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āo

笔顺

𠃌 丿 𠃍
左窄右宽。“扌”横画稍短,竖画端正。“召”上部取左斜势,横折钩与撇斜度一致,“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读音为zhāo的字 读音为zhao的字

基础解释

1.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 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 3.应接:~待宾客。 4.引来:~惹。~引。~揽。~致。 5.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 6.同“着”。 7.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2. 同本义

    招,手呼也。——《说文》

    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楚辞·招魂序》

    招樊哙出。——《史记·项羽本纪》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又如:招迎(招呼使接待;招引迎接);招求(招引导求);招招(招呼的样子);招诱(招唤劝导);招护(招呼,关照);招应(招呼、理睬)

  3. 招收;招募

    上招贤良。——《汉书·晁错传》

    又如:招拔(召来并加以擢用);招用(招收使用);招军(招募士兵)

  4. 邀请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又如:招宴(邀请参加酒宴);招要(招邀。邀请);招饮(招人宴饮)

  5. 招致;招惹

    满招损,谦受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引《书·大禹谟》

    招而不至。——汉· 贾谊《论积贮疏》

    招越蜀呔怪。——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招风惹雨(招惹是非);招风揽火(招惹是非);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招召(招来祸福);招振(招致擢用)

  6. 招供,供认

    非法拷打,何罪不招!——宋· 胡太初《昼帘绪论》

    又如:招状(供状);招款(招状);招稿(招供的文稿);招承(招认;认罪或认错)

  7. 逗引

    今夫赵女 郑姬,设形容,…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史记》

    又如:招蜂引蝶(比喻逗引异性)

  8. 招抚;招安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宋· 庄季裕《鸡肋篇》

    又如:招讨(招抚征讨);招慰(招抚);招怀(招抚)

  9. 招揽 。

    如:招选(延揽选拔);招悦(招揽而使人乐从);招贤纳士(招引接纳贤士)

  10. 摇动;挥舞

    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芦苇里棹出一只小船。——《水浒全传》

    又如:招飐(招展)

  11. 招赘;招婿

    他今日倒赔缘房,招你为婿。——元· 乔吉《金钱记》

    不争你要来我家,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宋·无名氏《错立身》

    又如:不招(不当上门女婿);招嫁(招赘与出嫁)

  12. 通“挢”( jiǎo)。举起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庄子·骈拇》

    操其觚招其末——《淮南子·主术》。注:“招,举也。”

    招八州而朝同列。——《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名〉

  1. 策略 。

    如:他回到下处,捉摸着下一招该怎样打法;绝招;妙招

  2. 靶子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本生》

  3. 口供,供词 。

    如:长状短招都取定,克日良时要斩人

  4. 旧时挂在酒店、饭店或商店门口,写明店名或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 。

    如:酒招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招招-辞源3

【招招】以手示意使來。詩 邶風 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傳:“招招,號召之貌。”一説招招與調調、刁刁聲同,指舟子鼓楫時身體屈申動摇之貌。南齊 謝朓 謝宣城集三 始之宣城郡詩:“招招漾輕檝,行行趨巖趾。”參閲 聞一多 詩經通義。

招招-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招招ㄓㄠ ㄓㄠzhāo zhāo①用手招人,示意前來。《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②搖擺蕩漾的樣子。南朝齊.謝朓〈始之宣城郡〉詩:「招招漾輕楫,行行趨巖趾。」唐.劉禹錫〈桃源行〉:「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③每一招。如:「他的打法,招招要命。」

招招-汉语大词典

招招1.招呼貌。
●《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毛传:“招招,号召之貌。”
●郑玄笺:“舟人之子号召当渡者。”
●清许润《己巳六月拜别家慈之楚》诗:“舟子招招促行李,残书数卷裹破被。”
2.摇摆荡漾貌。
●南朝齐谢朓《始之宣城郡》诗:“招招漾轻楫,行行趋岩趾。”
●唐刘禹锡《桃源行》:“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3.长软貌。
●《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
王冰注:“如竿末梢,言长耎也。”

