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
拼音
fǔ笔顺
一 亅 ㇀ 一 一 丿 乚左窄右宽。“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无”横画平行,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尖朝上,钩底宜平。
同音字
读音为fǔ的字 读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1.轻轻地按着:~摩。 2.安慰;慰问:~问。~慰。 3.保护:~育。 4.同“拊”。详细解释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撫,安也。——《说文》
抚而泣之。——《国语·晋语八》
左右抚矢而乘之。——《仪礼·乡射礼》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鲁直背。—— 明·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抚弄(抚摩);抚心(用手抚摸胸口。表示安抚);抚拭(抚摩拂拭);抚背(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用手按着
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抚剑(按剑);抚臆(以手按胸);抚手(拍手)
通“拊”。拍或轻击
抚,敷也,敷手以拍之也。——《释名·释姿容》
权抚掌欢笑。——《三国志·鲁肃传》
又如:抚掌(拍手);抚胸(以手捶胸。表示悲痛);抚案(用手指按着节拍)
安抚;安慰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设备使抚 表众。——《资治通鉴》
又如:抚驭(安抚控制);抚理(安抚治理);抚辑(安抚慰问);抚柔(安抚怀柔)
弹拨[乐器] 。
如:抚桐(弹琴);抚弄(拨弄;弹奏);抚弦(拨弄琴弦)
照料使健全生长;养育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抚字(抚养;抚肩);抚孤(抚养、救济孤儿);抚畜(抚养);抚稚(抚养儿女)
占有
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礼记》
通“幠”( hū)。掩;盖
神与化游,以扶四方。——《淮南子·原道》
又如:抚世(盖世)
官名。巡抚的简称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輙表贺。——《明史·海瑞传》
又如:抚军(巡抚的别称);抚台(巡抚的别称);抚署(巡抚公著);抚院、学院(巡抚衙门和学院衙门。清巡抚,省级最高行政长官)
古州名 。汉豫章郡地,陈置抚州。在今江西省临川县治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抚-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撫
抚-中華大字典1、抚釋文:俗撫字。見《篇海》。
2、撫讀音:斐父切,音拊,麌韻。釋文:
❶安也。一曰揗也。見《說文》。《段注》:揗、各本作循今。正揗。者摩也拊。亦、謂揗。故~、拊、或通用。
❷循也。《楚辭懷沙》:~情效志兮。
〔按書皋陶謨。~于五辰。徐鍇曰。循于五時也〕。
❸拊也。《國語晉語》:叔向見司馬侯之子~而泣之。
❹敷也。敷手以拍之也。見《釋名釋姿容》。
❺慰也。《漢書高帝紀》:鎭~關外父老。
〔注〕:鎭、安也。~、慰也。
❻定也。見《廣雅釋詁》。《疏證》:說文。~、安也。安、亦定也。
❼厚也。《後漢梁竦傳》:~我畜我。
❽有也。《禮記文王世子》:君王其終~諸。
❾巡也。《後漢杜篤傳》:~未央。
❿持也。見《廣雅釋詁》。《疏證》:襄二十六年左傳云。~劒從之。楚辭九歌。~長劒兮玉珥。王逸注云。~、持也。
⓫手按之。《儀禮士喪禮》:君坐~當心。
⓬猶據也。《禮記曲禮》:國君~式。
⓭覽也。《文選宋玉賦序》:於是~心定氣。
〔按覽卽撮持之意〕。
⓮掩也。《荀子宥坐》:勇力~世。守之以怯。
⓯抵也。《楚辭招魂》:~按下些。
⓰掇也。《說文繫傳》:一曰掇也。
⓱拾也。見《小爾雅廣詁》。
〔疏〕:鍇本說文云。~。掇也。釋名。~。敷也。儀禮鄕射禮云。左右~矢。鄭注。~。拊之也。士喪禮云。君坐~。注。以手案之。皆與拾義相成也。
⓲存恤也。《左定四年傳》:若以君靈~之。
⓳案止也。《禮記曲禮》:君~僕之手。
⓴疾也。《方言》:拊、~。疾也。《郭注》:謂急疾也。《疏箋》:廣雅。拊。舞疾也。舞、與~通。
㉑~掩。猶~拍。謂慰卹也。《爾雅釋訓》:~掩之也。
㉒~拍。相親狎也。《後漢趙壹傳》:~拍豪强。
㉓官名。唐宋有宣~使。明淸有巡~等官。
㉔州名。漢豫章郡地。陳置~州。明曰~州府。當今江西臨川縣治。
3、撫讀音:蒙逋切,音模,虞韻。釋文:同摹。《集韻》:摹。規也。謂有所規倣。或从無。
同:撫
抚-中草药辞典【读音】fǔo
【繁体】抚
扶〈动〉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supportwiththehand]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扶持;护持[support;shieldandsustai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
抚(撫)fǔ
⒈扶持,保护,养育:~养。~育。~其老弱。
⒉慰问:~恤。安~。优~。
⒊按摩,轻轻地摸:~摩。~摸。
⒋拍,击:~背。~掌欢笑。
────────────────—
抚mó1.仿效。2.临摹。
抚(I)f?
