起意義)。
賈島《題李凝幽居》詩:
鳥宿池邊樹,僧~月下門。
❷短杖。
《文選·過秦論》:
埶~扑以鞭笞天下。(扑:鞭子。)
1、敲釋文:同崍。見《集韻》。
2、轄讀音:下瞎切,音鎋,黠韻。釋文:
❶車聲也。一曰。~、鍵也。見《說文》。《段注》:轂與軸相切聲也。鍵下曰鉉也。一曰車~。此鍵~二篆爲轉注也。舝下曰。車軸耑鍵也。然則崍、~、二篆。異字而同義同音。
〔按桂注。顏注急就篇。~、豎貫軸頭。制轂之鐵也。字或作鎋。廣韻。鎋。車軸頭鐵〕。
❷害也。車之禁害也。見《釋名釋車》。
❸星名。《晉書天文志》:~星傅軫兩旁、主王侯。左~爲同姓。右~爲異姓。
❹提~。鈐~。竝宋官名。見《宋史職官志》。
❺管~。猶言管領。訴訟法有土地管~、事物管~。屬管之官廳。曰管~官廳。屬於管~官廳之訴訟。移於他官廳。曰管~移轉。
❻同崍。《左昭二十五年傳》:昭子賦車~。《釋文》:~、本又作崍。
〔按漢書天文志集注引晉灼云。舝、古~字〕。
3、轄讀音:丘蓋切,音磕,苦會切,音癐,泰韻。釋文:車聲。見《集韻》。
4、轄讀音:何葛切,音曷,曷韻。釋文:輵~。轉搖皃。見《集韻》。
1、敲讀音:口交切,音骹,肴韻。口敎切,音撽,效韻。釋文:
❶橫擿也。見《說文》。
〔注〕:從旁橫擊也。
〔按段注。擿、今之擲字。橫擿、橫投之也〕。
❷擊聲也。見《左定二年傳釋文》。
❸~㪡。相擊也。見《一切經音義》引《三蒼》。
❹短杖也。《文選賈誼論》:執~扑鞭笞天下。
❺棄也。《方言》:楚凡揮棄物或謂之~。
❻俗謂强索人財曰~詐。
2、敲讀音:許昭切,音梟,蕭韻。釋文:地名。《漢書王子侯表》:~陽侯延年。
3、搞讀音:邱交切,音敲,肴韻。釋文:同敲。橫撾也。見《集韻》。
4、搞讀音:口到切,音犒,號韻。釋文:同靠。相違也。見《集韻》。
5、摮讀音:牛刀切,音敖,豪韻。牛交切,音磝,肴韻。釋文:麘也。《公羊宣六年傳》:膳宰熊蹯不熟。公怒。以斗~而殺之。
6、摮讀音:丘交切,音敲,肴韻。釋文:同敲。橫撾也。見《集韻》。
7、宆釋文:同敲。見《字彙補》。
8、䯨讀音:黑各切,音壑,藥韻。釋文:大也。見《類篇》。
9、䯨釋文:古敲字。見《玉篇》。
10、㪣讀音:許昭切,音梟,蕭韻。
〔按許曉母梟見母不合疑誤〕:釋文:~陽。地名。《字彙補》引《漢書王子侯表》:~陽侯延年。
〔按今本漢書作遬。師古曰。歊、許昭反。攷廣韻歊、許嬌切。是從欠字與音合。从文似譌〕。
敲攴1014ㄑㄧㄠqiāo動①叩、擊。如:「敲打」、「敲鑼」。唐.李商隱〈北青蘿〉詩:「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②斟酌、推究。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一.聽經猿記》:「舉手推敲,頗類苦吟之賈島。」③揩油、訛詐、勒索。如:「敲詐」、「敲竹槓」、「狠敲一筆」。名短杖。《文選.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
敲-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敲qiāo
动
①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门|~锣打鼓。
②口敲竹杠;敲诈: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一下子。
【读音】qiāo
【繁体】敲
敲<动>
(形声。从攴,高声。攴,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knock]?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推敲[weigh]。如:敲一敲实(摸底;探虚实);敲句(推敲语句);敲吟(推敲吟诵诗句);敲推(推敲);