招-中華語文大辭典

招ㄓㄠzhāo1.舉手揮動,向人示意。[例]〜手∣打〜呼。2.引來;招致。[例]〜財∣〜蒼蠅∣〜惹麻煩。3.透過廣告或通知等公開方式使人來。[例]〜生∣〜標∣〜考。4.承認罪行。[例]〜供∣〜認∣不打自〜。5.懸掛在店門口,以招引顧客的明顯標幟。[例]〜牌∣酒〜∣市〜。6.武術上的動作。[例]套〜∣〜數∣一〜半式。7.計策或手段。[例]絕〜∣高〜∣花〜。8.觸動;挑逗。[例]這孩子〜不得∣他正煩著,別〜他。9.量詞。用於計算武術、棋類等的招數。[例]一〜妙計∣雙方交手已過三十〜,仍未分出勝負∣甲君第十八〜棋下得太好,終於起死回生。10.姓。

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招 zhāo
① 动用手势叫人。《劝学》:“登高而~,臂非加长也。” ② 动招来;招集。《汉书·晁错传》:“上~贤良。” ③ 动招致。《伶官传序》:“书曰:‘满~损,谦受益。’” ④ 动招待;款待。《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之。” ⑤ 动供认。《旧唐书·哀帝纪》:“陈文巨~伏罪款。” ⑥ 动揭示。《国语·周语》:“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人过,怨之本也。” ⑦ 名箭把。《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

招 -古漢語常用詞典

zhāo
①用手勢叫人。《勸學》:“登高而~,臂非加長也。”②招來;招集。《漢書•晁錯傳》:“上~賢良。”③招致。《伶官傳序》:“書曰:‘滿~損,謙受益。’”④招待;款待。《五柳先生傳》:“或置酒而~之。”⑤供認。《舊唐書•哀帝紀》:“陳文巨~伏罪款。”⑥揭示。《國語•周語》:“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人過,怨之本也。”⑦箭把。《呂氏春秋•本生》:“萬人操弓,共射其一~。”
【招安】封建統治集團以官爵、錢財勸誘武裝反抗者放棄反抗,歸順投降。

招-辞源3

【招】8画 5706·21.zhāo  ㄓㄠ  止遥切,平,宵韻,照 三。宵部。㊀以手示意,或用某種方式召之使來,引致。書 説命下:“旁招俊乂。”荀子 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㊁自取,引起。書 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㊂招撫。史記九二 淮陰侯傳:“今 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 漢。”㊃招引,挑逗。史記一二九 貨殖傳:“今夫 趙女 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㊄羈絆,牽繫。孟子 盡心下:“如追放豚,旣入其苙,又從而招之。”注:“苙,欄也。招,罥也。”㊅射之的,箭靶。呂氏春秋 本生:“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㊆供認罪行。舊唐書 哀帝紀:“乙未,勅僞稱官階人 泉州 晉江縣應鄉貢明經 陳文巨招伏罪款,付 河南府決殺。”㊇姓。漢有 招猛。見 通志二八 氏族略四 以名爲氏。2.qiáo  ㄑㄧㄠˊ  集韻祁堯切,平,宵韻,羣。宵部。揭示,提出。莊子 駢拇:“自 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國語 周下:“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3.sháo  ㄕㄠˊ  集韻時饒切,平,宵韻,禪。宵部。㊀樂名。通“韶”。史記 五帝紀 虞舜:“於是 禹乃興 九招之樂。”索隱:“招音韶,卽 舜樂 簫韶。九成,故曰 九招。”㊁見“招₃摇”。

