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左窄右宽。“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夫”横画稍短,两横平行;竖撇上段要正,撇捺收笔大致齐平。

同音字

读音为fú的字 读音为fu的字

基础解释

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犁。~老携幼。~着栏杆。 2.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苗。护士~起伤员,给他换药。 3.扶助:~贫。~危济困。救死~伤。 4.姓。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2. 同本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3. 扶持;护持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持倾危的建筑物);扶拨(扶持倾斜);扶卫(扶持卫护)

  4. 通“辅”。辅助;帮助

    扶,佐也。——《说文》

    若扶梁伐 赵。——《战国策·宋策》

    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红楼梦》

    又如:扶政(辅佐政事);扶携(扶助提携);扶奖(辅助)

  5. 护送 。

    如:扶灵;扶柩;扶丧(扶送灵枢)

  6. 靠近

    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挟疏。——《韩非子·杨权》

    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宋· 鲍照《拟古八首》

    又如:扶疏(枝叶茂密,高低疏密有致)

  7. 攀缘

    扶摇抮抱羊角而上。——《淮南子·本纪》。注:“攀也。”

    又如:扶服(伏在地上爬行);扶伏(伏地爬行);扶匐(伏地爬行)

  8. 勉力撑持[病、醉时的肢体] 。

    如:扶疾;扶羌(带病);扶同诖误(被牵连而做错了事)

  9. 沿,顺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扶向路(沿着原来的路)

  10. 通“浮”。在水上泛行

    管子有扶舟之士五万人,以待战于 曲菑。——《管子·轻重甲》

  11. 通“抚”。抚养,培育

    芒卯之妻五子,后母慈惠仁义,扶养假子。——《列女传》

〈名〉

  1. 旁,旁侧 。

    如:扶枝(旁枝)

  2. 古代妇女肃拜行礼的一种动作

    拜,于妇人为扶自抽扶而上下也。——《释名》

  3. [量]∶古代长度计算单位。相当于四指并列的宽度

    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韩非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扶扶-汉语大词典

扶扶幼小貌。
●汉扬雄《太玄·礥》:“赤子扶扶,元贞有终。测曰:赤子扶扶,父母詹也。”
范望注:“扶扶幼小之貌也。”一说,依慕之意。
司马光集注:“扶扶,扳援依慕之意。”

扶扶-辞源3

【扶扶】幼小貌。漢 揚雄 太玄一 礥:“赤子扶扶,元貞有終。”晉 范望 注:“扶扶,幼小之貌也。”一説扶扶,扳援依慕之貌。見 宋 司馬光 太玄集注一。

扶-中華語文大辭典

扶ㄈㄨˊfú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下。[例]攙~|~著欄杆|~老攜幼|~進寢室休息。2.用手幫助,使人坐、立;用手使倒下的物恢復原狀。[例]把跌倒的小孩~起來|~正被颱風吹倒的行道樹。3.幫助;輔佐。[例]~植|~助|~危濟困|濟弱~傾。4.護送。[例]~靈。5.〈書〉沿;循。[例]花木~道而生。6.姓。

扶-中草药辞典

【读音】fú
【繁体】扶
扶〈动〉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supportwiththehand]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扶持;护持[support;shieldandsustai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
扶fú
⒈搀,用手支住、按着或把持着使不倒:~老携幼。~墙。~拦杆。
⒉帮助,援助,培植:~弱抑强。救死~伤。~植新生事物。

【扶手】手可以握着当倚靠的东西,如拐杖、楼梯旁的栏杆、公共汽车上的把手等。
────────────────—
扶fū1.古代长度计算单位。并四指的宽度为一扶。
────────────────—
扶pú1.见"扶服"。