敲qiāo
⒈击,打:~门。~锣。~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
⒉讹诈骗取财物或抬高价格:~诈。~竹杠。
敲
【卯集下】【攴字部】 敲
〔古文〕䯨
★【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𠀤音骹。【說文】橫擿也。【徐鉉曰】從旁橫擊也。【類篇】擊也。【左傳·定二年】奪之杖以敲之。【賈誼·過秦論】執敲扑以鞭笞天下。【註】短曰敲,長曰扑。
◎又【揚子·方言】楚凡棄物謂之敲。
★又【廣韻】苦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敎切,𠀤音檄。義同。
敲
《説文》:“敲,横擿也。从攴,高聲。”
qiāo 《廣韻》口交切,平肴溪。又苦教切。宵部。
(1)横击;击;叩。如:敲钟;敲锣打鼓。《説文·攴部》:“敲,横擿也。”徐鍇繫傳:“横擿,從旁横擊也。”《廣韻·效韻》:“敲,擊也。”《左傳·定公二年》:“邾莊公與夷射姑飲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杜預注:“奪閽杖以敲閽頭也。”唐賈島《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有一天,乡下做社戏了,他和戏子相识,便上台替他们去敲锣。”又批评;指责。浩然《艳阳天》第二卷第八十六章:“咱们先开党内的会,狠狠地敲他一顿。”
(2)击声。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十:“敲,擊聲也。”唐吴融《賦雪》:“影密燈回照,聲繁竹送敲。”
(3)杀。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誰待要宰馬敲牛,殺狗屠驢。”
(4)推敲;琢磨。清任曾貽《百字令》:“貰酒當罏,敲詩午夜,彈指成今昔。”清洪秀全《時勢》:“明主敲詩曾詠菊,漢皇置酒尚歌風。”
(5)敲诈。如:敲他一笔钱;从前有些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敲一下子。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
(6)挥弃物品。《方言》卷十:“楚凡揮棄物謂之拌,或謂之敲。”
(7)打人的刑具。《史記·陳涉世家》:“執敲朴以鞭笞天下。”司馬貞索隱:“臣瓚云:‘短曰敲,長曰朴。’”
敲qiāo
ㄑ〡ㄠ
〔《广韵》口交切,平肴,溪。〕
〔《广韵》苦教切,去效,溪。〕
亦作“搞”。
1.敲击;叩打。
●《左传·定公二年》:“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连夜敲开酒店门,买些个酒,买些个食,吃了。”
●许杰《惨雾》上:“加裕大伯低下头去,要找寻一块大些的石头,敲他的旱烟灰。”
2.指敲击声。
●唐吴融《赋雪》诗:“影密灯回照,声繁竹送敲。”
3.击杀。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摺:“谁待要宰马敲牛,杀狗屠驴。”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那杂种东西吠得老子心烦,我把它敲了,烤咸狗肉带到路上吃。”
4.推敲;琢磨。
●清冯桂芬《赠顾侍萱学博》诗:“尊酒那辞满,新诗合共敲。”
参见“敲诗”。
5.敲诈。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摺:“掩那虔婆见他是个官人,心中要敲他一下,不想又没什么大钱,好生埋怨。”
●《海上花列传》第一回:“耐要想敲我一干仔哉!”
●曹禺《日出》第一幕:“您这时出钱,那他们不敲个够?”