招-中華大字典

1、招讀音:之搖切,音昭,蕭韻。釋文:
❶手呼也。見《說文》。《桂注》:楚辭~魂注云。~者召也。以手曰~。以言曰召。
❷來之也。《書說命》:旁~俊乂。〔~考、~商、~股。皆此義〕。
❸求也。《漢書刑法志》:將~權而爲亂首矣。
❹徠也。《孟子盡心》:旣入其笠。又從而~之。
❺埻的也。《呂覽本生》:共射其一~。
❻召也。《書大禹謨》:滿~損。
❼來也。《廣雅釋言》:儀、~。來也。
❽明也。《文選張衡賦》:~有道於側陋。
❾至也。《呂覽本生》:命之曰~蹶之機。
❿謂掉也。《素問六節藏象論》:徇蒙~尤。
⓫認罪也。如罪犯~供、~解。
⓬~~。號召之貌。《詩匏有苦葉》:~~舟子。
 〔又〕:聲也。見《釋文》引《韓詩》。
⓭~延。引致也。《荀子議兵》:~延募選。
⓮~麾。指揮也。《荀子成相》:呂尙~麾。
⓯~搖。北斗第七星。《禮記曲禮》:~搖在上。
 〔又〕:翺翔也。《史記孔子世家》:~搖市過之。〔俗云~搖撞騙。~搖乃架空之意。殆卽翺翔義之引伸〕。
⓰~提。僧寺之別名也。〔杜甫詩〕:已從~提遊。
⓱姓也。漢大鴻臚~猛。
2、招讀音:祁堯切,音翹,蕭韻。釋文:
❶舉也。《國語周語》:好盡言以~人過。
❷揭也。《莊子騈拇》:有虞氏~仁義以撓天下。
❸撟也。《列子說符》:孔子之勁。能~國門之關。〔本亦作拓〕。
3、招讀音:時饒切,音韶,蕭韻。釋文:
❶~搖。申動貌。《漢書禮樂志》:體~搖。若永望。
❷同韶。《史記夏本紀》:於是禹乃興九~之樂。《索隱》:卽舜樂簫韶。

招-漢語大字典


《説文》:“招,手呼也。从手,召聲。”
(一)zhāo 《廣韻》止遥切,平宵章。宵部。
(1)打手势呼人。如:招手;招之即来。《説文·手部》:“招,手呼也。”段玉裁注:“০ݯ܌各本作呼,今正。呼者,外息也。০ݨ\u0005,召也。不以口而从手,是手০ݤٟ。”《廣雅·釋言》:“招,來也。”《廣韻·宵韻》:“招,招呼也。”《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毛傳:“招招,號召之貌。”孔穎達疏:“號召,必手招之。”《荀子·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又呼唤。《漢書·息夫躬傳》:“招上帝兮我察。”顔師古注引張晏曰:“招,呼也。”
(2)求;寻求。《書·説命下》:“旁招俊乂,列于庶位。”蔡沈注:“廣求俊乂,列于衆職。”《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文心雕龍·銘鍼》:“昔帝軒刻輿几以弼違,大禹勒筍簴而招諫。”
(3)邀约;邀请。《玉篇·手部》:“招,招要也。”唐李白《九日登山》:“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吴門名醫薛雪,自號一瓢,性孤傲,公卿延之不肯往,而予有疾,則不招自至。”
(4)招抚,使归顺。《史記·淮陰侯列傳》:“今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宋蘇軾《獲鬼章二十韻》:“困獸何須殺,遺雛或可招。”
(5)招致,引来(多指不好的事物)。《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吕氏春秋·本生》:“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機。”高誘注:“招,至也。”畢沅注:“招,致也。”《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這場大哭,招得滿屋的人無不下淚。”又引申为传染。如:这病招人。
(6)承认罪行。《舊唐書·哀帝紀》:“偽稱官階人泉州晋江縣應鄉貢明經陳文巨招伏罪款,付河南府决殺。”《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從實招了,我便饒你!”《紅樓夢》第六十一回:“只叫他們墊着磁瓦子跪在太陽地下,茶飯也别給吃,一日不説跪一日,便是鐵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又指口供,供词。《明成化説唱詞話叢刊·包龍圖陳州糶米記》:“長狀短招都取定,尅日良時要斬人。”《古今小説·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如今將妖賊閻浩、楊胤夔招中,竄入沈鍊名字,只説浩等平日師事沈鍊。”
(7)惹;逗。《史記·貨殖列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紅樓夢》第五十四回:“尤氏笑道:‘你要招我,我可撕你的嘴!’”
(8)掉,摇。《素問·五藏生成論》:“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虚。”王冰注:“招,謂掉也,摇掉不定也。尤,甚也。目疾不明,首掉尤甚。”《水滸全傳》第三十五回:“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蘆葦裏棹出一隻小船。”
(9)旧时挂在酒店、饭店或商店门口,写明店名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如:酒招。
(10)箭靶;目标。《吕氏春秋·本生》:“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高誘注:“招,埻的也。”陈奇猷校釋引杨树达曰:“此‘招’字即‘的’字,召聲、勺聲古音同在豪部也。”《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以敵之人為招。”注:“招,箭靶。”《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
⑪一种武术动作。如:一招一式。引申为手段、计策。如:花招;绝招;没招儿。
⑫羁绊;牵系。《孟子·盡心下》:“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朱熹注:“招,罥也,覊其足也。”
⑬通“昭”。明。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招,叚借為昭。”《莊子·徐无鬼》:“招世之士興朝。”于省吾新證:“招,應讀作昭。昭世之士興朝,謂昭明於世之士足以興朝也。”
⑭姓。《集韻·宵韻》:“招,姓。”《通志·氏族略四》:“招氏,晋步招之後,漢有大鴻臚招猛。”
(二)qiáo 《集韻》祈堯切,平宵羣。宵部。
举。《集韻·宵韻》:“招,舉也。”《莊子·駢拇》:“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俞樾平議:“此文招字亦當訓舉,而讀為翹。”《淮南子·主術》:“(孔子)力招城關。”《漢書·陳勝項籍傳贊》:“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顔師古注:“鄧展曰:‘招,舉也。’蘇林曰:‘招,音翹。’”
(三)sháo 《集韻》時饒切,平宵禪。
(1)通“韶”。古代乐曲名。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招,叚借為韶。”《尚書大傳》卷一:“招為賓客而雍為主人。”鄭玄注:“招、雍皆樂章名也。”《史記·五帝本紀》:“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司馬貞索隱:“招音韶,即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漢書·禮樂志》:“舜作《招》。”顔師古注:“招讀曰韶。”
(2)美。《集韻·宵韻》:“招,美也。”