扶-中華大字典

1、扶讀音:馮無切,音符,虞韻。釋文:
❶佐也。見《說文》。《桂注》:集韻引作左也。本書。左。手相左助也。廣韻。~。助也。論語。顚而不~。
❷傅也。傅近之也。見《釋名釋言語》:〔按漢書天文志。奢爲~。晉灼謂~、附也。小人附近君子。亦此義〕。
❸攀也。《淮南原道》:~搖抮抱羊角而上。
❹緣也。《國語晉語》:侏儒~盧。
❺旁也。《淮南人閒》:去高木而巢~枝。
❻治也。《淮南本經》:~撥以爲正。
❼婦人肅拜也。《釋名釋姿容》:拜。於婦人爲~。自抽~而上下也。《疏證》:肅拜者、頫首正立。歛兩袖於胸前而低昻之。故曰抽~而上下。
❽州名。在隴右。唐屬山南道。今甘肅文縣地。
❾澤名。《漢書地理志注》:地有~澤。澤中多柳。〔當在今直隸冀縣〕。
❿姓也。傳魯論語者魯~鄕。見《漢書藝文志》。
⓫~於。猶~疏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俎條~於。
⓬~疏。槃跚貌。《淮南脩務》:舞~疏。
⓭~搖。發動也。《淮南覽冥》:~搖而登之。
 〔又〕:風名。上行風謂之~搖。《莊子逍遙遊》:摶~搖羊角而上者。
 〔又〕:神木也。《莊子在宥》:將東游過~搖之枝。
⓮~風。疾風也。《淮南覽冥》:降~風。
 〔又〕:地名。歷代均有此稱。晉、~風郡。屬雍州。今屬陝西涇陽縣。南齊、屬雍州。今爲湖北穀城縣。又屬益州。今四川境。唐、縣。屬陝西。今仍之。又西漢有右~風郡。今爲陝西咸陽縣。東漢、郡。司隸。今陝西興平縣。西~風郡南宋、屬秦州。今陝西南鄭縣北。北~風郡、南宋、屬秦州南鄭縣。竝見《歷代地理志》。
⓯~木。~桑也。《淮南地形》:~木在陽州。
⓰~桑。木也。《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桑。
 〔又〕:地名。《淮南天文》: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桑。
⓱~留。藤名。《文選左思賦》:東風~留。
⓲~蘇。~胥小木也。《詩山有扶蘇》:山有~蘇。
⓳~竹。卭竹也。《山海經中山經》:龜山多~竹。
⓴~櫄。草名。《管子地員》:莖葉如~櫄。
㉑~拔。獸名。《後漢章帝紀注》:~拔似麟無角。
㉜通芙。《爾雅釋草》:荷~蕖。〔今本作芙。俗字〕。
㉓通楧。《爾雅釋天》:~搖謂之猋。《釋文》:字林作楧。同。
2、扶讀音:風無切,音夫,虞韻。釋文:
❶手鋪四指曰~。《禮記投壺》:籌。室中五~。堂上七~。庭中九~。
❷~~。幼小貌。《太玄礥》:赤子~~。
❸通膚。《書大傳》:~寸而合。《公羊僖三十一年傳》:作膚寸而合。
3、扶讀音:蓬逋切,音蒲,虞韻。釋文:
❶蟠止不行也。《漢書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
❷同匍。《禮記檀弓》:詩云。~服救之。《詩谷風》:作匍匐。
4、㚘讀音:部滿切,音伴,旱韻。普玩切,盤去聲,翰韻。釋文:
❶竝行也。从二夫。見《說文夫部》。《錢注》:此伴侶字。故从二夫。
❷侶也。見《六書本義》。
 〔按今皆作伴〕。
5、鼻釋文:古扶字。見《字學元元》。
6、捵釋文:古扶字。見《玉篇》。

扶-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扶手47ㄈㄨˊfú動①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如:「扶老攜幼」、「攙扶」。《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三國演義.第五〇回》:「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②幫助、輔佐。如:「濟弱扶貧」。《戰國策.宋衛策》:「若扶梁伐趙,以害趙國,則寡人不忍也。」《水滸傳.第六三回》:「天地咸扶,鬼神共佑。」③倚、仗。《漢書.卷一.高帝紀上》:「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杖順扶義,安四方也。」④護送。如:「扶靈」。唐.杜甫〈別蔡十四著作〉詩:「主人薨城府,扶櫬歸咸秦。」⑤循、沿。三國魏.曹植〈仙人篇〉:「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名姓。如漢代有扶嘉。

