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āo

笔顺

丿 𠃌
“忄”竖画正直,两点居竖画中上部。“肖”上竖正直,下框端正,宽窄适中,横画均匀;上下中心相对。

同音字

读音为qiāo的字 读音为qiao的字

基础解释

1.〔悄悄〕2.没有声响或声音很低。3.偷偷;不让人知道。

详细解释

1. 悄 [qiǎo]

悄 [qiǎo]

〈形〉

  1. (形声。从心,肖声。本义:忧愁的样子)

  2. 同本义

    悄,忧也。——《说文》

    忧心悄悄。——《诗·邶风·柏舟》

    劳心悄兮。——《诗·陈风·月出》

    诀后悄切。——《文选·潘岳·笙赋》

    又如:悄切(形容声音忧愁凄切);悄怆(哀伤,忧伤);悄悄(忧愁的样子);悄悒(因思念而忧郁);悄戚(悲痛忧伤)

  3. 寂静无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悄怆幽邃。——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悄默声儿(不声不响);悄促促(静悄悄);悄悄(寂静的样子)

  4. 完全的,整个的 。

    如:悄如(悄似,悄一似,悄一如。全像;恰似)

  5. 另见 qiāo

〈形〉

  1. (形声。从心,肖声。本义:忧愁的样子)

  2. 同本义

    悄,忧也。——《说文》

    忧心悄悄。——《诗·邶风·柏舟》

    劳心悄兮。——《诗·陈风·月出》

    诀后悄切。——《文选·潘岳·笙赋》

    又如:悄切(形容声音忧愁凄切);悄怆(哀伤,忧伤);悄悄(忧愁的样子);悄悒(因思念而忧郁);悄戚(悲痛忧伤)

  3. 寂静无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悄怆幽邃。——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悄默声儿(不声不响);悄促促(静悄悄);悄悄(寂静的样子)

  4. 完全的,整个的 。

    如:悄如(悄似,悄一似,悄一如。全像;恰似)

  5. 另见 qiā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悄悄-中華語文大辭典

悄悄悄悄ㄑ丨ㄠˇ ㄑ丨ㄠˇqiǎoqiǎoㄑ丨ㄠ  ㄑ丨ㄠqiāoqiāo1.形容聲音很低或沒有聲音。[例]~話|靜~。2.不聲不響。[例]~溜走|~出動。3.〈書〉形容憂愁。[例]憂心~。

悄悄-辞源3

【悄悄】㊀憂愁貌。詩 邶風 柏舟:“憂心悄悄,慍于羣小。”㊁寂靜貌。唐 韋應物 韋江州集六 曉至園中憶諸弟崔都水詩:“山郭恒悄悄,林月亦娟娟。”才調集五 元稹 會真詩三十韻:“更深人悄悄,晨會雨濛濛。”

悄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悄悄ㄑㄧㄠˇ ㄑㄧㄠˇqiǎo qiǎo悄然悄然 ②默默默默、寂靜寂靜、靜靜靜靜①憂愁的樣子。《詩經.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于群小。」②寂靜的樣子。唐.白居易〈西樓夜〉詩:「悄悄復悄悄,城隅隱林杪。」③不聲不響。《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徵君悄悄寫了十幾封書子,打發人進京去遍託朝裡大老。」

悄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悄悄qiāoqiāo
(~儿)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行动)不让人知道:我生怕惊醒了他,~走了出去|部队在深夜里~地出了村。

悄悄-汉语大词典

悄悄1.忧伤貌。
●《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忧愠悄悄,形于容色。”
●唐权德舆《薄命篇》:“闲看双燕泪霏霏,静对空床魂悄悄。”
●元张玉娘《山之高》诗之一:“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赵朴初《河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东山。”
2.寂静貌。
●唐元稹《莺莺传》:“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宋朱熹《闻蝉》诗:“悄悄山郭暗,故园应掩扉。”
●明何景明《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俞平伯《冬夜之公园》:“鸦都睡了,满园悄悄无声。”
3.形容声音很轻。
●唐韩愈《落叶送陈羽》诗:“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水浒传》第十七回:“张清手执长枪,引一千军兵悄悄地出战。”
●《儒林外史》第十回:“一个贴身的小厮在知县耳前悄悄说了几句话。”
●梁斌《播火记》二二:“朱老忠正在朱老明屋里坐着,听得外面有人悄悄走进来。”
4.料峭。
●元迺贤《京城燕》诗:“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悄-中華語文大辭典