招-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招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𠀤音昭。【說文】手呼也。【詩·邶風】招招舟子。【傳】招招,號召之貌。【疏】號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
◎又【廣韻】來之也。【書·說命】旁招俊乂。
◎又求也。【前漢·季布傳】辨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註】招求貴人威權,因以請託也。
◎又𦊰也。【孟子】旣入其苙,又從而招之。【註】招,羈其足也。
◎又姓。漢大鴻臚招猛。
★又【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𠀤音韶。【前漢·禮樂志】體招搖,若永望。【註】招搖,申動貌。
◎又與韶㲈通。【史記·帝舜紀】禹乃興九招之樂。【註】卽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左傳·昭十二年】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祁堯切,音翹。舉也。【周語】好盡言以招人過。【前漢·𨻰項傳贊】招八州而朝同列。
◎又揭也。【莊子·騈拇篇】有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
★又叶之笑切,音照。【蔡邕·郭有道𥓓】赫赫三事,幾行其招。委辭召貢,保此淸妙。
★又叶之由切。音周。【韓愈·祭𥠇員外文】於後八年,君從杜侯。我時在洛,亦應其招。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āo

1、[招呼]zhāo hu

1.叫;呼唤:那边有人~你。 2.用语言或动作表示问候:一下来了那么多人,我不知先~谁好。 3.吩咐;告诉:~他先干起来再说。 4.照顾;照管;关照:他没出过远门,一路上你得~着点儿。 5.接待:她的工作是站在柜台前~顾客。

2、[招手]zhāo shǒu

举起手来上下摇动,表示叫人来或跟人打招呼:~示意。

3、[招待]zhāo dài

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客人。记者~会。

4、[招生]zhāo shēng

招收新学生:~简章。

5、[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来了。”

6、[招聘]zhāo pìn

用公告的方式聘请:~技术人员。

7、[招商]zhāo shāng

用广告、展览等方式吸引商家(投资、经营):~引资。

8、[招标]zhāo biāo

兴建工程或进行大宗商品交易时,公布标准和条件,提出价格,招人承包或承买。

9、[招募]zhāo mù

募集(人员):~新兵。

10、[招考]zhāo kǎo

用公告的方式叫人来应考:~新生。~学徒工。

11、[招牌]zhāo pai

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售的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也比喻某种名义或称号。