ㄈㄨˇ
〔《广韵》芳武切,上麌,敷。〕
1.抚摩。
●《庄子·达生》:“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巴金《海行杂记·乡心》:“明月陪伴着我,微风轻抚着我。”
2.用手按住。
●《礼记·曲礼上》:“车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
●孔颖达疏:“抚,按止也……君欲令驻车,故君抑止仆手也。”
●《韩非子·难三》:“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
陈奇猷集释:“匠当作巷,音近而误也。”
3.拍,轻击。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郑玄注:“抚,拊之也。”
●贾公彦疏:“言抚者,抚拍之意。”
●《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
李善注引《楚辞》:“扬桴兮抚鼓。”
●今本《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作“扬枹兮拊鼓”。
4.拨弹;弹奏。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令田连、成窍共琴,人抚一弦而挥,则音必败,曲不遂矣。”
●晋郭璞《游仙诗》之三:“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唐张瀛《赠琴棋僧歌》:“我又听师琴一抚,长松唤住秋山雨。”
●《红楼梦》第八九回:“因我小时学抚的时候,别的琴彀不着,因此特地做起来的。”
5.握持。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王逸注:“抚,持也。”
●晋潘岳《藉田赋》:“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坻场染屦,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终亩。”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夫‘赏’训锡赉,岂关心解?‘抚’训执握,何预情理?”
●宋辛弃疾《声声慢·檃括渊明〈停云诗〉》词:“春醪湛湛独抚,恨弥襟、闲饮东窗。”
●陈白尘《大风歌》第一幕:“戚夫人手抚短剑,侧耳倾听。”
6.据有;占有。
●《礼记·文王世子》:“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
郑玄注:“抚,犹有也。”
●唐韩愈《祭鳄鱼文》:“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使汉人一日开通,则满人固不能晏处于域内,如奥之抚匈牙利、土之御东罗马也。”
7.倚凭。亦引申为乘车驾船。
●汉张衡《东京赋》:“天子乃抚玉辂,时乘六龙。”
●汉张衡《南都赋》:“尔乃抚轻舟兮浮清池,乱北渚兮揭南涯。”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强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
参见“抚轼”。
8.顺应;依循。
●《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楚辞·九章·怀沙》:“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王逸注:“抚,循也。”
●《史记·历书》:“时鸡三号,率明。抚十二节,卒于丑。”
●张守节正义:“抚犹循也。”
●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辰未抚,九序未歌。”
9.引申为追随。
●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嗟夫!古今世殊,师授路隔。恨不得亲膺洒扫,陪五尺之童;躬奉德音,抚四科之友。”
10.拾;收敛。参见“抚心”。
11.存恤;安抚。
●《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曰:‘……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杜预注:“抚,存恤也。”
●《墨子·节用中》:“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址,北降幽都。”
●《后汉书·陈俊传》:“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
●唐韩愈《祭董相公文》:“帝念东土,公其来抚。”
●清梅曾亮《总兵刘公清家传》:“公抚民及士卒,皆以儿子畜之,人乐为死。”
12.指招抚,招安。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西录》:“惟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不受抚。”
●《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到那时候该剿者剿,该抚者抚。”
13.抚育;爱护。
●《书·泰誓下》:“抚我则后,虐我则雠。”
●《后汉书·梁竦传》:“《诗》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宋王安石《答虞醇翁》诗:“感子抚我厚,欲言只惭羞。”
14.治理。
●《逸周书·大聚》:“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
●三国魏曹操《请爵荀彧表》:“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梁书·萧坚传》:“侯景围城,坚屯太阳门,终日蒱饮,不抚军政。”
●唐张薀古《大宝箴》:“抚兹庶事,如履薄临深,战战栗栗。”
15.抵临;巡。