6.刑具。参见“敲扑”。
7.讥刺;批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冯永祥觉得潘宏福今天越来越不像话了,有意敲他一下。”
●浩然《艳阳天》第八六章:“咱们先开党内的会,狠狠敲他一顿。”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āo
1、[敲打]qiāo dǎ
1.击打。2.比喻用言语刺激别人或批评提醒。
2、[敲诈]qiāo zhà
依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索取财物。
3、[敲锣打鼓]qiāo luó dǎ gǔ
1.指欢庆祝贺。 2.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4、[敲敲打打]qiāo qiāo dǎ dǎ
比喻用言语刺激人。
5、[敲门]qiāo mén
1.叩门。 2.古代婚仪中的纳采。
6、[敲击]qiāo jī
敲打;击打。
7、[推敲]tuī qiāo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宾客嘉话录》)。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反复~。~词句。
8、[敲定]qiāo dìng
1.拍卖时敲槌表示成交。 2.借指最后确定:当场~。
9、[对敲]duì qiāo
也称为相对委托或合谋,是指行为人意图影响证券市场行情,与他人通谋,双方分别扮演卖方和买方角色,各自按照约定的交易券种、价格、数量,向相同或不同的证券经纪商发出交易委托指令并达成交易的行为,即一方做出交易委托,另一方做出相反交易委托,依事先通谋的内容达成交易。
10、[敲掉]qiāo diào
消灭;毁灭。
11、[敲背]qiāo bèi
用掌或空拳在背部进行有节奏的打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按摩的一种。敲背服务是指一种对背部进行敲打按摩,从而使被服务者舒缓筋骨、舒解疲劳的服务。
12、[敲尖]qiāo jiān
方言。比赛。
13、[敲磨]qiāo mó
犹敲剥。
14、[敲石]qiāo shí
1.敲击火石以取火。 2.喻时光短促。
15、[敲丝]qiāo sī
指银锭。古代银锭上都敲印着圆丝纹,故称。
16、[敲碁]qiāo qí
亦作“敲棋”。着围棋。以每一举棋必斟酌推敲之,故云。
17、[敲点]qiāo diǎn
词语解释敲点ㄑㄧㄠ ㄉㄧㄢˇ指点、指明。朱子语类.卷一三○.自熙宁至靖康用人:「温公之说,前后自不相照应,被他一一捉住病痛,敲点出来。」
18、[敲诗]qiāo shī
1.推敲诗句。 2.诗谜的一种。又称打诗宝。
19、[敲削]qiāo xuē
敲诈剥削。
20、[敲弹]qiāo dàn
弹奏。
21、[敲铿]qiāo kēng
敲击。铿,撞击。
22、[胡敲]hú qiāo
抖空竹的古称。
23、[敲棋]qiāo qí
见“敲碁”。
24、[敲吟]qiāo yín
谓推敲吟咏诗句。
25、[敲牙]qiāo yá
形容受冷后上下牙抖动相碰。
26、[刻敲]kè qiāo
勒索敲剥。
27、[敲订]qiāo dìng
1.推敲制订。 2.谓把事情交代清楚。
28、[敲剥]qiāo bāo
敲诈剥削。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安徽 百姓穷,禁得住几回敲剥!”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这些九姓胡对东西方贸易的大利当然看得眼红,他们……获利总是极厚,厚利的来源主要是敲剥 唐 人。”
29、[敲比]qiāo bǐ
杖击威逼。《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 武城 县官﹞深悔如此荒年,将百姓下狠的敲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 仇大娘 ﹞既归,邑宰奉令敲比,於是故产尽反。”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太原狱》:“乃命匠多备手械,以备敲比。”
30、[敲推]qiāo tuī
犹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31、[敲搒]qiāo péng
1.亦作“敲榜”。笞打。 2.指刑杖。
32、[敲榜]qiāo bǎng
见“敲搒”。
33、[敲更]qiāo gēng
打更。
34、[敲句]qiāo jù
推敲诗句。
35、[轻敲]qīng qiāo
方言,犹轻薄,不坚实。
36、[敲日]qiāo rì
谓 羲和 御日车,鞭之使快行。
37、[敲捣]qiāo dǎo
敲打撞击。
38、[敲扑]qiāo pū
1.见“敲扑”。 2.亦作“敲扑”。鞭打的刑具,短曰敲,长曰扑。亦指敲打鞭笞。
39、[敲缶]qiāo fǒu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击打瓦罐。
40、[敲杀]qiāo shā
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