12、[招收]zhāo shōu

用考试或其他方式接收(学员、学徒、工作人员等)。

13、[大招]dà zhāo

1.古乐名。即《大韶》。 2.《楚辞》篇名。相传为屈原所作。或云景差作。

14、[招股]zhāo gǔ

企业采用公司组织形式募集股金。

15、[中招]zhōng zhāo

中招,汉语词语,意思是是中国中原地区对中学毕业考试即高中入学考试(也即中举)的一种口语称谓。

16、[招数]zhāo shù

同“着数”

17、[招来]zhāo lái

见“招徠”。

18、[绝招]jué zhāo

1.绝技:身怀~。 2.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手段、计策。‖也作绝着。

19、[招致]zhāo zhì

1.招引;收罗。 2.引起(某种不好的后果):~失败。

20、[招揽]zhāo lǎn

招引到自己方面来:~顾客。~生意。

21、[高招]gāo zhāo

好办法;好主意:出~。就这两下子,没有什么~。也作高着。

22、[统招]tǒng zhāo

统一招生:全国~。~统考。

23、[招工]zhāo gōng

招收新职工:~启事。

24、[招惹]zhāo rě

〈动〉主动引起。

25、[扩招]kuò zhāo

扩大名额招收:今年我校又~了二百多名新生。

26、[招架]zhāo jià

抵挡:~不住。来势凶猛,难于~。

27、[花招]huā zhāo

1.姿势好看而不实用的武术动作,泛指巧妙的陪衬手法。 2.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等:耍~。玩弄~。

28、[招用]zhāo yòng

招收使用。《人民日报》1957.12.14:“招用临时工必须尽量在当地城市中招用,不足的时候,才可以从农村中招用。”《文汇报》1988.6.18:“招用自流人员上山清林,酿成大祸。”

29、[招租]zhāo zū

招人租赁(房屋):~启事。

30、[招摇]zhāo yáo

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过市。这样做,太~了。

31、[实招]shí zhāo

如实招供。

32、[招引]zhāo yǐn

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顾客。

33、[招徕]zhāo lái

招引(多指把顾客招来)。

34、[招展]zhāo zhǎn

飘动;摇动(引人注意):红旗迎风~。花枝~。

35、[招领]zhāo lǐng

用出公告的方式叫丢失物品的人来领取:~失物。

36、[特招]tè zhāo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对具有一定技艺特长,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学生实行特定的招收政策,特长生可以享受一定范围内的降分招录的待遇。

37、[招招]zhāo zhāo

1.招呼貌。 2.摇摆荡漾貌。 3.长软貌。

38、[招安]zhāo ān

旧指统治者用笼络的手段,诱使武装反抗的人放下武器,投降归顺。

39、[招魂]zhāo hún

迷信指招回死者的魂灵。现比喻使已经死亡的事物复活。

40、[招儿]zhāo ér

1.招贴;招牌。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在这梁园棚勾阑里做场,昨日贴出花招儿去。”《水浒传》第二六回:“那婆子取了招儿,收拾了门户,从后门走过来。”《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今日且説箇卖卦先生……去 兗州府 奉符县 前,开箇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箇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2.计策;办法;手段。《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再不想大远的从 德州 憋了这么一个乾脆的招儿来,纔使出来就乏了。”高玉宝《高玉宝》第十三章:“除非死了,不死就要想招儿报!”叶文玲《篱下》:“他倒是有志气,前不久听说他还发誓要把从前学的那招儿亮出来,要帮着队长把副业摊子再撑起来,可说来容易做着难!” 3.指弈棋时下子。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原来他看见 老吕 和区委书记的儿子下棋,他在旁边‘支’上‘招儿’了。”

近义词

反义词

zhāo

1、[]huī

1.摇动;舞动:~手。~舞。~刀。 2.拂去;抹掉:~汗。 3.抛出;散出:~金如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