●《庄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
●王先谦集解:“抚,临也。”
●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神驰于利害之端,心骛于荣辱之途,俯仰之间,已再抚宇宙之外者。”
●宋王安石《送惠思上人》诗:“黄鹤抚四海,翩然落中州。”
16.古代官名。
●明清巡抚的省称。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沅抚李干德、总兵孔希贵等据陈陵矶拒战。”
●《清史稿·职官志三》:“初沿明制,督、抚系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衔,无定员。”
17.指任巡抚之职。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及余以副都抚郧阳,所见主事以上,无不佥坐者。”
●清叶廷琯《吹网录·两浙金石之名》:“阮文达抚浙时,辑刊《两浙金石志》。”
18.抵补;弥补。
●《管子·山国轨》:“高田抚间田,山不被。”
●郭沫若等集校:“抚,补也;被,及也……言以高田之丰收及置币换谷之赢余,补间田、山田之不及。”
19.通“幠”。掩,覆。
●《淮南子·原道训》:“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俞樾《诸子平议·淮南内篇一》:“抚,读为幠。《说文·巾部》‘幠,覆也。’古书或以抚为之。”
参见“抚世”。
20.通“怃”。参见“抚然”。
抚(II)mo
ㄇㄛˊ
〔《集韵》蒙晡切,平模,明。〕
同“模”。
1.仿效。
●《管子·版法》:“管子对曰:‘不然。夫学者所以自化,所以自抚,故君子恶称人之恶。’”
●俞樾《诸子平议·管子五》:“所以自抚,言以学自为模范也。”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规龙首,抚未央,覛(视)平乐,仪建章。”
李贤注:“或云‘抚’亦‘模’。……谓光武规模而修理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又作小说曰《剪灯新话》,文题意境,并抚唐人,而文笔殊冗弱不相副。”
2.临摹。
●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三:“多睦子家丞印……篆文印样,皆出诸印右,尝抚得之。”
抚 fǔ
① 动抚摸。《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孤松而盘桓。” ② 动拍;轻击。《口技》:“妇~儿乳。” ③ 动拨弄;弹奏。常建《送李十一尉临溪》:“回轸~商调,越溪澄碧林。” ④ 动按;握。《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右~剑,左援带。” ⑤ 动抚慰;安抚。《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四夷。”《赤壁之战》:“及说备使~表众。” ⑥ 动抚养;对待。《项脊轩志》:“先妣~之甚厚。”《与妻书》:“汝其善~之,使之肖我。” ⑦ 动做……的巡抚。《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
同:撫
抚-康熙字典抚
【卯集中】【手字部】 抚
★【篇海】俗撫字。(撫)〔古文〕𨑟【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𠀤音捬。【說文】安也。【增韻】慰勉也。【禮·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註】撫猶有也。【疏】撫爲存撫,故爲有也。【左傳·文十二年】鎭撫其社稷。
◎又【說文】一曰循也。【書·臯陶謨】撫于五辰。
◎又【廣韻】持也。
◎又按也。【禮·曲禮】君撫僕之手。【又】客跪撫席而辭。【疏】以手按止之也。【又】國君撫式。【註】撫,猶據也。
◎又拍也。【儀禮·鄕射禮】左右撫矢而乗之。
◎又【揚子·方言】拊撫,疾也。【郭璞註】謂急疾也。
◎又州名。漢豫章郡,隋置撫州。
★又【集韻】蒙逋切。與摹同。【韻會】通作拊。
抚(撫)fǔ
①安慰;慰问:~问|~恤。
②保护:~养|~育。
③轻轻地按着:~摩。
④同“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ǔ
1、[抚弄]fǔ nòng
1.拨弄,弹奏。 2.抚摩摆弄。
2、[抚摸]fǔ mō
抚摩。
3、[抚育]fǔ yù
1.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孤儿。 2.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生长:~幼畜。~森林。
4、[抚养]fǔ yǎng
爱护并教养:~子女。
5、[安抚]ān fǔ
安顿抚慰:~伤员。~人心。
6、[抚慰]fǔ wèi
安慰:百般~。~灾民。
7、[抚平]fǔ píng
抚摸使(心情)平和。
8、[优抚]yōu fǔ
指对烈属、军属、残疾军人等优待和抚恤:做好~工作。
9、[抚恤]fǔ xù
(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的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10、[巡抚]xún fǔ
明清两代地方官名。明代是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代正式定为省级的高级职位,掌握全省军政大权。地位在总督之下。
11、[爱抚]ài fǔ
疼爱抚慰:他从小失去亲人的~。母亲~地为女儿梳理头发。
12、[抚琴]fǔ qín
弹琴。
13、[抚宁]fǔ níng
安抚平定。
14、[抚摩]fǔ mó
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妈妈~着女儿的头发。
15、[督抚]dū fǔ
总督和巡抚,明清两代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