悄悄1ㄑ丨ㄠˇqiǎo1.寂靜。[例]~然無聲|屋內~無一人。2.〈書〉憂傷。[例]舒窈糾兮,勞心~兮。3.聲音小;輕聲。[例]~聲細語。悄悄2ㄑ丨ㄠˇqiǎoㄑ丨ㄠqiāo1.參見【悄悄】。2.參見【悄悄話】。

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悄 qiǎo
① 形忧愁忧伤的样子。张可久《普天乐·别怀》:“故人疏,忧心~。” ② 形寂静;安静。《琵琶行》:“东船西舫~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悄-辞源3

【悄】10画 9902·7 qiǎo  ㄑㄧㄠˇ  親小切,上,小韻,清。宵部。㊀憂愁貌。詩 陳風 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㊁寂靜貌。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十二 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㊂完全,ॳѧ۴。唐 劉禹錫 劉夢得集六 送李策秀才還湖南……詩:“悄如促柱絃,掩抑多不平。”

悄-中華大字典

1、悄讀音:七小切,音嗖,篠韻。釋文:
❶憂也。見《說文》。
❷無聲也。《張說序》:月白夜~。
2、悄讀音:七肖切,音俏,嘯韻。釋文:急也。見《集韻》。
3、弱釋文:同悄。見《字彙》。

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悄qiāo
见下。另见1053页qiǎo。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āo

1、[悄悄]qiāo qiāo

〈形〉低声地说,不让局外人知道;私下说。

2、[静悄悄]jìng qiāo qiāo

状态词。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夜深了,四周~的。

3、[悄悄话]qiāo qiāo huà

低声说的不让局外人知道的话;私下说的梯己话。

4、[孤悄]gū qiāo

犹孤寂。

5、[悄静]qiāo jìng

安静,清静。

6、[悄切]qiāo qiē

忧伤貌。

7、[悄地]qiāo dì

暗地里。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我如今收拾些金银财寳,悄地交付了你。”《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次早起来,胖妇人分付八老,悄地打听邻舍消息。”清 张锡怿《玉蝴蝶》词:“日迟迟,双眉慵展,悄地相思。”

8、[轻悄]qīng qiāo

形容声音轻细低微。

9、[凄悄]qī qiāo

伤感寂寞。

10、[悄蒨]qiāo qiàn

草木鲜明貌。

11、[清悄]qīng qiāo

清静,安静。

12、[洁悄]jié qiāo

犹清静。

13、[哑悄]yǎ qiāo

寂静。

14、[悄戚]qiāo qī

1.亦作“悄戚”。悲痛忧伤。 2.见“悄慼”。

15、[空悄]kōng qiāo

幽寂。

16、[悄语]qiāo yǔ

低声说话。

17、[悄密]qiāo mì

秘密;暗地里。

18、[悄悒]qiāo yì

谓因思念而忧郁。

19、[幽悄]yōu qiāo

1.低微。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十五:“‘动笔的是高二的 小李,’声音比发问的更为幽悄。” 2.谓幽约微妙。叶圣陶《倪焕之》四:“街头的火把和纸灯笼,在幼年总引起幽悄而微带惊怖的有趣的情绪。”

20、[悄冥冥]qiāo míng míng

寂静无声貌。

21、[悄默声]qiāo mò shēng

方言。犹言不声不响。

22、[悄没声]qiāo méi shēng

见“悄默声”。

23、[悄促促]qiāo cù cù

静悄悄。

24、[悄无生息]qiāo wú shēng xī

1、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2、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悄:静悄悄,听不到任何声音,静指非常寂静。

qiǎo

1、[悄然]qiǎo rán

1.形容忧愁的样子:~落泪。 2.形容寂静无声:~离去。

2、[悄声]qiǎo shēng

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细语。他蹑手蹑脚,~走进房间。

3、[悄然无声]qiǎo rán wú shēng

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4、[悄无声息]qiǎo wú shēng xī

1.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2.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5、[悄寂]qiǎo jì

寂静无声:山野~。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