扶-诗词曲语辞辞典

扶动词,缘,沿。
▶苏头《奉和圣制途次旧居》诗:“约川星罕驻,扶道日旗舒。”“约川”等于说“沿河”,“星罕”是旗名。
▶沈栓期《送金城公主》诗:“金榜扶丹掖,银河属紫阍。”“金榜”是金制的匾额,“丹掖”即宫墙。此言金榜沿宫墙悬挂。
▶王涯《宫词》诗:“雕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同此意。
▶韩愈《城南联句》:“皋区扶帝壤,环蕴郁天京。”“皋区”即“奥区神皋”,指肥田沃土。“帝壤’’指都城。上句言京城四周皆沃土。
▶此义六朝诗文中就有,陆机《答张士然》诗:“回渠绕曲陌,通波扶直阡。”
▶鲍照《结客少年场行》诗:“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扶”也是“沿”义。“便扶向路”的“扶”,一般的注本都注为“沿”,但只是根据上下文体会出来的,缺乏有力的旁证,更没有说明为什么“扶”有“沿”义。其实此义在六朝和唐代诗歌中不乏其例。“扶”有“沿"义,与“扶持”的本义无关,而是一个“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字亦可写作“拂”。
▶“拂”有“近”义,也有“沿”义,白居易《余杭形胜》诗:“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扶”“拂”音近,所以六朝时新产生的表示“缘”义的口语同,既可用“扶”,也可用“拂”来记录。

扶 -古漢語常用詞典


①攙扶;扶持。《季氏將伐顓臾》:“危而不持,顛而不~。”②扶著;拄著。《孔雀東南飛》:“新婦初來時,小姑始~床。”《遊黃山記》:“~杖望朱砂庵而登。”③幫助;援助。《戰國策•宋衛策》:“~梁伐趙。”④沿著。《桃花源記》:“便~向路,處處志之。”⑤抱,帶。《譚嗣同》:“至七月,乃~病入覲。”⑥古代長度單位,四寸為扶。《禮記•投壺》:“籌,室中五~,堂上七~。”
【扶光】扶桑之光,日光。
【扶桑】⒈神話傳說中的海外大樹木。⒉傳說中東方海中的古國名。按方向,位置約相當於日本,後來沿用為日本的代稱。
【扶疏】枝葉茂盛的樣子。
【扶翼】⒈扶持。⒉輔佐。

扶-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398.【扶】
攙著,攙起。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引申爲輔佐。杜甫秋日夔州詠懷一百韻:“耿賈扶王室,蕭曹拱禦筵。”(耿:耿弇。賈:賈復。都是光武帝的名將。蕭:蕭何。曹:曹參。都是漢高祖的功臣。)
[扶疏]樹木枝葉茂密四布的樣子。揚雄解嘲:“枝葉扶疏。”陶潛讀山海經詩:“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扶-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扶 fú
① 动搀扶;扶持。《季氏将伐颛臾》:“危而不持,颠而不~。” ② 动扶着;拄着。《孔雀东南飞》:“新妇初来时,小姑始~床。”《游黄山记》:“~杖望朱砂庵而登。” ③ 动帮助;援助。《战国策·宋卫策》:“~梁伐赵。” ④ 介沿着。《桃花源记》:“便~向路,处处志之。” ⑤ 动抱,带。《谭嗣同》:“至七月,乃~病入觐。” ⑥ 量古代长度单位,四寸为扶。《礼记·投壶》:“筹,室中五~,堂上七~。”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扶苗]fú miáo

2、[扶手]fú shǒu

能让手扶住的东西(如栏杆顶上的横木)。

3、[扶墙]fú qiáng

1.扶着墙。 2.谓初学走路。

4、[帮扶]bāng fú

帮助扶持:~下岗人员创业。

5、[扶助]fú zhù

帮助:~老弱。~困难户。

6、[救死扶伤]jiù sǐ fú shāng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泛指医务人员的职责:~,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7、[扶正]fú zhèng

旧时把妾提到妻的地位叫扶正。

8、[扶持]fú chí

1.搀扶。 2.扶助;护持:~新办的学校。老人没有子女,病中全靠街坊尽心~。

9、[扶梯]fú tī

1.有扶手的楼梯。 2.梯子。

10、[搀扶]chān fú

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同学们轮流~老师爬山。

11、[扶贫]fú pín

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做好农村~工作。

12、[扶植]fú zhí

扶助培植:~新生力量。

13、[扶养]fú yǎng

1.扶助供养。 2.抚 养。

14、[扶风]fú fēng

1.疾风。 2.古郡名。旧为三辅之地,多豪迈之士。 3.指悲壮激昂之作。

15、[扶桑]fú sāng

1.落叶小灌木。是 木槿的别种。全年开花,花有红、白、黄等色。可供观赏。 2.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桑树,说是太阳出来 的地方。 3.指日本。