16、[招抚]zhāo fǔ
招安。
17、[抚爱]fǔ ài
照料,爱护:~儿女。
18、[抚台]fǔ tái
明 清 巡抚的别称。
19、[抚掌]fǔ zhǎng
拍手:~大笑。
20、[慰抚]wèi fǔ
安慰;抚慰。
21、[抚军]fǔ jūn
1.谓太子从君出征。《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宋 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 2.官名。将军称号。三国 魏文帝 封 司马懿 为抚军将军。其后 晋、南北朝 皆有此称,省称抚军。《晋书·宣帝纪》:“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晋 卢谌《赠刘琨》诗:“桓桓抚军,古贤作冠,来牧 幽都,济厥涂炭。” 3.官名。明 清 时巡抚的别称。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路公别传》:“入为御史,劾 宜兴、乌程、巴县 三阁老,一太宰,二抚军,皆人所不敢言者。”清 酉阳《女盗侠传》:“朱 某 江苏 人,以诸生捐纳知县,需次 山东,奉抚军委,解餉入都。”
22、[拍抚]pāi fǔ
轻轻拍打抚摸。表示安慰和亲昵。
23、[抚谕]fǔ yù
见“抚喻”。
24、[抚桐]fǔ tóng
弹琴。古琴多以桐木制成,故云。桐代指琴。清 钱学纶《语新》卷上:“少年曰:‘家君久仰先生精于抚桐,适有佳客亦嗜此。’”参见“焦尾琴”。
25、[抚勉]fǔ miǎn
慰勉。《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元年》:“楷 抚勉将士以拒之,莫不争奋。”
26、[抚临]fǔ lín
1.据有,统治。 2.谓出镇。 3.抚慰过问。
27、[抚有]fǔ yǒu
据有,占有。《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我 太祖 承运龙兴,弘济八极,是用应天顺民,抚有区夏。”《左传·成公十一年》“使诸侯抚封”晋 杜预 注:“各抚有其封内之地。”《三国演义》第七三回:“今已抚有两 川 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
28、[训抚]xùn fǔ
训诲安抚,教育抚养。
29、[抚宪]fǔ xiàn
下属对巡抚的尊称。
30、[抚边]fǔ biān
安边,镇守边疆。
31、[抚期]fǔ qī
顺应期运。
32、[剿抚]jiǎo fǔ
征剿和招抚。
33、[抚镜]fǔ jìng
谓试镜、举镜(照影)。
34、[制抚]zhì fǔ
治理安抚。
35、[抚巡]fǔ xún
安抚;巡视慰问。
36、[抚剑]fǔ jiàn
1.按剑。《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遂超乘,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奋袂攘袵,抚剑东顾,而心已驰於 吴会 矣。”唐 司空图《冯燕歌》:“冯君 抚剑即迟疑,自顾平生心不欺。”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非贸贸然暴虎冯河、抚剑疾视者所可与议也。” 2.指从戎。南朝 齐 谢朓《和江丞北戍琅琊城》:“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
37、[抚兵]fǔ bīng
1.执持兵器。 2.安抚士卒。
38、[镇抚]zhèn fǔ
1.安抚。《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以镇抚其社稷。”《史记·淮阴侯列传》:“因请立 张耳 为 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 许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张延雋 之为 晋州 行臺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埸,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薛铁山 死,州民无主,虑不逞者为变。故 罕之(李罕之)专命镇抚,取王裁旨。”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 满 人治理 中国 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 2.偏指安抚。《左传·襄公十年》:“向戌 辞曰:‘君若犹辱镇抚 宋国,而以 偪阳 光啟寡君,羣臣安矣,其何貺如之?’”《汉书·高帝纪上》:“汉王 如 陕,镇抚 关 外父老。”颜师古 注:“镇,安也;抚,慰也。” 3.南宋 初在 金、伪 齐 接壤的 淮南、京东 西、湖南 北 诸路分置的特别行政区。其长官为镇抚使,其官署称镇抚使司。宋 叶适《上殿札子》:“夫徒鉴 五代 之致乱而不思 靖康 之得祸,故 李纲 请裂 河南 为藩镇,范宗尹 尝割边面为镇抚,皆随以废格。”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4.元 万户府及都威卫使司所属掌理军匠的镇抚司(所)之长官。《元史·百官志五》:“﹝左都威卫使司﹞镇抚所,镇抚二员,都目一员……﹝右都威卫使司﹞镇抚司,镇抚二员,都目一员。”《元史·百官志七》:“﹝万户府﹞镇抚司,镇抚二员,蒙古、汉 人参用。”
39、[抚训]fǔ xùn
犹抚教。《周书·李贤传》:“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篤。”《周书·宇文深传》:“从弟 神举、神庆 幼孤,深 抚训之,义均同气。”
40、[抚手]fǔ shǒu
拍手。
近义词
反义词
fǔ
1、[剿]jiǎo
1、[剿]chāo
讨伐;用武力消灭。
抄取;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