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
拼音
xié笔顺
一 亅 ㇀ 丿 丨 丶 一 一 一 丨 一 ㇌ 丿左短右长,左窄右宽。“扌”端正。“隽”上部紧凑,横画平行均匀,竖画正直。下部取左斜势,两笔斜度一致。
同音字
读音为xié的字 读音为xie的字基础解释
1.携带:~酒。~杖。~眷。扶老~幼。 2.拉着(手):~手。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携-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攜
携-中草药辞典【读音】xié
【繁体】攜
携<动>
(形声。从手,隽声。本义:提着)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carryinhand]
携,提也。――《说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又如:携壶;携带(提挈,照顾);携酒牵羊;携杖
拿着,持[hold]
闲携杖,漫出门,官槐满路叶纷纷。――清·孔尚任《桃花扇》
又如:携盘;携帚
牵挽;挽扶[lead]
相携于道。――《淮南子·览冥》
吾与汝并肩携手。――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携抱(牵挽扶抱);携率(率领);携将(扶持);相携于道;携幼扶老;携扶;携负(牵背)
带,随身一道[bringalong]
携其妻子。――《公羊传·襄公二十
携(攜、擕)xié
⒈提,拿,带:~物。~款。~带。~家眷。
⒉拉,牵引:~手(〈喻〉合作)。扶老~幼。
⒊[携贰]叛离,有二心。
[同]挽
牵
同:攜
携-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携手1013異「攜」的異體字。
携-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擕
携-中華大字典1、携釋文:攜俗字。見《字彙》。
2、儶讀音:懸圭切,音攜,齊韻。釋文:
❶提也。見《集韻》。
❷離也。見《集韻》。
3、儶讀音:胡桂切,音慧,霽韻。釋文:偙~。困劣貌。見《集韻》。
4、㩗釋文:攜俗字。見《正字通》。
5、擕釋文:攜俗字。見《正字通》。
6、㩦讀音:弦雞切,音奚,齊韻。釋文:姓也。見《字彙》。
7、攜讀音:懸圭切,音畦,齊韻。釋文:
❶提也。見《說文》。《王注》:曲禮。長者與之提~。注云。提~、謂牽引將行。案將、亦禼之借字。
〔按廣雅釋詁。~。提也。公羊襄二十七年傳。~其妻子。注。~、猶提也〕。
❷引也。《淮南覽冥》:相~於道。
❸離也。《左僖七年傳》:招~以禮。
❹連也。《漢書天文志》:杓~龍角。
❺怠政外交曰~。見《周書諡法》。
❻懸持也。見《六書故》。
❼姓也。見《姓苑》。
携
同“攜”。今“携”字通行。《改併四聲篇海·手部》引《餘文》:“携,音擕,義同。”《字彙·手部》:“携,俗攜字。”唐皮日休《卒妻怨》:“少者任所歸,老者無所携。”《紅樓夢》第三回:“説着携了黛玉的手又哭起來。”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闻小林同志之死》:“我们坚定地沿着小林多喜二同志的血路携手前进。”
携(攜、擕、㩗、㩦)xié
①携带:~酒|~杖|~眷。
②拉着(手):~手|扶老~幼。
携
【卯集中】【手字部】 携 俗攜字。(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𠀤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僕。【註】攜持僕御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註】提攜,謂牽將行。
◎又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
◎又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註】杓,斗柄也。
◎又姓。見【姓苑】。或省作㩦。俗作携㩗擕,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é
1、[携带]xié dài
1.随身带着:~家眷。~行李。 2.提携:多承~。
2、[提携]tí xié
1.领着孩子走路,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或后进:多蒙~。 2.携手;合作:互相~。
3、[携手]xié shǒu
1.手拉着手:~并肩。~同游。 2.比喻共同做某事:~合作。
4、[便携]biàn xié
方便随身携带。
5、[招携]zhāo xié
1.亦作“招擕”。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杜预 注:“携,离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宋 苏轼《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将招携 海曲 诸贼。”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3.招邀偕行。南朝 宋 谢惠连《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宋 林逋《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清 唐孙华《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6、[离携]lí xié
谓离心,不团结。
7、[携将]xié jiāng
扶持;携带。《后汉书·邓训传》:“黎阳 故人,多携将老幼,乐随 训 徙边。”《三国志·魏志·曹休传》:“休 年十餘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 江 至 吴。”清 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村酒与山蔬,一一自携将。”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特十餘年来,介绍无已,而究其所携将来归者,乃又捨治饼饵守囹圄之术而外,无他有也。”
8、[携畔]xié pàn
见“携叛”。
9、[携负]xié fù
亦作“擕负”。牵挽背负。
10、[骚携]sāo xié
谓忧愁愤懑,离心离德。
11、[牵携]qiān xié
牵拉携带。
12、[携落]xié luò
因离散而减少。
13、[携解]xié jiě
离心解体。
14、[携行]xié xíng
携带同行。
15、[携拔]xié bá
扶持提拔。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长沙公 少为诗有声,既得大位,愈自喜,携拔少年轻俊者,一时争慕归之。”
16、[睽携]kuí xié
乖离;分离。
17、[携拯]xié zhěng
携带拯救。
18、[相携]xiāng xié
1.亦作“相擕”。互相搀扶;相伴。 2.见“相携”。
19、[分携]fēn xié
离别。
20、[暌携]kuí xié
聚散;离合。
21、[携隙]xié xì
犹嫌隙。
22、[解携]jiě xié
1.亦作“解擕”。分手;离别。唐 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前蜀 韦庄《赠云阳县裴明府》诗:“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宋 范仲淹《送欧伯起》诗:“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明 皇甫涍《西湖歌寄方思道》:“信安 使君还旧溪,应对花卮惜解携。” 2.指别离之人。唐 李咸用《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得自新知己,如逢旧解携。” 3.见“解携”。
23、[携仆]xié pú
古代帝王的近臣。
24、[带携]dài xié
亦作“带擕”。带领;提挈。
25、[携离]xié lí
1.离心,背叛。 2.离间。
26、[携爽]xié shuǎng
离心。
27、[馈携]kuì xié
赠送的食物。餽,通“馈”。
28、[携抱]xié bào
牵挽抱持。《梁书·袁昂传》:“顗 败时,昂 时年五岁,乳媪携抱,匿於 庐山。”
29、[携扶]xié fú
1.亦作“携扶”。犹言扶老携幼。 2.携带扶持;搀扶。
30、[携屐]xié jī
携带登山屐。表示即将登山。
31、[携持]xié chí
亦作“携持”。携带;扶持。
32、[携挈]xié qiè
提挈;带领。
33、[携率]xié lǜ
率领。
34、[携衾]xié qīn
携带被褥。指出嫁。
35、[携散]xié sàn
有二心而散去。
36、[携角]xié jiǎo
古音律名。姑洗三十四律之一。
37、[携玩]xié wán
1.相携共赏。
38、[国携]guó xié
谓国家出现离析的现象。
39、[携提]xié tí
提携。
40、[携背]xié bèi
背离,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