16、[扶余]fú yú

1.古国名。位于 松花江 平原。晋 太康 年间为 鲜卑族 慕容氏 所破,后复受他族频频袭扰,至 南朝 宋、齐 间消亡。参阅《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晋书·四夷传·夫馀国》。后借为假托的国名。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 扶餘国。”古直《虬髯客》诗:“万丈红光海外起,坐拥 扶餘 作天子。” 2.复姓。唐 有司稼正卿 扶馀隆。见《金石萃编·唐赠泰师孔宣公碑》阴《乾封祭文》。

17、[扶疏]fú shū

1.枝叶茂盛的样子:花木~。 2.婆娑起舞的姿态。

18、[扶栏]fú lán

扶手用的栏杆。

19、[匡扶]kuāng fú

匡正扶持;辅佐:~汉室。

20、[扶轮]fú lún

1.扶翼车轮。南朝 宋 颜延之《迎送神歌》:“月御案节,星驱扶轮。”唐 高彦休《<唐阙史>序》:“皇朝济济多士,声名文物之盛,两 汉 纔足以扶轮捧轂而已。”清 王韬《创建医院序》:“文字之社,扶轮风雅,宣讲格言,化导愚蒙。”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德国 人之受祸是祸在军阀者流的狂妄,妄想为资本主义扶轮,欲以武力统一世界。” 2.相传 春秋 时 晋大夫 赵宣子 猎于 首山,见 灵辄 饿不能起,食之。后 灵辄 为 晋灵公 卫士。一日 灵公 邀 宣子 饮,欲害之。宣子 知之,中饮而出。灵公 遣卫士追杀之。灵辄 疾追先至,告 宣子 登车速走,并倒戈以御公徒,宣子 因以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扶轮”为怀恩报效之典。《北齐书·文襄帝纪》:“待为国士者乃立漆身之节,馈以一餐者便致扶轮之効,况其重於此乎?”唐 李瀚《蒙求》诗:“灵輒 扶轮,魏 颗 结草。”明 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扶轮出险怀 灵輒,代命甘心切 赵坚。”

21、[扶乩]fú jī

同“扶箕”。

22、[扶病]fú bìng

带着病(做某件事):~出席。~工作。

23、[扶掖]fú yè

搀扶;扶助。

24、[阎扶]yán fú

见“阎浮”。

25、[挈扶]qiè fú

提携扶助。

26、[扶笻]fú qióng

扶杖。

27、[扶扶]fú fú

幼小貌。

28、[给扶]gěi fú

给予扶侍之人。古时君主赐给大臣的一种礼遇。

29、[扶从]fú cóng

护持跟从。

30、[越扶]yuè fú

yuè fú yuè zuì ㄩㄝˋ ㄈㄨˊ ㄩㄝˋ ㄗㄨㄟˋ 越扶越醉 酒醉的人,越是有人搀扶,越发使出醉态。比喻越是迁就随顺,越加纵情任性。

31、[扶整]fú zhěng

扶持整治。

32、[扶匐]fú fú

见“扶服”。

33、[扶接]fú jiē

扶持,帮助。

34、[扶搊]fú chōu

方言。拉扯。

35、[扶拨]fú bō

1.扶治倾斜。 2.扶持拨正。

36、[相扶]xiāng fú

相辅;相依。

37、[开扶]kāi fú

开导扶助。

38、[扶丞]fú chéng

扶助。

39、[扶毂]fú gǔ

扶翼车轮。

40、[扶木]fú mù

1.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2.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 3.扶桑。东方古国名。

近义词

反义词

1、[]yì

1.向下按;压制:~制。~郁。压~。~强扶弱。~恶扬善。 2.姓。 3.表示选择,相当于“或是”、“还是”:求之欤,~与之欤? 4.表示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然而”:多则多矣,~君似鼠。 5.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非惟天时,~亦人谋也。